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

腰椎間盤

腰椎間盤位於兩個椎體之間,是一個具有流體力學特性的結構,由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三部分構成,其中髓核為中央部分,纖維環為周圍部分,包繞髓核,軟骨板為上、下部分,直接與椎體骨組織相連,整個腰椎間盤的厚度為8mm~10mm。

基本信息

簡介

定義

髓核為一粘性透明膠狀物質,約占椎間盤橫斷面的50%~60%。在兒童時期髓核與纖維環分界明顯,但進入老年時期髓核水分減少,膠原增粗,纖維環與髓核分界不明顯,被包繞在纖維環中通過形變將椎體傳來的壓力放射狀散開。在腰椎運動時起類似軸承的作用。正常人的高度一日之內有變化,這與髓核的水分的改變有關。晚間較晨起時矮1.5cm~2.4cm,在老年人變化較少。
此外,髓核在椎體與軟骨終板之間起液體交換作用,其內含物中的液體可借滲透壓擴散至椎體,髓核的營養依靠軟骨終板滲透,後者與海綿質骨密切相連,椎體的海綿質骨有豐富的血供與軟骨終板之間無間質骨相隔,壓力的改變可使椎體內的液體進行交換。

基本結構

纖維環分為外、中、內三層,

腰椎間盤腰椎間盤
外層由膠原纖維帶組成,內層由纖維軟骨帶組成,纖維環的前側部分和兩側部分最後,幾乎等於後側部分的兩倍,後側部分最薄,但一般也有1-2層纖維,纖維環斜行緊密分層排列,包圍髓核,構成椎間盤的外圍部分,像一盤鏇的彈簧,使上下椎體相互連線,並保持髓核的液體成分,維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狀。纖維環可能因為長期姿勢不當或外部衝擊造成鬆動,一旦纖維環鬆動,髓核就發生移位刺激神經,這就成為通常所說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軟骨板為透明的無血管的軟骨組織,在椎體上下各有一個,其平均厚度為1mm,在中心區更薄呈半透明狀,位於骨後環之內。軟骨終板內無神經組織,因此當軟骨終板損傷後,既不產生疼痛症狀,也不能自行修復。椎體上下無血管的軟骨板如同膝、髖關節軟骨一樣,可以承受壓力,起保護椎骨,緩衝壓力,連線椎體和椎間盤之間的營養交換的作用。在幼兒時是椎體骨質的生長區域。
20歲以前腰椎間盤有血管分布,其後逐漸消失其水分含量也逐年降低,胎兒時纖維環和髓核的水分含量分別為80%和90%。30歲時分別降至60%和75%。

腰椎間盤突出檢查

體格檢查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根據臨床症狀或體徵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主要的症狀和體徵是:
①腰痛合併“坐骨神經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間韌帶側方有明顯的壓痛點,同時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後外側皮膚感覺減退趾肌力減退,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X線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變

影象學檢查

1X線檢查:需拍腰骶椎

腰椎間盤腰椎間盤
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X線徵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依據,但可藉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結核骨性關節炎骨折腫瘤和脊椎滑脫等

2CT的MRI檢查: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診斷有困難時,可考慮作脊髓碘油造影CT掃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及突出部位
上述檢查無明顯異常的患者並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發病機理
成年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變脆以致最後斷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1、腹壓增高如劇烈咳嗽、便秘時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噹噹腰部處於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鏇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
3、突然負重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傷急性外傷時可波及纖維環、軟骨板等結構,而腰椎間盤突出症促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
5、職業因素如汽車駕駛員長期處於坐位和顛簸狀態,易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一、腰疼的情況:幾乎大部分腰間盤突出患者都會有腰疼情況的出現。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會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二、腿部麻木、畏寒、走路出現跛行的情況:下肢麻木很多情況下會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三、腿部會出現放射性痛的情況:幾乎五分之四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會出現腿部放射性痛的情況。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嚴重的患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同時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臥床休息,屈腰、屈髖、屈膝位的姿態比較多。
四、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床上比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還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中醫治療

對於此病症應做到及時治療,可以外用中醫育善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炎止痛作用,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並且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暖,多注意休息

腰椎詳解

腰椎(L)位於脊柱下部.具有運動、負荷和保護功能。其上接胸椎,下連骶椎,其負荷和穩定功能尤為重要。腰椎前部由椎體藉助椎間盤和縱韌帶連線而成;後部由椎弓、椎板、橫突和棘突構成(圖1-1-6)。其間藉助關節、韌帶和肌肉等連線。腰椎的前後結構間圍成椎孑L,各椎節依序列連成椎管,其間容納脊髓下端、圓錐和馬尾神經根。

