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又稱臭鼻症,是一種發展緩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發病具有地區性。本病女性較多,多發於青壯年,健康狀況及生活條件差者易患此病,近年來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其特點是鼻黏膜乾燥、萎縮,鼻腔增大,嗅覺障礙,鼻腔內有大量黃綠色膿痂形成,帶臭味者稱為臭鼻症。前蘇聯學者認為本病與臭鼻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我國及西方學者則認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體徵症狀:鼻、咽乾燥感,鼻塞,鼻出血,嗅覺障礙,惡臭,頭痛、頭昏。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萎縮性鼻炎萎縮性鼻炎
1、鼻、咽乾燥感,乃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和長期張呼吸所致。
2、鼻塞,為鼻腔內膿痂阻塞所致;另鼻黏膜感覺神經萎縮、感覺遲鈍而誤認鼻塞。
3、鼻出血,因鼻黏膜萎縮變薄和乾燥,或挖鼻和用力擤鼻致毛細血管損傷所致。
4、嗅覺障礙,嗅區黏膜萎縮或膿痂阻塞所致。
5、惡臭,晚期和嚴重者具有,為膿痂中之蛋白質腐敗分解所致,故本病又稱臭鼻症。
6、頭痛、頭昏,乃鼻黏膜和鼻甲萎縮、調溫保濕功能缺失和吸入冷空氣或膿痂所致。

病因

萎縮性鼻炎萎縮性鼻炎
1、原發性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傳統的觀點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失調、細菌(臭鼻桿菌、類白喉桿菌等)感染、營養不良(維生素A、B、D、E缺乏)、遺傳因素、血中膽固醇含量偏低等因素有關。學說甚多,然尚無定論。近年來發現本病與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有關。免疫學研究則發現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亂,如患者血清中有對鼻黏膜抗原而形成的高效價沉澱素和凝集素等自身抗體,玫瑰花結試驗表明T淋巴細胞減少,組織化學研究發現鼻黏膜乳酸脫氫酶含量降低等,故又提出本病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2、繼發性此類病因明確,包括: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膿性分泌物的長期刺激;高濃度有害粉塵、氣體的長期刺激;多次或不適當鼻腔手術所致的鼻黏膜廣泛損傷:特殊傳染病和結核、梅毒和麻風對鼻黏膜的損害。

發病機制

鼻部氣流減少合併解剖學結構異常,且黏膜纖毛功能的改變與纖毛的丟失成正比,與粘液的過度蒸發有關。通過組織病理學研究發現萎縮性鼻炎黏膜萎縮,鱗狀化生,並有大量中性粒細胞和少許淋巴細胞浸潤。還有研究發現鼻黏膜上分布著大量雌激素受體,與鼻黏膜增生或萎縮有關。
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學者發現黏膜表面總磷類脂和磷脂酸基膽鹼明顯下降,磷脂酸基氨乙醇和鞘髓磷脂顯著增加,而晚期患者各指標均較早期有所下降,認為鼻通過自主神經失衡、自身免疫破壞、感染、分泌性lgA缺乏等機制使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從而引起原發性萎縮性鼻炎。

病理生理

早期黏膜僅呈慢性炎症改變,繼而發展為進行性萎宿。表現為黏膜和骨部血管逐漸發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海綿狀靜脈叢炎,血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管腔縮小或閉塞,血供不良導致黏膜、腺體、骨膜和骨質萎縮、纖維化以及黏膜上皮鱗狀上皮化,甚者蝶齶神經節亦發生纖維變性。
檢查
1.影像學特點
顳骨CT多表現為外耳道內軟組織密度影,呈膨脹性生長,可侵入乳突及中耳,破壞骨質邊緣光滑,與中耳膽脂瘤表現類似。但外耳道膽脂瘤的病變首先位於外耳道且以外耳道骨部下、後壁破壞為主,經此破壞可侵入乳突腔,造成乳突大片骨質損傷,面神經垂直段骨管破壞,硬腦膜暴露,而遠離外耳道的乳突氣房常存在,鼓室腔結構仍可保持完整。
2.聽力學檢查
一般呈現傳導性聾,主要是因為聲波經空氣傳導途徑傳導時受到外耳道、中耳病變的阻礙,到達內耳的聲能減弱,致使不同程度聽力減退。病變進展累及內耳後也可呈現感音神經性聾。

