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其股份在德國所有交易所進行買賣,並在巴黎、維也納、日內瓦、巴斯萊、阿姆斯特丹、倫敦、盧森堡、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等地掛牌上市。1995年底,擁有德意志銀行股本的股東為28.6萬,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德意志銀行集團總人數74000人,為約800萬名顧客提供服務,包括世界各國的個人、企業、政府機構、銀行和公共機關等。德意志銀行擁有資產超過9960億馬克,約為人民幣42000多億元。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於德國柏林,

不久便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橫濱分行開業,接著又在1873年成立了倫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銀行收購德意志聯合銀行和柏林銀行協會,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從一建立,德意志銀行便從事世界大型項目的融資,在德國及海外工業化的融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

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保持著龐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屬機構網路,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國設有1662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780個。在盧森堡、莫斯科、馬德里、倫敦、悉尼、東京、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斯德拉斯堡、紐約和香港設有分行或代表處,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荷蘭、葡萄牙、波蘭、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特別是1995年,德意志銀行獲得了重大發展:創建了一種新型銀行(24銀行);德意志

銀行股票面值變為5馬克,發起了德意志銀行在美股票的“美國一級預托證券計畫”;收購聖路易斯ITT商業金融公司(密蘇里),與德意志信貸公司合併,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務公司。此外,還組建了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購金融和期貨有限公司--義大利第五大資金管理公司;建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紐約信託公司。

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德意志銀行系分支機構最多的歐洲銀行。截至1996年6月底,與其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銀行集團在亞太地區擁有4900名員工,服務於70多個營業處,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18個國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區總部使德意志銀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亞太地區客戶的要求制訂亞太地區的業務戰略。

基本介紹

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全稱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是一家私人擁有的股份公司,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其股份在德國所有交易所進行買賣,並在巴黎、維也納、 日內瓦、巴斯萊、阿姆斯特丹、倫敦、盧森堡、 安特衛普和布魯塞爾等地掛牌上市。

在中國

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早在1872年就在上海建立了分行,

當時的業務集中在給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進出口業務融資。1952年,德意志銀行恢復它和新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繫,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1981年,德意志銀行作為第一家德國銀行在北京建立了代表處。1993年,其廣州代表處成立,不久又升格為分行。1995年開設了上海代表處。2010年3月德意志銀行天津分行開業。德意志銀行在中國設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青島六家分行。

德意志銀行北京和上海代表處在德意志銀行及其客戶與中國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公司和機構客戶及政府部門之間建立並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其廣州分行能夠為中國及國際客戶提供德意志銀行一系列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德意志銀行在中國參與了不少大項目融資計畫。如:為寶山鋼鐵廠提供長期出口信貸;作為牽頭行,為中國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首次債券1.5億馬克;牽頭為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在歐洲融資1.5億美元;作為牽頭行,為中國銀行安排1.5億美元海外融資;作為安排人、代理和借款人,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提供1.5億美元銀團貸款;使用槓桿租賃為中國民航提供價值3億美元的5架飛機;為北京燕莎中心提供規模為2.4億美元的融資,擔任牽頭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牽頭為上海海星造船公司發行H股股票,籌資2.08億馬克。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百四十三,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五。

1995年又開設了上海代表處。

2005年,德意志銀行與中國華夏銀行組建戰略聯盟,10月31日晚,雙方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股權轉讓與技術合作儀式,德意志銀行聯合德意志銀行盧森堡公司、薩爾·奧彭海姆銀行共同出資26.424億元人民幣收購華夏銀行5.872億股份,收購價格每股4.5元人民幣。11月10日,德意志銀行董事長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與華夏銀行董事長劉海燕在德國柏林簽署《全面長期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建立全面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將在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資金管理及資金產品研發、零售銀行業務、基金業務、流程再造和科技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德國總統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共同出席簽字儀式。

2005年德意志銀行牽手中國華夏銀行2005年德意志銀行牽手中國華夏銀行

2009年12月8日,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

德銀中國天津分行正式成立。在現有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分行的基礎上,德意志銀行在中國的業務復蓋通過天津分行將進一步擴大。據悉,德意志銀行於2009年7月獲中國銀監會批准籌建天津分行。天津分行的業務重點為金融交易和企業銀行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企業司庫及現金管理產品、外匯和利率風險套期保值、貿易融資、進出口結算,以及為金融機構提供本地的銷售及客戶支持服務。德銀集團中國董事長、環球銀行業務亞太區總裁張紅力表示,德意志銀行天津分行成立,是德銀中國華北業務復蓋網路的重大延展;也是德銀中國分行網路戰略發展的重要一步。德意志銀行中國總經理鄧寧表示:在天津的分行將致力於為天津市以及環渤海地區的客戶提供德意志銀行的優異服務。

