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校園占地面積40.5公頃,校舍建築面積24.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13.1萬平方米,館藏圖書45萬冊,並建有500平方米的電子閱覽室。科研院所6個,校辦企業14個,並有現代製造中心、現代控制中心、計算機套用中心、現代教育中心等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130餘個。專職教師517人,正、副教授145人,占教師總數的28%。現有土木工程系、建築系、建築設備工程系、建築經濟系、機械工程系、電子電氣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人文社科系等9個系37個專業。全日制本科和高職高專在校生7486人。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原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而成,兩校前身為解放前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歷史溯源於1896年清末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

福建工程學院辦學以來,已培養了8萬多名套用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許多人成為建築、機械、電子電氣行業的業務骨幹和管理骨幹。學校以工為主,逐步形成具有“大機電、大土木”背景的學科專業布局特色。

許多校友成為知名人士和傑出人才,傑出的文化戰士鄒韜奮、現全國僑聯主席林兆樞、原福建省政協主席游德馨、副主席趙修復、盧浩然,原國家水電部副部長鄭代雨、原廣東省副省長王屏山,以及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幼堃,我國飛豹戰鬥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原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盧衍豪劉思職等就是校友的傑出代表。

學校坐落於福州市,現除了有鱔溪倉山浦東三個老校區和軟體人才培養基地,還新增了一個旗山校區(閩侯大學城)。校舍建築面積31.5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5.8萬平方米。福州地區大學城建設的新校區占地1608畝,規劃建築面積50.18萬平方米,2008年將全面完成工程建設任務,並實現校區整合與整體搬遷。學校教學設施完善,有各類實驗室 47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142萬元;圖書館紙質藏書總數68.67萬冊,另有電子書刊25萬冊;體育和生活設施完善。
學校現設機電及自動化工程系、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與規劃系、環境與設備工程系、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經濟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文化傳播系、法學系·馬列主義理論教研部、數理系、外語系等13個系和體育教研部,另設有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院、軟體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350人,其中專任教師697人,副高以上職稱213人。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幼堃,兩院院士沈志雲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劉寶琛陳火旺陳清泉陳一堅等以及國內20位知名專家教授為名譽教授。

學校現有57個本專科專業,其中本科專業34個,涵蓋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法學六大學科門類。截止2006年10月,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1412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890人,專科生5238人,本科生占62.9%。

另有函授本專科學生4744人。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近幾年我校學生參加全國和全省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廣告設計大賽、英語競賽、數控技能競賽等各類比賽,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國家級獎65個,省級(省級賽區)獎157個,獲獎等級和數量均位於省內同類院校前茅。近年畢業生就業率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設有省級科研機構2個,校內科研院所17個,校辦企業13個,教學實驗中心11個(其中電子電氣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教學示範中心),校外教學實習基地150個。福建省模具開發基地和福建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先進制造技術分中心設在本校。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和合作,與英國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外相關大學進行合作交流。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加強教學建設與改革,有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4個,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近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和全省各類比賽,獲得國家級獎128個,省級(省級賽區)獎295個。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五年名列福建省高校前列。

學校教學設施完善,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校級教學實驗中心16個,校內實訓基地9個,校外實習基地160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992萬元,館藏書籍總數130多萬冊,體育和生活設施完善。學校現有科研機構22個,與學科專業緊密結合的校辦企業14個。設有福建省模具技術開發基地、福建省電動汽車研究試驗中心、福建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先進制造技術分中心和福建省軟體高職師資培訓中心校。
學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福建省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把學校建成同類院校中省內一流、國內知名、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

學校於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原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原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而成。辦學歷史溯源於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以來,已培養了14萬多名面向基層一線的套用型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在建築、機械、電子電氣等各行業做出不凡貢獻,素有福建“建築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美譽。

