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五角楓

華北五角楓

華北五角楓,高達8-12米,乾皮黃褪色或灰色,單葉對生,掌狀5裂,裂片全緣或僅中間裂片上部出現2小裂,花期4-5月,果熟9-10月。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地區廣為分布。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地區廣為分布。

基本信息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植物名稱:華北五角楓
別 名:元寶楓
拉丁文名:Acer truncatum Bunge
英 文 名:Mono Maple
科 屬:槭樹科 Aceraceae 槭屬

形態特徵及其生態習性

落葉喬木,高達8-12米,乾皮黃褪色或灰色,縱裂,當年生枝綠色,後轉為紅褐色或灰棕色,光滑無毛。鱗芽端尖光亮,單葉對生,掌狀5裂,裂片全緣或僅中間裂片上部出現2小裂,葉基截形或稍凹,兩面光滑,偶見背面脈腋有簇毛,具長葉柄,花雜性同株,頂生傘房花序,具花6-10朵,花黃白色,萼、瓣各5枚,雄蕊4-8枚。翅果,熟時淡黃色,兩果張開成直角或鈍角,翅長與果體近相等。花期4-5月,果熟9-10月。
產地分布: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地區廣為分布。北至遼寧西部、南至江蘇北部均見栽培生長,其垂直分布於適生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
生態習性:耐陰性較強,喜側方庇蔭。喜深厚肥沃疏鬆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乾旱瘠薄,但長期乾旱影響正常生長。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中等。不耐澇,抗煙塵。

科屬簡介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科中文名:槭樹科
科拼音名:qishuke
科拉丁名:Aceraceae
描 述:槭樹科,雙子葉植物,3屬,約200種,分布於北溫帶和熱帶高山上,主產地為我國和日本,我國產2屬,150餘種。喬木或灌木;鱗芽,稀裸芽;葉對生,無托葉,單葉,全緣或掌狀分裂,或羽狀複葉;花單性或兩性,排成傘房、傘形、圓錐或總狀花序,花輻射對稱5-4數,稀無花瓣;花盤肉質,環狀或分裂或無花盤;雄蕊4-10,通常8;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2;翅果或翅果狀堅果。我國產Acer, Djpteronia 2屬。
中國植物志:46:66
所有屬 :
Acer...........槭屬
Dipteronia.....金錢槭屬

代表植物:

雞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蓑衣槭 var. thunbergii Pax.

多裂雞爪槭 var. dissectum Koch.

紅楓 var. atropurpureum (Vanh.) Schwer.

茶條 Acer ginnala Maxim.

五角楓 Acer mono Maxim.

金錢槭 Dipteronia sinensis Oliv.

瀕危物種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梓葉槭(ziye qi)
Acer catalpifolium Rehd.

槭樹科 ACERACEAE

現狀瀕危種。梓葉槭為我國特有種。分布於四川,不僅分布區狹窄,且數量不多,零星散 生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由於砍伐及毀林耕種,目前各產區極為罕見,已陷於瀕危狀態。 

形態特徵 落葉大喬木,高20-25米,胸徑可達1米左右;樹冠傘形,冠幅較大。葉厚紙質, 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0-20厘米,寬5-9厘米,先端尾狀鈍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老枝上 的葉常不分裂,幼樹或幼枝上的葉常在中部以下具2裂片,上面深綠色,無毛,有光澤,下 面脈腋被叢毛,葉脈在兩面均顯著;葉柄無毛,長5-14厘米。傘房花序長6厘米;花小,雄 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及花瓣均為5,黃綠色;雄蕊8;花盤盤狀,位於雄蕊外側;花柱2裂 ,柱頭反卷。翅果長5-5.5厘米,小堅果常2(-3)個,扁壓狀,長約1.5厘米,成熟時淡黃色 ,翅與小堅果張開成銳角或近於直角。

地理分布 梓葉槭僅零星分布於四川中部成都平原周圍的雅安滎經天全灌縣邛崍大邑成都簡陽峨眉等地。生於海拔500-1 300米的林中。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梓葉槭分布區的氣候溫暖潮濕,霧期長,雨多,年平均溫17℃,年降 水量1 400-1 600毫米。土壤為紫色砂岩及石灰岩風化而成的黃壤或山地黃壤,pH值5-5.5。 常生於土層較厚、腐殖質含量豐富的低山或淺丘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中,高可達樹冠第一亞層 ,鬱閉度0.7-0.9。組成的建群種有楠木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N.Wei、潤楠Machilu s pingii Cheng ex Yang、栲樹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菱葉山胡椒Lindera supr acostata Lec..、黑殼楠Lindera megaphylla Hemsl.、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 nb.)Oerst.、峨眉黃肉楠Actinodaphne omeiensis (Liou)Allen及紅翅槭Acer fabri Hance 等。花期4月,果期8-9月。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保護價值 梓葉槭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又為槭樹科屬中較原始的種類,對討論該科的系統演化及地理分布等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其樹幹高大、材質堅硬、緻密,為優良的用材樹種,其樹形優美,冠幅大,又可作綠化觀賞樹種。

