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薄荷

東北薄荷

東北薄荷(學名: (Briq. ) Kudo)是唇形科,薄荷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可達100厘米,纖細鬚根、水平匍匐根莖,鈍四稜形,稜上密被倒向柔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先端變銳尖,基部漸狹,邊緣有規則的具胼胝尖的淺鋸齒,葉柄上面具槽,下面圓形,苞葉近於無柄,近披針形。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輪廓球形,小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萼鐘形,萼齒長三角形,花冠淡紫或淺紫紅色,裂片卵狀長圓形,花絲絲狀,花葯近圓形,花盤平頂。7-8月開花,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70-1100米的河旁、湖旁、潮濕草地, 東北薄荷用於醫藥、食品、天然香料、飲料、日用化工、化妝品及捲菸等,廣泛用於製作芳香劑和調味劑。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東北薄荷 東北薄荷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100厘米,下部數節具纖細的鬚根及水平匍匐根莖,鈍四稜形,微具槽,具條紋,稜上密被倒向柔毛,不分枝或稍分枝。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2.5)4-9厘米,寬1-3.5厘米,先端變銳尖,基部漸狹,邊緣有規則的具胼胝尖的淺鋸齒,側脈5-6對,與中肋在上面略凹陷下面稍凸出,兩面沿脈上被微柔毛,餘部具腺點,邊緣具小纖毛,葉柄長0.5-1.5厘米,上面具槽,下面圓形,被微柔毛;苞葉近於無柄,近披針形。

輪傘花序腋生,多花密集,輪廓球形,花時徑達1.5厘米,具極短的梗;小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具緣毛;花梗長2毫米,無毛。花萼鐘形,花時長1.5毫米,外密被長疏柔毛及黃色腺點,內面在萼口及齒上被長疏柔毛,餘部無毛,萼齒長三角形,長1.5毫米,先端銳尖。花冠淡紫或淺紫紅色,長4毫米,外略被長疏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疏柔毛,冠檐具4裂片,裂片卵狀長圓形,上裂片微凹。雄蕊4,前對略長,伸出花冠很多,長約5毫米,花絲絲狀,無毛,花葯近圓形,2室,室略叉開。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長圓形,黃褐色,無毛,無肋。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範圍

東北薄荷 東北薄荷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70-1100米的河旁、湖旁、潮濕草地,模式標本采自蘇聯。 在海拔300-700米間的河邊、濕地,有集中連片生長。

繁殖方法

薄荷花 薄荷花

種子繁殖:直播每10畝用種量為10-20克,播種至發芽需20天;直播的幼苗生長緩慢,易產生變異,成苗後植株萃取精泊的品質較差,因此,生產上一般很少採用。

桿插繁殖:4月上中旬將母株的匍甸莖分節切斷,分別栽植。也可挖取粗壯、節間短、色白和無病蟲害的根狀莖,切成6-10厘米長,按株、行距20厘米×45厘米,採用溝栽或穴栽,植後覆土3厘米左右,15-20天萌發。

栽培技術

東北薄荷 東北薄荷

選地:選楠也勢高燥、向陽且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冬季節進行深翻至20-30厘米,使其風化。移栽前每畝施足農家肥2000-3000千克,耕翻粗細,整平做睦或起壟。

施肥:由於不同的肥料對薄荷植株的生長發育及其產量、質量有較大的影響,且每年要收割2-3次。

因而施肥要按照“施足基肥,適時適量追肥”和“氮、磷、鉀合理施用”的原則進行。生長期間需大量施用氮肥,適當配合磷、押肥,同時需要大量水分。

主要價值

東北薄荷富含薄荷油,是加工綠色無公害產品的好原料,可用於醫藥、食品、天然香料、飲料、日用化工、化妝品及捲菸等,廣泛用於製作芳香劑和調味劑。

常見薄荷種類

薄荷屬(學名:Mentha),為唇形科的一屬,包含25個種,其中胡椒薄荷及綠薄荷為最常用的品種,而植物的不同來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種品名。最早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及西亞洲一帶盛產。現時主要產地為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巴爾幹半島等,亞洲也有一些地方種植,而中國大部分地方如江蘇、浙江、江西等都有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