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刺

苦刺

雲南是“植物王國”,可以作為食物的植物頗豐。以花作食而言,雲南的大部份地區都有採食其中的一種白茨花(又叫苦刺花)的習俗。每逢冬去春來彩雲之南的時候,山野、溪邊、丘壑,到處綻開了嫩綠帶白色的苦刺花,一縷縷清香,一股股野氣,給早春廣闊的郊野增添了幾分生機。苦刺花樹不起眼,花也不起眼,就那么一叢叢帶刺的小灌木,卻綴滿數不清的清雅樸素的小白花。它不僅供人們觀賞,也是春天最早供人們採食的山茅野菜。過去,山鄉農民比較貧困,靠山吃山,山茅野菜自然就成了春荒時節救急的食物。相形之下,城裡人膳食較為豐富多樣,於是飯桌上出現一些山茅野菜用來調濟口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苦刺苦刺

直立小灌木,高1米左右,小枝,葉柄,葉下面及花序均被有不等長分枝的具短柄或無柄的星狀絨毛,正中的一分枝稍長。小枝棕褐色,間或具12個長不及1毫米的小皮刺,嫩枝的毛被較小枝為密。葉卵形,雙生(其中之一往往較小),長5.510.5厘米,寬48.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截形,寬楔形至兩側不等稱,邊緣57淺裂,裂片鈍,上面綠色疏被35不等長分枝的星狀絨毛,正中的一分枝較長,下面黃綠色,毛被較上面密,中脈在兩面均密被星狀毛,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1.52.5厘米。蠍尾狀花序腋外生,長約2厘米,無總花梗,花序軸長1.51.8厘米,具花1011朵,花梗長約45毫米;花白色,直徑約1.5厘米,萼鐘形,長約4毫米,外面被星狀毛,5裂,裂片卵形,長約1.5毫米,端急尖;花冠鐘形,長約1厘米,冠檐長約7毫米,先端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外面及內面上部均被星狀毛,花冠筒長2毫米,隱於萼內;花絲短,長不及1毫米,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4毫米,頂孔向上;子房近卵形,頂端被星狀毛,花柱纖細,長約7毫米,除頂端外幾全部被星狀絨毛,柱頭無毛。果序長約3厘米,毛被或多或少脫落,上部的花多敗育,下部具成熟果45枚,果柄長約1厘米,花後向下彎曲,漿果球狀,光亮,直徑約1厘米,具宿存萼;種子盤狀,暗黃色,直徑約2毫米。花期秋季,花後隨即結果。

別名

野生苦刺野生苦刺

苦刺花,狼牙刺,鐵馬胡燒,苦刺(潮汕),苦刺、三葉苦刺(潮陽)、三葉刺(海豐),苦刺根(潮安),三加皮、苦刺、苦刺心、三葉五加(南澳),白勒菜(高州、藏名、化州),白勒蔥(紫金、興寧),苦勒遠(新會、台山)、苦櫪蔥(惠陽),欖豉勒、鵝掌勒、白勒遠、白勒根(廣州),苦刺(福州、莆田、詔安、三明),三加皮(漳州、霞浦),倒鉤刺(南平、福州),白刺仔(永定)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豆科槐屬植物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以根、葉、花及果實入藥。根全年可采;葉、花及果實夏秋采,分別曬乾。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

根: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用於喉炎,肺炎,痢疾,膀胱炎,水腫,衄血,血尿,便血。

果:理氣消積。用於消化不良,胃痛,腹痛。

花:用開水沖泡做清涼解暑的飲料。

苦刺苦刺

【用法用量】根、果3~5錢,水煎或研粉沖服。

食用價值

:苦刺花粗蛋白含量為2 0 .79% ,胺基酸種類齊全,並含有VB1、VB2、VPP、VC及胡蘿蔔素等多種維生素,礦質元素含量豐富,還含有適量的纖維素、碳水化合物、酸及果膠等營養成分;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均未超過國家標準。因此,苦刺花營養成分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潮汕地區一般在清明前這段時間在籬笆或郊外等地方采其嫩芽,拿來褒排骨湯,湯微苦甘甜,有股苦刺特有的香氣。一般清明過後嫩芽都比較老了,刺比較硬。

植物志

中國植物志:67(1):101

英文植物志:17:322

茄科茄屬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