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2年獲準建設,1996年通過國家驗收,並向國內外開放。實驗室立足於“纖維材料”重點學科,並與紡織、染整、物理、農業、生物、醫學、信息等學科相交叉,致力於製備新型高聚物原料和纖維新品種研究、新型紡絲工藝和成形理論研究及環境無害化加工工程等研究。

簡介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於1992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96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向國內外開放。纖維材料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該實驗室是在東華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學院和化纖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礎上創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化纖專家季國標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顧利霞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彥模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2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名,45歲以下研究人員占44%,已形成一支層次結構合理,學術素質高的綜合研究隊伍。

實驗室的總體研究方向是套用現代化科技理論和方法,致力於化學纖維的改性研究,重點在化學纖維材料自身的改性,著眼於對成纖高聚物鏈結構、聚集態結構的理論研究;套用高分子共混、共聚等手段製備新型改性高聚物原料的研究;採用複合、混纖、異形、液晶紡絲和凍膠紡絲、環境無害化加工等新型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等。實驗室致力於將這三方面的研究相結合,以製取多種具有優異服用性能和其它不同特性的纖維材料,滿足民用和其它產業部門的迫切需求。

研究內容

實驗室目前的主要研究內容為:

(1)仿真與超真纖維的研究;

(2)功能型纖維材料的研究;

(3)新型紡絲成型理論和高性能纖維材料的研究;

(4)環保型無害化新型纖維與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

實驗室成立以來,已承擔國家、省市部委和合作科研150餘項,“三維捲曲滌綸短纖維”、“細旦與超細旦丙綸”、“舒適性改性滌綸”等12項重點課題獲得國家和省市部委科技進步獎。“Lyocell纖維”和“粘膠基碳纖維”分別被評為2000年度和2001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實驗室設有碩士、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是培養纖維材料高級研究人才的重要實驗基地。近四年來,實驗室培養了博士後3名,博士生35名,碩士生94名,目前在室內學習的有博士後8名,博士生81名,碩士生100名。

實驗室先後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211工程”、“上海市重中之重項目專項基金”等購置了一批先進儀器設備,其中有日本Abeφ25雙螺桿複合紡絲機、德國EDMUND 3013牽伸加捻機、HAAKE RC90轉矩流變共混儀、日本島津AGS材料試驗機、JSM-5600LV掃描電子顯微鏡、H-800透射電子顯微鏡、奧林巴斯BX51熱台顯微鏡、美國NICOLET NEXUS 670紅外拉曼光譜儀、WATERS 150C凝膠滲透色譜儀、義大利ATSFAAR氧指數儀、以及X衍射儀、熱分析儀等。

遵循“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宗旨,實驗室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集團的科研合作、學校交流與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近四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國際合作科研項目6項,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實驗室訪問講學50餘人次,實驗室教師出國訪問、講學、進修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40餘人次。為了加強與國內外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實驗室並設立有開放課題研究基金,訪問學者基金等專項基金,為國內外客座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創造條件。

已進行中的“211”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進一步賦予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新的活力。實驗室將為纖維材料學科的發展和實現我國石油化工與紡織工業新的開發戰略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研究方向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的總體研究方向是套用現代科技理論和方法致力於化學纖維的改性研究,重點在化學纖維材料自身的改性,著眼於對成纖高聚物鏈結構、聚集態結構的理論研究;套用高分子共混、共聚、共混反應等手段製備新型改性高聚物原料的研究;採用複合、混纖、異型、液晶紡絲和凍膠紡絲、環境無害化加工等新型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等。實驗室研究的主要重點在仿真與超真纖維研究,功能型纖維材料研究,新型紡絲成型理論及高性能纖維材料研究,環保型纖維及環境無害化新工藝研究四個研究方向。

在仿真與超真纖維研究方向上實驗室主要致力於仿真絲、仿毛纖維,超細旦纖維,三維捲曲纖維和超天然智慧型型纖維的研究;功能型纖維材料方向目前致力於超濾滲透型功能纖維膜、新型彈性纖維材料和保健衛生型纖維材料的研究;同時這幾年實驗室還致力於高性能纖維材料研究和生物可降解纖維、無害化新型纖維素纖維的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
仿真與超真型纖維材料研究
特殊功能性纖維材料研究
化纖新工藝新技術研究
與上述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

技術成果

幾年來,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完成國家和省市部委級科研項目四十餘項,獲得國家與省市部委級獎勵10項,並積極向國內外開放,與國內外大學、研究院所和企業集團等攜手合作,共同進行化學纖維材料領域的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和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為我國纖維材料學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儀器裝備水平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目前配備有從日本引進的小型複合紡絲機,它的結構緊湊,投料量少,既可進行複合紡絲也可進行單螺桿紡絲,是進行熱塑性高聚物成纖加工研究的重要設備(配合鏡頭)。

德國哈克公司的高分子共混系統和轉矩流變儀為實驗室進行高分子共混改性研究和流變性能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配合鏡頭)。

從德國引進的24錠拉伸加捻機採用最先進的變頻調速,並能分別進行二區和三區拉伸……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拉伸加捻機上進行高強度工業用絲的研究(配合鏡頭)。
日本ABE 25*2雙組份複合紡絲機
瑞士Rieter 一部位FDY紡絲卷繞機
德國Barmag 24錠拉伸加拈機
德國HAAKE 轉矩流變儀及共混系統
美國Waters 150c凝膠滲透色譜儀
德國Barmag AM4空氣變形機
日本島津材料試驗機
義大利Atsfeer織物氧指數測定儀
日本 Rigaku X衍射分析儀
英國Camscan 掃描電子顯微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