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雕苦行僧

紅木雕苦行僧

紅木雕苦行僧,文物,高20厘米。

名 稱: 紅木雕苦行僧
製造年代: 清
材 料: 紅木
規 格: 高20厘米
介 紹
這類苦行僧造像是佛教像造中較為少見的類型。相傳印度古代修行的人,認為只有通過自餓、去發、裸形等忍苦行為才能得到解脫。所以,這類苦行僧造像是宣傳佛教苦行的造像。
苦行僧造像形態有釋迦牟尼佛像特徵,臉部形神是印度人的形象,說明佛教文化漢化中留存的印度佛教的痕跡。釋迦牟尼曾是藍毗尼國王子,厭倦世俗後悟徹人生解脫苦痛之道,潛身苦行於菩提樹下而成佛普渡眾生。
苦行僧頭上無發,聳肩曲肘,顴骨突起,面頰凹陷,雙眉相連,兩足交叉,曲脖而坐,全身瘦骨嶙峋,頸、肋及手骨明顯外露。苦行僧頭形臉部是典型的印度苦行僧的模樣,十分寫真,顴骨突起,深目高鼻,面露微笑,非可憎之像。
從宋代以後,隨著佛教中的禪宗日漸興起,佛教也逐漸走向衰落其中僧人的大量減少便是一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家修行。這類造像的教育意義大大超過其審美價值。木雕運刀流暢,線條自然,細微處纖毫畢現,不見雕琢之痕,對人物形體的把握相當出色,此為清代福建一帶木雕神仙佛像之風格。
市場估價:人民幣10,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