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 syndrome, TINU)是一種新發現的累及腎和眼的綜合徵,多發生於青少年女性,腎臟表現為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眼部主要表現為雙側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此綜合徵是一種少見的疾病,發生於多箇中國和地區無種族差異。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發生於兒童和青春期。發病年齡的中位數為15歲,女性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為1∶3。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在整個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較低。據Rosenbaum等報導在244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發現此綜合徵患者僅有5例,占2%。

基本信息

病因

此綜合徵的病因尚不清楚。儘管有人在患者血清中檢出抗弓形蟲抗體、抗衣原體抗體和抗EB病毒抗體但沒有獲得其他作者的支持有關感染因素在此綜合徵發病中的作用仍需進一步確定。一些患者雖然在患病前曾使用抗生素或非甾體消炎藥,但臨床表現也不支持該病是由藥物引起的觀點。有研究顯示此病與HLA-DR14抗原有相關性,提示此病發生中可能有免疫遺傳因素參與。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血清學檢查和腎活組織檢查結果提示它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因為患者既有體液免疫異常又有細胞免疫異常,但更多的證據顯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在其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①腎間質浸潤的細胞主要為T淋巴細胞;②偶爾見到肉芽腫性炎症;③螢光素標記抗體檢查未發現免疫複合物的沉積;④對糖皮質激素一般有很好的反應。但有關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在此綜合徵中的確切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臨床表現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腎臟損害示意圖
1.全身表現 患者的症狀主要有發熱(53%)、體重減輕(47%)乏力和不適(44%)食慾減退(28%)腹痛(28%)、關節疼痛或肌肉疼痛(17%)、噁心嘔吐頭痛等。這些非特異性症狀往往出現在腎臟疾病前1個月。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多尿、尿頻蛋白尿血糖正常性(腎性)糖尿、胺基酸尿顯微鏡下血尿尿中出現白細胞、管型等尿中β2-微球蛋白也升高。一些患者可有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通常無高血壓。此種腎炎對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一般有很好的反應,但是此綜合徵可進展為慢性炎症,甚至發生腎功能衰竭。

2.眼部表現 此綜合徵的眼部表現主要為葡萄膜炎,通常出現於腎臟損害數周或數月之後。對患者的資料分析發現,屬此種情況者占65%,21%的患者葡萄膜炎與間質性腎炎同時發生,15%的患者的葡萄膜炎發生於腎臟損害之前。

患者多有眼紅、眼痛(77%)其他症狀有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畏光,葡萄膜炎典型地表現為雙側急性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約15%表現為單側受累9%為雙眼交替發病。眼科檢查可發現睫狀充血、輕度至重度的前房炎症反應(前房炎症細胞和閃輝)偶爾出現房水纖維素性滲出、虹膜結節。

葡萄膜炎還可表現為雙側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此外還可出現全葡萄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有報導,患者最初可表現為雙側前葡萄膜炎,以後炎症向後蔓延,引起中間葡萄膜炎和後葡萄膜炎,出現睫狀體平坦部雪堤樣改變、玻璃體炎症細胞和混濁、黃斑囊樣水腫、局灶性或多灶性脈絡膜炎、視盤水腫和視盤出血、視網膜血管鞘、視網膜出血、脈絡膜視網膜瘢痕形成等。一些患者偶爾可出現乾眼、鞏膜外層炎等。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易於復發。對隨訪2年以上的50例患者的觀察發現,54%的患者有葡萄膜炎復發,少數患者可呈現慢性經過。其中還可出現炎症的多次急性加劇,年齡小的患者(20歲以下)易於出現此種慢性炎症。
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虹膜後粘連,其次為並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也可出現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視盤新生血管等併發症。

診斷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腎炎引起的葡萄膜炎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尚無滿意的診斷標準Mandeville等擬定了一個診斷標準,規定了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診斷標準和葡萄膜炎的特徵。根據診斷的參數,將其判定為確定型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疑似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和擬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3種類型。由於此種標準較繁瑣在表3列出了此綜合徵的診斷要點,以供臨床參考。

