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由產毒性多殺性巴氏桿菌單獨或與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聯合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徵是生長遲緩、鼻炎、鼻甲骨萎縮和鼻變形,多不會造成病豬的死亡,但病原難以消除,會在豬場內部水平傳播,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常規的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病豬病豬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是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或/和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徵為鼻炎,顏面部變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捲曲發生萎縮和生長遲緩。臨診症狀表現為打噴嚏、流鼻血、顏面變形、鼻部歪斜和生長遲滯,豬的飼料轉化率降低,給集約化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由於病原感染豬只後,損害呼吸道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使豬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感染其他病原,引起呼吸系統綜合徵,增加豬的死淘率。本病常發生於2~5月齡的豬,現在幾乎遍及世界養豬業發達的地區,中國許多地區亦有本病發生。

病原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Ⅰ相菌和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性菌株聯合感染。研究證明,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Ⅰ相菌單獨不能引起漸近性豬傳染性鼻縮性鼻炎發生,但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與多殺性巴氏桿菌毒素源菌株莢膜血清型A或D株聯合感染SPF豬和無菌豬,能引起鼻甲骨嚴重損害和鼻吻變短。用多殺性巴氏桿菌D型或A型株毒素,單獨給健康豬接種,可以發生豬傳染病性萎縮性鼻炎和嚴重病變。多種應激因素、營養、管理和繼發的微生物綠膿桿菌、嗜血桿菌及毛滴蟲等,可加重病情。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球狀桿菌0.2~0.3µm× 0.5~1.Oµm,散在或成對排列,偶見短鏈。不能產生芽孢,有周鞭毛,能運動,有兩極著色的特點。為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5~37℃,培養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有助於此菌生長。在鮮血培養基上生長能產生β溶血,在葡萄糖中性紅瓊脂平板上呈菸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肉湯培養基中呈輕度均勻渾濁生長,不形成菌膜,有腐霉氣味。在馬鈴薯培養基上使馬鈴薯變黑,菌落黃棕而帶綠色。不發酵糖類,使石蕊牛乳變鹼,但不凝固。甲基紅試驗、VP試驗和吲哚試驗陰性。能利用檸檬酸鹽、分解尿素過氧化氫酶、氧化酶試驗陽性。

根據毒力、生長特性和抗原性,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有3個菌相,Ⅰ相菌病原性較強,具有紅細胞凝集性。有莢膜和密集周生菌毛,很少見有鞭毛;球形或球桿狀,染色均勻;有表面K抗原(由莢膜抗原和菌毛抗原組成)和細胞漿記憶體在的強皮膚壞死毒素(似內毒素),Ⅱ相菌和Ⅲ相菌無莢膜和菌毛,毒力較弱。Ⅰ相菌在人工培養過程中及不適宜條件下可成為低毒或無毒,向Ⅱ、Ⅲ相菌變異。Ⅱ相菌是Ⅰ相菌向Ⅲ相菌變異的過渡菌型,各種生物學活性介於Ⅰ相菌與Ⅲ相菌之間。Ⅰ相菌感染新生的豬後,在鼻腔中增殖,並可存留1年之久。

引起的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多殺性巴氏桿菌,絕大多數屬於D型,能產生一種耐熱的外毒素,毒力較強;可致豚鼠皮膚壞死及小鼠死亡。用此毒素接種豬,可複製出典型的豬萎縮性鼻炎(AR)。少數屬於A型,多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護性。

本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藥均可殺死病菌。在液體中,58℃ 15min可將其殺滅。

流行病學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傳染源:病豬和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其他動物(如犬、貓、家畜、家禽、兔、鼠類和狐等)和人類均可成為帶菌者,甚至可引發鼻炎、支氣管肺炎等,因此,上述帶菌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帶菌母豬通過密切接觸,經呼吸道感染仔豬,不同月齡豬再通過水平感染到全群。
易感者:除豬外,上述所提到的畜禽和動物以及人類,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高發年齡:任何年齡的豬都可感染本病,但以仔豬的易感性最大,發病率一般隨年齡增長而下降:①1周齡豬感染後,可引起原發性肺炎,致全窩仔豬死亡。②1月齡內豬感染後,常在數周后發生鼻炎,並引起鼻甲骨萎縮。③斷乳後豬感染,一般只產生輕微病變,有的實例只有病理組織學變化;但也有病例發生嚴重病變。
常見品種:品種不同的豬,易感性也有差異,中國土種豬較少發病。
主要形式:本病在豬群內傳播比較緩慢,多呈散發性或呈地方流行性。
重要誘因:各種應激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發病率增加。

