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乾黃芽

莫乾黃芽

莫乾黃芽是黃茶的一種,由當地茶農創製的名茶,產於浙江省德清縣的莫乾山,為浙江省第一批省級名茶之一。早在晉代就有僧侶上莫乾山結庵種茶。

莫乾黃牙外形細緊多毫,色澤綠潤微黃,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濃醇,湯色黃綠清澈,葉底嫩黃成朵。莫乾黃牙主產地為南路鄉位於德清縣西部,“清涼世界”莫乾山的北麓。

基本信息

簡介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莫乾黃芽種又名橫嶺1號。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二倍體。產於浙江省德清縣的莫乾山,其條緊纖秀,細似蓮心,含嫩黃白毫芽尖,故名。屬莫乾雲霧茶的上品。莫乾山群峰環抱,竹木交蔭,山泉秀麗,常溫為21℃,夏季最高氣溫為28.7℃,自古被稱為“清涼世界”;常年雲霧籠罩,空氣濕潤;土質多酸性灰、黃壤,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鬆軟肥沃,茶葉生產基地除原有的塔山茶園外,尚有望月亭下的青草堂、屋脊頭、蔭山洞一帶。早在晉代就有僧侶上莫乾山結庵種茶。

主要特徵

特徵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植株適中,樹姿開張,分枝部位低,葉片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面平或稍內折,葉色深綠,有光澤,葉尖漸尖,葉齒銳,葉質厚軟。芽葉黃綠色,茸毛多,一芽二葉百芽重31.9g。花冠直徑4.1cm,花瓣4-6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莫乾黃芽外形緊細成條,細似蓮心,芽葉完整肥壯,淨度良好,多顯茸毫,色澤綠潤微黃,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濃醇,湯色黃綠清澈,葉底嫩黃成朵,形態十分優美。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這種黃色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三類。黃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於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別。比如,湖南省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銀針”茶,採用的全是肥壯的芽頭,制茶工藝精細,分殺青、攤放、初烘、復攤、初包、復烘、再攤放、復包、乾燥、分級等十道工序。加工後的“君山銀針”茶外表披毛,色澤金黃光亮。湯色以黃湯明亮為優,黃暗或黃濁為次。香氣以清悅為優,有悶濁氣為差。滋味以醇和鮮爽、回甘、收斂性弱為好;苦、澀、淡、悶為次。葉底以芽葉肥壯、勻整、黃色鮮亮的為好,芽葉瘦薄黃暗的為次。

特性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芽葉生育力較強,持嫩性較強,一芽一葉盛期在3月底。產量高,每畝可達220kg。春茶一芽二葉子樣約合胺基酸3.l%、茶多酚19.6%、咖啡鹼3.1%。適制綠茶,品質優良。制莫乾黃芽,色綠翠,顯毫,香清高持久,味鮮爽。抗寒性強,抗旱、抗病性較強。扦插繁殖力強。種黃色主要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渥堆悶黃的結果。發酵度為10%~20%,在制茶工藝過程中,鮮葉殺菁後,揉捻前或揉捻後堆積悶黃,乾燥前或乾燥後堆積悶黃過程中,因此而形成黃葉黃湯的特點。

歷史溯源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早在晉代佛教盛行時,即有僧侶上莫乾結庵種茶。清乾隆《武康縣誌》載:“莫乾山有野茶、山茶、地茶,有雨前茶、梅尖,有頭茶、二茶,出西北山者為貴。”西北山即為莫乾山主峰塔山。清道光《武康縣誌》載:“茶產塔山者尤佳,寺僧種植其上,茶吸雲霧,其芳烈十倍。”

茶,本山貨屬以茶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銀針(僅取枝頂一槍),次曰雀舌(取枝頂二葉之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擇最嫩葉為之)、曰蘭花頭(取枝頂三五葉為之)、曰松蘿(仿徽茗之法,但徽制葉,霍制全葉)。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為貴。其任枝幹之天然而製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貢尖、蕊尖、雨前尖、雨後尖、東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後,枝幹長大,而味勝東山之雨前)。次曰連枝,有白連、綠連、黑連數種,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既老而不勝細摘,則並其宿葉捋而雉之曰翻柯,皆為頭茶。至五月初,復茁新莖,其葉較頭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澀。價不及頭茶連枝之半,是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縣誌•物產志》

《史記》稱: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六霍舊壽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稱壽州莫乾黃牙。六安州小峴春,皆茶之極品,明朝始入貢。自弘治七年分設霍山縣,州縣縣貢。縣戶採辦者例應匯州總進。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產》

