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芳濟各書院

聖芳濟各書院

聖芳濟各書院(英文:St.Francis of Assisi's College)位於香港新界粉嶺,是一間由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天主教男女中學,開設中一至中三五班,中四至中五開設五班(文科兩班,理科兩班及商科一班),中六至中七開設兩班(文科一班,理科一班)。聖芳濟各書院由香港天主教教區於1977年在石硤尾創辦(而前址現已轉為1962年成立之愛德國小),是香港天主教教區主辦之英文中學。於1993年在粉嶺開辦新校,秉承以基督為本,以愛作為教育的理念,引領青少年認識天主的真理,培養他們發展完美的人格,步武主保聖方濟各之芳表,宣揚愛的訊息的辦學精神,繼續作育英才,有教無類。大部份教師均有七年或以上之教學經驗,並設有教師發展組,負責籌劃組織各類型培訓活動,增強所有老師的專業發展。

(圖)聖芳濟各書院聖芳濟各書院

學校歷史

1975年70年代中期,香港中學學位需求激增,教署計畫將若干現成的官立國小校舍改建為津貼中學,以解決問題。香港天主教教區總務處與教署洽商後,願意接收由南昌街石峽尾官立國小改建之校舍,辦一所十八班之男女文法中學,改建計畫亦隨即展開。

1977年在胡振中主教任命之下,由林焯煒副主教、已故的余遠之神父、校監余尚實神父及儲富有校長等人籌組成校董會,籌備辦校。九月由於改建工程尚未完成,開校的首月,要借用白田天主教國小頂樓的六個課室上課。其時只開辦了四班中一,其中三班為五年津貼學位,一班為三年津貼學位。開校之初只聘用了五位教師,連同校長及一名書記,共只七人,設備甚不足夠,可謂艱苦經營。十月改建工程完畢,正式遷入現校址上課,與石峽尾官立國小共用同一校舍,同時多聘用一名實驗室助理員。

1979年9月成立四社組織、校董教師咨議會成立。原定之班級結構為四班中一至中三、三班中四至中五,經校方向前教育署爭取,改為由中一至中五各四班。

1980年8月石硤尾官立國小結束,而官立國小被天主教香港教區接管並更名為白田天主教國小下午校,校舍完全由聖芳濟各書院接管,是年增至十二班。

1981年3月12日舉行開幕典禮,敦請胡振中主教祝聖,前教育署署長李越挺先生(當時為助理署長)主禮,舉行開放日。9月依照原定計畫,發展為二十班。中四班增設美術科、設計與工藝科及家政科為選修科目,學生將於1983年參加公開考試。

1982年3月籌劃社會科用母語教授,並於兩年內完成該國中課程。同年5月本校學生第一次參加香港中學會考。是年會考成績理想,獲五科E級或以上者(包括中、英、數三科)占87,22%,40人次獲優異成績,223人次獲良好成績,其中譚漢廣同學更獲7優1良之佳績。同年7月在家長與學生支持下,學校成功向教育署申請開辦中六級文科班,學生於1985年參加公開考試。是年暑假進行重大維修工程,包括內外牆重新髹漆,以及更換電纜電線。

1983年3月13日舉辦第一屆畢業典禮,敦請香港教區主教教育事務代表霍理義神父主禮。同年9月,該校開辦中六文科班。

1984年該校向教育署申請並獲準開設中六級理科班,於1987年參加公開考試。校董會與教育署商討校舍擴建,並諮詢教職員對該計畫之意見。 同年7月擴建設計與工藝教科室,面積增加約三分之一,可容納更多器材予會考班學生使用。由校務處劃分部份地方改建為電腦室,可容納學生20名,並於1984至1985年度為中四級學生增開電腦科,為參加會考選修科目之一。同年也是該校首次舉辦教師日。

中五理科班陳天龍同學會考成績優異,入讀伊利沙伯中學預科課程(因該校是年尚未開辦理科班),其後以純數、套用數學物理化學四科A的佳績獲頒李兆基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學位課程。

1985年7月操場瀝青地面重鋪為光滑的混凝土地面,減低了學生在運動時受傷的機會。同年9月該校開辦中六理科班。

1986年1月31日舉行首屆學生會幹事會及評議會就職典禮。同年9月成立學生會及評議會,其宗旨為促進同學間之聯繫、謀求同學的福利、促進同學與學校間之連繫及培養同學民主自治的精神。

1987年2月15日校董余遠之神父辭世。同年7月余尚實神父調職油麻地聖保祿堂區,校監一職由江潤坤神父接任。是年9月羅建榮校長加入校董會,並成立行政(電腦)小組,學生資料、成績表編印等均由電腦運作。政府同年提出遷校建議,教區指示校董會諮詢教職員。