臨床症狀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受感染的小豬出現鼻炎症狀,打噴嚏,呈連續或斷續性發生,呼吸有鼾聲。豬只常因鼻類刺激黏膜表現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豬圈牆壁、食槽邊緣摩擦鼻部,並可留下血跡;從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樣,繼之為黏液或膿性物,甚至流出血樣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現鼻炎症狀的同時,病豬的眼結膜常發炎,從眼角不斷流淚。由於淚水與塵土沾積,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膚上,出現一個半月形的淚痕濕潤區,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稱,這是具有特徵性的症狀

有些病例,在鼻炎症狀發生後幾周,症狀漸漸消失,並不出現鼻甲骨萎縮。大多數病豬,進一步發展引起鼻甲骨萎縮。當鼻腔兩側的損害大致相等時,鼻腔的長度和直徑減小,使鼻腔縮小,可見到病豬的鼻縮短,向上翹起,而且鼻背皮膚發生皺褶,下頜伸長,上下門齒錯開,不能正常咬合。當一側鼻腔病變較嚴重時,可造成鼻子歪向一側,甚至成45°歪斜。由於鼻甲骨萎縮,致使額竇不能以正常速度發育,以致兩眼之間的寬度變小,頭的外形發生改變。

病豬體溫正常。生長發育遲滯,育肥時間延長。有些病豬由於某些繼發細菌通過損傷的篩骨板侵入腦部而引起腦炎,發生鼻甲骨萎縮的豬群往往同時發生肺炎;並出現相應的症狀。

病理變化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病死豬的病變一般局限於鼻腔和鄰近組織,最特徵的病變是鼻腔的軟骨和鼻甲骨的軟化、萎縮,特別是下鼻甲骨的下捲曲最為常見。間有萎縮限於篩骨和上鼻甲骨的;有的萎縮嚴重,甚至鼻甲骨消失,而只留下黏膜皺褶附在鼻腔的外側壁上。鼻腔常有大量的黏膿性甚至乾酪性滲出物,滲出物隨病程長短和繼發感染的不同而異:死於急性型(早期)病豬,滲出物含有脫落的上皮碎屑;慢性型(後期)病豬的鼻黏膜一般蒼白,輕度水腫。竇黏膜中度充血,有時竇內充滿黏液性分泌物。病變轉移到篩骨時,當除去篩骨前面的骨性障礙後,發現大量黏液或膿性滲出物的積聚。

診斷鑑別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如在豬群中見到典型的臨診症狀,不難做出診斷。如果在病的早期或症狀較輕的病例,單憑臨診表現難以做出診斷,常須藉助於其他的診斷方法。

症狀 病豬打噴嚏,經常在圈舍周圍器物或牆壁上摩擦鼻部,或留有血跡;從鼻孔流出黏膿性分泌物;眼角皮膚上有半月形“淚斑”;鼻腔彎曲或歪向一側,或下頜伸長,上下門齒不能正常咬合等便可做出診斷。

病理變化 在基層單位較簡易而實用的診斷方法,是將可疑病豬屠宰後,在其頭部的第一臼齒和第二臼齒之間的連線用鋼鋸鋸成橫斷面,觀察鼻甲骨的形狀和鼻中隔變化。正常的鼻甲骨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個捲曲,占據整個鼻腔的大部分,上捲曲有兩個完整的卷彎,下捲曲卷彎較少,僅一個卷彎,似鈍的魚鉤,鼻中隔正直。當鼻甲骨萎縮時,捲曲變小而鈍直,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嚴重時甚至消失,形成空洞,鼻中隔彎曲。

細菌檢查 活體採取病料時,保定好豬只,將病豬鼻外部污染物擦乾淨,再用棉拭子探進鼻腔中部,小心轉動幾次,取出後立即放入裝有普通肉湯或生理鹽水的小試管中,塞緊棉塞,立即送往實驗室分離細菌。若對宰後病豬取病料,可採取鋸開後的鼻甲骨捲曲部、篩板、氣管、支氣管的黏液或病變組織進行培養,分離細菌。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血清學診斷 豬只感染本病後2~4周,血清中出現凝集抗體,至少維持4個月,但仔豬感染後須12周齡後才能檢出抗體。以Ⅰ相菌福馬林凝集抗原進行血清抗體檢測。此外,還可用螢光抗體技術診斷,但不夠敏感。

