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葉黑藻

輪葉黑藻

羅氏輪葉黑藻(學名Hydrilla verticillata (Linn. f.) Royle var. rosburghii Casp.),水鱉科,黑藻屬的一種植物俗稱溫絲草、燈籠薇、轉轉薇等。屬水鱉科黑藻屬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莖直立細長,長50-80厘米,葉帶狀披針形,4-8片輪生,通常以4-6片為多,長1.5厘米左右,寬約1.5-2cm。葉緣具小鋸齒,葉無柄。廣布於池塘、湖泊和水溝中。在中國南北各省及歐、亞、非和大洋洲等廣大地區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 沉水草本。莖圓柱形,表面具有縱向細棱紋,質較脆。休眠芽長卵圓形;苞葉多數,螺鏇狀緊密排列,白色或淡黃綠色,狹披針形至披針形。葉3~8片輪生,常具紫紅
輪葉黑藻 輪葉黑藻
色或黑色小斑點,先端銳尖,邊緣鋸齒明顯,無柄,具腋生小鱗片;主脈1條,明顯。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腋生無柄雄佛焰苞近球形,綠色,表面具明顯的縱棱紋,頂端具刺凸;雄花萼片、花瓣各3片,白色。果實圓柱形,表面常有2~9個刺狀凸起。種子2~6粒,褐色,兩端尖。花果期5~10月。本變種與黑藻極相似,區別在於黑藻的休眠芽長卵圓形,芽苞葉狹披針形,邊緣鋸齒大而明顯;而本變種休眠芽長橢圓形,芽苞片為卵圓形,邊緣鋸齒小而不明顯。本變種系一同源三倍體,來源於二倍體的黑藻,主要以休眠芽進行 無性繁殖。每年3月,越冬芽萌發形成植株,進而產生越夏芽;8月份,越夏芽萌發又形成新的植株,進而產生翌年萌發的越冬芽。

生長習性

喜陽光充足的環境。環境蔭蔽植株生長受阻,新葉葉色變淡,老葉逐漸死亡。最好讓它每天接受2~3個小時的 散射日光。性喜溫暖,耐寒,在15~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不低於4℃。

園林用途

適宜淺水 綠化、室內水體綠化,作水下植被,可盆栽、缸栽,是裝飾水族箱的良好材料,常作為中景、背景使用。是良好的沉水觀賞植物。

栽培技術

枝尖插植繁殖

輪葉黑藻屬於“假根尖”植物,只有須狀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處於營養生長階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營養體移栽繁殖

一般在 穀雨前後,將池塘水排乾,留底泥10~15厘米,將長至15厘米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每畝按30~50千克均勻潑灑,使莖節部分浸入泥中,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約20天后全池都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可將水加至30厘米,以後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應保持水質清新,不能幹水,不宜使用化肥。如有青苔滋生,可使用" 殺青苔"藥物殺滅。

芽苞的種植

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輪葉黑藻芽苞的播種期,應選擇晴天播種,播種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畝用種500~1000克,播種時應按行、株距50厘米將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當水溫升至15℃時,5~10天開始發芽,出苗率可達95%。 注意事項: ①芽苞的選擇:芽苞長1~1.2厘米,直徑0.4~0.5厘米,每500克3500~4000粒,芽苞粒硬飽滿,呈蔥綠色。 ②播種前套用 聚乙烯網片或白膜圍欄,將芽苞與河蟹隔開,待芽苞萌髮長成,水草滿塘時,撤掉圍欄設施,讓河蟹進入草叢。 ③每畝放蟹量應在1000隻以下。

整株的種植

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長達40~60厘米,每畝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千克,一部分被蟹直接攝食,一部分生鬚根著泥存活。水質管理上,白天水深,晚間水淺,減少 河蟹食草量,促進鬚根生成。

物種分布

該物種產於黑龍江、河北、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淡水中。廣布於歐亞大陸 熱帶溫帶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