貨之屬。茶為第一。茶山環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霧,所產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氣,懸岩石罅偶得數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絕倫,故南鄉之霧迷尖、掛龍尖二山左右,所產為一邑最,採制既精,價亦倍於各鄉。茶商就地收買,倩女工檢提分配花色,裝以大簍,運至蘇州。蘇商薰以珠蘭茉莉,轉由內洋至營口,分銷東三省一帶。近亦有與徽產出外洋者。次則東北鄉與西南近城一帶,多北運至亳州周家口,半薰茉莉,轉售京都山西山東,而西鄉自土地嶺以西,迤邐而南,茶葉厚,微苦,枝桿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齊茶商於大化坪、五溪河收買,運銷山東一路。諸佛庵以北數保,則由土人運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買,自行焙制,運銷山西、外蒙古等處。極西之九五保,所出極微,味制具遜,多為鄂人收買。至前志所載諸名目花:如銀針雀舌,則茶始萌芽者;梅花片蘭花頭、松羅春則茶初放葉者;統名之為小茶,價既數倍,采以維艱,故惟近城及柳林河、諸佛庵數處有之,運銷京都為多。氣候則東南稍暖,穀雨前即可採摘,故有雨前、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後,始能開山,間數日,採摘一次,須二旬始畢。故有頭道、二道、三道、四道之分。最後,並宿葉而擷雉之,曰翻柯老茶,為民間常用。春茶既畢,五六月復生新苗,謂之子茶。其乾扁而味微澀,價亦半減。然愛惜茶株者,恆蓄不採,取次春茶必茂盛。

雖名為茶,實則木本,枝葉似茶而大,有二種:一葉小上有刺;一葉大而圓,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間,無子種,與茶同時採制,味苦,其性極涼,可入藥,近年茶商多喜購買,山民漸事覓植,極難長成。

《博物志》:飲真茶者,令人少眠。

《潘志》:六與霍所並產也,以六安名者,當霍未建縣,已有貢額,從其朔也。《天啟志》謂以六安寨得名似鑿(寨本名六萬,訛稱六安)。顧霍山多磽确,六地既廣且饒,產茶實浮於霍,而貢額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縣茶黃之說,恐亦傅會。惟產茶之地,東山最早,而東山皆屬州境,每年大府薦新及本縣貢品,率皆州民於雨前赴縣售賣;霍產悉西南,遲在雨後,故不及入貢,則茶之專名六安,亦紀實也。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吳志》:土人不辨茶味,唯需此日用。每隔歲,經千里挾資而來,投行預質。牙獪負諸賈子母,每刻削茶戶以償之:銀則熔改低色;秤則任意輕重;價則隨日低昂,且多取樣茶。茶戶莫能與較;雖迭經告誡,申詳各憲,嚴飭鄉保稽查,茶戶稍潔實惠,然弊端猶未能盡除也。按茶之為利雖厚,工則最勤苦:日採摘,夜炒焙,恆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須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猶可相償。軍興後,厘捐日益浮費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則轉而抑減民值。近日行戶漸增,竟有匯緣茶商,預計價值把持行市者。黠販收買,則又攙老葉加水潮,茶商得以藉口,故茶價愈趨愈下。光緒以來,每斤銀不過錢余,*時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絀。近徽郡仿外洋以機器烘焙,制精工省,頗獲其利。本邑紳商,如能集股,設公司,精其製造,則利權操之於我,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較勝徽產。

——清光緒三十一年《霍山縣誌•地理志下》

六安州歲貢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兩。自明弘治七年分設霍山縣後,隨定額分辦,州辦茶二十五袋,縣辦茶一百七十五袋……。

國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辦一百袋,州承辦三十七袋,計六十四斤十二兩,縣承辦二百六十三袋,計四百六十斤四兩。每年州備價發縣代買一色芽茶……。

本縣農戶揀雨前極品,新芽一槍一旗,依法擇制,以黃絹為袋封貯,共四箱,用龍旗龍袱恭進。康熙四十七年,貢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辦一百袋。乾隆元年貢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縣誌•茶考》

今天下產茶處不下數百,致貢者僅十餘處,而明朝上供專用六安,其餘悉以市焉。每歲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補其乏。州額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順治十七年《霍山縣誌•貢茶》

採制過程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採摘要求嚴格,清明前後所采稱“芽茶”,夏初所采稱“梅尖”,七、八月所采稱“秋白”,十月所采稱“小春”。春茶又有芽茶、毛尖、明前及雨前之分,以芽茶最為細嫩,於清明與穀雨之間,採摘一芽一、二葉。經芽葉揀剔,分等攤放,然後殺青、輕揉、微渥堆、炒二青、烘焙乾燥、過篩等傳統工序,所製成品,芽葉完整,淨度良好,外形緊細成條似蓮心,芽葉肥壯顯茸毫,色澤黃嫩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