椎體

1.椎體腰椎椎體是人體脊椎中最大的椎節。椎體內為骨松質,外層為一薄層骨密質。椎體上下面較平坦,前端較後端略凹陷。椎體前部厚度自上而下逐漸增加。腰椎椎體橫徑大於矢狀徑。並自上而下逐漸增大。第1腰椎橫徑和矢狀徑最小,第4、5腰椎橫徑和矢狀徑最大。

椎弓

2.椎弓椎弓根為椎弓起始部,椎弓自腰椎體後上方垂直向後發出,較粗大。椎弓上切跡較下切跡淺窄,相鄰椎節上下切跡構成上寬下窄、形同耳狀的椎間孔。椎弓向後延伸成椎板、上下關節突、橫突和棘突。
腰椎正位X線(B).側位X線(A)示:1.椎體;2.上關節突;3.下關節突;4.椎弓根;j.棘突;6.橫突

椎板

3.椎板系椎弓向後方連續所形成短寬且較厚的板狀結構。其間由黃韌帶覆蓋和連線。腰椎椎板斜向後下方走向。正常椎板厚度自上而下有變薄的趨勢。
4.關節突及關節突關節
腰椎間盤腰椎間盤
腰椎關節突與頸椎和胸椎明顯不同。上關節突自椎弓根後上方發出·斜向後外方;下關節突由椎板下外方發出,凸向前外方,上下關節突相對應並構成關節突關節·在腰椎不同節段關節突關節所處位置和形態不完全一致,腰。~:關節突關節間隙處於矢狀面.上關節突形成環狀結構包繞著大部下關節突,有相當的穩定性;腰椎關節突關節自上而下逐漸形成冠狀位。兩側關節突關節位置、大小和形態並非完全對稱。
5.橫突橫突由椎弓外後側橫向生長骨性突起。腰椎橫突前後位扁平且較薄.從第2腰椎起逐漸增長.第3腰椎最長.但第j腰椎橫突通常較粗壯,一側或兩側增大,很少對稱。多有畸形。
6.棘突兩側椎板在後中線交融而成棘突基底部。棘突為長扁平板狀向後方延伸·垂直略下。腰椎棘突並非在同一縱軸上.約有1/2棘突左右偏斜。第5腰椎棘突常有畸形或發育異常·椎板骨化時未閉合.棘突缺如而成為隱裂,也可能游離棘突即浮棘,還可能浮棘合併隱裂。

日常居家家庭治療

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輕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療。第一,注意臥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壓迫,第二,套用其他方法積極鍛鍊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韌帶,後韌帶及側韌帶的力量,避免椎間盤受壓迫突破人體正常韌帶,肌肉的保護。加強腰部肌肉的鍛鍊可以預防和延緩腰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並治療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症。據調查,腰部肌肉韌帶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症繼續發作發展的幾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圍韌帶,肌肉的鍛鍊強大,對於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一方面,建議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療時多關注國內常用的一些醫療器械,比如,腰痛治療帶、固定帶等等,都屬於國內多功能治療的常用方法。
腰椎間盤保健操
坐勢:
①仰頭同時雙臂上舉。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重複8~12次。
②上體正直,兩肩後聳,同時挺胸仰頭,用力使兩側肩胛骨靠近,重複8~12次。
③雙手叉腰,以腰為軸,向左、右轉體,左右交替8~12次。
④雙手扶膝,先伸直右腿,還原,再伸直左腿,還原。左右交替8~12次。
臥姿:
①仰臥,腿伸直,雙手自然置於體側,屈髖屈膝,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然後向斜上方進行蹬踏,並使足儘量跖屈,左右交替,重複8~12次。
②仰臥,雙手自然置於體側,做直腿抬舉動作,左右交替,重複8~12次。
③俯臥,兩腿交替向後做過伸動作,重複8~12次;然後,兩腿同時做過伸動作,重複8~12次。
④俯臥,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做背伸動作,重複8~12次,然後上身軀體與兩腿同時做背伸動作,重複8~12次。
立姿:
①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後伸,雙手在體後交叉握住,然後仰頭挺胸,同時雙手向下壓,重複8~12次。
②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然後向左、向右交替轉體,重複8~12次。
③直立,雙手叉腰,然後左、右腿交替上抬,原地踏步8~12次。
④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扭轉上體,帶動雙臂左右擺動,全身放鬆