清末民國時期

1896年,林紓陳寶琛陳璧等人在福州南台蒼霞洲林紓舊居(今福州市台江區蒼霞洲46號)創設“蒼霞精舍”,光緒二十四年,遷至烏山麓蒙泉山館,改名紳設中西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為蒼霞中學堂,設鐵路、電報等科。光緒三十四年(1908),遷至南台橫山鋪(吉祥山),鐵路科改為土木科。宣統元年(1909)改為福建官立中等工業學堂,1914年改名福建公立專門工業學校,1927年改名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分校,1929年改名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學。

高工時期

1933年8月,工科改為福建省立福州工業職業學校,理科改為省立高級中學,兩校合用校舍。1935年高級中學停辦。1938年2月遷往長汀,8月龍溪工業職業學校併入,改名福建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高工”)。1940年1月,土木、建築兩科併到南平,1942年1月學校改名福建省立福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5年11月,學校遷至福州水部(東水路)。1952年9月改名福建省福州工業學校。

建專時期

1953年7月,分土木科設福州建築工程學校,遷蓋山區霞湖。1956年1月,改名福州城市建設工程學校,隸屬於國家城市建設總局。1958年,學校由福建省建設廳建設廳主管,改名福州建築工程專科學校。1960年升格為福建建築工程學院。1963年學院停辦,保留中專。1969年底(文革期間),學校再次停辦。1974年7月學校復辦,建校於今福州市倉山區長安路89號。1980年,經教育部審定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4年更名為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獨立設定的土建類高等專科學校。

福建職業技術學院

1985年3月,中華職教社福建分社和福建省機械工業廳聯合創辦福建中華職業專科學校,校址位於福州市福馬路浦東。1986年改稱福建中華職業大學。2000年,福建中華職業大學與福建高級工業專門學校合併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有鱔溪校區和浦東校區,校訓“敬業樂群”。
2000年福建中華職業大學、福建高級工業學校合併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及自動化工程系是學院創辦最早的專業系之一,主要面向機械行業,輻射其它套用機械技術行業,涵蓋機械工程、 車輛工程等學科領域,主要培養機電工程類套用型本科人才的專業系。全系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57人。
現有機械製造、車輛工程、工業設計、機電一體化、機械設計、工程圖學等6個教研室,先進制造技術和金工實訓2箇中心,以及先進制造技術、汽車技術、專用車輛與專用設備等3個研究所。福建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分中心、福建省電動汽車試驗研究中心設在我系。擁有三座標測量機、快速成型系統、快速制模系統、慢走絲線切割和加工中心等一大批先進設備,總值1300萬元,在福建省高校相關專業系中居先進水平。現有專任教師56人,其中正、副教授15人,在先進制造技術、數控技術套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

辦學規模

教學建設

本科生教育
學校教育人才從套用科研出發,成績突出,在福建省眾多本科大學中獨樹一幟,連續五年就業率和初次簽約率均在96%以上,位居福建省高校前列,與省審計廳、住建廳、人防辦、消防總隊等聯合培養急需人才,與省電子集團、交通集團、能源集團等龍頭產業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專業強,教學優。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歡迎。
辦學成績突出,學術交流頻繁,獲批國家留學金委“國際學術互認課程項目”和“國家公派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
建築工程計量、建築施工技術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
與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工(福建)機械有限公司、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6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重點學科9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10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城市規劃、工業工程、建築學、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名單10個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城市規劃、工業工程、建築學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3個
省級精品課程35門

研究生教育

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
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支撐2個
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13個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專業碩士點3個
工程碩士(機械工程領域、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管理
專業碩士合作與交流
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有著良好的學術交流,福建工程學院是第一所與同濟大學合作培養工程碩士的高等院校,研究生班由同濟大學派遣以教授博導為主的教師團到校授課,學生完成課程學習並通過論文答辯者由同濟大學授予工程碩士學位,頒發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一印製的工程碩士學位證書。同濟大學研究生院願意派出骨幹教師進行交流合作。
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等簽署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簽訂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合作協定。 與底特律大學合作舉辦0.5+1碩士項目,開設專業:財務經濟學碩士,機械工程碩士,計算機信息系統碩士。