2010年5月6日,德意志銀行再次斥資55.95億元收購華夏銀行5.15億股份,從而直接和間接持有華夏銀行19.99%股份

2011年4月28日,全球500強、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西部的首家分行重慶分行正式開業,這也是德意志銀行在中國開設的第5家分行。隨著重慶市建設長江金融中心的加快推進,金融業快速發展,重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2%,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性產業。同時,重慶也是中國金融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銀行業盈利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希望德意志銀行能儘快融入重慶,紮根重慶。”

2013年9月4日,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德銀中國)青島分行正式開業。青島分行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13年6月25日批准開業,是繼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之後,德銀中國開設的第6家分行,也是德銀中國首次進駐大陸地區二線城市。新成立的德意志銀行青島分行將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現金管理、貿易融資和貸款服務,滿足企業和金融機構客戶的各類需求,具體服務項目包括賬戶服務、應付和應收賬款、流動性管理、貸款、外匯和供應鏈財務解決方案。

獎項

在業界獨樹一幟的德意志銀行,多年來憑藉獨到的市場見解、創新的投資理念以及妥善的財務方案,屢創佳績,成就非凡,在世界範圍內廣受認可。而這一座座獎項和豐碑,更成為德意志銀行激情演繹的動力,期待贏取更多客戶的滿意和讚許。

亞洲貨幣

最佳上市案例: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222億美元A股和H股同期首次公開發行(2006)

最佳槓桿型融資案例:GUM控股1.81億美元5年期高級抵押槓桿收購(LBO)融資(2006)

亞洲風險

銀行間交易員調查(2006)

最佳衍生產品交易行

最佳證券衍生產品行-亞洲(日本除外)

最佳信用衍生產品行-亞洲區、日本和澳大利亞

財資雜誌

AAA級殊榮(2006)

最佳新興市場債券行

最佳次級市場G3債券行

最佳證券、最佳首次公開發行:中國工商銀行$222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

歐洲貨幣

外匯交易調查 (Fox Poll) (05/2006)

亞洲和全球最大份額外匯交易行(2006)

金融亞洲

成就獎 (2006)

最佳國際債券行 (2006)

最佳股票關聯行(2006)

年度最佳交易、最佳證券交易、最佳首次公開發行、最佳私有化交易、最佳交易(中國):中國工商銀行$222億美元A股和H股同期首次公開發行。

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

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2006年度回顧

最佳衍生產品行(2006)

最佳債券行(2006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相關報導

當地時間2011年5月3日,美國法務部正式起訴德意志銀行(下稱德銀),指該行及其下屬的Mortgage IT公司一再使用詐欺手段獲得抵押債務聯邦保險承諾,並索賠10億美元。德銀是因《欺詐聲明法》(False Claims Act)被起訴的首家抵押貸款銀行,該行在信貸泡沫接近頂峰時以約4.29億美元收購了Mortgage IT(交易於2007年1月完成)。而負責起訴的檢察官Preet Bharara指稱,公司在1999年至2009年期間核准超過3.9萬份抵押獲得聯邦住房管理局(FHA)擔保的貸款,金額超過50億美元。德意志銀行隨後通過出售這些抵押貸款資產獲利。

不過,德銀髮言人否認了相關指控。

“不盡職”的調查

在1999年-2009年間,Mortgage IT參與了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HUD)屬下聯邦住房管理局(FHA)的“直接支持放款人”(Direct Endorsement Lender)項目,有權批出由FHA擔保的貸款。該項目要求參與機構遵循HUD的規則仔細審批貸款,並且需要強制實施一套質量控制(QC)的程式。

按照規定,擔保貸款在批核之前,需要進行盡職調查,了解借款人的財務狀況以及交易房產的真實情況,這一步由直接放款機構而非FHA或HUD執行。

然而,檢察官Preet Bharara表示,德銀嚴重違背項目規則,無視其中關於借款人是否能夠償還抵押貸款的要求。

FHA資料顯示,在2004年該公司批出的科羅拉多溫泉市的一處住宅貸款之中,面對借款人沒有信用記錄的情況,公司並沒有收集房屋租金、汽車保險、水電費等支付信息來構建記錄以供評估,而是直接批出了貸款。結果,在6個月後,借款人違約。

