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2004年11月8日,美軍和伊拉克軍隊正式展開了旨在消滅費盧傑城內反美武裝力量的代號為“幻影憤怒”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概述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2004年11月8日,美軍和伊拉克軍隊正式展開了旨在消滅費盧傑城反美武裝力量的代號為“幻影憤怒”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此次行動被美國眾多官員稱為是自越南順化戰役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巷戰,也是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10 000餘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參與了圍城戰,加上伊拉克國民衛隊,共投入兵力達到15 000人。2004年7月趕到波斯灣的美海軍“甘迺迪”號航母戰鬥群也為攻城美軍提供火力支援。該航母出動艦載機在伊拉克上空執行任務的頻繁程度達到了2003年3月開戰之初的水平,即每天14~18小時的艦載機甲板作業時間。  

預先布置

預先掌握城區情況,採取心理戰攻擊戰術,“引蛇出洞”,予以打擊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美軍認為,及時準確地獲取情報是指揮官實施正確指揮的前提,因此在這次城市巷戰中,美軍同樣十分重視獲取敵有關情報。在偵察手段運用上,美軍主要依賴空中偵察衛星中央情報局、守城之敵線人(反對派組織)提供的情報資料,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關地區的事態發展。考慮到城市巷戰的特殊性,美軍在實施偵察時,不僅要查明敵人的具體位置、防禦部署,還要了解敵實施巷戰的防禦方法,以及通往城市大街小巷的路線和其他具體的地形資料,特別是通向掩體、具有戰術價值的建築物、制高點等道路的資料。美軍在這次攻打費盧傑的戰鬥中,主要依靠薩達姆的特種兵進行偵察。說出來可能有人不相信,美軍這次能否一舉拿下費盧傑全看薩達姆的特種兵!在這次費盧傑戰鬥中,總計有60名薩達姆的特種兵投入戰鬥,他們被分配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團第1營的A連,駐紮在距離幼發拉底河約40km左右的一處美國海軍陸戰隊營地里,在攻城戰鬥中擔負偵察任務。由於他們熟知對手的戰術,並且能夠準確區別普通的伊拉克人和阿拉伯武裝分子,所以成為提前潛入費盧傑的戰鬥部隊,為美軍傳回了大量極有價值的情報。為了更精確掌握情報,美海軍陸戰隊還啟用了“追龍”四輪偵察戰車。這種渾身上下裝滿感測器和攝像機的戰車能夠讓海軍陸戰隊看到“拐過牆角的東西”,這樣一來,陸戰隊的一個排長就能全面掌握“危險地區”所有的情況,然後伺機行動。陸戰隊啟用的另一種無人駕駛偵察裝備是一種名為“龍眼”的質量為2.25kg電池驅動的無人駕駛偵察機,它們可以用彈簧或者人手擲出去發射,升空後能以35節的速度飛行,續航時間為1小時,能夠通過其上雷射器偵察到隱顯目標。伊拉克全境有35架美軍“龍眼”,幾乎全部調到了費盧傑。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進攻之前,在經過美空軍的徹夜狂轟濫炸之後,美海軍陸戰隊在坦克大炮飛機的支援下,向費盧傑發起攻擊。為了減少伊拉克居民傷亡,美軍採取心理攻擊戰術,引誘伊拉克反美武裝人員現身,實施重點打擊。美軍在費盧傑展開的心理戰,即讓伊拉克翻譯用高音喇叭刺激反美武裝分子:“勇敢的恐怖分子們,我在這裡等你們,出來殺我們啊,在路邊埋炸彈啊!”等反美武裝出來反擊時,美軍集中火力實施打擊,致使反美武裝分子受到重創。當美伊聯軍大肆宣傳“戰果”的同時,反美武裝分子也展開了心理反擊戰。除了綁架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的3名親屬外,還播放了伊國民衛隊“戰俘”的錄像。在錄像畫面上,蒙面的武裝人員用衝鋒鎗槍榴彈對準一群身穿伊拉克國民衛隊制服的男子。這些男子背對著鏡頭,無法辨別其真實身份。2004年 11月12日,一家經常被穆斯林武裝分子用來傳遞訊息的網站發布了一段據稱是“基地”組織老三紮卡維的錄像。扎卡維在錄像中鼓舞了費盧傑的反美武裝分子,並且說勝利即將來臨。據當時美聯社報導,錄像帶顯示,一名自稱是基地老三紮卡維的男子說:“費盧傑的穆斯林英雄們,為你們的聖戰,為你們的國家,為你們的信仰而讚頌吧!……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這份錄像帶的真實性還得不到確認,但是從聲音上分辨,與此前公布的扎卡維錄像帶上的聲音很相似。  

