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傳

《聖雄甘地傳》,2009-02-01出版的書籍,共35萬字,374頁。本書為甘地親筆撰寫的精神自傳。生動再現了他飽經憂患,歷盡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聖雄甘地被尊稱為印度國父,他倡導非暴力不抵抗”運動,帶領印度人民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國家獨立。

圖書簡介

聖雄甘地被尊稱為印度國父,他倡導非暴力不抵抗”運動,帶領印度人民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國家獨立。他對道德完善、心靈寧靜以及人格完美的不懈追求。為世人驚嘆並永遠銘記。他是人類良知的代言人。 本書為甘地親筆撰寫的精神自傳。生動再現了他飽經憂患,歷盡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但他本人卻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自傳,他只是把自身體驗真理的經歷以一種平和、謙遜的態度寫了出來,將其禁慾、非暴力、獨身生活等行為原則展示給讀者,以期為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激勵和淨化。 甘地的生命經歷和他的獨特思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正如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所說他不是教徒,卻比任何教徒都要虔誠。”任何想從偉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提高自身修養的讀者,都不應錯過這本書。

編輯評論

我所想達到的,30年來我所致力和爭取達到的—就是自我實現,面對面看著神靈,達到解脫。我為此目的而生,為此目的而行,而其孜孜求其實現。 首先他們無視於你,而後是嘲笑你,接著是批鬥你,再來就是你的勝利之日。 懦夫是不會有愛的,愛是勇者的特性……讓成千上萬像我這樣的人毀滅吧,而讓真理獲勝。 ——莫·卡·甘地