病理改變

在疾病發展的不同時期,病理改變也不相同。主要病理改變為鼻黏膜上皮變性,進行性萎縮。黏膜纖毛脫落,鱗狀上皮化。黏膜和骨部血管壁結締組織增生,有動脈內膜炎和周圍炎,血管狹窄和閉塞。黏膜供血不足,腺體萎縮,鼻甲骨質吸收。

危害

1、經常性長期患有鼻炎主要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引起鼻塞、流鼻涕、頭痛、出現嗅覺障礙,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2、慢性鼻炎最困擾患者的症狀是流不完或擤不掉的濃稠鼻涕,且鼻子不通引起呼吸不暢,鼻涕往咽喉倒流使喉嚨經常不舒服,慢性咳嗽、嗅覺機能喪失。
3、很多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還會有病發為鼻竇炎的現象出現。這是由於長期的鼻炎炎症擴散到鼻竇部位,慢性鼻炎還會有引起鼻息肉等其它病變的可能性。甚至引發骨髓炎,眶內蜂窩組織炎等嚴重併發症。

併發症

1.鼻衄:多為涕中帶血或少量滴血,兒童較多見。以往認為由劇烈噴嚏所致,現推測與肥大細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謝紊亂使血栓生成減少有關。中成藥淵鼽康B型膠囊治療萎縮性鼻炎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首選藥物。
2.變態反應性鼻竇炎:因鼻竇黏膜與鼻黏膜相連,故鼻腔黏膜變態反應性炎症易波及鼻竇黏膜則產生變態反應性鼻竇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涕,但症狀加重。
3.咽喉炎:由於長期鼻塞反覆發作,患者經常張口呼吸,可發生慢性咽喉炎。
4.支氣管哮喘:可與變性鼻炎同時存在。一些哮喘患者患者常在噴嚏發作後發病。
5.滲出性中耳炎:鼻變態反應可借且咽鼓管波及中耳。鼻咽部咽鼓管咽口黏膜水腫或變應原物質借該管進入中耳,即可導致滲出性中耳炎。

飲食療法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以鼻黏膜骨膜及鼻甲萎縮,嗅覺消失,鼻腔內有結痂形成為病理特徵的慢性炎症.多發於青壯年,女性較多.因常伴有臭鼻桿菌感染而奇臭,又稱臭鼻症.病因不明,多數認為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病.

飲食注意事項

忌食
1.忌辛辣刺激、油膩和燥熱食物.
2.戒菸酒.
宜食
1.宜食用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等.維生素缺乏使身體內細胞新陳代謝失調,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使鼻黏膜萎縮.補充維生素能增加結締組織抗感染能力,促進組織的代謝,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環.
2.宜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食療
1.鵪鶉小豆龍眼羹.鵪鶉2隻,赤小豆30克,龍眼肉6克.三味加水煮至鵪鶉爛熟,分2次食用.具有健脾除濕,益氣養斑的功效.用於脾氣虛弱之萎縮性鼻炎.
2.梨汁大海茶.梨1個,百合10克,麥冬12克,胖大悔4個.將前三味煎水取汁,沖泡胖大海,代茶飲.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用於肺陰虧虛之萎縮性鼻炎

診斷檢查

一、鼻腔寬大,鼻甲縮小,從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時繼發性萎縮性鼻炎見下鼻甲明顯縮小,但中鼻甲卻肥大或呈息肉樣變。
二、鼻腔內有稠厚膿痂,黃褐色或灰綠色,大塊或呈管筒狀,可有惡臭氣味。除去膿痂後可見鼻甲黏膜乾燥萎縮,甚至糜爛滲血。早期或輕度萎縮性鼻炎,亦可僅有痂皮,而無惡臭氣味。
三、如萎縮病變向下發展,鼻咽及咽黏膜也可乾燥萎縮,時有膿痂覆蓋其上,嚴重者喉、氣管黏膜也有此變化。

