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甘宗

安立甘宗

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與信義宗、歸正宗合稱新教三大流派,中國常稱聖公會。該宗在英格蘭為國教,稱英國國教會。聯合王國其它地方及其它國家的聖公會均非國教,組織上也不從屬於英國國教會。

概述

安立甘宗聖公會教堂
安立甘/安立間(Anglican),意譯是英國教會的、英國的,形容信徒、制度、教會、甚至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家教會,英國國教會所發展出來的,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它從普世聖公宗團契獨立的教會組織之追隨者,他們都因為教義和禮儀上與本身的教省產生分歧而獨立出來。但是,美國蘇格蘭的聖公會英文名稱卻使用“TheEpiscopalChurch”。“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韓國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認為自己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很多聖公會教友相信聖公宗是新舊教會的混合體。有一些高派教會擁護者覺得他們的教會是沒有教宗的公教教派,亦不像其它新教教會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如馬丁•路德、諾克斯、加爾文和約翰韋斯利。普世聖公宗是38個與坎特伯里大主教有聯繫的教省神學上的交流板和聯合團契。

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英格蘭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希望加強王權、削弱教會,擺脫教皇的控制。1533年,國王享利八世禁止英格蘭教會向教廷繳納歲貢。次年,促使國會通過《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不再受制於教皇而以國王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元首,並將英格蘭教會立為國教。其後,這項改革運動又得到愛德華六世的支持。瑪麗一世曾重修英格蘭與教廷的關係;伊莉莎白一世則又恢復了英格蘭教會的獨立。其時通過的伊莉莎白法案在崇拜慣例上有所改革,在教義、教規上仍保持天主教會傳統。17~18世紀時,清教徒和福音派(當時用以指歐洲的路德宗和歸正宗)主張進一步改革。19世紀的牛津運動則再次強調公教會原則,這一時期在政教關係上也有所改革。由於從英國傳布到世界各地的聖公會陸續建立獨立教會,安立甘宗乃逐漸形成。

安立甘宗沒有世界性的統一組織或集權領導機構。宗內各教會間不相從屬。習慣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名義上的領袖,以聖經為教義基礎,在持守傳統教義的同時主張在具體解釋上兼容各家之說,在天主教和其它新教宗派之間採取中間立場。保留主教制並承認其有繼承使徒的性質,但也讓平信徒參與教會管理。贊成教會改革,但主張尊重聖經和教會傳統,認為在兩者之間應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禱書》,但允許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故宗內有各種派別,如高教會派低教會派、廣涵教會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稱是使徒所傳聖潔公教會的一支,保有聖經及古代教父以來所傳承闡釋的正統信仰,只承認教皇為世界眾主教之一。尊重國家權威,但不從屬之。英國聖公會要求教牧人員遵奉《三十九條信綱》,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該宗其它教會一般並不特別重視此信綱。聖職分為主教、會長(相當於其它宗派的牧師)、會吏三級。基本教政單位為教區,大部分地區由教區組成教省,有一國含數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數國及一教區含一國或數國等不同情形。職務名稱和組織機構各地不一。

1835年,美國聖公會傳入中國,以後英國和加拿大教會亦陸續在華建立教會。1912年聯合成立中華聖公會

歷史

安立甘宗安立甘宗
安立甘宗傳統地被認為起源於在6世紀末到英國的第一位坎特伯里大主教──聖奧古斯丁(坎特伯里)。但是追溯再早期,基督教早已在5世紀的羅馬時期英國甚至有可能1世紀已經立足英國。第一位英國的殉道者──SaintAlban,相信生於4世紀。可以從不少牧區中看出他在英國教會裡聲望,因為不少英國教堂以他命名,並作守護聖者。

6世紀初愛爾蘭和蘇格蘭傳教士的再一次設立,尤其聖博德及SaintColumba,聖公會認為凱爾特人是他們教會的先驅。

十七世紀時安立甘宗開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南非等前英殖民地創立教會。從十八世紀起,由一批聖公宗傳教士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聖公宗教會。聖公宗亦在1884年開始來華傳教。

各地安立甘宗教會亦先後離開英國聖公會,成立自主的獨立教省,並加入普世聖公宗這個教會團契,以坎特伯里大主教為精神領袖。

安立甘宗和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級聖品制,主教(會督,Bishop,和合本聖經翻譯為「監督」),牧師(會長,Elder,和合本聖經翻譯為「長老」)和會吏(Deacon,和合本聖經翻譯為「執事」)。

各地聖公會

安立甘宗北京中華聖公會教堂
普世聖公宗
普世聖公宗的誕生是由於英國聖公會在世界各地建立教會所造成。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普世聖公宗的發展有兩個階段。

1.十七世紀時聖公會開始在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南非等前英殖民地創立教會。
2.從十八世紀起,由一批聖公宗傳教士在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建立聖公教會。

聖公宗是一個世界大家庭,共有七千多萬教友,分布在卅八個教省之內。而三十八個教省內共有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聖公會教友。他們說不同的語言,來自不同種族和文化。
普世聖公宗不像羅馬天主教,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教會體制,是一個「教會團契」,所有聖公宗內的教會地位都平等,英國國教會(TheChurchofEngland,英格蘭聖公會)也不充當總會的角色,因此體現出「自主的共融」(Autonomy-in-Communion)的原則。