留學生教育

2013年5月11日,數理系迎來了福建工程學院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來自印度理工學院(IndianInstituteOfTechnology)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SaketDwivedi,榮獲福建工程學院外國留學生全額獎學金,於2013年5月13日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短期進修,師從張積林博士,主要從事金融計量方面的學習與研究

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論基礎,掌握先進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機電裝備設計製造和管理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計算機與信息套用技術、生產管理技術,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系統訓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機械、汽車、模具、輕工、電子、電氣、計算機等行業從事機電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機電設備管理與維修和經行銷售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開設的主要課程:機械製圖與CAD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C語言程式設計、機械設計、機械CAD技術、現代設計方法、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測試技術、感測器件與檢測電路、電器控制與PLC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伺服控制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現代加工技術、CAD/CAM技術、數控工具機與編程、設備診斷與維修、設備管理、機械製造裝備與設計、現代生產管理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車輛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論基礎,掌握車輛(包括工程機械)設計、試驗、製造、運用維修、行銷和管理的專業理論和知識,受到現代車輛工程師系統訓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工業部門、交通部門和管理部門從事車輛設計、製造、試驗、維修、行銷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開設的主要課程: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控制工程基礎、電工與電子、測試技術、微機原理與套用、液壓與傳動、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試驗學、汽車製造工藝學、汽車電子技術、車身設計、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加工技術、CAD/CAM、汽車保險與理賠等.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工業設計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論基礎,掌握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先進的設計方法、以及在工業設計方面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的套用,能通過設計作品傳達美,獲得現代設計師的綜合訓練,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網路設計等部門從事工業產品設計以及相關的教學、科研、設計、生產開發和管理工作。
開設的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力學、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美術基礎、產品造型設計、產品造型材料與工藝、人機工程學、設計心理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
辦學歷史: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是學校創建最早、師資力量強、專業設定齊全、實驗設備先進的系之一,從1907年8月開辦以來,已經有101年的歷史。
辦學思想: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一貫保持注重基礎、嚴格要求、加強實踐、培養能力的優良傳統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明確"以人為本,以工為本,以本為本"的辦學思路,深化改革,開拓創新,高起點、跨越式、超常規地發展,重質量、搞特色、創品牌,立足本省,面向全國,為社會培養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教研機構:
下設電工基礎教研室、電子技術教研室、通信技術教研室、電氣技術教研室、自動控制教研室、實驗中心、實習培訓中心、控制與通信研究所、下一代網際網路套用技術研究中心、智慧型機器視覺伺服跟蹤研究室。
學生就業:
畢業生主要分布在電子、通信、電力、航空、機械、汽車、輕工、石化等行業。近年來,持續保持高就業率,在我省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畢業生步入社會廣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有許多人成為技術骨幹、企業中層幹部以及企業負責人。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系是在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其中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是省級重點學科。現已形成三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即:新材料的製備技術及材料力學行為、材料成形加工控制技術、輕合金加工技術。本系擁有一支雄侯的師資隊伍,30幾名專任教師引領著本校662多名本專科生走在學校學科建設的前沿(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8名,講師10名,博士4名、碩士13名),他們積極參加科研工作,2006年度以第一作者名義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EI收入7篇,2006年度縱向課題科研經費近400萬。