一般認為根據典型的腎臟損害、雙側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等表現即可做出診斷,但有時患者的葡萄膜炎可出現於腎臟損害之前或腎臟損害之後數月始發生葡萄膜炎這樣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不但要詳細詢問病史,還應注意隨訪觀察以明確診斷。

由於患者多有發熱、乏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腹痛等全身非特異性表現,所以對出現雙眼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均應進行尿等方面的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檢查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血液檢查
1.血液檢查 患者可有下列異常:①輕度正細胞色素性貧血;②血沉加快;③血漿丙種球蛋白急性反應蛋白水平增高;④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⑤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2.尿液檢查 患者可有下列異常:①蛋白尿,常為+~++;②血尿;③管型尿;④尿中出現白細胞;⑤胺基酸尿;⑥尿中β2-微球蛋白升高;⑦尿糖陽性,但血糖水平正常。

3.免疫學檢查 患者可有下列異常:①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中CD4+ 、CD45RA+ T細胞增高;②外周血細胞毒性T細胞增高;③腎小管抗原淋巴細胞移動抑制試驗陽性;④血清IgG、IgM、IgA水平升高;⑤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陽性;⑥抗核抗體陽性;⑦免疫複合物陽性。

其它輔助檢查:

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Matsuo分析了15例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變,發現所有患者均有虹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視盤充血者8例,玻璃體混濁者9例,視網膜改變(視網膜出血、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下滲出、視網膜點狀病變、黃斑囊樣水腫)者10例造影顯示13例有視盤染料滲漏,12例有中周部視網膜微血管滲漏尚發現2例患者出現視網膜色素上皮損害由此可見,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發現更多的眼底改變。

治療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糖皮質激素
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治療主要是全身套用糖皮質激素,常用的製劑為潑尼松,口服用量一般為1m/(kg?d),治療時間為3周~12個月不等,治療時間不宜過短,應在5~12個月為宜,迅速減藥則易引起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葡萄膜炎的治療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和睫狀肌麻痹劑滴眼劑點眼。對於雙側急性和嚴重的前葡萄膜炎,應給予地塞米松滴眼劑點眼每小時1次,以後根據炎症控制情況逐漸降低點眼頻度。如滴眼劑點眼治療引起眼壓升高可調整點眼頻度或使用副作用小的糖皮質激素,如氟甲脫氧潑尼松龍、rimexolone等,並給予抗青光眼藥物點眼治療。睫狀肌麻痹劑通常選用2%後馬托品眼膏,1次/d,以後隨著炎症減輕,逐漸降低點眼頻度。還可選用非甾體消炎藥滴眼劑點眼治療。

如果治療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給予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劑量為30~40mg/d(潑尼松)早晨頓服約1周后即可減量,治療時間一般不宜過長,治療中應注意此藥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對糖皮質激素不敏感(此多為後葡萄膜炎患者),可考慮使用其他免疫抑制藥,如苯丁酸氮芥0.05~0.1mg/(kg?d)、甲氨蝶呤(7.5~15mg/周)環孢素3~5mg(kg?d)、硫唑嘌呤1~2mg(kg?d)等,這些藥物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套用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肝、腎功能和(或)血常規等方面檢查,以免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

中醫辨證施治對於降低腎功能損害,促進腎功能和葡萄膜炎的恢復以及降低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都有一定的幫助。

預後

總體來說,此綜合徵的預後是好的。一些患者可以自行恢復,並且不再復發;一些患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後可完全恢復,尤其是兒童患者,腎臟病變往往完全恢復,不易復發;但成人腎臟病變可復發,即使在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如苯丁酸氮芥、環磷醯胺等)治療中也可復發,並且少數患者可進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因此,對於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葡萄膜炎綜合徵的患者,應囑其就診腎臟病專科,以期獲得正確的治療和隨訪觀察。

葡萄膜炎不像腎臟病變它易於復發,即使在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出現前葡萄膜炎的復發不過絕大多數患者的炎症僅限於眼前段,對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敏感,所以一般不引起嚴重的後果,但前葡萄膜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正確,可引起並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等併發症,影響患者的視力預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