1988年9月該校在國中階段,超過一半科目用母語教學。

1989年8月中五丙班學生王婭新同學於是年中學會考獲八優一良佳績,並獲選為全港十大傑出學生。同年9月組成德育及公民教育組(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全校各級全面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且開始每年有三天教師發展/培訓日。

1990年3月經諮詢教職員後,校董會建議教區向教署申請遷校至粉嶺,於6月落實在1993至1994年度遷校至粉嶺之計畫。同年7月余尚實神父辭去校董職位,9月該校為防止噪音,在全校課室安裝冷氣及隔音設備,並開辦體育會考課程。

1991年落實粉嶺校之班級結構。

1992年9月江潤坤神父調職蘇屋村聖老楞佐堂區,校監一職由范錦棠神父接任。

1993年4月印製學校簡介單張,儲校長及林加祿老師往北區拜訪各國小校長,介紹學校。同年6月,粉嶺新校擬於1996至1997年度開辦中六級課程,唯申請遭教署否決,林焯煒神父辭退校董職位。同年7月,粉嶺校借用明愛陳震夏職業先修學校為中一新生註冊,8月借用同一地方為中四新生註冊;分別舉行中一、中四新生日及家長日。該校於8月24日接收新校舍。當年9月1日儲富有校長調職粉嶺新校,容可度先生任石砍尾舊校校長。新校正式開課,並開設了九班中一、六班中四,共十五班,政府撥交本校之校舍乃屬香港最新型之標準校舍,共有26間課室、15間專為各科而設之特別室、一座獨立禮堂、一個標準籃球場及天台有蓋操場。同年石砍尾舊校只開設中二至中七級,並順序將班級逐年遞減至結束。

1994年6月粉嶺校參加“學校行政管理新措施”何明生老師榮獲明報企業有限公司主辦,多個教育團體協辦,國泰航空公司贊助之“香港優秀教育工作者選舉”《專題設計獎》

1995年1月25日新校舍落成及祝聖典禮,由主教胡振中樞機主持。同年5月成啟明神父,陳學文校長加入校董會。當年6月26日於沙田大會堂舉行第一屆新舊聯校畢業典禮,敦請天主教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李永媛修女主禮。粉嶺新校由於擴展至33班,特別加建3個課室,又於天台加建宗教活動特別室,及利用原有資源增建一個靈修室及一個輔導室,同時為方便學生乘腳踏車上學,增設百多個腳踏車泊位,且逐步推行“學校行政管理新措施”計畫,成立家長教師會。是年7月,江潤坤神父辭去校董職位,7月9日首屆家長教師會執行委員會宣誓就職。

1996年6月於沙田大會堂舉行第二屆新舊聯校畢業典禮,敦請了教育署高級助理署長徐守滬先生為主禮嘉賓。同年,石峽尾舊校畢業生梁增偉同學於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由於成績優異,被大學選為優秀畢業生,而蕭志良老師則被該生選為中學階段最具影響力之老師,並獲大學邀請免費前往美國出席該生之畢業典禮。是年,1994年的中七畢業生陳淑芳同學及1995年的中七畢業生鄧兆忠同學榮登香港大學工程學系優秀學生榜,學校獲香港大學致函表揚。同年9月,家長代表譚施燕如女士加入校董會。

1997年5月26日舉行“校舍惜別祝福禮”,並於5月30日舉辦第十六屆畢業典禮(新舊聯校第三屆),敦請了助理主教湯漢神父主禮。同年9月,該校所有課室均安裝了空調,而原址則於同年下半年交予聖方濟愛德國小使用,且由中一級開始推行“一人一樂器”計畫。同時,余忠明老師獲選為教師代表加入校董會。是年12月,該校的校友會成立,並舉辦二十周年晚宴,與會者包括師生、校友及家長。

辦學宗旨

天主教辦學的宗旨,一向以嚴謹見稱,故本校上下員工非常注意學生在紀律方面的問題,使能達到明辨是非,自律守規的目標。訓導的工作由訓導組統籌,透過和班主任、家長、學生緊密會作培養學生自律的精神。每學期訓導組舉行分級指導會,指導及表揚學生的行為及表現。每級訓導組每月和全體班主任舉行定期會議,商討該級紀律問題,並即時提出及執行改善措施。定期透過家長通訊、家長日向家長解釋管理學生的方針及措施。由各級優異學生組成學長隊,除了協助管理學生秩序,也推行培育活動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每學年終結前,學生可以憑良好的學習表現及服務獲記功績以資獎勵。

著名校友

容祖兒——歌手
蕭正楠——藝人
黃偉文——填詞人
莫可欣——港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