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特乾遺址

約特乾遺址

約特乾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西10公里處的巴格其鄉,傳說每座神聖的建築物上都包裹著大量的金葉。

基本信息

約特乾遺址約特乾遺址

約特乾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西10公里處的巴格其鄉 艾拉曼村境內,北為海力其崖,東為阿拉勒巴村亞蘭乾村

傳說19世紀60年代因喀拉喀什河改道,這裡閃光的金器、精美的陶器……昭然於世。
 這裡,傳說每座神聖的建築物上都包裹著大量的金葉……這就是神秘的約特乾遺址。
 約特乾,又譯岳特竿、姚頭崗等,對其語義有三種解釋:
 一是雅特乾之轉音,雅特於意為“躺著”,因此地麻扎中葬有聖人,故名。
 二是為“被子”之意,因厚厚的泥土象被子一樣覆蓋著古蹟。
 三為約兒特汗之轉音,約兒特意為故園、故鄉,汗意為王,意即王者之鄉。
傳說19世紀60年代因喀拉喀什河改道經過這裡,衝出了長條形的深溝,於是,閃光的金器、精美的陶器、陶俑以及漢代宋代的錢幣等古物昭然於世。
 從此,挖寶業大興,自清代民國,漢、維富豪、官吏僱人尋挖不止,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或毀齊。
 1892年,法國杜特雷依考察團成員格倫納從約特乾蒐集了一批陶俑、玻璃品、陶器和白玉等物帶往國外,並倡言此地為古于闐國都。
 1896年,瑞典人斯文·赫定聞訊而來。他從約特幹得到532件各種各樣的文物,其中有基督教的金幣、十字架和一塊金牌。
 1900年和1906年,英國人斯坦因兩次到約特乾遺址,蒐集到大量文物。
 遺址原是公元3~8世紀于闐國的一處輝煌的佛教建築群,並且傳說每座神聖的建築物上都包裹著大量的金葉。
 可惜現在很難再找到了。

該遺址是古代于闐地區的重要聚落遺址。從現代遺址的分布看,遺址無任何古建築痕跡,城池輪廓也不詳。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裸露於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布。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骨頭等文物。

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幾何圖案、植物圖案、人物和動物等,波斯希臘風格極濃。古錢種類繁多。歷代出土金泊和金器甚多,均被當地人熔鑄銷毀。1959年曾出土一隻金制小鴨和唐代“乾元重寶”錢,金鴨工藝精湛,造型與敦煌莫高窟代壁畫中的鴨子相似。斯文赫定還發掘出基督教的金幣、十字架和一塊金牌,說明遺址存續期間,曾有兩名傳教士來此傳教,進而證明,該址是一個有重要影響的遺址。

約特乾遺址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被納入保護範圍的為一片面積約0.3平方公里,低於地平面8米的沼澤窪地。

約特乾遺址在西方影響很大,出土文物中東西方文物皆有,是研究東西文化融合的理想之地。由於該遺址在西方盛名遠揚,因此受到各國旅遊者的喜愛,現被劃入常規旅遊線路之中,每年參觀的遊客絡驛不絕。

和田著名旅遊景點

和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和田市位於新疆最南端,古稱于闐,藏話意思為“產玉石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明清時就已形成,清初才改“于闐”為“和闐”。1959年,“和闐”又改“和田”,1983年設市,成為和田地區的中心。和田地勢南高北低,南依崑崙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乾沙漠。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於崑崙山,在沙漠深入交匯成和田河,最後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縱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捷徑,是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線路。北流入沙漠的還有克里雅河、尼雅河、牙通古孜河等。
和田是我國佛教最早傳入的地區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紀,于闐就有佛教傳人,是不折不扣的“佛國”。直到公元11世紀,伊斯蘭教以鐵騎、利劍東進,和田才成為伊斯蘭教的天下。
景點和田河 | 英艾日克水庫|絲綢之路南道 | 梧桐樹王 | 和田胡楊林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葡萄王樹|崑崙湖公園|約特乾遺址|和田大巴扎| 核桃王樹 | 喀位墩古城 | 買力克阿瓦提古城 |麻扎塔格山 |尼雅遺址 | 熱瓦克佛教遺址 |慕士山 | 無花果王|淚泉|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 普魯火山|漁湖 | 魚湖 | 塔里木沙漠公路 |山普拉古墓群|克里雅河達里雅博依風景河段 | 崑崙湖公園| 墨玉河 | 贊木廟遺址 | 英艾日克沙漠 | 白玉河 | 瑪利克瓦特故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