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馱鄉

章馱鄉

章馱鄉位於臨翔區西北部,海拔1169米—2702米,常年平均溫度17.7—21.7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00—1150毫米,國土總面積217.4平方公里。章馱鄉多民族聚居,主要有傣、彝、拉祜族,有較有悠久的民俗民風文化。

基本信息

概述

(圖)章馱鄉章馱鄉

章馱鄉位於臨翔區西部,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東連忙畔鄉,南依鳳翔鎮、博尚鎮,西與南美拉祜族鄉、耿馬縣勐永鎮接壤,北與螞蟻堆鄉、雲縣幸福鄉毗連,是通往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全鄉土地總面積217.4平方公里,海拔1169米--2702米,山地面積占96%以上,森林覆蓋率31%,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屬亞熱帶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適宜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和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的栽培種植。

全鄉轄9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共有4678戶,20369人,其中農業人口20006人,占總人口數的98%,境內居住著傣、彝、拉祜等少數民族。

地理位置

(圖)章馱地理概貌 章馱地理概貌

位於臨翔區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區政府26千米,地處東經99°52′38″—100°04′08″,北緯23°51′12″—24°01′53″,南北最大縱距15.6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6.4公里,與我區螞蟻堆鄉忙畔鄉鳳翔鎮南美鄉雲縣幸福鄉、耿馬縣勐永鎮接壤。

資源環境

(圖)鍺煤鍺煤

鄉內礦產資源豐富,以原鍺煤為主。根據原核工業部209隊探明的資料顯示,鄉境內鍺金屬儲量約877噸,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10%,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29%,潛在經濟價值50億元人民幣以上。生活用煤在章馱鄉開採已有近30年歷史,豐富的煤礦資源,為本區和鄰近縣鄉人民民眾生活,特別是工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農村經濟

(圖)核桃種植坑 核桃種植坑

農村經濟總收入2899.2萬元,同比增長10.9%,完成全年計畫2824萬元的102.7%。其中:第一產業收入2054.2萬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產業收入331.9萬元,同比增長20%;第三產業收入513.1萬元,同比增長34.7%;農民人均純收入1214元,同比增長8.4%,完成計畫1209元的100.4%。糧豆種植面積38793畝,單產204公斤,總產7960噸,人均吃糧350公斤。

基礎設施

(圖)有線電視網路 有線電視網路

鄉村公路開通里程145公里,有客運車輛4輛,貨運車輛13輛,拖拉機180輛。有程控電話255門,手機(含小靈通)1300部,通電話9個村委會,109個村民小組,電話普及率7.8%。

基層組織

(圖)基層組織活動室 基層組織活動室

全鄉有16個黨支部(總支),其中鄉機關黨支部1個、學校黨支部2個、農村黨支部(總支)9個、非公企業黨支部4個。全鄉有黨員753名(含預備黨員89名),其中農民黨員594名。

人口衛生

(圖)章馱鄉章馱鄉

共有4678戶,20369人,其中農業人口20006人,有中心衛生院1所,有衛生室18個,醫務人員27人,病床19張。有109個村民小組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戶數4495戶,參合率96.1%;參合人數18519人,參合率92.6%。辦理農村獨生子女證 292戶,計畫生育率為95%,長效節育率86%,出生率控制在5‰以內,綜合節育率87%。

設立12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室,改造更新3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室,完成投資13.5萬元;收取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8.7萬元,完成參保率98%,農民報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金39萬元。

文化教育

(圖)章馱一中多媒體教室 章馱一中多媒體教室

全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60期,參訓18600人次。有初級中學2所,教職工54人,在校學生454人,入學率 95.2%,鞏固率98.69 %;完小24所,有教職工 124人,在校學生17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5%,鞏固率 99.32%;有學前、幼兒教學班18個,教師18人,在園幼兒518人。鄉上有文化機構10個,其中: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室9個,文化活動以籃球運動、打歌為主。廣播電視覆蓋率90%以上。

新農村建設

(圖)章馱鄉章馱鄉

(一)民居房改造:以臨新線邦賣過境段為重點,結合礦區搬遷實施民居改造,計畫完成大寨、大橋坡、中寨311戶礦區農戶搬遷工作,已完成160戶,正在建設151戶,其中大寨搬遷“三通一平”工程已完成通電、通水、通路工程,地基平整工程年底可以全面結束,中寨搬遷工程年底可以基本完成房屋建蓋。

(二)沼氣建設:計畫建設130口,完成26口,進度較緩慢。

(三)邦賣“三村”工程重點事項推進情況:
1.農田水利:改造修復小寨溝、中溝20公里農田水利溝渠,改善澆灌面積1200畝,現在初步實現溝溝通水,部分壩頭、擋牆和三面光等險段處理總計520立方米;

2.人畜飲水:完成大寨、大橋坡、中寨、毛草地四個村民小組4件人畜飲水工程,改善435戶1957人和696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問題;

3.道路建設:計畫完成3公里長的硬板路建設工程,已完成1.8公里。

(圖)新農村核桃產業建設(開抗核桃坑) 新農村核桃產業建設(開抗核桃坑)

4.產業上種植烤菸59畝、油菜500畝、優質玉米800畝、白花木瓜1600畝、茶葉1000畝、板栗200畝、泡核桃4220畝;培育養殖示範戶15戶;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720人次。

5.科技方面:完成以產業建設為主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000多人次,選派本村6名高中畢業生到市農校學習畜牧、獸醫、凍精改良等技術,以簽定契約的形式畢業後負責全村的科技服務工作;

6.教育方面:完成幼稚園搬遷改造和上茨坑國小改造,完成投資8.5萬元;

7.文化方面:建成黨員電教室和民眾文化活動室140平方米,完成投資11.5萬元。

8.衛生方面:建成一所中心衛生室,完成投資6.5萬元,基本實現村民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同時努力搞好農村合作醫療服務工作,落實好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

9.社會治安和精神文明方面:成立了創建“平安邦賣”領導小組,創建了治安警務室,下設治安聯防隊,共16人,確保無毒村建設任務,爭取80%的農戶納入星級文明戶管理;

10.協會建設:全村成立了1個養殖協會、1個種植協會、1個文藝協會。每自然村成立了1個理事會,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村紅白喜事組織管理人員。在邦賣村實施“三村”建設中初顯作用。

扶貧開發

(圖)扶貧整村推進 扶貧整村推進

計畫著力打造五塊產業經濟帶:戶遠-邦福-章馱-塘房-新寨-勐旺-邦賣-採花壩一線萬畝核桃產業經濟帶,到“十一五”末,建成5.5萬畝核桃基地;戶遠-邦福-章馱-塘房-龍平一線萬畝茶葉產業經濟帶,到“十一五”末,建成2.5萬畝高優茶園基地;新寨-勐旺-邦賣-採花壩一線烤菸產業經濟帶,到“十一五”末,建成3000畝烤菸生產基地;龍平-戶遠-邦福一線甘蔗產業經濟帶,到“十一五”末,建成2500畝甘蔗基地,人均經濟作物達4畝以上;採花壩-邦賣-勐旺一線礦產勞務產業經濟帶,到“十一五”末,實現礦產勞務收入達1000萬元;積極抓好畜牧產業發展,到“十一五”末,實現畜牧業產值突破500萬元。盡心培育四類產業專業村,即戶遠、邦福、章馱、塘房、新寨、勐旺、邦賣、採花壩八個核桃產業專業村,章馱、塘房兩個茶葉產業專業村,邦賣礦產勞務產業專業村,龍平甘蔗產業專業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