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苦草

刺苦草

刺苦草,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屬水鱉科苦草屬。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刺苦草
種拉丁名:VallisneriaspinulosaYan
科中文名:水鱉科
科拉丁名:Hydrocharitaceae
屬中文名:苦草屬
屬拉丁名:Vallisneria
國內分布:江蘇、湖北、湖南等省。
命名來源:[暨南理醫學報2:161.1982]
中國植物志:8:179

概述

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屬水鱉科苦草屬,是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刺苦草以根狀塊莖供食,其根狀塊莖俗稱“土蝦子”、“水洋參”。塊莖營養豐富,據檢測,每100g鮮品中含澱粉25·91g、粗脂肪1·75g、還原糖1·07g、Mg94·3mg、Ca26·4mg、Fe10·8mg、Zn8·53mg。塊莖以炒食為主,肉質脆嫩,味甘爽口。望江縣武昌湖生長的刺苦草塊莖純天然、無公害、味道鮮美,為望江的特色菜餚。刺苦草也可進行人工栽培,1次播種,多年收穫。

特徵特性

刺苦草主要分布於湖泊、水庫、塘堰中,通常生長於水深0·5-2m的水域。刺苦草無直立莖,具橫走的匍匐莖。匍匐莖頂芽向上生長分櫱成新株,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塊莖。葉基生,葉片窄,呈長帶狀,長0.5~1.5m,寬5~10mm,葉片的長度與水深淺有關,水越深,則葉片越長。葉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具卵形佛焰苞,其內有多個極小的雄花。每個雄花具萼片3枚,無花瓣,雄蕊1~3枚。雄花成熟後,苞鞘頂部破裂,花粉浮於水面,水媒傳份。雌花單生,生於管狀的佛焰苞內,苞具長柄,將花伸到水面。每個雌花具萼片3枚,花瓣3片,每片分2裂,雌蕊1枚。受精後,花柄捲曲成螺鏇狀,縮回水中孕育果實。果長圓柱形或3棱形,果有小刺。種子多數,種子上具5翅。

刺苦草在水溫10℃以上時塊莖開始萌芽生長,6~7月份進入分櫱生長高峰,8月中旬至10月上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漸形成塊莖。

刺苦草塊莖短棒狀,個體大小不一,個體小的一般不食用。食用的塊莖長3~6cm,直徑4~6cm,單個重1~2g,具1個頂芽和2~4個側芽。塊莖肉白色,皮由黃白色逐漸變為棕褐色。

澤瀉目百科

矮眼子菜
矮大葉藻
矮慈姑
波喜盪
波喜盪屬
篦齒眼子菜
扁莖眼子菜
白莖眼子菜
八藥水篩
貝克喜鹽草
波葉海菜花
白苞南星
長喙毛茛澤瀉
崇陽眼子菜
長鞘菹草
穿葉眼子菜
川蔓藻屬
川蔓藻
叢生大葉藻
草澤瀉
長瓣慈姑
慈姑屬
慈姑
出水水菜花
穿心蓮
刺苦草
單果眼子菜
鈍頭眼子菜
鈍脊眼子菜
鈍葉菹草
鈍葉眼子菜
大葉藻屬
大葉藻
東方澤瀉
多裂南星
浮葉眼子菜
浮葉慈姑
光葉眼子菜
高原慈姑
冠果草
光滑水篩
貴州水車前
紅纖維蝦海藻
黑纖維蝦海藻
湖北眼子菜
禾葉眼子菜
華夏慈姑
海菖蒲
海菖蒲屬
黑藻
黑藻屬
海菜花
花藺屬
花藺
黃花藺屬
黃花藺
海韭菜
黃苞南星
尖葉眼子菜
雞冠眼子菜
具莖大葉藻
建始澤瀉
靖西海菜花
寬葉大葉藻
寬葉澤薹草
苦草屬
龍鬚眼子菜
蓼葉眼子菜
利川慈姑
羅氏輪葉黑藻
路南海菜花
龍舌草
毛茛澤瀉屬
膜果澤瀉
密刺苦草
扭葉眼子菜
擬竹葉眼子菜
南方眼子菜
內蒙眼子菜
擬花藺
擬花藺屬
歐洲慈姑
鋪散眼子菜
帕米爾眼子菜
泉生眼子菜
柔花眼子菜
絲葉眼子菜
水篩
水篩屬
水鱉屬
水鱉
水生草屬
水菜花
水車前屬
水蕹屬
水蕹
水麥冬
水麥冬屬
騰衝慈姑
泰來藻
泰來藻屬
微齒眼子菜
微凹慈姑
無尾水篩
蝦海藻屬
小眼子菜
小葉眼子菜
線葉眼子菜
小節眼子菜
小澤瀉
小慈姑
喜鹽草
喜鹽草屬
小喜鹽草
細鋸齒苦草
線花南星
異葉眼子菜
眼子菜屬
眼子菜
野慈姑
有尾水篩
澤瀉目
竹葉眼子菜
菹草
澤瀉屬
澤瀉
窄葉澤瀉
澤薹草屬
澤薹草

水鱉科植物

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 ),約16屬,80種,廣布於全球,中國有9屬,25種,分布甚廣。浮水或沉水草本,生淡水或成水中;葉為單葉,線形或闊;花單性同株或異株,稀兩性,排列於一佛焰苞或2苞片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