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是在綱目體史書十分盛行的清初時期編成的,著者本來是吳乘權和周之炯、之燦兄弟三人同撰。

基本信息

書籍來歷

《綱鑑易知錄》是在綱目體史書十分盛行的清初時期編成的,著者本來是吳乘權和周之炯、之燦兄弟三人同撰,由
《綱鑑易知錄》《綱鑑易知錄》
於吳乘權的名聲大,一般的便只提他一個人了。初刻於康熙五十年(1711)。二百餘年中,刊刻了二十餘次,並譯成外文,傳播海外。吳乘權編輯的另外一部古文精選———《古文觀止》,也版本眾多,經久不衰,傳播甚廣,影響巨大。《綱鑑易知錄》能夠久刻不衰,為廣大讀者所喜愛的主要原因,是它“簡明易知”的特點。古代史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二十五史也部帙浩繁,難以卒讀。而《綱鑑易知錄》恰是一部古史精華的薈萃。它簡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奧,不敷鉛華,年經事緯,力求平實。有一編在手,諸史於胸之效。對於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古史,對林林總總的眾多史籍,《綱鑑易知錄》不失為一把入門的鑰匙,一個登堂的階梯。
說到《綱鑑易知錄》,老一輩的人都很熟悉,這是一部一直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歷史書籍。這部書是清
《綱鑑易知錄》《綱鑑易知錄》
初人編寫的,要說明它的來歷,至少要從宋代說起。原來我國的舊史書,有紀傳和編年二種體裁。北宋司馬光寫出了《資治通鑑》,是以編年體寫成的一部最大的古代通史,從戰國到五代,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編成了二百九十四卷。司馬光編寫這部大書的目的,原在從歷史上總結統治人民的經驗,以便鞏固封建政權的統治,可是這部書太大了,讀起來很吃力,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也就不容易為讀者所領會。南宋時的朱嘉,從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利益出發,看到了《資治通鑑》的這些作用和弱點,便完全以此書為依據,編成《資治通鑑綱目》一書

影響力

綱鑑性質的史書既以簡明為主,從史料價值上說,絕無超過一般史書之處,其書實際上只有“便蒙”之用,或為準備科舉考試者提供基本歷史知識,因而具有一定水平的學者,視之為無足輕重,甚至一般目錄書不予著錄,即或著錄亦多貶詞,如《四庫總目》(卷48)云:“《綱鑑正史約》之類,坊刻陋本,不足以言史學。”對之十分輕視貶抑。不過一般人在“史學”方面無力更求上進,或無力購置大部史書時,這一類史書卻能夠滿足其基本要求,所以在社會上“不脛而走”的速度,常常為一般正式的史書所不及。《綱鑑易知錄》的影響力,絕非單單它自身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更是用簡練易懂的語言,讓人們更加了解到此
《綱鑑易知錄》毛澤東
書的內涵和精髓。人們對《綱鑑易知錄》十分重視,爭相閱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毛主席熱愛和推薦此書。1910年,毛澤東在他的私塾老師毛麓鐘的指導下,點讀了《綱鑑易知錄》。這是他讀的第一本中國通史著作,使少年毛澤東獲得了系統的中國歷史知識。此後他終生熱愛此書,並多次指示黨的高級幹部學習歷史知識和閱讀此書。《綱鑑易知錄》是首次注釋、今譯,橫排出版。為現代忙碌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簡明易懂的歷史教科書。紅旗出版社此次出版的十二冊本,糾正了原書和中華書局1960年校點本的一百多處誤斷和錯訛,在學術上也有較大貢獻。

作者簡介

《綱鑑易知錄》是在綱目體史書十分盛行的清初時期編成的,著者本來是吳乘權和周之炯、之燦兄弟三人同撰,由於吳乘權的名聲大,一般的便只提他一個人了。吳乘權字楚材,浙江山陰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選本中流行最廣的《古文觀止》,就是他選注的,同樣的《綱鑑易知錄》也是清代時史書中流行最廣的一種,這部書從上古傳說中的盤古氏直到明末,只有一百○七卷,可謂“言簡意賅”。吳氏在序文中有幾句話說得很確切,“觀史之不欲,論史之不明,非盡天資遲鈍,庸師誤人,亦由編輯成書者引導無方而致然也。”可謂切中一般的史書編纂之失。他編的這部書儘量避開這方面的缺點,綱目體史書本來有簡明之便,吳氏在這方面又特別重視,所以這部書取得了較好的成就,在淺顯的敘述中,抓住了主要的史實梗概,稱得上是疏而不漏,文淺事明,故最便於初學者。

重要特點

《綱鑑易知錄》的重要特點為直接敘述歷代史實,雖然由於缺乏科學的態度方法,偽史傳說與真實歷史,一律作為
《綱鑑易知錄》《綱鑑易知錄》
史實收錄,又從封建統治者的立場觀點出發,所懷偏見更常常歪曲了史實。如遠古的朝代,現在只能推知到夏朝,而傳說的偽史有盤古氏和三皇五帝等數不清的古帝王。又如東漢以後是三國,而魏是中原的政權,應接在東漢之後,當時人由於否定曹操,便稱蜀漢為後漢,下接晉朝,從史書上否定了魏的地位,這都是強調主觀看法,以致歪曲了史實真相。袁氏《歷史綱鑑補》在《三皇紀》之上自加批語云:“問:三皇五帝之號,其來尚矣,而說者紛紛,莫之統一,果以何者為據典?”說明作者對於這一類偽史傳說思想上也是動搖的,但還是照錄下來了。三皇的內容,袁氏《綱鑑補》和吳氏《綱鑑易知錄》都取天皇、地皇、人皇之說,《綱鑑正史約》便以太昊神農黃帝為三皇,而不取天皇、地皇、人皇之說。其實這都是傳說的偽史,到現在已經不成問題了,當時人卻一字不遺的記載下來。在剔除了書中的謬誤部分以後,直接敘述歷代史實的寫法,應肯定為一個重要的優點。尤其是近代和現代人寫的史書,多取概括論述的形式,重要史實常常只作舉例性的說明,或僅見於附註中,對於歷史事實已有基本認識者困難還不大,至於一般初學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實為基礎。在和《綱鑑易知錄》一類的史書對比時,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

其他類似文獻

《通鑑》
《通鑑綱目》
《通鑑纂要》
《綱鑑正史約》
《歷史綱鑑補》
《御批通鑑輯覽》
《歷朝綱鑑會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