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4日在萬那杜首都維拉港舉行。在本屆論壇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將以“引導地區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圍繞經濟發展、氣候變化和地區一體化等主題展開討論。

簡介

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一個星期前剛慶祝完獨立30周年的萬那杜,還沉浸在一片幸福與歡樂之中。在首都維拉港市中心的獨立花園廣場上,人們揮舞著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的國旗,迎接即將開幕的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身著民族服裝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斯萊德首先發言。他說,儘管太平洋島國論壇16個成員國各有不同,但共同的訴求將彼此聯繫到了一起,論壇一路走來,克服了因為國家大小、經濟實力等各種差異帶來的困難。他表示:“這是一個多樣性的地區:地貌和人種各不相同,每個國家有各自獨有的語言,文化傳統也各具特色。儘管大自然追求多樣性,不過太平洋島國論壇組織的真正意義在於‘團結一致’,全體成員國團結一致。在團結一致的基礎上,論壇克服了差異性的困難,在未來也不會改變方向。這已經被近40年來的歷史事件和時間所證明,沒有其他方式比這更好。如果給這種方式一個名稱,那就是“太平洋方式”。

上屆論壇輪值主席國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史蒂芬・史密斯的發言也對旨在團結一致的“太平洋方式”表示了贊同。他總結了在過去一年來論壇成員國在地區事務問題上的合作成果。他表示,澳大利亞也一直致力於通過合作協商,來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他說:“澳大利亞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各國領導人確定了遠大的目標。主要包括:為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建立資金基礎;為地區發展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進行協同,提高對島國發展援助的有效性以及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我們致力於與各成員國真誠合作,一起為了和平、安全以及更為繁榮的太平洋地區而努力。”

宗旨

加強論壇成員間在貿易、經濟發展、航空、海運、電訊、能源、旅遊、教育等領域及其他共同關心問題上的合作和協調。近年來,論壇加強了在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對外政策協調與區域合作。

組織機構

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1972年建立常設機構——南太經濟合作局(SPEC),1988年改稱南太論壇秘書處。設論壇秘書長,由論壇成員政府代表投票產生,對論壇成員國負責;設副秘書長,系契約聘用,協助秘書長工作。下設政治、國際和法律事務司、貿易和投資司、發展和經濟政策司、協同服務司(行政),各司設司長。論壇秘書處總部共有約70名官員和職工。在悉尼、奧克蘭設有貿易專員署,在東京設有太平洋島嶼中心,2002年在北京開設駐華貿易代表處,2003年底在日內瓦設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處。

秘書處財政預算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各支付1/3,其餘部分由其他島國成員分攤。目前向秘書處提供捐助的國家、地區和組織有15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聯盟、法國、法屬玻里尼西亞、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英國、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台灣。

秘書處和9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組成太平洋地區組織理事會(CROP),由論壇秘書長擔任主席。這9個組織為:斐濟醫學院(FSchM)、論壇漁業局(FFA)、太平洋島嶼發展署(PIDP)、南太平洋教育評審委員會(SPBEA)、南太平洋區域環境署(SPREP)、南太平洋套用地學委員會(SOPAC)、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SPC)、南太平洋旅遊組織(SPTO)、南太平洋大學(USP)。

主題

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第41屆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本屆太平洋島國論壇的主題是“引導地區的機遇和挑戰”,主要關注最脆弱的島國群體、協同地區發展、氣候變化及安全等問題。論壇輪值主席、萬那杜總理納塔佩提出,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還未完全消失,尤其是經濟實力脆弱,遠離主要市場的太平洋島國。因此,合力發展經濟將是本次論壇峰會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他說:“全球經濟危機對太平洋島國的持續產生著衝擊,這需要我們採取緊縮的措施並進行必要的經濟改革。太平洋島國不能驕傲自滿,不論是各國獨立的措施,還是合作採取的措施,只要能夠控制住危機帶來的衝擊,我們都要鼓勵。我們要主動出擊,像中國與印度那樣,儘可能取得復甦。”

納塔佩提出,希望在太平洋計畫、太平洋緊密經濟體協作補充協定、凱恩斯契約等已經正在實施或已經達成的經貿協定的框架基礎上,推動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當然,除了經濟發展之外,氣候變化也在持續影響太平洋島國。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地區的合作。他說:合作協同,我們才能更強大。推動區域合作是建立地區團結的必要方式。區域合作更有助於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利益協商。我們的地區面臨著這么多挑戰,我們必須認識到推動地區一體化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實現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的關鍵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