更有甚者的是德州一筆房產貸款之中,申請資料上有關借款人工作現狀的陳述前後矛盾,同一時間既在X公司工作,又在Y公司任職,竟然沒有人發現並質疑,同樣批出貸款。不出5個月,借款人違約。

有從事房產中介的人士表示,這兩個案例的失誤“很低級”。而在其他的案例之中,買家“贊助”賣家首付、虛報所持資產價值等的問題,恐怕就更不可能被發現了。

形同虛設的QC

在2004年,Mortgage IT公司曾經聘請外部人員對建立一套QC(質量控制)程式,並重新審核已批出的貸款案例。不久,問題被發現並以信件通知該公司。然而,這批信件沒有拆封就被放到一邊,直到2005年初公司首位QC經理上崗後重新找到並拆閱。

但是問題並未因此出現轉機。

上述QC經理試圖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套系統:經過篩選的案例先交由外部人員進行初審,若有問題,QC經理會將要求發放該筆貸款的分支部門做出說明,此後QC經理會作出問題評估並向管理層報告。

可是,這套系統從未成功,QC經理對放貸分支部門的質詢往往沒有回應,儘管也曾向管理層投訴,只是情況依舊。

更荒唐的是公司在QC程式的人員安排。前述QC經理本應有一定人員協助工作,但事實卻是光桿司令。在2006年首季到2009年結束經營期間,一位政府的貸款審計人員就是公司內唯一一位從事QC程式的人,此人亦在2007年被挪作他用。

起訴書特別提到一個案例。前述外部審計人員以及公司QC經理均發現公司密西根分部一系列違約的案例,且均與某個貸款員及某箇中介有關係,建議管理層採取行動。然而直到2006年HUD發現並知會該公司後一段時間,公司才處理了該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公司管理層一再在年檢中表示已經改正,而高管一再簽字聲明公司遵照了相關的守則。但結果並不如他們所聲稱的,問題一直持續到該公司於2009年結束經營。

FHA表示已經為這些貸款支付3.86億美元的保險償付和相關成本,並且尚有8.88億美元待支付,而在未來,賠付金額可能還會更大。

德意志銀行一位發言人聲稱:“我們剛收到起訴,目前正在討論。我們認為針對Mortgage IT和本行的指控不合理、不公正。”同時,發言人還表示他們將就這一訴訟提出抗辯。

最新新聞

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的債信評等可能遭到標準普爾調降,先前該銀行受到訴訟費用攀升的影響,下調2012年已公布的獲利。 標準普爾發表聲明指出,德意志銀行A+長期信評在信貸觀察列為負向。

德意志銀行上周宣布,另外提列了費用,以因應美國房貸訴訟和其他監管單位的調查,因此2012年獲利減少約4億歐元(5.14億美元)至2.91億歐元。 世界大型銀行因為被控操縱基準利率以及不當銷售利率衍生性商品等產品而面臨監管單位的調查和訴訟。由共同執行長Anshu Jain 和Juergen Fitschen 所帶領的德意志銀行表示,在「多起」住宅抵押貸款債券(MBS)的民事訴訟案件中,該行已列為被告。德意志銀行曾擔任MBS的發行商或承銷商。

標準普爾的聲明指出,揮之不去的經濟、監管、訴訟風險仍將衝擊德意志銀行的表現。

操控金價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就可能存在的金價和銀價操縱行為展開調查,為此已要求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提供檔案。

知情人士稱,過去幾個月來,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已在多次實地檢查期間盤問德意志銀行的員工,突顯該德國監管機構對貴金屬市場的審查有多么認真。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證實,調查可能的金銀價格和基準匯率操縱行為,但拒絕就涉及哪些金融機構置評。德意志銀行也拒絕置評。

高管被強制休假

在全球匯市調查中,德意志銀行成為首家對銷售部門高管執行強制休假的外匯交易行。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負責央行銷售的外匯業務高管Kai Lew已經被強制休假。據Lew的LinkedIn簡歷顯示,她已經在德意志銀行工作了八年。

涉嫌操縱LIBOR

2014年4月,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起訴全球16家最大的銀行,指控它們涉嫌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欺騙數十家現已破產的銀行。

受指控的對象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滙豐控股、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合作銀行、萊斯銀行集團、法國興業銀行、農林中央金庫、加拿大皇家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WestLB。

這是最新一起指控金融機構串謀操縱LIBOR的訴訟。作為全球性基準利率,LIBOR影響著全球550萬億美元資產的價格,從房貸到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均受其影響。

外資銀行大全

全面介紹外資銀行,本任務要求有圖片和銀行網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