葛邏祿

葛邏祿

葛邏祿是7~13世紀間的西突厥別部,亦稱葛羅祿,地處北庭西北,金山(今阿爾泰山)之西,與車鼻部接。鄂爾渾突厥碑文作Qarluq。有三姓,一曰謀落,或謀剌;一曰熾俟,或婆匐;一曰踏實力,故文獻中常稱為三姓葛邏祿。首領號葉護,故又號三姓葉護。

地理位置

葛邏祿葛邏祿

葛邏祿是7~13世紀間的西突厥別部,亦稱葛羅祿,地處北庭西北,金山(今阿爾泰山)之西,與車鼻部接。鄂爾渾突厥碑文作Qarluq。有三姓,一曰謀落,或謀剌;一曰熾俟,或婆匐;一曰踏實力,故文獻中常稱為三姓葛邏祿。首領號葉護,故又號三姓葉護。

歷史背景

初屬薛延陀汗國。7世紀50年代初,唐朝將領高侃伐車鼻部,葛邏祿歸屬於唐。657年(唐顯慶二年),唐以謀落部為陰山都督府,熾俟部為大漠都督府,踏實力部為玄池都督府,後又分熾俟部之大漠州為金附州都督府。三姓處在東西突厥之間,常隨東西突厥之興衰而叛附不常。742年,與回紇、拔悉密一起,攻殺後突厥烏蘇米施可汗,立拔悉密酋長阿史那施為頡跌伊施可汗,葛邏祿、回紇之長自為左右葉護。744年,葛邏祿部與回紇部一起,攻殺拔悉密部頡跌伊施可汗。

回紇部首領骨力裴羅(逸標苾)自稱骨咄祿毗伽闕可汗,746年(唐天寶五載)被唐封為懷仁可汗,於是,在烏德鞬山的葛邏祿部歸於回紇。在阿爾泰山及北庭一帶的葛邏祿,自立葉護,歸屬於唐。

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寶十年)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安西都護府二萬漢軍,外加盟軍拔汗那以及葛邏祿部一萬人與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調集的三萬阿拉伯騎兵會戰於怛羅斯。葛邏祿勾結大食,陣後偷襲唐軍,致使二萬安西唐軍精銳全軍覆沒,僅數千人突圍而出。此後安史之亂發生,安西軍東入關中,大唐失去了西域千里之地。

766年,葛邏祿強盛起來,逐漸取代突騎施,占有楚河流域西突厥故地,其中包括著名的碎葉城怛邏斯城。789年葛邏祿在北庭一帶,與吐蕃聯軍,戰勝了回鶻,但是沒有多久,回鶻進軍西域,在北庭、龜茲、拔汗那(今蘇聯烏茲別克費爾乾納)一帶敗葛邏祿與吐蕃的聯軍。

當時,漠北、西域的形勢大致是:漠北是回鶻汗國;回鶻的西北是黠戛斯;黠戛斯西南是葛邏祿;葛邏祿南是吐蕃;葛邏祿西南是入居中亞的大食。他們之間有戰爭也有經濟和文化交往。

840年,漠北的回鶻汗國滅亡,部眾大部分西遷,其中有十五部奔葛邏祿。

到了10世紀前半期,在葛邏祿地區形成了哈剌汗國(黑汗王朝)。後來,直到蒙古人入居中亞之後,葛邏祿稱為合(音哈)■魯,在這一帶仍很活躍。

楚河流域在葛邏祿進入之前就已經有了農業,故葛邏祿在從事遊牧的同時,也兼營農業。中亞粟特商人及穆斯林傳教者對葛邏祿的影響都很明顯。

葛邏祿人

葛邏祿人是近於文明的民族,殷勤好客,喜歡交際。葛邏祿的國王往昔為葉護,該國有城鎮與鄉村,有些葛邏祿人是獵人,有的是農夫,有的是牧畜者,他們是好戰的民族,習於劫掠。”葛邏祿人已習慣於遊牧和城居相結合的兩棲生活。境內擁有十五座城鎮,其中美爾克(Mitki)與Yhonksi二城明確記載是葛邏祿人所居,巴爾托里德還記載葛邏祿人尚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