治療方案

萎縮性鼻炎手術治療
尚無特效療法,宜局部和全身綜合治療。

1、局部治療:(1)無菌溫熱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膿痂。(2)鼻內套用1%複方薄荷石蠟油、清油等以潤滑黏膜血液循環和軟化膿痂便於擤出;鼻內用1%鏈黴素以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炎性糜爛和利於上皮生長。(3)鼻內套用1%新斯的明促進黏膜血管擴張,鼻內套用0.5%求偶二醇或乙稀雌酚油劑,可減少痂皮、減輕臭味,鼻內用50%的葡萄糖可有具有刺激黏膜腺體分泌作用。
2、全身治療維生素A有保護黏膜上皮、增加結締組織抗感染能力,維生素B2可促進組織細胞代謝,菸酸可擴張血管和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環,鐵劑可能有治療本病之作用。
3、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者可採用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縮小鼻腔、減少鼻腔通氣量、降低鼻黏膜水分蒸發和減輕黏膜乾燥和結痂形成。手術方法有:①鼻腔外側壁內移加固定術;②前鼻孔縮小術,兩側可分期進行,約1.5年鼻黏膜基本恢復正常後重新開放前鼻孔;③醫用人工生物陶瓷粘骨膜下埋藏術。

萎縮性鼻炎薄荷油
1、清潔鼻腔:用溫生理鹽水或一般溫鹽水500~1000ml沖洗鼻腔,去除膿痂,以利於局部用藥。若膿痂不易清除可用鑷子輕輕鉗出。
2、鼻腔用藥:常用潤滑性滴鼻劑,如複方薄荷油、液體石蠟、50%蜂蜜、清魚肝油等,可促使鼻黏膜充血腫脹,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鼻內乾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鏈黴素液滴鼻,能抑制桿菌繁殖,減輕炎症性糜爛,有利於上皮生長。此外,使鼻腔黏膜潤滑,軟化痂皮,便於擤出。
3、維生素療法:曾試用多種維生素,常用維生素A肌注,每日5~10萬u,或維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護黏膜上皮,促進組織細胞代謝機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維生素AD製劑5萬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鐵劑有治療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亞鐵丸,0.3g,每日3次,飯後服用。
4、手術療法:對久治無效者可試行。目的在於使鼻腔縮小,減少空氣吸入量,以降低水份蒸發,減少膿痂形成,並可刺激鼻黏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症狀。

中醫治療

萎縮性鼻炎中醫治療
1、肺腎陰虛:鼻內乾灼,嗅覺減退,鼻內黏膜萎縮,鼻甲縮小,鼻腔寬大,黃綠色痂皮多,或有少量鼻衄,常伴咽癢乾咳、五心煩熱、語言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等肺腎陰虛證。其治療宜用滋養肺腎,潤燥通竅。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生地黃20g,熟地黃20g,麥冬15g,白芍15g,玄參10g,當歸10g,百合10g,川貝母10g,桔梗6g,甘草6g。若鼻內黏膜萎縮甚者,加天冬、黃精、阿膠。
2、脾虛濕蘊:鼻乾涕臭,涕痂留於鼻腔,色微黃而綠,嗅覺減退或喪失。鼻甲萎縮較甚。常伴頭昏頭痛,乏力納呆,舌淡脈緩弱等。其治法為健脾益氣,化濕開竅。
方用:參苓白朮散加味:黨參15g,山藥12g,白朮12g,茯苓15g,薏仁15g,扁豆15g,砂仁10g,陳皮10g,桔梗10g。血虛者加熟地黃15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12g。
3、陰虛肺燥:鼻乾無涕,嗅覺減退,鼻黏膜色紅乾燥,輕度萎縮、滲血,鼻甲縮小,咽癢,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潤肺,潤燥榮鼻。方用養陰清肺湯加減。
藥用:生地黃15g,麥冬15g,玄參12g,沙參15g,白芍12g,丹皮12g,川貝母12g,炙甘草6g。易衄,加白茅根15g。
4、陰虛瘀阻:鼻乾,鼻塞、鼻黏膜極度萎縮,屢治不效,嗅覺失靈;舌暗紅,有瘀點,少苔,脈細澀。治宜滋陰養血,祛瘀生新。方用歸芍紅花散加減:生地黃15g,熟地15g,山藥12g,杞果12g,桃仁12g,紅花10g,赤芍12g,當歸15g,丹參15g,甘草6g。涕痂積留較多鼻氣臭,加車前子15g,茯苓15g。其外用藥可以用“鼻炎靈”滴鼻,以潤肌復萎,利鼻通竅。(鼻炎靈組成:蒼耳子、白芷、辛夷各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體石蠟1000ml。製法:將蒼、芷、辛、油同放鍋內,浸泡24h,加熱,待藥呈黑黃色撈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體石臘,攪勻,冷卻後過濾,分裝入瓶內備用。用法:滴鼻,每次2滴,每日2次。作用:清熱消腫,芳香透竅。適用於鼻黏膜充血,或乾燥萎縮,鼻塞流涕,嗅覺失靈等。)。

