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屬

慈姑屬

水生草本;葉變異大,沉水的帶狀,浮水的或突出水面的卵形或戟形。

基本信息

慈姑屬

描述

慈姑屬慈姑屬

Sagittaria L. 慈姑屬澤瀉科,20種,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6種,分布甚廣,其中慈姑S.sagittifolia L. 各地常有栽培,收取其球莖供食用。

水生草本;葉變異大,沉水的帶狀,浮水的或突出水面的卵形形;花單性或兩性,為穗狀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的花輪,上部的為雄性,下部的為雌性;花被片6,2列;雄蕊6至多數;心皮極多數,分離,集於一球形或長橢圓形的花托上,側向壓扁,有胚珠1顆;果由多數壓扁或有翅的瘦果組成。

分布量

慈姑屬慈姑屬

世界:20種;

中國:6種

引種狀況:非引種

慈姑

1慈姑

慈姑又名燕尾草、剪刀草,屬澤瀉科,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在華南崐地區和長江流域栽培普遍,常利用低洼水田種植。因飲食習慣差異,江蘇省太湖地區多種植無苦味的白皮慈姑,而里下河地區多種植略帶苦味的青紫慈姑。慈姑含有豐富的營養,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5.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5.7克,鈣8毫克,260毫克,1.4毫克,不僅菜用風味較佳,而且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

一、生物學特性

1、植物學性狀慈姑植株比較高大,株高常達1米左右。葉箭形,葉片長約25~40崐厘米,寬約10~20厘米,具長柄,柄長50~90厘米。莖為短縮莖,向下著生鬚根,向上環生葉柄。秋季由短縮莖上各葉腋向地下四周斜下方抽生葡匐枝,枝長約30~50厘米,粗1厘米左右。每株有葡匐枝11~14個,每枝先端著生膨大的球莖,卵圓或近球形,一般高約3~5厘米,橫徑3~4厘米,有2~3道環節,球莖先端有一頂芽,長4~6厘米,稍彎曲,外有數層芽鞘包被。部分植株從葉腋抽生花梗1~2枝,總狀花序,雌雄同株異花,花白色,花萼、花瓣各3枚。結實後形成密集的瘦果,內有種子,具有一定的繁殖力,但生產上一般不予採用。

1慈姑花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慈姑性喜溫暖、水濕,不耐霜凍和乾旱。耐肥、喜光,要求土壤保水、保肥力強。

(1)溫度慈姑球莖頂芽在15℃以上才能萌發,25℃萌發較快;葉片生長以25~30℃為最適;抽生葡匐莖和球莖膨大以20~25℃為最適;球莖休眠過冬,以保持7~12℃為宜,過高、過低都不利於貯藏。

(2)水分慈姑為淺水生植物。萌芽期水位3~5厘米為宜,旺盛生長期水位加深至15~20厘米,最大不宜超過30厘米,結球期回落到10~15厘米為宜,進入休眠越冬期保持田間薄層淺水或濕潤即可。 

(3)土壤營養要求土壤軟爛、肥沃,以有機質含量達1.5%以上的壤土或粘壤土為好。對肥料要求氮、鉀並重,磷肥適量配合,以保植株健壯生長和結球良好。 

(4)光照慈姑喜光,不耐遮蔭,特別是結球期要求光照充足。

二、栽培技術 

1、主要品種:我國栽培慈姑按球莖的形態和顏色可分為黃白慈姑和青紫慈姑兩種類型。 

(1)寶應紫圓又名侉老烏,原產江蘇省寶應縣,現在鹽城南通等臨近市都有栽培,部分產品出口日本。中晚熟。當地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種育苗,6月中旬至8月初定植大田,10月下旬開始採收。株高80~100厘米,葉寬色深,球莖近圓球形,高和橫莖都是4~5厘米,皮青色帶紫,肉白色,單球重25~40克,肉質緊密,略帶苦味,品質較好,耐貯藏。對慈姑黑粉病抗性較強,畝產900~1250公斤。