每一個地區的聖公會教會都是自立的,但他們是透過歷史、神學、崇拜與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的關係,建立一個獨特的聯合教會,稱為普世聖公宗(AnglicanCommunion)。

香港聖公會

安立甘宗香港聖公會明華神學院
香港聖公會是普世聖公宗的一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同時是香港的其中一個主要的基督教會。香港聖公會於香港有悠久的歷史,於中國近代基督教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為一個宗教團體外,香港聖公會還積極參與香港社會各大小事項,也是香港主要的辦學團體之一。

根據香港聖公會的官方網頁,香港的聖公會組織始於1843年,迄今已有逾150年歷史。

•1843年:於香港割讓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聖公會派遣史丹頓牧師來港,以牧養於香港的英國信徒,並同時創立聖保羅書院及興建聖約翰座堂,又積極向華人宣教。
•1849年:成立維多利亞教區,直接隸屬坎特伯里大主教轄治權下,管轄範圍包括香港、中國、日本等地的宣教事務。首任教區主教為施美夫牧師。
•1865年:首所華人教堂聖士提反堂建成。
•1912年:中華聖公會成立,香港成立中華聖公會港粵(後稱華南)教區。至此香港聖公宗的華語聖堂行政上同時隸屬於維多利亞教區及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而英語聖堂則只隸屬於維多利亞教區,但主教同為一人。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淪陷期間,香港的聖公會由日本派出神職人員進行管理。香港重光後恢復原體制。
•1951年:因中國大陸政局轉變,香港及澳門之聖堂脫離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成立中華聖公會港澳教區,沒有隸屬於任何教省,由坎特伯里大主教作為教區的轄治權人。後來雖然中華聖公會已不復存在,但港澳教區依然保持中華聖公會的信仰及禮儀,及中華聖公會1948年的總議會憲綱和憲法則例,港澳教區聖品受封職的誓書內,亦一直保持願遵守中華聖公會的教義,教政及禮儀的宣誓字句。
•1962年:東南亞各教區組成「聖公會東南亞教區議會」(後稱東亞議會),港澳教區為成員之一。
•1965年:因坎特伯里大主教認為東南亞教區議會將發展為一獨立的教省,故宣布放棄對港澳教區的轄治權。然而後來東亞議會並沒有成為一教省,而只作為中華聖公會憲章規條信託人。自此港澳教區成為一游離的個體。
•1981年:選出鄺廣傑牧師為港澳教區主教,並為港澳教區首位華人主教。
•1991年:由於港澳教區工作隨著社會發展而日益增多,加上長期以來沿用中華聖公會的憲章和規例因中華聖公會的不存在而無法更新,因此港澳教區決定籌備成立教省。計畫中的教省下轄香港島教區、東九龍教區、西九龍教區及澳門傳道地區。
•1995年:選出兩分區主教
•1998年:選出鄺廣傑主教為香港聖公會教省首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長,並於十月二十五日舉行教省成立崇拜及大主教升座禮。

於香港開埠之初,由於聖公會為英國國教,因此香港的聖公會和港英政府往往有密切的關係,頗有官方教會的味道,例如於香港的第一座教堂聖約翰座堂即由香港政府永久撥予聖公會使用,並且不收地稅,教堂內亦有刻有英國皇家徽號,專門供港督或過境皇家成員使用的座椅。然而於後期,尤其是二戰後,政府和教會逐漸分離,政府只有當有重大的儀式要進行,如1986年港督尤德的喪禮,方會於聖公會的座堂進行。其後更有不信奉聖公宗的港督,例如信奉天主教的彭定康。香港回歸後,香港聖公會屬普世聖公宗之一員,行政上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教省,和英國政府也再沒有關連。

台灣聖公會
台灣聖公會正名是聖公會台灣教區,是美國聖公會EpiscopalChurch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於1954年建立的美國聖公會海外教區,屬於美國聖公會第八(太平洋)教省。台灣聖公會在行政體系上雖屬美國聖公會所轄,但實為自立自養教區。

安立甘宗高雄市聖保羅教堂
聖公會台灣教區歷任主教:
•甘納德主教(1954-1960)
•吉爾生主教(1961-1964)
•王長齡主教(1965-1970)
•龐德明主教(1971-1979)
•張培揚主教(1980-1987)
•簡啟聰主教(1988-2001)
•賴榮信主教(2001-)

蘇格蘭聖公會
蘇格蘭聖公會(TheScottishEpiscopalChurch),原為蘇格蘭國教會,但宗教改革時代深受歐陸改革思潮影響,1592年蘇格蘭國教會首次放棄主教制並成為長老宗教會,而保留主教制的教會即成為現今的蘇格蘭聖公會。蘇格蘭聖公會在普世聖公宗的拓展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第一個放棄「Anglican」(安立甘/英國的)一字而改用「Episcopal」(主教制)的教會。蘇格蘭聖公會在美國革命後協助成立美國聖公會(EpiscopalChurch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澳洲聖公會
澳洲聖公會是一個基督教教會,是普世聖公宗團契的一員。在1981年未改名以前,名叫在澳洲英國教會。繼馬天主教後,它是澳洲第二大教會,有3,881,000名信徒。

相關連線

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

宗教百科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