藥敏試驗

選用多種抗菌藥敏紙片,採用紙片擴散法,檢測分離菌對這些抗菌藥的敏感性。

類症鑑別

在定性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以下兩種豬病相區別:

豬傳染性壞死性鼻炎:病原為壞死梭桿菌,無莢膜鞭毛,並為嚴格厭氧菌。主要發生於外傷後感染。主要引起軟組織和硬組織壞死,並散發腐臭味,還可形成潰瘍或瘺管。因此,兩病不難區別,抓住各自特點,辨病迎刃而解。
骨軟病:多見於成年豬,常因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鈣或磷所致。不存在傳染性。病豬雖有頭部腫大、變形,但無打噴嚏和流淚等症狀;雖也有骨質疏鬆變化,但鼻甲骨不萎縮,病豬不出現鼻吻變短或歪鼻。因此,兩病區別也不難,主要抓住真正的病因和有無傳染性,基本上就能區分開上述兩病。

防制措施

藥物治療與預防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哺乳仔豬從15日齡能吃食時起,每天可按每千克體重餵給20~30mg金黴素或土黴素,連續餵20天,有一定效果。或在母豬分娩前3~4周至產後2周,每噸飼料中加入100~125g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噻唑,或每噸飼料中加入土毒素400g餵服。

在治療方面,每噸飼料加入磺胺甲氧嗪100g,或金黴素l00g,或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黴素l00g、青黴素50g三種混合劑,連續餵豬3~4周,對消除病菌、減輕症狀及增加豬的體重均有好處。

對早期有鼻炎症狀的病豬,定期向鼻腔內注入盧格氏液、1%~2%硼酸液、0.1%高錳酸鉀液等消毒劑或收斂劑,都會有一定好處。

綜合防制措施

本病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豬,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染給仔豬,使其仔豬受到傳染。病仔豬串圈或混群時,又可傳染給其他仔豬,傳播範圍逐漸擴大。若作為種豬,又通過引種傳到另外豬場。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須執行一套綜合性獸醫衛生措施。

1.加強中國進境豬的檢驗,防止從國外傳入。事實表明,中國的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就是某些地區豬場從國外引進種豬將此病傳人而引起流行的,應採取堅決的淘汰淨化措施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2.無本病的健康豬場其防制的主要原則是:堅決貫徹自繁自養,加強檢疫工作及切實執行獸醫衛生措施。必須引進種豬時,要到非疫區購買,並在購入後隔離觀察2~3個月,確認無本病後再合群飼養。

3.淘汰病豬,更新豬群將有病狀的豬全部淘汰育肥,以減少傳染機會。但有的病豬外表病狀不明顯時,檢出率很低,所以又不是徹底根除病豬的方法。比較徹底的措施,是將出現過病豬的豬群,全部育肥淘汰,不留後患。

4.隔離飼養凡曾與病豬或可疑病豬接觸過的豬只,隔離觀察3~6個月;母豬所產仔豬,不與其他豬接觸;仔豬斷奶後仍隔離飼養1~2個月;再從仔豬群中挑選無病狀的仔豬留作種用,以不斷培育新的健康豬群。發現病豬立即淘汰。至於剖腹取胎、隔離飼養仔豬,從中選育出健康豬的方法,人力、物力花費太大,難以堅持。

5.改善飼養管理 斷奶網上培育及肥育均應採取全進全出;降低飼養密度,防止擁擠;改善通風條件,減少空氣中有害氣體;保持豬舍清潔、乾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嚴格執行消毒衛生防疫制度。這些都是防止和減少發病的基本辦法,應予十分重視。

6.疫苗接種: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Ⅰ相菌)滅活菌苗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及D型產毒多靜『生巴氏桿菌滅活二聯苗接種在母豬產仔前2個月及1個月接種,通過母源抗體保護仔豬幾周內不感染。也可以給1~3周齡仔豬免疫接種,間隔1周進行第二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