慈姑的培養慈姑的培養

(2)蘇州黃原產蘇州,晚熟。當地於4月下旬下種育苗,6~7月定植,11月開始採收,株高1米左右,球莖長卵形,高約6厘米,橫徑3.5~4厘米,單球重25克左右,皮淡黃色,肉質稍松,無苦味,畝產750~1000公斤。 

(3)紹興調羹種原產浙江紹興市,中晚熟。當地於4月上旬下種育苗,6月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開始採收,株高達1.5米,球莖卵圓形,高5厘米,橫徑2.5~3.5厘米,皮黃褐色,肉白色,肉質較細緻,品質好,畝產1500公斤左右。

2、茬口安排與栽培方式慈姑上茬除空白低洼地外,通常有中秧池田、早藕田和南方早稻田,一般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日平均氣溫達15℃時,利用池田邊、田邊或空閒地下種育苗,根據茬口早栽慈姑於6月中旬至7月中旬,晚栽慈姑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移栽大田。10月底開始收穫,採收期一直可以延續到翌年的3月份。可根據市場行情,隨機掌握。11月份以前一次採收完畢的可再種植一茬過寒青菜,換茬田塊也可種植油菜等其他作物。

野慈姑野慈姑

3、慈姑本田選擇與耕作栽培慈姑時必須選擇水位較淺、易於控制的水田。土壤富含有機質,鬆軟肥沃,土壤酸鹼度以微酸到中性為宜。慈姑本田在栽植前要平整好土地,達到土質鬆軟,田面平整,土層深厚達20厘米以上,整地同時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糞肥或廄肥3000公斤,空閒田可早作準備。江蘇省寶應縣常利用早藕下茬複種慈姑,一年兩熟,效益較好。但要注意搶收、搶耕、搶栽,儘可能搶在伏水(立秋前)栽完,這樣更能取得較好收成。

4、育苗、定植育苗前應選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的田塊作秧田(江蘇省里下河地區常利用藕田四周或水稻秧池田四周育苗),畝施腐熟糞肥2000~2500公斤,耕耙整平,放入2~3厘米的淺水,當日平均氣溫上升到15℃以上時,取出貯藏過冬的頂芽下秧田扦插。扦插密度為株行距都是10厘米左右,扦插深度以頂芽入土1/3~1/2為宜,栽後秧田保持薄水層,萌芽後注意除草和防治蚜蟲。一般秧大田比1∶10~15。 

當苗高25~30厘米,並具有3~4張定型葉時即可起苗定植。但實際上除空閒田外,少有田塊這時定植,往往要延遲定植,最遲可延到8月初,此時要防止徒長,定期摘除植株外圍老葉,僅留中間新葉4張,以防苗間擁擠,保持秧苗穩長。具體定植日期要根據茬口情況而定。定植密度:早栽慈姑宜稀,行株距為40~45厘米見方,每畝栽足3500~4000棵,晚栽慈姑因本田生育期短,宜較密,行株距35~40厘米見方,每畝栽足4000~4500棵。栽前連根拔起秧苗,保留中心新葉3張,摘除外圍老葉葉片,僅留葉柄,以減少水份蒸騰,利於成活。將秧苗插入泥中,達到平穩為度,同時抹平周圍泥土,在田中後退栽插。

5、田間管理 

慈姑藥膳慈姑藥膳

(1)水層管理以淺水勤灌為主,一般栽後保持3~5厘米淺水,以後逐漸加深到15~20厘米,進入結球期以後,水位又應落淺到10厘米左右,到採收期前保持3~5厘米淺水,休眠越冬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2)追肥一般在定植成活後,追施一次速效肥。放乾田水,每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進發棵。到開始進入結球期時再重施一次肥料,每畝用尿素15~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左右,氮、磷、鉀配合,不僅可以促進球莖增大增重,而且可以提高球莖的品質和耐貯性。 

