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鄉

神岡鄉

神岡鄉是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宜黃縣最高峰軍峰山山麓,在宜黃縣縣城東南面,距城42公里,為神岡鄉人民政府和神崗行政村村委會的駐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2處鄉鎮叫做神岡鄉,分別是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神岡鄉和台灣省台中縣神岡鄉。
神岡鄉神岡鄉
神岡鄉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最高峰軍峰山山麓,在宜黃縣縣城東南面,距城42公里,為神岡鄉人民政府和神崗行政村村委會的駐地。宋元佑期間(1086-1094年),始建村,因村北山崗上建有神崗廟而得名。明清時代屬仙十二都。民國時期屬第四區神岡鄉、誠華鄉。建國後屬第四區神岡鄉、神崗人民公社。1984年,神崗人民公社改為神岡鄉。1985年,鎮上有391戶、1501人。神崗地處山區,除出產稻穀、木材、毛竹外,還有閩筍香菇烏桕籽百合粉等土特產品。清乾隆時,集鎮較為繁盛,修建了不少民房,修築器了護村石堤。1931年4月,神崗區、鄉蘇維埃政府在集鎮正式成立,神崗成為蘇區根據地之一。1931年冬,紅軍獨立第4師在神崗一帶駐紮和進行革命活動達一年之久。1933年11月,第五次反“圍剿”時在神崗通往下灣的大雄關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1958年設神崗公社,1969更名紅星公社,1970年復置神崗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南部,宜水上游。鄉府駐神崗,距縣城23.5公里。面積158平方公里,人口1萬。有公路北接林(坊)崇(仁)公路。轄神崗村羅坊村、下灣村、饒坊村黨口村下東源村大山口村、坑溪村、盧坊村、龍上村、楊坊村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膠合板、罐頭、香菇等廠。農業主產水稻、茶葉。

地理資源

神岡鄉神岡鄉
神岡鄉地處軍峰魚牙嶂兩山之間,地勢南高北低,由東南和西南和西南兩翼向北傾斜。境內高山眾多,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總計18座,其中軍峰、魚牙嶂海拔分別是1761米、1467米,屬宜黃縣第一、二高峰。神崗是宜黃主要水系宜水發源地,冷冽甘甜的溪水由南向親逶迤而下。神崗更是省級華南虎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蒼蒼。“峰巒層迭惹風起,碧水長流喜雨來”便是神崗自然環境的真實概括。

神岡鄉山水鍾靈,物華天寶。神岡鄉有耕地2.1萬畝,是重要產糧區和優質稻制種基地。鄉內農副產品豐富,優質大米、香菇雲耳百合毛尖茶、筍、胡鴨魔芋蘆筍等聞名遐邇。尤其是軍峰毛尖百合精粉水煮筍近來更是名聲鵲起,享譽境內外。神崗森林資源豐富,有山林面積達22萬畝,其中華南虎棲息地(芭茅地帶)6萬餘畝,原始森林1.47萬畝,神岡鄉用材林蓄積量達35萬立方米。同時,境內有許多珍貴樹種,有長柄雙花林紅豆杉、柳杉香樟楠林等數十種之多。地下蘊藏豐富,極具開採價值的有石灰石石英、鐵等礦。神岡鄉自然風光神奇秀美,人文景觀神趣盎然。戲曲的活化石—儺神、佛道同修的軍峰古剎、大雄關戰役舊址原始森林群落、軍峰十景、千年應氏古村落等,極具觀賞遊覽價值,發展旅遊潛力巨大。

經濟發展

神岡鄉神岡鄉
按照“五新一好”(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機制、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創建好班子)的標準,著力抓好羅坊、神崗、下灣、三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按照“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後勁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優質稻比重達到96%以上,著力發展百合、制種、白蓮等為主體的傳統產業,發展菸葉、茅菜、食用菌、葤材等為主體的新興產業:發展速生豐產林、毛竹南豐蜜桔等為主體的林果業,著力扶持和培育加工型農業化龍頭企業,提高小城鎮建設經營管理水平。

2007年,神岡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48萬元,比2006年增長553萬元,增長率達14%,財政工作取得跨越性進展,2007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38萬元,其中國稅完成了66萬元,地稅完成了144.8萬元,財政完成了27.2萬元。是2006年的2.3倍,獲宜黃縣財稅工作目標考評三等獎,財稅增幅居宜黃縣第一。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630萬元,增長14.04%。民眾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5元,比2006年增長10%,淨增255元。文化教育、科技、支農三項支出法定增長,防汛救災、社會保障與福利事業等費用穩定支出。為求得經濟的快速發展,神岡鄉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工作的突破口和總抓手,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招商”主戰略,進一步做好“金豐創業園”跟蹤服務工作,促其儘快投產創效的基礎上,又引進了由浙江紹興客商江小平投資2000萬元的綠悅複合肥有限公司項目,實際進資600萬元,引進由台商徐希民投資2億元的軍峰旅遊開發項目一個,實際進資1000萬元,軍峰山已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大力發展了小水電,神岡鄉小水電總數已達到14家之多,成為了名符其實的小水電之鄉。物流企業取得了新進展,2007年,神岡鄉“嘉順物流有限公司”實現稅收70萬元。

農副產品

神岡鄉神岡鄉雲耳
1、百合精粉。該粉系引種野生百合加工而成,具有“明目平肝、去毒養顏、潤肺行津”等醫療、保健重功效。數量:1萬斤,單價:40元/斤。
2、雲耳。腐生真菌,含有多種胺基酸、礦物元素和豐富的維生素B,還含有多糖化合物,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在醫學上有“降血脂之聖品”之稱。數量:0.8萬斤,單價:35元/斤。
3、閩筍、水煮筍。富含蛋白質、糖、多種維生素和粗纖維,對人體腸胃有著神奇的保健功能。閩筍數量:10萬斤,單價:4.8—5.2元/斤;水煮筍數量:400噸,單價:2400元/噸。
4、香菇。營養豐富,滋味鮮美,含有維生素B1、B2、麥角固醇和多種核苷酸胺基酸以及礦物元素等,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數量:1萬斤,單價:25元/斤。

台灣省台中縣神岡鄉

神岡鄉台中縣神岡鄉
神岡鄉位於台灣台中縣內西北隅,台中盆地北側,大肚山東部,大甲溪南岸。氣候屬亞熱帶,氣候溫和。清朝道光二十二年,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逐漸形成泉州人聚落。神岡鄉早期為粵人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有“新開墾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極為相似,有證據顯示可能為語誤造成延用。明鄭時期,神岡鄉隸屬天興州,清朝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施琅至台灣後設一府三縣,神岡鄉隸屬諸羅縣。清朝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神岡鄉歸彰化縣(和今彰化縣不同)管轄,為貓霧東捒東堡岸里社番屬,稱為阿河巴莊荒地。雍正末年,粵人張達京張承祖入台,開始開墾,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望寮)、社口(萬興莊)、北莊浮圳(紅圳頭)等。清朝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 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台灣遭日本殖民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岡、社口、三角仔三個行政區域。中華民國九年三區統一改為神岡莊,隸屬於台中州豐原郡神岡莊。台灣光復後始設神岡鄉。神岡鄉早期有中部開發中心之稱,先人至豐原、東勢、后里等地開墾,都需經過此地因此古蹟很多,使得神岡鄉近年來逐漸由農業轉為觀光業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