材料成型實驗室簡介
材料成型實驗室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包括“材料成型技術實驗室”、“模具設計與製造實驗室”、“金相與熱處理實驗室”、“材料性能測試實驗室”、“拆裝測繪室”、“板料成型工作室”、“注塑工作室”。擁有壓力機、注塑機、油壓機等設備和拆裝實驗台。可供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工模具製造技術》《板料衝壓成形》 《衝壓工藝及沖模設計》《塑膠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冷衝壓技術》等課程的實驗及實踐環節。
實驗項目:主要有拉深工藝實驗、板料拉伸極限實驗、杯突實驗、沖裁間隙實驗、彎曲回彈實驗、冷擠壓格線實驗、金屬材料熱處理實驗,金相實驗、塑膠成型工藝性能實驗,及各種材料基本性能測試。 本實驗室可以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試驗環境,使學生在動手能力,套用知識能力很好地得到鍛鍊。

就業前景
本系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新材料開發研究人員,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學科和材料成型及模具設計方面的必要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基礎理論,必要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測試技術,了解材料成型加工製備的基本過程和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各種工藝,具備材料的研究、測試、成型及模具的設計與開發能力。畢業後可以到材料、交通、化工、電子、航空航天、信息、國防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今年來我國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市場人才供不應求,就業前景一片光明。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是學校創辦最早的專業系之一,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現有兩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結構工程學科和岩土工程學科),以培養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專業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現設有三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一個專科專業:建築工程技術(98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專科示範專業”)。近年來本系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讚譽和重用,一次就業率均達95%以上。學生畢業後可分別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領域中從事房屋、橋樑、道路及管網、地下工程等設計、施工管理、房地產、交通規劃、工程勘查、質量監督、工程監理、工程造價、軟體套用等技術或管理的工作。

系有6個教研室,2個研究所,7個實驗室和1個土木工程綜合實訓中心。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博士11人,在讀博士6人,碩士3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同時還有多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理事、常務理事等職務,本系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目前已有30人具備雙師職稱,29人次取得各項國家專業技術執業註冊資格。承擔國家、省、教育廳各類教研、科研項目數十項,獲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有數項科技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系擁有良好的校內外實踐性教學環境。校內土木工程綜合實訓中心是國內率先成立的同類型基地,曾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中心設備齊全,指導教師經驗豐富。同時與省內十家大型建築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由各企業為學校提供學生崗位實習場所。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
環境與設備工程系環境與設備工程繫於2002年7月成立,其前身為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建築設備工程系。現有教職工48人,專任教師32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級工程師3人。教師中有博士6人(含在讀)、碩士26人(含在讀)。設有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建築設備工程技術、環境工程兩個專科專業,現有學生1077名。
系擁有建築設備教研室、建築電氣教研室、給排水教研室、環境工程教研室四個教研室和一個實驗中心。有“福建工程學院-福建海源企業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環境保護研究所”和“燃氣與節能技術研究所”三個科研機構。2004年環境工程被確立為校級重點學科。建有製冷空調實驗室等7個專業實驗室。另與省級大型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並建立了22個校外實習基地。
四年來師資隊伍發生巨大變化,教師學術水平有了跨越式提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2項(含企業橫向合作項目),科研經費達300多萬元。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的21篇,申請和獲得授權國家專利6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項,逐步形成了圍繞“節能、節水、利廢”為主軸的學科研究方向、學科發展特色和學術團隊。
系教師熱心教育事業,具有較紮實理論基礎和較豐富的工程實驗能力,在辦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重視教風和學風建設,在培養第一線套用型高級人才中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聘請省內工程界知名專家領導作為我系辦學顧問,參與人才的培養和建設。

建築與規劃系
建築與規劃系前身為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城鄉建設系。現設有建築學和城市規劃(五年制)、藝術設計三個本科專業,建築設計技術專科專業,在校生1161人,其中本科學生986人、專科學生175人。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成人學歷教育學生656人。

建築與規劃系擁有1個建築設計與規劃校級重點學科,1個專業圖書資料室,2個產業機構(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工大測繪技術中心),2個校級研究所(建築文化研究所、城市與建築研究所),3個專業教學團隊,6個實驗室;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職稱11人,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2人、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7人。學歷構成:博士2人、碩士35人,在讀博士生2人、在職高校碩士生17人。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人,福建省第六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福建省首批“新建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福建省建設廳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專家3人。