兵力調遣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調遣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打頭陣, 從多方向發起攻擊,採取先圍後殲
在美軍“幻影憤怒”行動中,美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的數千名士兵成為攻城部隊的中堅力量,為美軍快速攻入並控制費盧傑大部分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年來,被稱為美國“第四軍種”的海軍陸戰隊以其機動靈活和驍勇善戰,成為美國海外用兵的一支倚重力量。伊拉克戰爭中,美海軍陸戰隊的表現尤為突出,不再只承擔海灣戰爭時的佯動與側翼支援任務,而是擔當了主力部隊的角色,派出了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部隊長驅直入。戰爭期間,海軍陸戰隊擔負了美軍近一半的戰鬥任務。不僅如此,海軍陸戰隊在奪取法奧半島烏姆蓋斯爾之後,迅速鞏固了這兩個補給和物資轉運的“橋頭堡”,為大部隊順利北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軍在此次作戰行動中青睞海軍陸戰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軍認為海軍陸戰隊比一般陸軍部隊更適合進行城市戰。城市戰中的進攻一方需要集中兵力、火力,對重點目標進行強攻,海軍陸戰隊比一般陸軍部隊更容易做到這一點。近年來,美國陸軍進行了大規模削減,而海軍陸戰隊則基本保持不變,且裝備有大量SMAW肩射多用途武器,特別適合攻擊土木工事和城市建築物。從2002年6月開始,美海軍陸戰隊進行了為期5周的巷戰訓練,第1師1萬名官兵吸取美軍在索馬里和越戰的巷戰教訓,總結出一套城市巷戰術:以“溫水煮蛙”的方式穩步推進,採取蠶食戰術奪占陣地。這與速戰速決的攻城戰略並不衝突,只是在用兵上分片分區,並且要掌握好推進的速度。進攻中,美軍AC- 130“炮艇”重型攻擊機用機炮轟擊目標,陸軍炮火不斷划過夜空,費盧傑南部也傳出劇烈爆炸聲。重達70噸的美軍M1A1主戰坦克裝甲車縱隊快速進入沙漠中的攻擊陣位。近兩萬名美伊聯軍已將費盧傑團團圍住,所有進出城通道均已被封鎖。美軍採取坦克率先多方向突進,狙擊手潛入市區伏擊對手,步兵分割市區、逐屋清除抵抗人員的戰法,成功占領了費盧傑最大的醫院和兩座跨越河流的大橋,並以此拉開了總攻當地反美武裝各類據點的序幕,戰鬥總的來說算不上十分激烈。在戰鬥開始前,五角大樓不斷向當地調兵遣將,空中的戰機則不斷空襲費盧傑城中各可疑地點,以防止反美武裝分子繼續埋設地雷或者在部隊前進路上設下陷阱。在費盧傑城市外圍,美軍架設了多個迫擊炮工事,並在許多重點地區構築了沙袋掩體,防止城中的反美武裝分子突圍。在城郊,美軍憑藉建築物和軍車作掩護,與被包圍的武裝分子進行了零星交火。全面攻擊發起後,美軍採取“多點攻擊”戰術,層層推進,用不到一周的時間,便占領了費盧傑全境。

戰術理論

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採取“混合戰鬥排”編組形式,運用“強龍” 與“地頭蛇”聯合攻擊方式,實踐“城市狙擊手”新理論
為了快速拿下費盧傑,美軍動員了1萬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突擊隊士兵,另有兩個旅的伊拉克國民衛隊殿後。這次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與伊拉克國民衛隊聯合作戰時,採取了“混合戰鬥排” 編組形式。擔負這次主攻任務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團3營率先採納這種模式,與伊拉克國民衛隊作戰人員進行混編。這種模式其實是源於越戰時的順化戰役。在越戰開始之前,美國總統甘迺迪就下令軍隊提高反游擊戰能力,但五角大樓卻把總統的命令當成了耳邊風,結果在越戰中吃盡苦頭。直到196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才想出對付北越游擊隊最有效的戰法,那就是將十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派入南越武裝力量或者南越的某個村莊,鼓動他們一同參戰,同時由美軍提供炮火和戰機支援。這樣一來,南越的逃兵數量減少,城市戰反游擊戰效果顯著。美軍得意地將此戰術歸結為“強龍與地頭蛇相結合”。在這次費盧傑戰鬥中,伊拉克國民衛隊的兩個旅被混合編入美軍戰鬥隊伍,從而避免了今年4月伊拉克衛隊一聽槍響扭頭就跑的局面,同時也避免了美軍因對當地地形不熟、語言不通而造成的種種阻礙。在戰鬥中,美軍經常向目標上空發射燃燒彈,據守城中的反美武裝分子則使用重機槍等武器頑強抵抗。為此,在進攻中,美軍強調從地面、高層建築物和地下三種高度,實施立體戰鬥。強調應在建築物頂部和內部各層、下水道系統、捷運及其他地下設施內同時攻擊目標; 向目標運動中,要儘量利用地下設施、對方直瞄火力無法控制的樓頂通過街道,還可乘直升機機降到目標樓頂,從樓頂進入樓內。美單兵還裝備了防彈衣M16自動步槍M4卡賓槍夜視儀微型照相機機動還擊系統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攝像儀直接瞄準儀電子方位測定儀目標追蹤儀紅外線夜視裝置雷射指示器等設備,主要用美軍“幻影憤怒”城市巷戰戰術於夜間巷戰。據介紹,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一般要接受為期10周的專業訓練,精通在不同射程和不同環境下“一槍斃命”戰法。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攻打費盧傑的“資本”:有越戰的經驗,更有充分的射擊訓練— —在模擬巷戰環境中進行了大量訓練,包括如何通過窗戶和走廊向外射擊,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區分平民和戰鬥人員。可以說:“有人在窗戶上露一下頭,狙擊手能在2 000m外將他腦打爛!”美國海軍陸戰隊這次在費盧傑戰鬥中投入了相當數量的狙擊手,他們把費盧傑分成幾個區,然後在每個區內派出2~4人的狙擊小組,而普通的陸戰隊員們則進行挨家挨戶的搜查,把抵抗人員從隱身之處趕出來,交由隱藏在陣地上的狙擊手來一一射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