保護措施 在梓葉槭的分布區內,除娥眉山自然保護區外,目前尚無任何保護措施。因而,對殘存的梓葉槭應積極進行宣傳,加強對母樹的保護、嚴禁砍伐,在植物園及有條件的公園可進行引種繁殖。 

栽培要點 種子繁殖。選擇與梓葉槭立地條件相近的小環境作苗床,因種子失水後容易喪失 發芽力,10月採種後,應立即進行條播,次年春即可出苗。但梓葉槭種子的蟲害嚴重,播種 前應精選種子。並用藥劑處理。

園林用途

樹形美觀,葉片光潔,花色清淡,翅果美麗,是良好的園林綠化和行道樹種。耐陰性強,可作為間作或下木樹種。抗煙塵能力強,適於廠礦綠化,也可作樹樁盆景材料。

醫藥信息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五角楓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械樹科植物中華械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中華械
落葉喬木,高3~10米。樹皮灰色,小枝平滑無毛。葉5裂,長10~14厘米,寬12~15厘米,基部心臟形,有時截形,裂片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稀疏緊貼的鋸齒,近革質,上面綠色,光澤,下麵粉白色,於脈腋內有細毛;葉柄長3~4厘米,通常帶紅色。圓錐花序,長5~10厘米;花雜性,萼片5,綠色;花瓣5,白色;雄蕊5~8;花盤肥厚,微有疏柔毛;子房有白色疏柔毛。翅果淡黃色,長約3厘米,兩翅展開成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生於山坡雜木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功用主治】治關節疼痛,骨折。

【選方】①治關節疼痛劇烈:鮮五角楓根二至三兩,鑽地楓一至二兩,八角楓、紫青藤根鬼箭羽紅牛膝各二兩。水煎沖酒,早、晚飯前服。(《浙扛天日山藥植志》)

②治骨折:五角楓根皮,配合五加皮、八角楓同搗爛敷患部。(《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種子育苗技術

華北五角楓種子育苗技術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來源:中國花卉報 吳建民 田俊華 2006-12-25 8:56:00華北五角楓
又名元寶楓,為槭樹科槭樹屬的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至10米,樹皮灰棕色或暗灰色,單葉對生,葉片五裂。傘房花序頂生,花淡黃綠色,花葉同開。樹姿優美,葉形秀麗,葉色春紅、夏綠,秋季又變成黃色或紅色,為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並且能阻擋、過濾和吸附煙塵及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有毒金屬離子等,分泌揮發性物質殺死空氣中的病菌,淨化空氣。2001年開始,我苗圃基地對華北五角楓進行了種子育苗試驗,現介紹如下:

一、圃地選擇

苗圃地要求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質壤土、輕粘壤土、壤土。粘土地、沙土地用作圃地應採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機肥料,大量混沙或客土。

二、育苗地準備

華北五角楓育苗地實行秋深翻,春淺耕。秋耕的深度為25至30厘米,春耕的深度為15至20厘米。耕地時應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圈肥、土肥、堆肥)3000至5000千克,速效性氮肥10至15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同時用2%至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4千克/平方米或5%至6%的敵克松1.5至2千克/畝,進行土壤消毒。
華北五角楓育苗,採用低床條播,要求床面寬1米,低於步行道10至15厘米,做床時間多在播種前進行,床的方向以南北向為宜,方便採光。