近年來,教師在教學改革與建設中成績顯著,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廳級科研和教研課題30餘項,獲得3項省級精品課程稱號、2項省級精品課程立項;在國家、省級和大學學報及有關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專著和編著20餘部;2人在國家、省級專業學術團體擔任負責人。本系教師熱心教育事業,重視“以生為本”,開展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大討論,努力探索並逐步形成具有系特色的辦學模式,培養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工程學院

經濟管理系
經濟管理系成立於1985年,是校本科專業最多的系。現有教職工60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占25%,博、碩士占專任教師的47%,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3%。

經濟管理系下設工商管理、會計學、工業工程以及電子商務四個教研室,現開設工商管理、工業工程、會計學、物流管理、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等6個本科專業和建築會計、市場行銷2個專科專業。

經濟管理系在重視教學質量的同時,強調教師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來,本系教師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發表在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近百篇,有的被EICSSCIISTP收錄,有的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還有在國際會議發表;出版本、專科教材十餘部;主持和參與的國家、省級、院級課題近四十餘項。 《企業管理》 (含工業工程方向)2005年被批准為學院首批後備重點建設學科, 《基礎會計》《管理學原理》兩門課程獲得省級精品課程立項。

經濟管理系擁有一個設備完善的實驗中心,中心下設經濟管理模擬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基礎工業工程實驗室、工效學與心理學室、ERP室和商務模擬室共六個分室,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328萬元。開設近二十門試驗課程,強化了學生的腦手並動的能力。我系與南平鋁業、太陽電纜、三明重工、蒙牛集團等省內外大中型企業進行長期的合作聯繫,現已建立15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管理系現有學生1429人,其中本科生1063人,專科生366人。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得到提高。本系將各類證書教育(如註冊會計師、電子商務師等)與本科教學融為一體,培養具有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組織學生參加物流師、電子商務師等執業資格的考試。學生還積極參加省創業計畫大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以及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獲得省、廳級以上的獎項有50餘項。

係為學生提供主輔修、雙學位的學習機會,在校期間學生有機會獲得兩個學位,並提供專升本的機會,以提高學歷,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工程管理系
工程管理系是在原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建經專業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正式成立於1976年,歷經31年的辦學歷史,為我省建設行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經濟管理人才,校友遍布八閩大地。
本系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教授1人、副教授9人,講師以上職稱的12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0人、在讀碩士14人,“雙師”職稱的教師14人,擁有一支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目前,我系已開設有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全日制本科專業和工程造價管理、物業管理等全日制專科專業。2001年“工程造價管理”專業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5年工程造價學科被確認為學校後備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新增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全日制本科專業。此外,我系還承擔函授專升本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工程造價管理專業自考班的教學和管理工作。
本系注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教科研的改革、創新和發展,連續三年蟬聯校教學水平評估一等獎。 《土建工程計量》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程,“產學合作共建工程造價管理特色人才培養的新體系”的課題獲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招投標與契約管理》課程和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稱號, 《以科學教育發展觀培養套用型創新人才》獲福建省教研優秀成果獎,近年來,我系教師承擔國家級、省廳級和校級教科研項目26項,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含本科教材)10本。
系堅持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道路,是福建省工程造價協會、房地產協會、物業管理協會等理事單位,多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副理事長等職務。同時,建立了2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系現有福建工大建築經濟技術研究所,致力於工程項目的經濟技術研究諮詢和科技開發,以及工程管理的諮詢與培訓等工作。
本著“面向市場、立足行業、注重實踐、提高素質”的宗旨,我系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加強與行業的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並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新”。多年來,我系培養的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歡迎和好評,近年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95%以上,已成為福建省培養建築經濟高級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文化傳播系
文化傳播系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擁有碩、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53%,“雙師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1%。系設有廣告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藝術設計等本科專業,擁有圖書資料室、多媒體教室及計算機實驗中心、廣告製作、影視製作、攝影攝像、素描、禮儀形體訓練等實驗室,學生動手能力強。在面向21世紀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文化傳播系始終堅持與社會緊密結合、根據時代需求設定課程的原則,注意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注重培養具有濃厚人文底蘊的外向型、複合型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近二十年來,文化傳播系向社會輸送了數千名高素質的文化傳播人才,畢業生遍及省內外,不少學生成為各地報社、電台、電視台和文化傳播公司的骨幹,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數理系
數理系設有系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高等數學教研室、工程數學教研室、專業數學教研室、大學物理教研室和基礎教學實驗中心七個部門。目前教職工51人,專任教師42人,其中教授4人(外聘兩位),副教授(或相當職稱)16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學位25人,1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數理系有一個數學類本科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數理系積極組織我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近三年,共獲全國一等獎四項,全國二等獎六項,省級一、二等獎三十項。

