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穴

耳和髎穴手少陽三焦經的腧穴之一,主治耳鳴,牙關拘急,鼻準腫痛,流涕,口喎,瘈瘲,頭痛頰腫,面癱,面肌痙攣,耳炎鼻炎。

概述

耳和髎穴所在位置耳和髎穴所在位置
耳和髎 erheliao (SJ 22)
手少陽三焦經一側23穴,首穴是關沖,末穴是絲竹空,第22個穴位是耳和髎穴
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
手少陽三焦經,流注時辰為晚上九至十一點,即亥時。
經脈循行:上穴是耳門穴、下穴是末穴是絲竹空穴

定位

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根之前方,顳淺動脈後緣。

取法

正坐或側伏,在耳門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鬢髮後緣之動脈搏動外取穴。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耳前肌、顳筋膜、顳肌。皮膚由下頜神經的分支、耳顳神經、面神經分布。皮下筋膜較薄,內有耳顳神經、面神經的顳支及顳淺動靜脈通過,耳前肌為皮肌,受面神經的顳支支配。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直刺耳前肌,經包裹顳肌的顳筋而入該肌。顳肌屬於咀嚼肌,由顳深前後神經支配。

特異性

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穴。

功能

功用:祛風通絡,解痙止痛。
主治病症:耳鳴,牙關拘急,準腫痛,流涕,口喎,瘈瘲,頭痛頰腫,面癱,面肌痙攣,耳炎鼻炎

刺灸法

刺法:避開動脈,斜刺0.3-0.5寸,局部酸脹。
灸法: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