腰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

選擇正規有效、沒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是關鍵,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為風寒濕邪所致,孝多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是以祛風散寒、活血化淤為目的,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從根本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臥床休息:是腰間盤突出症患者可以採用的一種十分簡單,但又較為有效的措施,臥床休息是非手術療法的基礎。臥床休息的作用是減輕脊柱壓力,使壓迫神經根突出物慢慢回復,對症狀較重的腰間盤突出症患者,要求完全充分臥床休息,床鋪最好是硬板床。
2、牽引療法:是腰間盤突出症患者最常用療法之一。牽引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減壓措施,通過物理形式拉伸脊椎,達到減壓緩解疼痛的目的,牽引療法歷史悠久,作用明顯。
3、推拿療法:推拿療法是祖國醫學的組成部分,具有方法簡便,舒適有效,併發症少等優點,已被作為腰間盤突出症的綜合療法之一。
4、封閉療法:由於它安全可靠
腰椎間盤腰椎間盤
、操作簡便,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注射治療方法。它包括痛點局部封閉、椎間孔神經根封閉穴位封閉等方法。可以在一定時間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5、骶管注射療法(骶療)近些年來,經大量臨床研究證實,經骶裂孔向骶管注射不同的藥物可以對不同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患者有明顯的減緩疼痛,恢復腰功能的效果。已被各級醫院疼痛門診廣泛套用於臨床。
6、骶椎管液體療法:是採用大劑量液體滴入或注入椎管腔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叫“骶椎管液體衝擊療法”。它是利用骶椎管解剖特徵,注入一定量液體,並擴散其壓力,迫使突出的椎間盤復位。此法快速有效療效肯定安全且副作用小,是治療腰間盤突出症較理想的一種保守療法。但因其方法操作較複雜,一般需專職的麻醉疼痛醫生治療。
7、腰圍支持帶:對於腰間盤突出症患者主要目的是制動,可使受損的腰椎間盤獲得局部充分休息,為患者機體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中西藥物療效一般,可以作為一種以緩解症狀為主要目的的輔助性治療手段
8、其他如物理療法、針灸、手法復位、中醫正骨、醫療體育鍛鍊等療法。
可以說,非手術療法適合於大部分腰間盤突出症病人,即使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在術前術後,非手術療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因為適當的鍛鍊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環,刺激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映性和強度,糾正脊柱內在平衡與外在平衡的失調,提高腰椎的穩定性,靈活性和耐久性,從而起到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

坐姿

在許多時候,人的坐姿並不完全取決於人的本身,坐具對坐姿的正確與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適,同樣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時,因無靠背,人們或自然彎腰坐著,或直腰坐著,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曲狀態,腰肌相對處於鬆弛狀態,此時腰椎的穩定由腰椎周圍的韌帶維持,久坐後腰椎周圍韌帶易發生勞損;直腰坐時,腰肌處於收縮狀態,久坐後腰背肌持續收縮,易發生勞損,以上兩種情況都可產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韌帶彈性及耐力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變或損傷,不合適坐凳子,尤其不合適坐太低的凳子。青壯年則由於肌肉、韌帶的彈性及耐力良好,較適合坐凳子。
椅子由於有靠背,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處於相對鬆弛的狀態,同時也不加重腰椎周圍韌帶的負擔,可減少勞損機會。坐椅子時,應注意儘量將腰背部貼緊椅背,工作時,應將椅子儘量拉向桌子,縮短桌椅間的距離。
既然坐具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關係,那么什麼樣的坐具更合適呢?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時的角度和腰部有無支撐物依託,對椎間盤壓力有著直接關係。即由直角狀態的坐姿改為向後傾斜120度時,可以使椎間盤內壓力明顯降低,此時再於腰部加3CM厚之依託物,可使椎間盤內壓力進一步降低,如將此支撐物加大至5CM厚時,則椎間盤內壓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較為合適的坐具要求高低適中,並有一定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託物則更佳。此姿勢適合汽車駕駛員的坐姿。

正確姿勢

勞動時由地面提起重物,如姿勢不正確,是最容易造成腰椎間盤損傷的動作。正確的動作應當象舉重運動員提起槓鈴時一樣,先下蹲,然後雙臂握緊重物後起立,再移動雙腿搬運到指定地點,再下蹲放下重物。不正確的動作是直腿彎腰雙臂握緊重物後,以腰部的力量將重物提起後放下。尤其是提物同時在加上身體鏇轉,那時腰椎的損傷就更為嚴重。

也可致陽痿

很多男性出現陽痿後就會趕緊去看男科,其實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症,會壓迫馬尾神經等神經系統,造成神經性陽痿。但因為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沒有造成神經根大面積受壓,臨床多數無腰腿酸痛等症狀,因此,這一因素常被忽視。
腰椎間盤突出可致神經性陽痿,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腰椎間盤突出症可引起腰腿痛,而對其引起性功能障礙尤其是陽痿卻報導不多。
部分神經性病變引起的陽痿,是可以治癒的。我們在臨床中發現很多陽痿患者,在排除了精神心理疾患、生殖器畸形、生殖道炎症、性交頻率低等常規因素外,大多數伴有腰椎間盤突出。
而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硬膜囊,導致馬尾神經功能受損,可以引起-早泄-和骨盆周圍、下肢酸脹麻痛等不適。同時,也可以導致會陰、肛周、腰骶部和陰囊的墜脹疼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