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方濟中學

聖方濟中學

義大利嘉諾撒仁愛修會在香港開設的第三所學校,於1869年創校,並附設直屬國小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St. Francis' Canossian School)。

基本信息

簡介

義大利嘉諾撒仁愛修會香港開設的第三所學校,於1869年創校,並附設直屬國小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St.Francis'CanossianSchool)。兩校共用的校舍位於灣仔半山堅尼地道9至13號,刻畫在外牆的4位天使是校舍的標誌。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現為一所著名的津貼女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亦是香港最早的22間政府資助學校、以及香港114間英文中學之一。

辦學宗旨

致力提升學生在智育、群育、德育及靈性上之發展。

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並鼓勵及幫助學生髮揮天賦潛能,為面對21世紀的挑戰作好準備。

歷史介紹

在1860年,由聖瑪大利肋嘉諾撒所創立的嘉諾撒仁愛修會的修女,從家鄉義大利遠赴香港傳教。當時修女們為照顧灣仔平民區的貧困和失學兒童,便在堅尼地道創辦了聖方濟各學校(St.Francis'School),亦即是現今的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Francis'CanossianCollege)。那時的修女們不但為兒童提供免費教育,還在同一地方建立了一所醫院和孤兒院。港督布朗爵士參觀學校後,十分滿意學校的教學,便將學校納入政府資助學校,屬香港最早期的一批政府資助學校和以傳統名校見稱的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成員之一。學校的行政管理至今依然歸嘉諾撒仁愛修會所有。

學校曾於1941年因香港淪陷而停辦,但修女們對辦學的熱情和決心並沒有減退。二戰過後,學校在1945年重開為聖心國中(SacredHeartJuniorSchool),在1953年才正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Francis'CanossianCollege)。由於居民對學位需求的不斷增加,學校的兩座新翼分別在1956和1958年落成,為適齡女童提供更多的學位。學校亦於1956年成立了香港的第一隊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UnitOne),其後慢慢在其他中學普及起來,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制服團體。

在1962年,學校開設中六預科課程,從國小到預科提供13年的全面教育,為學校的歷史寫上新的一頁。1985年,禮堂大樓落成,內設體育館、圖書館和縫紉室等設施供學生使用,校舍設備變得更完善。

經過修女、老師和學生多年的努力,學校不斷進步,得到家長們的信任和良好口碑,在灣仔區內區外都是知名和受歡迎的學校,多年來培育不少社會人才。(詳見著名校友)每年學生在香港中學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優良,會考成績遠高於全港平均水平。學校校風嚴謹,對德育和維持淳樸的學習環境比成績更為重視。因此嘉諾撒聖方濟各的學生,予人的印象普遍都是純樸守規、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雖然到了現在,堅尼地道的校址只剩下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和學校,但其餘的建築物則被用作嘉諾撒修院和明愛達言學校的校舍。因國小部需要擴建以配合全日制的安排,明愛達言學校的校舍將會改建成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的新翼,預計在2009年落成。

大事年表

1869年5月7日創校。

1870年獲政府撥地建校,為窮困孩子提供教育。當時分別設了中文部,英文部和葡文部。

1876年第一屆國小六年級學生畢業

1920年-1940年當時名為聖方濟各學校(St.Francis'School),是一所政府津貼的英文學校,並設有幼稚園、男女校國小和國中。

1945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開,並命名為聖心國中。(SacredHeartJuniorSchool)

1953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St.Francis'CanossianCollege),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第一期學校大樓(行政樓)落成。學校在5月11日成立了香港第一隊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YouthUnitOne)。

1958年第二期學校大樓(行政樓)落成。

1962年首年開辦中六預科課程。

1985年禮堂大樓落成。

1994年學校成立125周年慶典。

2002年在國中年級引入專題研習。

2004年學校成立135周年慶典。

2008年國小新校舍開始使用。

2009年學校成立140周年慶典。

校監和校長

現任校監:詹秀璉修女

校長:余家碧修女(Sr.SusannaYu)

副校長:羅勤忠(Mr.K.Law)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