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wall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對於全球金融業者與投資人而言,有很長一段時間,華爾街就是資本市場的聖殿,它直入雲霄,高不可攀。而華爾街的金融巨擘們就像是奧林帕斯山的希臘諸神,超凡入聖。然而這都是以前的事了,現在的華爾街已不比當年。美國房市泡沫破滅,繼之而起的次貸風暴與信用危機,使得華爾街光芒盡失。

概述

華爾街:(wall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銅牛

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華爾街設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對於全球金融業者與投資人而言,有很長一段時間,華爾街就是資本市場的聖殿,它直入雲霄,高不可攀。而華爾街的金融巨擘們就像是奧林帕斯山的希臘諸神,超凡入聖。然而這都是以前的事了,現在的華爾街已不比當年。美國房市泡沫破滅,繼之而起的次貸風暴與信用危機,使得華爾街光芒盡失。

華爾街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座建築都充分利用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
有限的空間來爭取最大的收益。由於建築的間距非常小,走在街上有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感。這種氛圍不禁使人聯想到這裡的 股市每天上演的激烈博弈。據統計,在 紐約從事 金融業的職員中,有10萬在華爾街工作。因此,每天的上下班時間,整條街都擁堵不堪。華爾街的快節奏生活使這裡的人們步履匆匆,無暇顧及身邊事。不過由於是白領和頂級 富豪的聚集地,人們的衣著都非常時髦光鮮,只要看到他們的穿戴,就能捕捉到這個季節的流行脈搏了。眾所周知,華爾街的標誌是一座身長5米、體重6300公斤的 銅牛塑像。設計者 迪莫迪卡最早為它挑選的立足點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當時,為了保證銅牛的安全, 警察每晚8時在銅牛周圍巡 邏察看。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這個身體健碩、鼻孔發光的龐然大物時,都被它渾身透著的“牛”氣震住。不過,銅牛還是被搬到與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上安了家。如今,它已成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徵,似乎只要銅牛在, 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歷史沿革

華爾街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theEastRiver)一直築到哈德遜河(theHudsonRiver),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WallSt

華爾街[金融中心] 慘澹華爾街
reet。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 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Morgan)財閥、 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 杜邦(E.I.duPontdeNemoursandCompany)財團等開設的 銀行、保險、航運、 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在這裡。著名的紐約 證券交易所(StockExchange)也在這裡。這條街上的聯邦廳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首任總統 華盛頓就是在這裡宣誓就職的,如今大門前聳立著華盛頓像以紀念此事。不過華爾街作為政治中心只是短暫的一瞬,而作為金融中心卻一直輝煌奪目,經久不衰。
華爾街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數不清的大銀行、 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裡駐足。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涌到這裡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 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華爾街是英語“WallStreet”的音譯,但這個名稱並非源於街道兩旁大牆似的高樓。根據華爾街街口大廈牆上鑲嵌著的銅匾記載,1653年,荷蘭人統治時期,這裡是新阿姆斯特丹總督的駐地。為方便警衛通行,總督下令用木頭做圍牆,築起一條街,就地取名“牆街”,這就是最早的華爾街。18世紀,24個商人代表聚集在華爾街的一棵 梧桐樹下,簽訂了梧桐協定,規定在他們之間可以進行證券交易,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華爾街已經成為美國金融行業的象徵。只要一提 股票,人們便會聯想到華爾街,就連一些並非在此辦公的金融大公司,也被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是華爾街公司,可見其地位已經深入人心。

歷史文化

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抵禦英軍侵犯而建築一堵土牆,從東河一直築到哈德遜河,後沿牆形成了一條街,因而得名。後拆除了圍牆,但“華爾街”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然而,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荷蘭統治時,在這裡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這裡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金融中心
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採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成為美國和世界的金融、證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華爾街作為 壟斷資本的代名詞。壟斷資本從這裡支配著美國的 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在其東北角矗立著古老國庫的分庫大樓(現為 陳列館),是在華盛頓發表就職演說的地點修建起來的。
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 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 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 摩根史坦利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 咖啡館和健身 俱樂部的廣告。除了 德意志銀行,我在這裡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 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 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 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 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 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股票基地 

大名鼎鼎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坐落於華爾街11號。不過有趣的是,交易所的地理位置和名氣有點不成正比:許多初來乍到的人都要在華爾街上轉一圈才能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股票
找到交易所的入口。原來,它的正門並不在華爾街主道上,而是“藏”在了旁邊一個不起眼的支道上。在占地3700平方英尺的交易所大廳里,每天的股票交易高達25億股,而每筆交易只需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華爾街製造著一夜暴富的神話,但也不乏令人心酸的回憶。1929年10月24日,美國許多家最有名望的 企業股票突然急劇下跌,失去控制,最終導致幾百萬人破產,引發了那場美國著名的經濟大蕭條。此外,“9•11”事件也給華爾街繁榮的 金融生活帶來沉重打擊,當時的遇難者大多數是活躍在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的精英。事件發生後,人們用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包裹住證券交易所門前的石柱,以紀念那些不幸的亡靈。
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 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 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 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 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 這就是華爾街

