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大鬥獸場

羅馬大鬥獸場

羅馬大鬥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又譯作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斗場、羅馬圓形鬥獸場、科洛西姆或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拉丁語: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

簡介

羅馬大鬥獸場位於古羅馬廣場較低的一頭,占地六英畝,像一座由石灰石壘成的頂部凹陷的小山。外牆高約一百五十七英尺,布滿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門,黑森森的拔地而起,直插淺藍色的天穹;內部周長一千七百九十英尺,為一裂痕累累的巨大橢圓型磚石建築,場上縱橫交錯著一條條像敞開的傷口般暴露在外的坑道。

這座龐大的鬥獸場在血腥味最濃的鼎盛時期是始終座無虛席,最狂熱的場面比比皆是,但卻從未能像今日作為一座廢墟那樣打動人心。
羅馬大鬥獸場由皇帝韋斯巴薌在公元72年下令修建於公元80年建成。角斗活動一直持續到403年,鬥獸場直到公元八世紀還幾乎完整無損。此後五百年在大大小小的無數次戰爭中,它主要被用做堡壘
在文藝復興初期,鬥獸場裡曾舉行過鬥牛活動;它也曾被用做一所昔日的醫院。在紅衣主教發內爾塞拆取鬥獸場的石塊去興建自己的宮殿時,它才急劇衰敗下來。紅衣主教這樣做是得到了他的叔父教皇保羅三世的許可。教皇欽準他在十二小時內可以隨意拆運那些石塊。法爾內塞征派了四千民工,掠走了難以計數的石料。其他建造者也爭相效尤,除了法爾內塞宮外,巴爾貝里尼宮、威尼斯宮坎切萊里亞宮都是用鬥獸場的石灰石建造的。
教皇西科斯圖五世在劫後的遺蹟里辦起了一座紡織廠。克來萊門特十一世又把它改成了火藥廠。最後他將這座鬥獸場用來紀念殉難的基督徒,在它的一條拱廊里建立了一座附屬教堂。由於管理這座教堂的教士遇刺身亡,1742年本尼狄特十四世讓人給鬥獸場安上大門,裝上鐵柵,直至今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