(3)除草、摘除老葉定植成活後開始耘田除草,一般進行2~3次,在除草同時摘除老葉,一起捺入泥中。每株經常保持新葉5~6張,直至秋涼,氣溫降至25℃以下時為止,往後植株進入結球期,人畜都不宜下田,以保護綠葉,防止踩傷葡匐莖。晚栽慈姑活棵後就進入秋涼,一般只進行一次或不摘除老葉。

(4)病蟲防治。慈姑蟲害主要是蚜蟲,危害葉片,可用40%樂果1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噴霧。慈姑病害主要是黑粉病,多發生在小暑時高溫多濕天氣。發病後,葉片和葉柄上出現多數黃色突起斑泡,泡內有黑粉,破壞綠葉,影響產量。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摘除病葉,進行深埋或銷毀,或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以及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加水1000倍,交替噴霧,7~10天噴用一次。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三、採收、貯藏、加工

慈姑於地上部枯黃時採收,一直可採收到翌年春季萌發前。長江流域一般於10月下旬開始採用。早栽慈姑畝產1000公斤以上,晚栽慈姑畝產1000公斤以下。江蘇省寶應縣高產田塊可達1500公斤。採收時用鐵叉掘收。採收前選定留種田,選留的種球要掰下頂芽,攤成薄層晾乾,然後貯藏過冬。每100公斤球莖可摘下頂芽12~15公斤,可供一畝大田用種。

慈姑貯藏可分田間自然貯存和窖藏。田間貯存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窖藏應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場所。先開地窖,窖深60~80厘米,寬80厘米,先拍實窖底和四周,窖底鋪一層乾淨稻草,然後將球莖或頂芽和細土混拌,倒入窖中,或一層球莖,一層細土,彼此相間,存放深度應低於窖口6~8厘米,上蓋乾草一層,再覆土20~30厘米,形成饅頭狀,用力拍實,防止雨水滲透窖內。 

慈姑加工主要是分揀出大小一致的球莖進行真空包裝、保鮮出口。或加工成膨化慈姑片超市銷售。產區鮮食方法可切片做湯、亦可用慈姑紅燒豬肉,營養豐富。

慈姑的功效介紹

慈姑(《綱目》)

【異名】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慈菇(《滇南本草》)。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植物形態】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別錄》),槎牙(《唐本草》),燕尾草(《日華子本草》),河鳧茨,剪刀草(《本草圖經》),水慈菰、剪搭草(《救荒本草》)。

慈姑糍慈姑糍

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纖匐枝,枝端膨大而成球莖,翌春即由此而生新植株。葉變化極大,沉水的狹帶形,浮水的常為卵形或近戟形,突出水面的戟形,長5~20厘米,闊或狹,先端鈍或短尖,基部裂片多少向兩側開展;葉柄長20~40厘米,三棱形。花莖長15~45厘米,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花3~5輪,每輪有花3~5朵,下輪的為雌花,上輪的為雄花而有較細長的柄;苞片短,短尖或鈍;花徑約1.8厘米;萼片3,卵形,鈍;花瓣3,白色,基部常紫色,近圓形;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聚集於花托上。瘦果斜倒卵形,先端短銳尖。

花期:夏、秋。

生沼澤中。各地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慈姑花)、葉(慈姑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含維生素B、胰蛋白酶抑制物。
【性味】《綱目》:苦甘,微寒,無毒。
【歸經】

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用主治-慈姑的功效】行血通淋。治產後血悶,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

①《千金方》:下石淋。

②《唐本草》: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

③《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

④《嶺南採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犬咬傷,並治牛程(即石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淋濁:慈姑根塊六兩,加水適量煎服。 (《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肺虛咳血:生慈姑數枚。去皮搗爛,蜂蜜米泔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效。 (《滇南本草》)

