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客

秒客

代秒族是在淘寶上以“代拍”、“代秒”關鍵字出現的相關店鋪,幫“剁手族”們搶購秒殺商品的服裝、演唱會門票甚至代拍車牌的生意人,被稱為代秒族。隨著網購“秒殺”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追捧,一種以幫人“代秒”作為職業的“秒客”悄然出現。不少職業“秒客”月收入可達數千元,但其存在本身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基本信息

簡介

秒客秒客

淘寶網上輸入“代秒”搜尋可以看到,提供相關服務的地址連結達上千個。根據這些網店店主的描述,他們會採用專業手段來提高“秒殺”成功率。“只要你把需要‘秒殺’的商品地址告訴我們,由我們來幫你‘秒殺’,成功後只需支付20元即可。”
據一名“秒客”介紹,他的網上小店開業半年多來,每月約有近500個“代秒”業務。而其自稱“保守估計至少50%以上成功率”的機率,每個月完成250次代客“秒殺”,成功後收取20元/次的“代秒”費用計算,這名職業“秒客”的月收入就達到5000元以上,堪比一般白領的月收入。

服務內容

“只要客人看中一件‘秒殺’商品,我們就能幫忙搶到手。”一名資深“秒客”說。據悉,“代秒客”多由一些網店店主、客服等組成。因為這些人原本就有大量時間掛在網上,又深諳網路“秒殺”的遊戲規則,因此成功率自然比較高。目前職業“秒客”主要分為個人單幹和團隊作戰兩種,成員絕大多數精通電腦和網路知識。“電腦硬體好、寬頻快、熟悉網購流程,這些都是基本的,知道內幕才是關鍵。”一名“秒客”陸先生說,如果能掐準“秒殺”貨品的上架時間,成功率就更高了。
“現在網上出現了很多秒殺軟體,就像遊戲中的外掛作弊器一樣,一般網友手再快也極難搶在它前頭。”由於購物網站已開始注意到秒殺軟體的作弊危害,因此一些大型網站在推出“秒殺”活動時也設定了諸如驗證碼輸入等技術手段進行防範。然而,在具體使用時,這些“秒客”仍能通過對程式進行修改,從而繞開網站設定的障礙。

如何代秒

代秒族”如何實現“秒殺”的呢?據了解,這些代拍店鋪多是通過秒殺軟體操作。記者在一軟體下載網站發現有“超速秒殺器”“一元秒殺”等秒殺軟體。根據一款“超速秒殺器”的介紹,在這款軟體上設定好開搶時間,只要開搶時間一到,軟體會出發多個執行緒,並同時提出搶購請求,速度可以達到1分鐘之內傳送上百次請求,大大提高了成功率;並且這種軟體還可以同時完成多個任務,互不干擾,這就為“代秒族”同時為多個用戶“秒殺”提供了方便。

如何收費

在服務收費上,職業“秒客”有的是按照商品價值的百分比來收取佣金,而隨著這一行當競爭日趨激烈,目前採取每次“代秒”收取10元到20元固定費用,並承諾不成功全額退款的也越來越多。不過也有其他收費的方法,如之前某網站推出了69元機票秒殺活動,每張機票的“代秒費”就要200-300元。“考慮到機票本身的價值,這個收費對於客戶來說還是很合算的。而且如果秒殺失敗,費用會全額退還的。”該網站相關人士透露。

網友評價

對於職業“秒客”現象,有不少網友認為“存在即合理”。“能搶到‘地板價’,花點勞務費是應該的。”但大多數網友則認為這是不公平競爭。而一些購物網站則向記者明確表示,除通過技術手段儘量確保“秒殺”的公平公正外,對於經查實存在的作弊行為,將堅決取消其“秒殺”資格。業內人士也提醒,找人代為“秒殺”可能要提供給對方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有可能造成個人隱私泄露。

質疑

選擇“代秒族”會被盜號嗎

代秒族代秒族
買家必須把自己淘寶的賬號和密碼告訴“代秒族”,才可以完成“代秒”,這令許多用戶感到擔心。然而,天府早報記者在“代秒”店鋪內的評論區看到的幾乎都是好評,“又快又準,拍了很多次,跨度一年多,每次都搶到了。”對於一些買家擔心的盜號問題,有買家直言:“代拍只需要提供登入密碼,支付密碼是不需要的,所以很靠譜。如果只有登錄密碼的話,是無法更改賬號密碼的,改密碼需要用簡訊驗證碼。”也有買家表示,“我們沒有改過密碼,目前賬號並沒有出現異樣,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代拍後修改密碼。”不過也有買家表示不放心,“客服們即使拿到了你的淘寶賬號和密碼,沒有你的手機的話,也是不能盜號的。不過,如果你的賬號內被植入了木馬病毒,哪怕你更改密碼也沒有用。”

律師說法,不違法,但個人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這種“代秒”行為可以說是另類的“黃牛”,在法律上合法嗎?成都一律師事務所馮律師在接受天府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並沒有法律禁止這種‘代人秒殺’的行為。”他表示,“代人秒殺”本質上是一種民事代理契約關係,代理人依據被代理人的委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效力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對經營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規範,並不禁止消費者的行為,用秒殺軟體搶購,表面上看上去對其他消費者有失公平,但是,目前並沒有法律禁止這種“代人秒殺”行為。

“但消費者把自己的賬號和密碼提供給他人,有賬號被盜或被操控的風險,而且賬號登記信息都是實名登記,常用地址、電話、綁定的銀行卡均有,也存在個人信息被倒賣的可能,一旦出現上述2種情況,消費者很難舉證,將陷入維權困境。”

目前並沒有法律禁止這種‘代人秒殺’的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