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

返回:溫二高高一2班協作寫作

任務:

1、下面有一組句子,請按適當的順序將這一組句子分別連綴成一個文章片段。

2、給這個片段加一個小標題。

3、根據說明文“總分總”的結構,給文章開頭和結尾。

內容:

標題:針史

針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工具之一。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它已從當初簡單的工具發展到成為適用於現代縫紉機上的高精度工具,並且還在不斷發展著、更新著。現在,機針不僅僅用來縫製服裝,還在汽車、飛機等高技術領域發揮其特長,在現實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針在人類歷史上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呢?

(6)我國很早就有了針,在山頂洞人遺址的文物中,就有一枚骨針,針體光滑,長82毫米,直徑3.3毫米,針身略彎,尖端鋒利。(4)菲律賓還發現了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青銅針古物。(7)而我國在公元2至4世紀,就有了鑄鐵技術,那時也可能有金屬針了。(8)晉代馮翊的《桂苑叢談》中談到過金針(即繡花針),看來,至少晉代已經有了針。(2)以後,《繡花筆記》中寫道:“宋繡所用針為朱湯所制,大三分以製衣,小三分以作繡。”(9)可見宋時的針已按不同用途製成了不同的規格,那時針更普遍了。 (1)直到18世紀末葉以前,人們還在一直用針手工縫製衣服。 (3)隨著生產的發展,終於在1790年,英國人遜德製造了第一台鏈式線跡縫紉機。(5)不過,縫紉機仍離不開針。

由古至今,針的形態都在不斷的改變--骨針,青銅針,縫紉機,金屬針,繡花針……雖然形態百變,但其精髓都還是那最原始的“針”--時代在變,好東西不變。每當我們在使用針的時候,應該懂得珍惜,珍惜著擁有五千年歷史的“老者”--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蛻變。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

骨針、骨錐、骨鏃、骨笄(新石器時代)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
骨針(新石器時代)

出土地點: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遺址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
玉石針(商周)

收藏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藏

質地:玉石質

大小:最長18cm,最短2.5cm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青銅針(西漢)

出土地點: 陝西扶風齊家村

出土時間:1960年

形質:銅質

大小:通長9.2cm

收藏單位:陝西省寶雞市周原博物館藏

簡介:針體呈三棱形,末端尖銳。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金針(西漢)

出土地點: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

出土時間:1968年

質地:金質

大小:長度分別為6.5~6.9厘米不等

收藏單位:河北省博物館藏

簡介:針體上端為方柱形的柄,比針身略粗,柄上有一小孔。 4枚金針為鍉針、鋒針各1枚與毫針2枚;據研究,這批金銀針與《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述形制相似。可以確認為早期針灸專用針。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骨針(新石器時代)

出土地點:甘肅臨洮縣馬家窯出土

簡介:馬家窯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蹟。甘肅仰韶文化馬家窯遺存,以最初在馬家窯發現而得名,位於臨洮縣洮河西岸西坪鄉馬家窯村,北距縣城10公里。該遺址包括了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文化”和較晚期的“齊家文化”、更晚期的“寺窪文化”,並有仰韶文化的遺存。該遺址出土彩陶等遺物非常豐富,文化層厚0.3~0.5米,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80米。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棒針(明代)

出土地點:江蘇省江陰市夏顴墓出土

質地:木質

大小:長5.7cm,

收藏單位:江陰市博物館

簡介:木料堅韌,表面光滑細膩,酷似骨針,系排膿用具。

質地:骨質

大小:長分別為16cm、9.2cm

收藏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

簡介:骨針尖端銳利,針體光滑,尾部無孔。

出土地點: 內蒙古包頭東郊

出土時間:1980年

形質:骨質

大小:最長10.5cm,最短3.8cm,針筒長15.3cm

收藏單位:陝西醫史博物館

簡介:這些骨針距今5000多年。用動物肢骨加工而成。

第四小組:說明文寫作課之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4)骨針(新石器時代

收藏單位:中國醫史博物館藏

質地:骨質

簡介:這些物件屬於生產和生活用具,亦用於醫療。(摘自《中國醫學通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