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座落於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夏合勒克(扎瓦)鄉境內,是封建社會農奴主買買提力汗和加的莊園遺址。

基本信息

簡介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位於墨玉縣城西南16公里處的扎瓦鄉境內,解放前保持著典型的半封建半奴隸制社會形態。夏合勒克封建莊園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由農奴主買買提力汗和加本世紀初建造,是黑暗野蠻的農奴制典型代表。它對研究和田地區近代、政治、宗教及農奴制度,具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

莊園結構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總面積20000平方米,庭院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高度4米,單層,房間110間。夏合勒克封建莊園由三部分組成,邸宅前是大花園和幾十畝地的大果園;夏合勒克封建莊園的房屋巍峨宏大,內分大廳、男客廳、女客廳、臥室、幾重門的多個大小內室,還有大小廚房、糧房、馬廄、畜圈、鴿子房、油坊、磨坊等近百間,內設農奴主專門拷打農奴的大廳、吊人的鐵環等刑具,以及法庭和監房。豪宅的牆壁和門窗等都有精緻的雕刻,室內陳列豪華。他們集政權、族權、宗教權於一身,形成獨特的統治體系。該莊園夏合勒克封建莊園位於喀拉喀什河沖積扇的細土綠洲帶,水土條件較好,自然環境優美,林帶、條田、道路有機組合。

統治體系

夏合勒克封建莊園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夏合勒克封建地主莊園集政權、族權、宗教權於一體,形成獨特的統治體系。夏合勒克一面靠戈壁沙漠,一面緊貼墨玉綠洲,是烏魯木齊、喀什通往和田的必經之路。夏合勒克封建地主莊園是統治者15名胡加,即莊園主,他們騙民眾說,胡加的骨頭是白的,是“白骨貴族”而奴隸的骨頭是黑的,理應受壓迫。胡加自稱祖籍在阿拉伯,他們說其祖先準備東行時,真主示意說,手杖長出了枝葉的地方就是你們的居住地。於是其祖先拄著手杖一路東行,均無變化。當來到墨玉扎瓦地方,他要做禮拜就把手杖插在地上。小解時隨手把“賽蘭”(纏頭的白布)放在手杖上,手杖居然長出枝條,頂起了“賽蘭”,於是這個地方便開始稱夏合勒克,即長出枝條的意思,類似傳說很多,無非讓人服帖地服從胡加的統治。

15戶胡加占有夏合勒克80%以上的土地。他們說夏合勒克的天和地都屬於胡加所有,連天上的飛鳥也不例外,胡加住在中心高大的莊園中,四周低矮的土房或地窩子,或馬廄是農奴或奴隸住的地方,胡加的子女成親,必須找胡加家族內的人,胡加既是族長,又是家教頭目,又是官府封的“伯克”(地方長官)。每個胡加下面都有數量不等的農奴(分全農和半農)和奴隸,由胡加委派的管家(稱阿克撒卡力)監督。

胡加的經濟剝削相當嚴重,全農領一份地、一把坎土曼、一個口袋,收穫時交給胡加,胡加賞賜他們一份口糧。半農則均減半。農奴還要承擔各種勞役、稅賦、宗教糧及開荒任務,奴隸對胡加有人身依附關係、奴隸的子女還是奴隸,胡加任意驅使買賣。胡加春天把蛋發給農奴,秋天后按蛋數收雞;春天發蠶種,秋後收生絲;春天發羊羔,秋天收皮毛和肉。胡加整日花天酒地,農奴只能過著半年桑椹半年糧的日子。

胡加處處顯示高貴,新疆的維吾爾族女子名字一般要加“汗”,如阿衣木汗、帕他木汗等。但在夏合勒克,胡加認為“汗”是至高無尚的字眼,只能歸自己所占有。因此胡加名字後面均綴有“汗”,如買買提力汗、葉海亞汗等。普通婦女不能叫“汗”。夏合勒克的農奴只能害人不穿黑、白兩色衣服、不能有其它花色。農奴、奴隸如在路上見胡加過來。必須讓開路,立在路旁躬身彎腰,以手扶胸,目光下垂。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15戶胡加基本是親連親的一個家族,其中最大者有4個。買買提力汗最富有,以衛教士而自居,1949年因受驚嚇而死。艾合買提汗,獨霸一方,血債累累,解放軍後減租反霸中被鎮壓。吐爾遜汗號稱開明人士,經常來往於印度等到國經商做買賣,後在國外定居。葉海亞汗是15個胡加中仍健在的一個,解放後放下養尊處優的架子,開始從事勞動。15個封建莊園於50年代大都拆除,現存在的是吐爾遜汗莊園。他因為經常往國外跑,把莊園修得精緻“洋”氣。現在保存的一套夏客房,包括了涼廳、藏經房、男客廳、女客廳。冬天套房也於50年代拆除。他的庭園是個花園,有幾棵至今在和田還很名貴的樹,如雙鈴懸鈴木、柏樹、皂角樹、文冠果等。他講究栽種果樹不重樣,桃、杏、梨、桑、櫻桃、李子等。每棵樹的水果的味道都有獨特風味。只是歲月流逝,至今園內果樹雖繁多,但面貌與舊日全非,夏合勒克尚有一處遺址,即在今日夏合勒國小前邊的清真寺。這是當時胡加自己做祈禱用的禮拜寺。儘管室內僅有30多平方米的面積,但雕樑畫棟修建得十分精巧。

莊園現狀

夏合勒克封建地主莊園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人們了解歷史、感受歷史,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

和田著名旅遊景點

和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和田市位於新疆最南端,古稱于闐,藏話意思為“產玉石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明清時就已形成,清初才改“于闐”為“和闐”。1959年,“和闐”又改“和田”,1983年設市,成為和田地區的中心。和田地勢南高北低,南依崑崙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瑪乾沙漠。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於崑崙山,在沙漠深入交匯成和田河,最後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河是縱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捷徑,是沙漠探險旅遊的理想線路。北流入沙漠的還有克里雅河、尼雅河、牙通古孜河等。
和田是我國佛教最早傳入的地區之一。早在公元前1世紀,于闐就有佛教傳人,是不折不扣的“佛國”。直到公元11世紀,伊斯蘭教以鐵騎、利劍東進,和田才成為伊斯蘭教的天下。
景點和田河 | 英艾日克水庫|絲綢之路南道 | 梧桐樹王 | 和田胡楊林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葡萄王樹|崑崙湖公園|約特乾遺址|和田大巴扎| 核桃王樹 | 喀位墩古城 | 買力克阿瓦提古城 |麻扎塔格山 |尼雅遺址 | 熱瓦克佛教遺址 |慕士山 | 無花果王|淚泉|夏合勒克封建莊園 | 普魯火山|漁湖 | 魚湖 | 塔里木沙漠公路 |山普拉古墓群|克里雅河達里雅博依風景河段 | 崑崙湖公園| 墨玉河 | 贊木廟遺址 | 英艾日克沙漠 | 白玉河 | 瑪利克瓦特故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