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中醫療法

〔用法〕水煎,洗患處。 〔用法〕水煎,洗患處。 〔用法〕研末,敷患處。

膿皰瘡 中醫療法

正文

膿皰瘡
方1
〔組成〕鮮燈籠草適量,鮮馬齒莧適量。
〔用法〕將上藥洗淨,晾乾,搗爛,用紗布絞取鮮汁,裝瓶。用時,以
棉球或毛筆蘸藥水塗患處,每日次數不拘。
方2
〔組成〕鮮大葉蛇總管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皮膚瘙癢。
方3
〔組成〕小畫眉草花序適量。
〔用法〕炒黑存性,研細,香油調擦患處,每日1 次,連擦3~5 次。
方4
〔組成〕三角泡、螞蚱勒各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爛瘡。
方5
〔組成〕米碎花15g ,金銀花藤9g 。
〔用法〕煨水服和外洗。
方6
〔組成〕星星草花序適量。
〔用法〕炒黑存性,研細,香油調擦患處,每日1 次,連擦3~5 天。
方7
〔組成〕鮮連錢草250g ,野菊花250g 。
〔用法〕加水煮沸,乘熱反覆擦洗患處(有膿皰者必須挑破膿皰),再
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潰破處,每天1 次。如3 次見效不顯,可加木槿皮或葉
250g 同煎洗。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濕疹、稻田皮炎。
方8
〔組成〕蛇泡草適量。
〔用法〕燉肉吃,並搗爛外敷。
方9
〔組成〕槓板歸葉(研末)30g ,冰片1.5g 。
〔用法〕混勻,調麻油塗。
方10
〔組成〕鮮透骨草葉、鮮茅莓葉各適量。
〔用法〕洗淨,搗爛,絞汁塗患處。
方11
〔組成〕三台紅花鮮葉適量。
〔用法〕煎水外洗。
方12
〔組成〕鮮太陽草(頭花蓼)適量。
〔用法〕煎水,洗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尿布疹。
方13
〔組成〕龍鬚草穗15g ,蟬蛻6g 。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仙人掌莖適量。
〔用法〕烘乾研粉,外敷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濕疹。
方15
〔組成〕頭髮七(黑絲草)、雄黃、枯礬各適量。
〔用法〕研為細粉,撒布患處。
方16
〔組成〕地黃瓜(燒存性)3g ,枯礬1.5g 。
〔用法〕研成細末,混合,敷布患處。
方17
〔組成〕芋茵適量。
〔用法〕曬乾,燒存性,研搽。
方18
〔組成〕芒種花(金絲梅)莖葉適量。
〔用法〕研末,撒布患處。
方19
〔組成〕老婆子針線(透骨草)、黃蔗葉各適量。
〔用法〕搗絨,塗。
方20
〔組成〕水楊梅葉適量。
〔用法〕煅為末,加梅片少許,用生油調搽患處。
方21
〔組成〕苦樹皮適量。
〔用法〕研粉,菜油調塗。
方22
〔組成〕走游草葉。
〔用法〕炕乾打粉,乾撒患處。如無黃水,可用麻油調搽。
方23
〔組成〕沙鏇覆花適量。
〔用法〕炒黃研末,撒於患處;如不流黃水者,可用麻油調敷患處。
方24
〔組成〕三顆針葉適量。
〔用法〕乾燥研末,撒於瘡上能收黃水;如發癢,可加麻油或菜油調敷。
方25
〔組成〕抱莖苦蕒菜適量。
〔用法〕研末,香油調敷。
方26
〔組成〕鮮三對節葉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外洗患處。
方27
〔組成〕穿魚藤葉適量。
〔用法〕研末外敷,或用鮮穿魚藤煎水外洗。
方28
〔組成〕鴨兒芹、香黃藤葉、金銀花葉、丹參、鬧羊花葉各等量。
〔用法〕共研細末,用連錢草、三白草(均鮮品)搗爛絞汁,調塗於患
處。
方29
〔組成〕野高粱根適量。
〔用法〕研末,用香油調勻敷患處。
方30
〔組成〕銹釘子鮮根適量。
〔用法〕烤取汁外搽。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創傷出血、燙傷、中耳炎。
方31
〔組成〕鮮寒莓葉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
方32
〔組成〕鮮鞭打繡球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瘡瘍。
方33
〔組成〕鞭葉鐵線蕨適量。
〔用法〕研末,敷患處。
〔附註〕此方也可用於乳腺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