目 錄

作者序
第1部 求學英國 
1 我的家世
2 童年時代
3 童婚印象
4 新婚體驗
5 在公立中學
6 結交一個損友
7 肉食的誘惑
8 從墮落中脫逃
9 父親離世
10 感知宗教
11 打算赴英
12 家族風波
13 抵達倫敦
14 成為素食主義者
15 努力做英國紳士
16 極力節儉的生活
17 飲食方法的體驗
18 我的羞澀性格
19 吐露結婚真情
20 初步研究各種宗教
21 神靈助我力量
22 納拉揚·亨昌德羅
23 參觀大博覽會
24 取得律師資格
25 體會執業艱難
第2部 南非生活 
1 賴昌德巴伊
2 開始新的生活
3 第一宗案子
4 頭一次打擊
5 選擇前往南非
6 到達納塔爾
7 頭巾問題的糾紛
8 在旅途中的遭遇
9 不公正的待遇
10 到達比勒陀利亞
11 與基督教徒交往
12 和印度僑民的交往
13 “苦力”原來如此
14 做案子的準備工作
15 對基督教的見解
16 決定留在南非
17 定居納塔爾
18 反對種族歧視
19 納塔爾印度人大會
20 巴拉宋達朗
21 三英鎊人頭稅
22 各種宗教的比較研究
23 輕信的教訓
24 返回印度
25 回到印度的見聞
26 我的兩種稟性
27 參加孟買集會
28 在浦酃獲得支持
29 爭取輿論支持
第3部 體驗真理
1 首次攜妻兒遠航
2 遭遇暴風雨
3 突破重圍 
4 放棄控告產生的影響
5 對兒女的教育
6 在醫院的義務服務
7 體驗“禁慾”(上)
8 體驗“禁慾”(下)
9 崇尚簡樸生活
10 波耳戰爭
11 衛生改革和饑荒救濟
12 貴重的禮品
13 重返印度
14 文書和昕差
15 參加國民大會
16 寇松勳爵的朝覯
17 與戈克利的相處
18 加爾各答的見聞
19 難忘的一個月
20 在貝納勒斯
21 去孟買
22 真正的考驗
23 再次前往南非
第4部 非暴力運動
1 冷遇
2 亞洲來的官員們
3 忍辱負重
4 自我犧牲的信念
5 自省
6 因為素食的犧牲
7 經歷土療和水療
8 警示
9 與權勢抗爭
10 回憶和懺悔
11 與歐洲人的交往(上)
12 與歐洲人的交往(下)
13 《印度輿論》
14 不可接觸者
15 黑熱病(上)
16 黑熱病(下)
17 燒毀印度居民區
18 一本書對我的影響
19 鳳凰村
20 創刊之夜
21 波拉克前來相助
22 上帝庇佑的人
23 “家務勞動”
24 祖魯人的“叛亂”
25 心路歷程
26 “非暴力”的含義
27 更多飲食實驗
28 勇敢的嘉斯杜白
29 戒食鹽與豆
30 自製
31 絕食
32 校長生活
33 文化教育
34 精神訓練
35 好與壞
36 以絕食來懺悔
37 戈克利的召喚
38 志願者
39 艱難的選擇
40 小規模非暴力抵抗
41 戈克利的愛心
42 治療肋膜炎
43 重返故國
44 回憶律師生涯
45 誠實的品質
46 當事人與同事
47 一個當事人怎樣得救
第5部 謀求印度自治
1 初次經歷
2 與戈克利重逢
3 這是威脅嗎?
4 聖提尼克坦
5 三等車廂上的遭遇
6 印度公僕社
7 坎巴廟會
8 恆河上的吊橋
9 創建學院
10 風波
11 廢除勞工契約制度
12 反“三卡塔”制
13 比哈爾人
14 誰是被告
15 鬥爭策略
16 調查三巴朗
17 同事們
18 到農村去
19 省長的支持
20 聯繫勞工
21 學院概況
22 再次絕食
23 凱達農民的反抗
24 偷洋蔥的賊
25 凱達抗田賦鬥爭的意義
26 謀求一致立場
27 招募新兵
28 病危
29 身處窘境
30 吶喊的聲浪
31 德里總罷市
32 與警察局長的辯論
33 鑄成大錯
34 反戒嚴令
35 在旁遮普的經歷
36 護牛與抵制英貨
37 阿姆里察國大黨大會
38 修訂國大黨黨章
39 土布運動
40 實行手工紡織
41 與紡織廠主一席談
42 印度國民大會
結束語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9-02-01
·版次:3
·總頁數:374
·印刷時間:2009-02-01
·印次:1
·字數:350000
·ISBN:9787801730268
·大小:16開
·裝禎: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1 我的家世
甘地家族屬於班尼亞種姓,最初出身好像是做小本生意的。然而,從我的祖父開始,已連續三代擔任卡提阿瓦許多邦國的首相(卡提阿瓦是印度西端一個小的半島,劃分有不少的印度聯邦,其中心在拉傑科特)。我的祖父烏雲昌德·甘地,別名奧塔·甘地,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政治上的種種紛擾使他被迫離開了波爾班達;在那裡他曾為當地土邦王公的首相。後來他避難於朱那加特,在那兒他以左手向當地的軍政長官致敬。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不恭,他回答說:“我的右手已經發誓盡忠於波爾班達了。”
奧塔·甘地在結髮妻子去世後又續弦。他的第一個妻子生了四個兒子,第二個妻子又生了兩個。我在童年時,從來沒有想到,而且也不曉得奧塔·甘地這些兒子原來不是一母所生的。這六個弟兄當中,第五個名叫卡朗瑪香·甘地,別名卡巴·甘地;第六個名為都希達斯·甘地。他們兄弟倆先後當過波爾班達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我的父親。他原在王府法庭當過法官。現在這種法庭已經不存在了,然而在當時卻是一個調處酋長及其族人之間糾紛的很有勢力的機構。他還陸續在拉傑科特和樊康納當過一個時期的首相。他去世的時候已經辭去了拉傑科特的首相且退隱了。
卡巴·甘地一共結了四次婚,每次續弦都是因為前妻去世。他在前兩次結婚中生了兩個女兒。他最後一任妻子普特麗白生育了一女三男,我是其中最小的一個。
我的父親為人耿直俠義、慷慨大方,熱愛宗族,只是性情有些急躁。他還多情善感,從某種程度上說,似乎有點縱情肉慾,年過四十時,還開始了第四次婚姻生活。但是他卻是一個清廉自守的人,並且在家庭內外都公正無私,因此享有盛譽。他對本邦忠心耿耿,這一點遠近聞名。有一次,一個英國總督派駐的助理政治監督官在談到拉傑科特的王公時口氣輕蔑,他立即挺身而出,對那個監督官奮起攻擊。監督官因此惱羞成怒,要求卡巴·甘地向他道歉。我的父親嚴詞拒絕,因此被扣留了好幾個小時。但是因為卡巴·甘地毫無屈從之意,那個監督官只好把他放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