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薄荷

興安薄荷

興安薄荷(別名:野薄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薄荷品種。有清涼香味,根狀莖細長,白色或白綠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興安薄荷興安薄荷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單一,稀有分枝,向基部無葉,基部各節有纖細鬚根及細長的地下枝,沿棱上被倒向微柔毛,四稜形,具槽,淡綠色,有時帶紫色。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3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以上具淺圓齒狀鋸齒或近全緣,近膜質,上面綠色,通常沿脈上被微柔毛,餘部無毛或疏生微柔毛,下面淡綠色,脈上被微柔毛,餘部具腺點;葉柄長7-10毫米,扁平,上面略具槽,被微柔毛。輪傘花序5-13花,具長2-10毫米的梗,通常莖頂2個輪傘花序聚集成頭狀花序,該花序長超過苞葉,而其下1-2節的輪傘花序稍遠隔;小苞片線形,上彎,被微柔毛;花梗長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2.5毫米,外面沿脈上被微柔毛,內面無毛,10-13脈,明顯,萼齒5,寬三角形,長0.5毫米,具微尖頭,果時花萼寬鐘形。花冠淺紅或粉紫色,長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在喉部被微柔毛,自基部向上逐漸擴大,冠檐4裂,裂片長1毫米,圓形,先端鈍,上裂片明顯2淺裂。雄蕊4,前對較長,等於或稍伸出花冠,花絲絲狀,略被鬚毛,花葯卵圓形,紫色,2室。花柱絲狀,長約5毫米,先端扁平,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產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北;生於草甸上,海拔650米。蘇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我國東北興安嶺。

栽培技術

興安薄荷興安薄荷

薄荷有祛諸熱,散風發汗,清頭目,利咽喉。治傷風頭痛,失音,咽喉不利,小風驚風隱疼等。 
生長環境:喜生於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土壤濕潤,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種在油沙土和雞糞土較理想,且在種後2—3年必須倒茬換地重栽,否則植物生長不良、病蟲害多,產量低、質量差。 
栽培方法:主要用根莖繁殖,亦可扦插繁殖
1、根莖繁殖:宜選在冬末大寒栽種較好。首先,在選好的地上撒施廄肥,每畝1500千克左右犁入土中作底肥,犁地深約0.8—1尺,整細、耙平,開4尺寬的墒,8寸深的排水溝。然後,選擇生長健壯,肥大色白的根莖,截成8寸左右的節子,每節先端必須留有新芽。在已準備好的墒上開條播溝,溝深6寸,溝距0.8—1尺。按6—8寸株距,把截好的節子直放於條播溝內,注意每節的先端必須露土1寸余,每放完一溝,即覆土壓實,再開第二條插溝,栽後立即澆水或放水灌溉,半月左右即可生根,開始萌發新芽。每畝用種75千克。 
2、扦插繁殖:一般在5—6月份選擇粗壯的地上莖,去掉尖端,切成8寸長的節子,按株距6寸,行距8寸,斜插於整好的墒上,及時灌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約15天左右即可成活。此法繁殖成活率低,產量及質量均不如根莖繁殖好。因此,一般不採用。 
3、田間管理:在苗出土到封壟前,應經常除草,如遇天旱要適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土壤塊結要隨時鬆土,苗長至5—6寸時可施第一次肥料,每畝用尿素 8千克 ,大糞1500千克,並結合灌水以利吸收,到立夏節令可收割第一次薄荷。收後立即施肥,每畝用尿素12千克撒於植株下邊,然後灌水、除草,待新苗長至3—4寸高時,再施沖細的油餅,並適時澆水(若遇雨季可不澆水),到立秋前後收穫第二次薄荷。收後仍照上法適當增施肥料,到霜了降後收穫第三次,此時應施農家肥,以保護宿根過冬,來年開春易出苗。

用途

興安薄荷炒肉片興安薄荷炒肉片

薄荷油乙酸薄荷酯及其萜烯類化合物。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目赤、咽痛、牙痛、皮膚瘙癢等。

來源:唇形科興安薄荷MenthasachalinensisKudo,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驅風解熱。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牙痛。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侗藥:巴哈:葉或全草治風寒感冒《桂藥編》。

瑤藥:棵嘎帕:葉或全草治小兒驚風《桂藥編》。

苗藥:功用同薄荷《苗醫藥》。

常見薄荷種類

薄荷屬(學名:Mentha),為唇形科的一屬,包含25個種,其中胡椒薄荷及綠薄荷為最常用的品種,而植物的不同來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種品名。最早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及西亞洲一帶盛產。現時主要產地為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巴爾幹半島等,亞洲也有一些地方種植,而中國大部分地方如江蘇、浙江、江西等都有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