蔞根冬瓜飲
配方:瓜萎根15克,冬瓜1000克。
用法:瓜蔞根水煎取汁,冬瓜去皮、子搗取汁,二汁混勻.如少許砂糖,代茶飲。
功效:潤肺牛津。
主治:肺陰虧虛之萎縮性鼻炎。
梨汁大海茶
配方:梨1個,百合10克,麥冬12克,胖大海4個。
用法:將上三昧,煎水取汁,煎洗後沖泡胖大海,代茶飲。
功效:養陰潤燥。
主治:肺陰虧虛之萎縮性鼻炎。
海參葛地粥
配方:海參20克,生地黃30克,葛根20克,粳米50克。
用法:地黃、葛根煎湯取汁,用汁煮粳米成粥,將熟放入發好,切成小塊的海參至熟,早餐服用。
功效:養陰益精,潤燥,舉氣升津。
主治:肺陰虧虛之萎縮性鼻炎。
瓊玉膏
配方:白人參70克,白茯苓150克,鮮生地750克,蜂蜜500克(煉淨)。
用法:將人參、茯苓研為細末,再將生地搗汁去渣,另用絹濾蜜,將四物合勻,放入瓷器內封固,放湯鍋內,煮3晝夜取出,用蠟封口,放涼處去火責,涼後再放入舊湯內煮1日,出水氣。每日晨起空腹服一匙。
功效:補氣健中,養陰潤燥。
主治:脾氣虛弱之萎縮性鼻炎。

針灸治療

概述

現代針灸治療萎縮性鼻炎的報導,始於50年代發現用溫針有較好的結果。後來,不斷有臨床資料刊登。70年代,有人還試用穴位埋植腸線的方法治療本病。近年來,通過探尋萎縮性鼻炎的耳殼的敏感點,用耳針治療,以及施行脈衝電穴位治療等,均取得了某些成效。當然,截至目前,針灸療法對本病的治療還不能說完全成熟,有待於病例的進一步積累和認識的深化。但鑒於本病治療困難,故特立本節予以介紹。

溫針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三陰交、迎香。
配穴:禾髎、合谷、鼻通。
鼻通穴位置:鼻唇溝上端盡處,鼻骨下凹陷中。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酌加配穴1~2個。足三里、三陰交,針刺得氣後,於針柄上置1寸長之艾條段,點燃,燃盡後再加二段。迎香穴,斜刺進針,透針至夾鼻通穴,作捻轉加小幅度提插,使鼻腔內有明顯之酸脹感。余穴,針至局部得氣。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每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3例,2例為個案,餘60例中,基本痊癒12例(20.0%),有效35例(58.3%),無效13例(21.7%),總有效率為78.3%。發現鼻塞、痂皮、頭痛和鼻衄等症,改善較為明顯[1,3~5]。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內鼻、內分泌。
(二)治法
每次取1穴,細心尋找敏感點。然後用26~30號0.5~1寸長毫針,刺入敏感點,直達軟骨膜,深約1~2分。刺入後,治順時方向捻轉幾次,使針感明顯,然後用膠布固定,帶針5~7日(夏季2~3日),換針1次。每次雙側穴,2個主穴輪換。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0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22例,顯效3例(13.6%),有效8例(36.4%),無效11例(包括9例中斷)(50%),總有效為50.0%[6]。