近幾年來,在學校的領導下,數理系全體教職工艱苦奮鬥,努力拚搏、敬業愛崗、教書育人,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出版專著一本,出版教材及教學參考書數本。數理系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有: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基金項目、校級科研基金項目、校級教育科學基金項目等,參加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

我系在辦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突出實踐,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鍛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產學合作緊密。於2012年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專家審批,獲得省內唯一獎項,實現了學校在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並承辦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主辦了第三屆製造科學與工程國際學術會議等一系列大型國家級學術會議,在科研產業的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與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定,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業簽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定書,與GE公司西門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室。近年來,該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00餘項,經費達1.7億元。
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
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實驗室、福建省數位化裝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材料製備與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機構14個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技術開發基地等14個
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8項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3個
福建綠色節能環境材料工程中心、建築類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13個
校級科研機構32個
福建工程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等32個
省部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項)、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5個)、省級質量工程項目(52個)、“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2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4部)
同時,學校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GE公司、西門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等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定。

學術交流

國內交流學校立足於自身工科優勢,不斷加強與省內外高校與多家企業的交流合作,在訪學和接待來賓參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和進步。
國際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國際競爭力。2002年本科辦學以來,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外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關係,2012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主要有《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 、德國TU9聯合培養國際工程師計畫等。與台灣雲林科技大學、逢甲大學、台灣明道大學、台南套用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多所台灣高校開展了閩台教育合作與交流項目,促進了教師學術交流和合作辦學深入發展。(數據截止2012年10月)

校園文化

校徽

1、標誌主體圖形構成“人”字造型,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2、以學校前身創始人之一林紓的手跡作為標準字,傳遞百年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

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工程學院

3、標誌左右以線條進行組合,向中間匯聚,象徵著學校兩校合併,不斷融合、發展、壯大;又構成台階的圖形,寓意學校不斷前進,穩步向上發展。

4、標誌主體圖形構成造型,體現出學校的土木、建築、機電、電子電氣等學科背景。

5、六個“L”線條匯聚,體現出學校以工為主多學科發展的特點。

6、標誌以藍色作為主色調,穩定、沉著,具有蓄勢待發的力量,又能體現出工科為主的特點。

校訓

真 誠 勤 勇

(此校訓從1932年確定的福建高工校訓變化而來)

釋義:

1、真:真實、真理、真心、認真;

2、誠:誠實、誠懇、誠信、忠誠;

3、勤:勤奮、勤儉、勤學、勤政;

4、勇:勇氣、勇敢、勇於開拓、勇於創新。

整個校訓體現我學校“以人為本、以工為本、以本為本”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求真務實、學以致用、開拓創新的大學文化和校園風貌,師生員工在做人、做事、做學問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體現了志功兼顧、知行合一的實踐準則以及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李惠欽
校長: 蔣新華
黨委副書記: 李永蒼黃髮良 、鄢行龍
副校長: 張建勛 、林國強 、陳文哲

福建省高校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