金融風暴

華爾街風暴來勢洶洶美國政府接管AIG,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國當地時間2008年9月16日晚宣布,已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陷於破產邊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美國政府屆時將持有該集團近80%股份,正式接管這家全球最大的保險巨頭。美聯儲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在目前情況下,如果放任AIG破產,對業已極其脆弱的金融市場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並且將極大提高市場的借貸成本,進一步削減美國家庭財富,並將對經濟成長產生實質性危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金融風暴
害。美聯儲稱,在美國財政部的全力支持下,遵照 《聯邦儲備法》第13條第三款,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發放貸款。貸款視窗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 LIBOR利率再加850個基點。為保障納稅人的利益不受損害,貸款將以AIG的全部資產為抵押。作為提供貸款的條件,美國政府將持有AIG79.9%的股份,並有權否決普通和優先股股東的派息收益。這也意味著美國政府仿照接管“兩房”模式接管了該集團。
美國財政部長 保爾森在隨後舉行的吹風會上說:“我們正與美聯儲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密切合作,促進 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有序性,把經濟受到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美國總統 布希隨即也對這一決定表示支持。白宮發言人托尼•弗拉托說:“總統對美聯儲宣布的這一決定表示支持,這一措施將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並減少對 巨觀經濟的破壞。”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之所以放任雷曼倒閉,卻對AIG施以援手,主要是因為後者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彭博社援引一位參加談判的官員的話稱,美聯儲之所以同意對AIG提供資金,主要是因為該集團一旦倒閉將會危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由於該公司規模過於龐大,也不能指望由私人部門出面救援。
AIG與全球主要銀行都有交易活動,據 蘇格蘭皇家銀行測算,一旦其破產,其他金融機構的損失可能達1800億美元。並且,一旦AIG破產,全球股市將出現更大規模的暴跌。
AIG之所以突然陷於破產邊緣,除了受次貸危機影響損失巨大之外,主要還因為數家信用評級機構近期接連大幅下調其信用評級。信用評級下調意味著其融資成本升高,其債權人將要求其追加債務擔保。據行業人士測算,評級下調意味著AIG需要追加超過13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金,這使得該集團 財務狀況短期內出現急速惡化。美國政府接管AIG,對該集團債權人和全球股市來說是個好訊息,但對AIG的普通和優先股股東來說則是噩耗。由於政府股權具有最高優先權,因此其他股東利益或將“打水漂”。受到這一訊息影響,2008年9月17日亞太股市普遍上漲,至上午收盤時, 日本日經225指數上漲2.08%, 韓國首爾綜合指數漲幅近4%, 澳大利亞股市主要股指漲幅也超過0.5%。作為全球最大保險公司,AIG的業務遍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今年6月底,其資產總額達1.05萬億美元。AIG今年以來股價已暴跌79%,且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虧損。該集團今年第二季度的信貸違約互換(CDS)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

推進改革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麥凱恩批評陳舊的監管體製造成了金融市場崩潰,並承諾儘快推進華爾街改革。在美聯儲和財政部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戰鬥之際,民主黨總統提名人歐巴馬表示,決策者缺乏控制這些問題的必要手段,“當問題出現時才草草應對。”“每個問題最終都以修修補補的方式解決,”歐巴馬在競選飛機上表示。麥凱恩高級經濟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
顧問費奧利那則表示,麥凱恩認為多家監管機構應該合併並被賦予更大權力,以便提高透明度。“華盛頓對華爾街的監管體系至今已有大約70年了,”她說道。“他過去就曾說過,如今再次表示這將成為他的一個首要議題,即在他的政府任內將結束這些弊端。”歐巴馬長期以來一直倡導 金融體系現代化。他一年前在納斯達克發表演講時就曾作此呼籲,2008年3月還提出了對華爾街監管體系進行改革的一個方案。麥凱恩周一則表現出對監管改革必要性更大的重視。與歐巴馬一樣,他也表示這將是上台第一年的重大任務。
費奧利那稱,麥凱恩將在上台百日以內開始進行華爾街監管體系改革。“各種監管機構拼湊在一起,沒有人能看到完整的圖景,所以他將整合併精簡這些監管機構,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和責任,以便提升華爾街的透明度,”她說道。歐巴馬表示,需要快速行動以支持 投資者信心。他還提到可能需要採取更多短期措施提振樓市,但是這些措施是否出台將有待市場是否穩定而定。歐巴馬和麥凱恩在改革監管體系的某些看法上很相似,包括增加證監會等政府機構的權力,精簡監管者重疊的責任,以及提升透明度等。費奧利那稱,歐巴馬的方案不夠具體,並可能導致過度管制。歐巴馬助手則堅稱,他將在自由市場發展和加強監管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光芒不再

