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回憶錄

粟裕回憶錄

《粟裕回憶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粟裕的遺著。粟裕在書中回憶了自己從出生到上海戰役結束的生涯。其中關於淮海戰役的部分,在1988年的第一版中並沒有。2007年再版時,加入了由楚青整理粟裕幾次談話的內容,成為一章《粟裕談淮海戰役》,彌補了書中缺少的這一重要部分。 《粟裕回憶錄》除開頭一章對其參加革命的過程有所交代外,其餘各章都是以戰爭事件來展開敘述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講的基本上是戰爭事件的戰場背景,作戰對象,力量對比,戰役對策以及征戰過程,最後都有戰事的檢討、總結和重觀,很少涉及物是人非的議論,這也是粟裕“將德”高尚之處。粟裕在篇幅中對戰區轉折點、戰役轉折點的提法和闡述,這是他的一個“創意”,他總是按對這個“點”的或隱或顯之分析判斷來估摸、組織或結束一個戰役的,這是一種值得後人學習的對局思維。

編輯推薦

粟裕的軍事學術的造詣、戰爭理論的素養在他的《粟裕回憶錄》中充分得到體現。這本回憶錄也是全軍中絕無僅有的寫法,他不同絕大多數的回憶錄以人物或作者自己為主線來說事,夾帶許多對人對事的“揭露”、 “更新”和臧否,也充滿了許多對自個兒的吹噓、解釋和補遺。

作者簡介

粟裕,湖南會同楓木樹腳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連長、營長、支隊長、第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 1935年起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1947年起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參加了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目錄

第一章 從楓木樹腳談起

長工阿陀

開蒙

出走

進入省立第二師範

參加學潮

投筆從戎

第二章 南昌起義前後片斷

教導隊的生活

參加起義

南下廣東

第三章 激流歸大海

正確的決策

真正的英雄

大庾整編

上山打游擊

湘南起義

井岡山會師

第四章 在井岡山和中央根據地

學習毛澤東建軍思想

學習建設根據地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戰略轉移中

在反“圍剿”鬥爭中

經受了王明“左”傾錯誤的反面教育.

第五章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

抗日先遣隊的組成

從瑞金出發和攻打福州

轉戰閩東閩北

挺進浙西

活動於皖贛邊

到達閩浙贛和組成紅十軍團

譚家橋戰鬥

懷玉山失敗

歷史的教訓

第六章 浙南三年游擊戰爭

挺進浙西南

創建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第一次反“圍剿”

浙南黨內的一些分歧

第二個發展時期

第二次反“圍剿”

迎接抗日高潮

第七章 挺進蘇北與黃橋決戰

江南新四軍挺進蘇北

全力對付韓德勤

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

決戰黃橋,一舉解決蘇北問題

第八章 蘇中抗日鬥爭

蘇中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任務

工作重心由城鎮到鄉村的轉變

根據地基本區的爭奪

堅持武裝鬥爭,堅持原地鬥爭

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領導重心的再次轉移

第九章 向蘇浙敵後發展和天目山戰役

新的形勢和任務

渡江南進,勝利會師,

周密籌劃

輕取孝豐

巧奪天日

誘敵深入,連殲頑軍

大舉反攻

第十章 蘇中戰役

小雨欲來

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

選擇蘇中解放區前部地區作戰

首戰宣泰

再勝如南

三戰海安

奇襲李堡

進一步明確了作戰方針

鑽到敵人肚子裡去打

攻黃救邵,七戰七捷

第十一章 蘇中戰役後的華中戰局和宿北戰役

華中野戰軍主力由蘇中北移

主動放棄兩淮

決心在淮海打一個大殲滅戰

集中兵力,打敵一路

整編第六十九師全軍覆沒

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

第十二章 魯南大捷

以新的作戰勝利實現戰略意圖

選擇打擊目標

緊張的戰前準備

殲敵第二十六師和快速縱隊

殲敵第五十一師

第十三章 示形於魯南,決勝於魯中

戰前的敵我態勢

抓住戰役間隙進行休整

果斷改變戰役決心

迅速揮師北上

敵變我變

戰役獲得全勝

第十四章 英雄孟良崮

強敵雲集,發動重點進攻

耍龍燈,創造戰機

割殲強敵的決心和部署

喜見賊師精銳盡

第十五章 華東野戰軍外線出擊和沙土集戰役

一九四七年的“七月分兵”

向魯西南挺進

沙土集作戰方案的預想

戰役經過及主要經驗

第十六章 豫東之戰

集中兵力,大戰中原

審時度勢創戰機

取開封,攻敵必救

再殲援敵

勝利轉移

第十七章 濟南戰役

中央軍委攻打濟南的作戰方針

攻濟打援的具體部署

攻占濟南外圍防禦地帶

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爭取更大勝利

第十八章第三野戰軍在渡江戰役中

渡江計畫的演變

戰役前的形勢

打過長江去

圍殲逃敵於郎溪、廣德地區

鉗擊吳淞,解放上海

第十九章 真正的銅牆鐵壁

人民是父母

一切為了前線

不竭之源

英雄的山東民兵

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

編後記

附錄 粟裕談淮海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