三、種子處理及播種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採集種子的母樹一般選用10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性狀優良的植株。華北五角楓5月開花,10月果熟,當果實由綠變為黃褐色時即可採集。採收的翅果攤曬3至4天,風選淨種,普通乾藏。為促使種子發芽快而整齊,應進行低溫催芽處理。其方法是:在播種前30至40天,先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取出後密閉30分鐘,用藥液浸完後把種子撈出,用清水沖洗2次,放入20℃的溫水中浸種24小時後撈出。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方挖坑,坑深0.6至0.8米(在地下水位以上),寬0.5米,長度視種子數量而定。坑的周圍設排水溝。坑底鋪20厘米厚的卵石,種子、沙子的體積比為1:2或者1:3,沙子的濕度為飽和含水量的60%,即手握成團,鬆手即散為宜。
將種子、沙子混合均勻,厚度為25至35厘米,上鋪20厘米左右的濕沙,其上用濕潤的蒲包片或草簾蓋好。經常翻倒和補充水分,播前一周將種子移至溫暖向陽處增溫處理(18℃至25℃)催芽。一般情況下,種子在10℃左右發芽力微弱,隨著溫度增高發芽力逐漸增強,在20℃至25℃時,發芽快而整齊,超過35℃時發芽受到抑制。待種子有1/3露白時即可播種。
華北五角楓以春播為主,宜早不易晚,在3月中下旬,氣溫上升到15℃以上,採用條播方式。為了使播種溝通直,應先劃線,照線開溝,深度要均勻,溝底要平。為防止播種溝乾燥,應隨開溝,隨播種,隨覆土。每畝播種量為5至8千克,播後先鎮壓一次再覆土,覆土厚度為2厘米。覆土後再輕輕鎮壓,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播後3至4周左右出土,10至15天內出齊苗,出苗率為50%至60%。

四、苗期管理

出土前的管理,適宜的水分是種子發芽必須具備的條件。播種前灌足了底水,出苗前可不進行灌溉,但苗圃地易生雜草,奪取土壤養分、水分,需進行鬆土除草。鬆土除草一般在雨後進行,行內鬆土要淺於覆土厚度,行間可適當深些。
出苗後7天左右進行第一次間苗,株距3至5厘米。第二次間苗在5月中下旬,株距5至8厘米。每畝留苗3至4萬株,間苗最好在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拔除苗木時注意不要帶動保留苗的根系。間苗後及時進行灌溉,使苗根與土壤密接。補苗宜早,結合第一、二次間苗進行,用鋒利小鏟掘苗,帶土移栽於較稀處,適當壓實。五角楓的幼苗忌積水、排水不良的土壤,易造成根系腐爛,所以雨季應注意設定排水溝,防止苗木澇死。
根據幼苗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確定灌溉的時間及灌水量,種子發芽期間的灌溉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幼苗出齊後,灌溉量要多,次數要少,每5至7天灌溉一次,每次要澆透灌足,灌溉要在早晚進行,切忌中午大水漫灌。
苗期為促進苗木的加粗生長和加長生長,應在7至8月份進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腐熟的人糞尿、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鉀等。
幼苗期以氮肥、磷肥為主;苗木速生期適當配合;苗木硬化期以鉀肥為主,停施氮肥。一般追施3至4次,追施化肥的方法應集中施用,採用溝施,將肥料施在根系附近。
根外追肥宜在陰天或潮濕的早晨進行,將肥料噴施在葉子的正反兩面,連續噴2至3次。一般尿素的濃度為0.2%至0.5%,每畝使用量為0.5至1.0千克;過磷酸鈣濃度為0.5%至1.0%,每畝使用量為1.5至2.5千克。當年苗高40至60厘米,2年生苗高1.5至2米時可出圃栽植。
華北五角楓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生於6至8月的雨季。為了防治病害,可在幼苗全部出土後7至10天,噴灑0.1%的敵克松或採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劑,即五氯硝基苯三份、多菌靈敵克松各一份,混合可殺死或抑制土壤中的多種病原菌。幼苗發病後來勢快,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噴布1:2:200倍波爾多液或五氯硝基苯混合劑。
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天牛,前者危害嫩枝葉,後者蛀乾。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500倍液或90%的敵敵畏乳劑300倍液,注入樹幹入孔處,並用黃泥封口。

五、大苗培育

華北五角楓華北五角楓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圃地,精細整地,施足基肥,南北向作苗床。床寬1.6米,高30厘米,定植株行距為1米×1米,即每畝667株。移植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休眠期為最好。移植時應先用鋒利的平板鍬平整地面,切斷深入土中的根,儘量使土團不破裂。移植完畢,及時澆定根水,並做好清溝、培土工作,移植後的灌水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應根據氣候條件、土壤含水量及苗木的生長發育特點,適時適量進行。灌水後應進行鬆土,使土壤通透性良好,利於根系的生長發育。鬆土與除草結合進行,深度為10至15厘米
整形修剪是培育大苗的重要措施,華北五角楓直乾性差,初期生長緩慢,要使苗木具有一定的乾形冠形,應從幼苗開始進行系統地人工修剪。日常管理主要還有病蟲害防治。經過3年左右的培育,苗木高可達3米,胸徑可達2.5至3厘米,此時可出圃用於城市園林綠化。
(本版圖片由吳建民、田俊華提供)

繁育栽培:以種子繁育為主,冬季乾藏,播前用溫水浸種可提高發芽率至80%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