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

眼底

眼底所屬詞語,意思是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顧名思義,眼底就是眼球內後部的組織,即眼球的內膜——視網膜、視乳頭、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動靜脈。平常人們到醫院看病,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和神經科疾病的病人,常常請眼科醫生檢查眼底。

基本信息

簡介

詞目:眼底
拼音:yǎndǐ

英文/釋義

1、【the bottoms of eyes】∶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如: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乳頭
2、【right before one’s eyes】∶眼前;眼裡

眼底眼底

眼底顧名思義是指眼睛的底部,也就是眼睛最裡面的組織。它包括視網膜、視神經乳頭和視網膜中央血管。視網膜就像一架照相機里的感光底片,專門負責感光成像。當我們看東西時,物體的影像通過屈光系統,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感覺層是由三個神經元組成,第一神經元是視細胞層,專司感光,它包括錐細胞和桿細胞。人的視網膜上共約有1.1~1.3億個桿細胞,有600~700萬個錐細胞。桿細胞主要在離中心凹較遠的視網膜上,而錐細胞則在中心凹處最多。第二層叫雙節細胞,約有10到數百個視細胞通過雙節細胞與一個神經節細胞相聯繫,負責聯絡作用。第三層叫節細胞層,專管傳導。視信息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神經衝動,沿視路將視信息傳遞到視中樞形成視覺,這樣在我們的頭腦中建立起圖像。視網膜是一層透明薄膜,因脈絡膜和色素上皮細胞的關係,使眼底呈均勻的橘紅色。後界位於視乳頭周圍,前界位於鋸齒緣,其外面緊鄰脈絡膜,內面緊貼玻璃體。組織學上視網膜分為10層,由外向內分別為:色素上皮層,視錐、視桿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叢狀層,內顆粒層,內叢狀層,神經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陷區,稱為黃斑,這是由於該區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無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細胞中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中心凹處可見反光點,稱為中心凹反射,它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因此如果眼底有疾病的話,將對視覺有很大的影響。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變形、變色,視大變小。
視乳頭位於黃斑區顳側約3mm處,直徑約1.5mm,境界清楚,呈淡紅色、圓盤狀,因此也稱為視盤,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在此匯集,並於此穿出眼球向視中樞傳遞。視乳頭中央有一小凹陷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是視神經纖維聚合組成視神經的起始端,它沒有視細胞,因而沒有視覺,在視野中是生理盲點。視網膜中央血管由視神經乳頭進入眼底。因為視神經與腦神經直接相連,當腦組織有疾病時,就會導致視神經發生改變。
視網膜中央血管進入眼底後分為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四支,然後又分為許多小支,動脈較細,呈鮮紅色;靜脈較粗,呈暗紅色,通過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平時我們要了解血管組織是不容易的,因為血管被包在肌肉里、皮膚下,而眼底有豐富的血管,眼睛裡的角膜、晶狀體、玻璃體是透明的,因此可以通過檢查眼底來了解全身的血管組織狀況,如眼底血管的硬化、出血、滲出、水腫及血管瘤樣改變等都能反映全身某些病變的性質、程度等,因此眼底血管就像是全身血管的一扇窗戶。

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十分重要,許多疾病都可以從眼底上反映出來。眼底的視網膜血管是人體中唯一可看見的血管,醫生把它當作了解其它臟器血管情況的視窗。因此,它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器官的改變程度。如高血壓病人眼底可見到視網膜動脈硬化,糖尿病病人眼底可見毛細血管瘤、小的出血點和滲出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的血管改變情況。醫生可據此來分析、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

檢查方法

1.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病人多取坐位,檢查者坐位或立位均可。檢查右眼時檢查者位於患者的右側,用右手持鏡,右眼觀察;檢查左眼時,則位於患者左側,左手持鏡,用左眼觀察。
2.正式檢查眼底前,先用徹照法檢查眼的屈光間質是否混濁。用手指將檢眼鏡盤撥到+8--+10(黑色)屈光度處,距受檢眼10--20cm,將檢眼鏡光線射入受檢眼的瞳孔.正常時呈桔紅色反光。如角膜、房水、晶體或玻璃體混濁,則在橘紅反光中見有黑影。此時令病人轉動眼球,如黑影與眼球的轉動方向一致,則混濁位於晶體前方,如方向相反,則位於玻璃體;位置不動,則混濁在晶體。
3.檢查眼底:囑患者向正前方直視,將鏡盤撥回到“0”,同時將檢眼鏡移近到受檢眼前約2cm處觀察眼底。如檢查者與患者都是正視眼,便可看到眼底的正象,看不清時,可撥動鏡盤至看清為止。檢查時先查視神經乳頭,再按視網膜動靜脈分支,分別檢查各象限.最後檢查黃斑部。檢查視神經乳頭時,光線自顳側約15度處射人;檢查黃斑時,因病人注視檢眼鏡光源;檢查眼底周邊部時,囑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注視、轉動眼球,或將檢眼鏡角度變動。
觀察視神經乳頭的形狀、大小、色澤,邊緣是否清晰。觀察視網膜動、靜脈,注意血管的粗細、行徑、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動、靜脈交叉處有無壓迫或拱橋現象,正常動脈與靜脈管徑之比為2;3。觀察黃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無水腫、出血、滲出及色素紊亂等。觀察視網膜,注意有無水腫、滲出、出血、剝離及新生血管等。
4.眼底檢查記錄;為說明和記錄眼底病變的部位及其大小範圍.通常以視神經乳頭,視網膜中央動、靜脈行徑.黃斑部為標誌,表明病變部與這些標誌的位置距離和方向關係。距離和範圍大小一般以視神經乳頭直徑PD(1PD=1.5mm)為標準計算。記錄病變隆起或凹陷程度,是以看清病變區周圍視網膜面與看清病變隆起最高處或凹陷最低處的屈光度(D)差來計算,每差3個屈光度(3D)等於1mm。

注意事項

1.檢查眼底時雖經撥動任何一個鏡盤,仍不能看清眼底,也說明眼的屈光間質有混濁,需進一步作裂隙燈檢查。
2.對小兒或窿孔過小不易窺入時,常須散瞳觀察y散瞳前必須排除青光眼。

眼底保健

現在的年輕人多為應酬族,頓頓吃油脂多、含糖高的飲食,即使不出去吃飯,加班時也常常是用快餐“對付”。不能嚴格合理地控制飲食,會導致血糖和血脂的波動,血壓也容易相對不穩定。這樣血壓、血糖經常忽高忽低“盪鞦韆”,眼部微血管更易受到侵害,產生破裂出血,並最終導致眼內纖維增生,視網膜脫落。
水果除了提供常見的維生素外,有些水果還非常適用於熱性眼底病,如梨、蘋果、桔子、鳳梨、桃、杏、西瓜等。對於雜性眼底病來說,最好多吃栗子、胡桃仁、蓮子心、龍眼、紅棗等。
肉食類主要用於雜性眼底病,或者熱性眼底病的恢復期輔助治療。牛肉和羊肉具有益氣養血明目的功效,肝、雞肉、鴨肉補腎益精血,豬肉、雞蛋和鴨蛋滋肝腎養陰液,魚類則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目的作用。但這類食物應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