【宜食】適宜孕婦臨產前或產後,或難產,或胎衣不下時食用適宜習慣性便秘之人食用;適宜泌尿繫結石患者食用;或宜咳嗽痰

慈姑豆腐大白菜湯慈姑豆腐大白菜湯

中帶血者食用;適宜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腳氣病、神經炎患者食用;適宜與生薑同用,以減少慈姑的寒性。

《千金方》:“下石淋。”《唐本草》:“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

【忌食】婦女懷孕初期不宜多食。《日華子本草》:“慈姑多食發虛熱,及腸風,痔漏,崩中帶下,瘡癤,懷孕人不可食。”《隨息居飲食譜》:“多食發瘡,動血,損齒,生風,凡孕婦及癰、瘓、腳氣、失血諸病,尤忌之。”

【按語】慈姑的主要成分是澱粉,亦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礦物質鉀、鈣和食物纖維,蛋白質含量也較多。所以,能促進生長,供給身體熱能,對於維持血液中的正常酸鹼度也有幫助,能防治貧血,抵抗力弱和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慈姑含維生素B。、維生素B2較多,能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增強腸胃的蠕動,增進食慾,保持良好的消化,是預防和治療便秘的理想食品。

由於慈姑含有較強的苦味,所以,在削皮後先用水煮熟後再重新加工食用,能減少苦澀味。
 

澤瀉目百科

矮眼子菜
矮大葉藻
矮慈姑
波喜盪
波喜盪屬
篦齒眼子菜
扁莖眼子菜
白莖眼子菜
八藥水篩
貝克喜鹽草
波葉海菜花
白苞南星
長喙毛茛澤瀉
崇陽眼子菜
長鞘菹草
穿葉眼子菜
川蔓藻屬
川蔓藻
叢生大葉藻
草澤瀉
長瓣慈姑
慈姑屬
慈姑
出水水菜花
穿心蓮
刺苦草
單果眼子菜
鈍頭眼子菜
鈍脊眼子菜
鈍葉菹草
鈍葉眼子菜
大葉藻屬
大葉藻
東方澤瀉
多裂南星
浮葉眼子菜
浮葉慈姑
光葉眼子菜
高原慈姑
冠果草
光滑水篩
貴州水車前
紅纖維蝦海藻
黑纖維蝦海藻
湖北眼子菜
禾葉眼子菜
華夏慈姑
海菖蒲
海菖蒲屬
黑藻
黑藻屬
海菜花
花藺屬
花藺
黃花藺屬
黃花藺
海韭菜
黃苞南星
尖葉眼子菜
雞冠眼子菜
具莖大葉藻
建始澤瀉
靖西海菜花
寬葉大葉藻
寬葉澤薹草
苦草屬
龍鬚眼子菜
蓼葉眼子菜
利川慈姑
羅氏輪葉黑藻
路南海菜花
龍舌草
毛茛澤瀉屬
膜果澤瀉
密刺苦草
扭葉眼子菜
擬竹葉眼子菜
南方眼子菜
內蒙眼子菜
擬花藺
擬花藺屬
歐洲慈姑
鋪散眼子菜
帕米爾眼子菜
泉生眼子菜
柔花眼子菜
絲葉眼子菜
水篩
水篩屬
水鱉屬
水鱉
水生草屬
水菜花
水車前屬
水蕹屬
水蕹
水麥冬
水麥冬屬
騰衝慈姑
泰來藻
泰來藻屬
微齒眼子菜
微凹慈姑
無尾水篩
蝦海藻屬
小眼子菜
小葉眼子菜
線葉眼子菜
小節眼子菜
小澤瀉
小慈姑
喜鹽草
喜鹽草屬
小喜鹽草
細鋸齒苦草
線花南星
異葉眼子菜
眼子菜屬
眼子菜
野慈姑
有尾水篩
澤瀉目
竹葉眼子菜
菹草
澤瀉屬
澤瀉
窄葉澤瀉
澤薹草屬
澤薹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