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

創建於1842年,是美國最古老的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的歷史,與世界音樂發展歷程中一個又一個舉足輕重的名字緊密相聯。紐約愛樂樂團是目前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之一。目前樂團每年演出180多場音樂會,並且在2004年12月18日,樂團演出了第14000場音樂會——這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世界上任何其它交響樂團無法比擬的。

概述

紐約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創建於1842年,是美國最古老的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的歷史,與世界音樂發展歷程中一個又一個舉足輕重的名字緊密相聯。曾指導過紐約愛樂樂團的大作曲家和大指揮家有:魯賓斯坦、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魏因加特納、馬勒 (任音樂總監)、拉赫瑪尼諾夫、理察·史特勞斯、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 (任音樂總監)、斯特拉文斯基、庫謝維茨基和沃爾特、伯恩斯坦、祖賓·梅塔等。紐約愛樂樂團馳名於世,與它一些驕人的紀錄也是分不開的,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由該團首先推出,樂團在美國還首演了貝多芬的第八和第九交響曲、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馬勒的第一、二、四和六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

樂團簡介

紐約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樂團是目前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之一。目前樂團每年演出180多場音樂會,並且在2004年12月18日,樂團演出了第14000場音樂會——這一個光輝的里程碑,是世界上任何其它交響樂團無法比擬的。

自樂隊成立伊始,就成為當時新音樂界的領軍樂團。它開啟了很多重要作品的首次演出,如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格什溫的《F大調鋼琴協奏曲》,科普蘭的《內涵》。

曾與樂團合作過的史上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包括:西奧多·托馬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馬勒、奧托·克倫佩勒、理查·施特勞斯、威廉·孟高貝格、富爾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斯特拉文斯基、科普蘭、布魯諾·瓦爾特、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克勞斯·騰斯泰德、喬治·塞爾、埃里克·雷恩斯朵夫。

紐約愛樂樂團在廣播、電視及其它媒體的非凡成就,幫助塑造了傳媒界的近代歷史。最近,樂團成為美國第一支提供可下載音樂會、現場錄音和通過iTunesDG 獨家發行音樂會的主流樂團。自1917年至今,樂團已經錄製了近2000張唱片,其中超過500張仍在市場通行。

樂團成員

紐約愛樂樂團洛林·馬澤爾
音樂總監洛林·馬澤爾
洛林·馬澤爾是世界上最傑出的指揮家之一,他有生之年已經指揮了150多個交響樂團的5000多場歌劇和音樂會,定期出現在世界著名的音樂廳歌劇院里。 馬澤爾曾經擔任過以下職務:柏林德國劇院藝術總監(1965-1971年),克利夫蘭管弦樂團音樂總監(1972-1982),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和首席指揮(1982-1984),匹茲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88-1996)。到2002年為止,他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從2002年起,他開始擔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馬澤爾1930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四歲隨父母移居美國,五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他從兒童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不可思議的指揮天才。馬澤爾八歲時第一次公開指揮一支大學交響樂團,被人們譽為“音樂神童”。從九歲到十五歲,他曾經指揮過美國多數的主要交響樂團。
1953年,馬澤爾在義大利卡塔尼亞的貝里尼劇院接替一位生病的指揮而登台,之後他在歐洲許多交響樂團、歌劇院和重要的國際音樂節中擔任客座指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馬澤爾曾經在1980至1986年、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指揮過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使他成為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第二任指揮波斯考夫斯基之後指揮過最多場次該場音樂會的指揮家。馬澤爾的指揮風格清新、瀟灑,穩重之中不乏幽默。他有時還擔任樂隊的小提琴獨奏部分,給全世界的樂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999年的新年音樂會上,他的小提琴獨奏令全世界的樂迷如醉如痴。他以小提琴家的身份曾經出現在與25個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的演出活動中,其中包括以色列愛樂、紐約愛樂、布拉格愛樂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等。在2000年馬澤爾70周歲之際,大師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出現在倫敦、柏林、維也納、紐約、東京、馬德里、羅馬、米蘭、慕尼黑和巴黎等世界許多城市中,演奏勃拉姆斯、巴托克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以及他自己的樂曲《為小提琴和樂隊創作的作品》。
紐約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馬澤爾使用的那把小提琴是於1723年製作的斯特拉底瓦里琴。 在歷屆新年音樂會的多次演出中,馬澤爾還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樂手們把來自於生活中的各種小道具,如哨子、三角鐵、木板等,自然地融入施特勞斯家族優美的舞曲中,給施氏家族動感強烈的波爾卡舞曲增添幾分詼諧。這種特殊的“創作”使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新意不斷,成為在辭舊迎新之際奧地利人獻給全世界人民一份優雅的賀歲禮物。
馬澤爾是個語言大師,他在199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他連續用十幾種語言向全世界的樂迷們致以新年的問候,也就是在這一年,馬澤爾先生把從中央電視台轉播小組工作人員那裡學來的中文“新年好”也使用上了,在中國樂迷中傳為佳話。