華爾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 美國最牛的小街
街光芒不再說,有人說華爾街的本質就是恐懼與貪婪,而現在看來,這兒只剩恐懼了。社論原文摘錄如下:
對於全球金融業者與投資人而言,有很長一段時間,華爾街就是資本市場的 聖殿,它直入雲霄,高不可攀。而華爾街的金融巨擘們就像是奧林帕斯山的希臘諸神,超凡入聖。然而這都是以前的事了,現在的華爾街已不比當年。美國房市泡沫破滅,繼之而起的次貸風暴與信用危機,使得華爾街業者光芒盡失。華爾街巨擘們自去年以來即不斷地進行與房貸相關的資產損失控制,同時積極向外尋求資金的挹注,對象包括新興市場的主權財富基金與金融機構。今年以來,華爾街更加黯淡,2008年3月,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瀕臨倒閉,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賤價賣給 摩根大通。2008年9月,就在聯邦當局接管兩大房貸業者房利美與房地美後沒幾天,第四大投資銀行 雷曼兄弟又驚傳陷入財務危機,並在15日被迫聲請破產保護。同時,另一家陷入財務困境的投資銀行美林則被美國銀行收購。此一劇變使得華爾街墜落凡間,其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岌岌不保,所謂的華爾街金融巨擘數量、規模與市場影響力都將大不如前。有人說華爾街的本質就是恐懼與貪婪,而現在看來,這兒只剩恐懼了。

席捲IT業

華爾街遭遇黑色風暴IT公司也未能幸

華爾街[金融中心] 危情華爾街
免,近日,華爾街接連不斷的壞訊息,雷曼兄弟的破產,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讓人們看到了華爾街7年來最黑暗的一天。 IT廠商也未能倖免,這個冬天將是世界性的,而且也不會太短。IDC麾下市場分析機構FinancialInsights表示,用於 硬體軟體和技術服務的IT預算因 雷曼兄弟破產、 美林被收購事件將縮減6%。FinancialInsights在報告中指出,“潛在客戶的數量將繼續減少,而建立客戶體系也將異常複雜。”華爾街的技術標桿——以網路業務為主的 思科、以數據存儲為主的 EMC、以服務為主的 IBM和以軟體為主的 微軟都有可能面臨一些業務損失。戴爾公司( Dell)警告稱,全球個人 電腦需求正趨於疲軟。 IDC的分析師理察•希姆(RichardShim)表示:“新興市場的影響已大大超出個人電腦行業。問題只在於美國的經濟情況是不是將傳播到其他地區?”假如是的話,我們將目睹世界經濟遭到重創,而微軟( Microsoft)、 英特爾(Intel)、 惠普戴爾蘋果(Apple)等公司以及整個技術行業第四季度收益將大幅下降。分析人士認為,儘管高科技公司無法逃離金融風暴的影響,但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從銀行整合計算機系統中收益。對IT廠商而言,金融界的一次整合意味著IT業界的重新洗牌。金融界的支出焦點可能不是購買新硬體,但可能投資IT項目,使系統工作起來更高效、使軟體能幫助作出決策,所以虛擬化軟體仍是眾多公司支出的熱點領域。

世紀股災

在1929年10月華爾街大崩到來前的18個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人的困惑
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 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隨著投機者大量蜂擁進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潤,一些主要工業股票的價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時間以內,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隨著投資者大把將錢撒進 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從利潤較低的投資領域撤出轉向股市。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湧進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O億元供給 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之後不久,曾試圖通過拒絕借款給那些資助投機的銀行來控制股市,但股價仍不斷猛漲,到1929年9月3日到達歷史最高點。當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過800萬股。美國1929年金融危機危機後,各國經濟在世界的地位重新調整。美國遭遇的損失首當其衝,外國投資大量抽回,1938年,美國國外投資存量減少為115億美元,比1929年減少三分之一。英、德、日等國反應及時,短期內國際市場份額迅速上升。而美國的再次崛起則是依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重新奪回失去的國際市場份額的,其中的艱難和代價可想而知。

市民感觀

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髮,話語裡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颱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

華爾街[金融中心] 美國金融中心華爾街
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Street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 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 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 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裡,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裡,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 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么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讚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讚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 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精神理念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

華爾街[金融中心] 悲慘華爾街
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 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裡,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裡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螢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么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在華爾街(
華爾街[金融中心] 華爾街
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 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 國家,準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 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準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覆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 金融界──無數的 財富在這裡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裡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裡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相關詞條

金融街中關村王府井勸業場曼哈頓

參考資料

1、http://www.dayoo.com 
2、http://www.boznew.com.cn/html/2008-09/5625.html 
3、http://www.taizhou.com.cn/a/20080918/content_80517.html 
4、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717994.html 
5、http://www.chinanews.com.cn/cj/kong/news/2008/09-18/1386458.shtml  
6、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23/content_368800.htm

美國紐約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