穴位電療

(一)取穴
主穴:迎香。
(二)治法
用經絡磁電治療儀(脈衝電組)進行治療。該儀器輸出電壓高檔為0~600伏,低擋為0~100伏,以輸出調節器控制,脈衝頻率為50赫茲。首先將二塊硬幣大之金屬電極分別置於兩側迎香穴,下置10層紗布濕墊(墊較極片稍大),然後撥動輸出鏇紐,至病人感到有電流刺激,有抽動、按壓(如按摩)、蟻走感,強度以病人可耐受為佳。通電20~30分鐘,每日1~2次,10~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各種慢性鼻炎(包括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及萎縮性鼻炎等)共1046例,總有效率為90.8%。其中萎縮性鼻炎為13例,基本痊癒1例(7.7%),顯效2例(15.4%),有效3例(23.1%),無效7例(53.8%);總有效率為46.2%。較之其他類型的慢性鼻炎療效為差[7]。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迎香。
(二)治法
主穴雙側均取,將3/0腸線取直部分剪成1cm放入無菌盤內備用。選準位,常規消毒,把剪好的腸線插入11號腰穿針內,對準穴位,快速透過皮下直達骨膜表面,稍作提插,至患者有脹麻等感應時,將腰穿針稍稍提起,離開骨膜面,並將腸線輕輕推出,埋於穴位深部。再以消毒敷料貼壓針孔。3周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鼻腔惡臭消失,無膿痂,嗅覺提高,頭痛及鼻乾燥感消失,鼻黏膜紅潤,鼻甲飽滿;有效:鼻乾、咽乾明顯較前好轉,鼻腔偶有臭味,有少量膿痂,黏膜較前增厚而濕潤;無效:經2個療程治療,症狀無改善。
共治40例,顯效11例,有效1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8]。

併發症

1、分泌性中耳炎:鼻變態反應經咽鼓管波及中耳腔;鼻黏膜水腫波及咽鼓管咽口使咽口狹窄阻塞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負壓而滲液積存出現耳悶堵塞感症狀。
2、性咽喉炎:鼻變態反應可向下波及咽喉病人出現咽喉發癢咳嗽輕度聲嘶嚴重者可出現會厭聲帶黏膜水腫而發生呼吸困難。
3.鼻衄:多為涕中帶血或少量滴血,兒童較多見。以往認為由劇烈噴嚏所致,現推測與肥大細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謝紊亂使血栓生成減少有關。中成藥淵鼽康B型膠囊治療萎縮性鼻炎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首選藥物。
4.變態反應性鼻竇炎:因鼻竇黏膜與鼻黏膜相連,故鼻腔黏膜變態反應性炎症易波及鼻竇黏膜則產生變態反應性鼻竇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涕,但症狀加重。
5.咽喉炎:由於長期鼻塞反覆發作,患者經常張口呼吸,可發生慢性咽喉炎。
6.支氣管哮喘:可與變性鼻炎同時存在。一些哮喘患者患者常在噴嚏發作後發病。
7.滲出性中耳炎:鼻變態反應可借且咽鼓管波及中耳。鼻咽部咽鼓管咽口黏膜水腫或變應原物質借該管進入中耳,即可導致滲出性中耳炎。

診斷要點

1、鼻咽喉部乾燥不適,似有異物堵塞。
2、鼻塞多由鼻腔內結痂堆積所致,嗅覺減退或消失。
3、鼻出血是本病主要臨床症狀之一。廣州仁愛醫院專家介紹說,由於鼻黏膜糜爛,用力擤鼻涕,或挖鼻後常出血加重。
4、頭痛頭昏,有時鼻內有臭味.故本病又有“臭鼻症”之稱。
5、檢查鼻甲縮小,黏膜萎縮乾燥,鼻腔寬大,可通過鼻腔直接看到鼻咽部,嚴重者鼻樑塌陷呈鞍鼻。鼻腔內有大量綠色膿痂充滿。

日常護理

1、注意工作、生活環境的空氣清淨,避免接觸灰塵及化學氣體特別是有害氣體。
2、加強營養,增強正氣,通過運動,可使血液循環改善,鼻甲內的血流不致阻滯。
3、改掉挖鼻的不良習慣。
4、及時矯正一切鼻腔的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等。
5、注意保暖,氣候轉變極易感冒引發鼻炎,季節轉換注意觀看天氣預報及時進行適當添衣。
6、根治病灶,徹底治療扁桃體炎、鼻竇炎等慢性疾病。
7、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堵塞鼻腔,避免鼻腔黏膜繼續萎縮甚至風化消失。

預防

1、適當參加體育鍛鍊。
2、每天清洗鼻腔,清洗前應將結痂浸軟,取出。
3、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穴。
4、氣候乾燥時,出門可戴口罩,或滴用油質滴鼻劑,如複方薄荷油等。
5、戒菸酒。
6、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7、不要經常用手挖鼻,以免損傷鼻黏膜造成鼻出血。
8、飲食中忌食辛辣,燥熱之物,多吃些蔬菜,水果。

自我保健

1、用溫的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有助於清除痂皮,減少臭氣,具體做法是用生理鹽水反覆清洗,洗淨為止。
2、食用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維生素A、B、E等)、防止感冒,減少對鼻部的刺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