基本製作工藝近似綠茶,但在制茶過程中加以閃黃,因此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這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有的揉前堆積悶黃,有的揉後堆積或久攤悶黃,有的初烘後堆積悶黃,有的再烘時悶黃。黃茶依原料芽葉的嫩度和大小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黃茶與嫩度相當的其他茶類比較,其葉綠素總量比綠茶稍低,而葉綠素a,b之比值稍高。這除了嫩度因素外,與悶黃過程有關,可能是因為悶黃對葉綠素b的破壞程度比葉綠素a大。黃茶與綠茶中胺基酸含量差異不明顯,組分以茶氨酸谷氨酸最多,而與白茶相比,黃茶和綠茶的胺基酸總量明顯偏少,這說明長時間萎凋有利於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而悶黃對胺基酸總量影響不大。綠茶中多酚類化合物含量較黃茶高,這是因為悶黃中多酚類化合物自動氧化減少的緣故。黃茶中君山銀針的多酚類化合物含量僅為12%,比蒙頂黃芽少2/3,只有莫乾黃牙、鹿苑毛尖含量的一半,除鮮葉因素外,主要是由於悶黃程度較重所致。黃茶中茶黃素類和茶紅素類物質含量分別為0.1%和4.1%左右,並不比綠茶高。據研究,用嫩度相似的鮮葉,分別製成炒青綠茶、黃大茶和黑毛茶,其黃烷醇類物質含量是依次遞減的.黑茶減少最多,綠茶最少,黃茶介於二者之間。各種兒茶素的減少趨勢也大致相同。這就從化學變化的角度,進一步說明了黃茶是綠茶與黑茶之間的一個過渡性茶類。

理化變化

(1)葉綠素的變化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葉綠素是不穩定的化合物,在黃茶製造中受熱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裂解、置換等反應影響而遭到破壞,致使綠色物質減少,黃色物質更加顯露出來,這是黃茶呈現黃色的主要原因。據測定,黃大茶在製造過程中,葉綠素總量中有60%受到破壞。殺青過程破壞最多,其次是堆悶、初烘過程,而拉毛火和拉足火過程破壞甚少。

(2)多酚類化合物的變化

多酚類化合物也是影響黃茶品質的一類主要物質,在炒制中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減少。其中,黃烷醇類的總量要減少3/5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含量最多的(一)-EGCG減少了近70%。尤其是堆悶工序中黃烷醇減少最多,幾乎占減少總量的一半。各種兒茶素中,(一)-EGC減少最多,其次是(一)一EGCG這種減少主要是在熱化作用下較長時間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的。

黃烷醇類在炒制中氧化而大量減少,但水溶性多酚類化合物總量減少並不多.據測定,黃大茶中水溶性多酚類化合物含量,乾毛茶與鮮葉相比,下降很少,這說明多酚類化合物在熱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與酶促氧化性質不同。由於黃茶經過殺青,蛋白質凝固變性,與多酚類化合物氧化產物的結合能力減弱,不像紅茶發酵那樣,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產物與胺基酸大量結合而沉澱。特別是在乾熱作用下,掌握適當溫度,不僅能使香氣發展到高峰,而且可使結合性的多酚類物質裂解,轉化為可溶性多酚類化合物,同時發生異構化,使黃茶茶湯滋味濃醇。

功效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

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

黃茶中富含茶多酚、胺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物質,

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

此外,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大量保留,

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

品質特點

莫乾黃芽茶所製成品,芽葉完整,淨度良好,外形緊細成條似蓮心,芽葉肥壯顯茸毫,色澤黃嫩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 

相關資料

各級莫乾黃芽茶特點

莫乾黃芽莫乾黃芽

特級細嫩綠潤、嫩黃多毫嫩香持久鮮爽甘醇嫩黃明亮細嫩成朵、嫩黃明亮,勻齊;

一級綠潤尚緊有毫尚高濃尚醇綠尚亮綠、成朵,稍有單片,尚明亮;

二級細緊綠潤顯毫清香、高濃醇略鮮嫩綠明亮嫩綠成朵、明亮、勻淨;

三級緊結綠潤有毫清香濃醇嫩綠尚亮嫩綠成朵、尚勻,明亮。

能產生豐富的糖化澱粉酶黑曲酶分解出蛋白酶果膠酶,潤滑脂分解蛋白質生成胺基酸、降解果膠物質。黑曲酶還能利用多種碳源,產生檸檬酸。黃茶在悶堆中胞外酶的作用能形成新的小分子糖類物質,胺基酸類物有機酸、醇類、醛類物質。

納米黃茶所以製成納米(一百~三百納米)極細粉,一是為了破壁,釋放全部精華;二是為了用冷水也能沏開,以保持黃茶酶的活性,提高黃茶的功能。

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而納米黃茶能更好發揮黃茶原茶的功能,納米黃茶更能穿入脂肪細胞,使脂肪細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

納米黃茶茶根的利用是用來按摩二扇門(無名指本節處)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強穴位磁場產生調節作用,增加脂肪代謝 。

中國名茶2

中國人有“關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國歷史上有 很長的飲茶紀錄,我國第一位著《茶經》而將茶藝宏揚光大的人,是唐朝的陸羽,後來經營茶藝的人, 都供奉他為“茶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