赴朝演出

紐約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舉辦定期演奏會,演出場次大約為190次。該團作為美國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具有非凡的演奏水平,而且在歷代著名指揮家統率下灌錄了數量眾多的唱片,其演奏成員中著名的演奏家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2008年2月25日至27日,美國紐約愛樂樂團一行250餘人(含記者)訪問平壤,並於26日晚18點給朝鮮民眾獻上一場精彩演出。演出開始時,樂團奏響朝鮮國歌《愛國歌》和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全場觀眾起立致敬。這是韓戰結束後朝鮮國土上第一次響起美國國歌,看見美國星條旗。
該團正式演出的曲目是德國作曲家華格納1848年創作的《羅恩格林》第三幕序曲(婚禮進行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留居美國時創作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1928年創作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及用朝鮮傳統民謠改編的樂曲《阿里郎》 。演出過程中觀眾和演員情緒飽滿,當指揮馬澤爾在介紹曲目《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時風趣的說:“希望有一天哪位作曲家也寫一曲《一個美國人在平壤》 ”時,全場爆發出笑聲和掌聲。演出持續近兩個小時,觀眾長時間熱烈掌聲證明演出非常成功。78歲的馬澤爾神采飛揚,精神飽滿,與首席小提琴手向觀眾頻頻揮手,最後離開的舞台。此情此景驗證了他下飛機時“音樂是促進人們之間交流的橋樑”的論斷。
兩天的時間裡除了演出、彩排之外還舉辦了訪朝演出的新聞發布會,出席了朝文化相舉行的歡迎宴會,觀看了朝鮮民族歌舞,參觀了金元均音樂學院,並與朝國家交響樂團進行專業交流。該團於27日下午離平壤赴韓國
紐約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
2月25日,美國紐約愛樂樂團成員抵達朝鮮首都平壤後在飛機前合影。紐約愛樂樂團於當日當地時間16時(台北時間15時)抵達平壤,他們將在這裡的劇院內演出交響樂。這是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支訪問該國的美國交響樂團。 美國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兼指揮馬澤爾抵達朝鮮首都平壤後在機場接受採訪。紐約愛樂樂團於當日當地時間16時(台北時間15時)抵達平壤,他們將在這裡的劇院內演出交響樂。這是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支訪問該國的美國交響樂團。

美國紐約愛樂樂團一行250餘人乘坐韓亞航空公司的包機於25日下午自北京抵達平壤,開始歷史性的“朝鮮之旅”。這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年成立以後第一支來訪的美國交響樂團。朝鮮文化省副相宋錫煥、平壤市人民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植等有關官員及文藝工作者當天在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熱烈歡迎紐約愛樂樂團的到來。

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大師馬澤爾在機場對眾多新聞媒體說,他雖然不是政治家,但他認為音樂是促進人們之間交流的很好的橋樑。他表示將盡一切努力使這次在平壤的演出獲得成功。 紐約愛樂樂團團長扎林·梅塔在離開北京前曾對媒體說,這次在平壤的演出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動,他對此充滿期待和感到興奮。他希望這次演出有助於美朝實現關係正常化。

紐約愛樂樂團是應朝鮮文化省和藝術交流協會的邀請訪問平壤的。該樂團26日將在東平壤大劇場舉行一場演出。演出的曲目包括朝鮮國歌《愛國歌》和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 ,以及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代表作歌劇《羅恩格林》序曲至第三章、19世紀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創作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和美國作曲家格什溫的名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世界著名的管樂團隊

“管樂團”是指由一群的銅管樂器、木管樂器與打擊樂器所組成的器樂合奏團體。看看都有哪些著名的樂團,留下美妙的音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