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鄉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3處鄉鎮叫做姚家鄉,1、河南省中牟縣姚家鄉;2、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姚家鄉;3、四川省劍閣縣姚家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姚家鄉位於河南省中牟縣南部,距中牟縣城七公里。面積83平方公里,耕地5.3萬畝,轄22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姚家鄉總人口3.1萬人。姚家鄉緊鄰中牟縣城,交通便利,中三公路橫貫南北,另有土山店崗王公路,春崗至劉張公路三條,全長20公里。姚家鄉水利建設事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屆鄉黨委、政府都把搞好農田水利建設作為振興姚家鄉經濟的戰略任務來抓,姚家鄉有乾渠18條,長9.34公里,機井3000多眼,引黃改土面積43050畝,占耕地面積的80.6%。 

姚家鄉 草莓種植

姚家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其次為玉米大豆、及小雜糧,經濟作物以大蒜大瓜花生棉花為主,1998年農業增加值達到4469萬元,糧食總產量15008噸,人均純收入達到2232元,油料總產3551噸,瓜類面積1.5萬畝,大蒜2萬畝。現在農民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致富的主要途徑。鄉黨委、政府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振興姚家經濟的突破口。1990年集資200萬元建成一所具有中國一流水平的鄉級中學,集職業教育、農業科技教育為一體。鄉鎮企業發展前景廣闊,1998年,姚家鄉鄉村企業108個,鄉鎮企業增加值達1679萬元。利用姚家鄉的資源及地理優勢,制訂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效顯著。1998年底,姚家鄉招商引資數額達3900多萬元,形成了畜牧養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兩大支柱產業,這兩大支柱產業也是姚家鄉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從而輻射帶動姚家鄉農民共同致富。2005年元月至11月份,完成招商引資4535萬元,建成和在建項目8個,新簽約項目4個,工業園區配套設施齊備,功能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大棚西瓜種植作為農業主導產業,面積12000畝,經濟效益可觀,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姚家鄉初步形成春夏萬畝大棚瓜,秋冬萬畝大棚菜的種植格局。姚家鄉生產總值255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財政收入36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13萬元,比上年增長16%。

江西省

姚家鄉 橫峯縣姚家鄉

姚家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橫峯縣南部,東與岑陽鎮毗鄰,西南與弋陽縣朱坑鄉隔水相望,北接青板鄉。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僅有3公里,與橫峯縣工業園區、新城區緊緊相連,姚家鄉內已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姚家鄉總面積44.7平方公里,山地面積4萬餘畝,耕地11174畝,下轄7個村委會,68個自然村,總人口1.3萬人。現有黨支部14個,403名黨員。姚家鄉是革命先烈黃道的故鄉,方誌敏黃道領導的弋橫暴動第一槍就打響在境內的蘭子樓底村。姚家生態環境優美,資源豐富。蘊含豐富的煤炭、青石粘土等資源。現形成了以煤炭、青石、粘土為主的工業支柱產業,商業、運輸、貿易等第三產業也發展迅速。姚家鄉共有民營企業16家,2005年實現財政收入363萬元,居全縣第二。農業主導產業頗具特色,生態養殖、無公害種植系列產業已初具規模。姚家鄉已形成了東菜、南果的農業產業格局,建作村無公害蔬菜、甘蔗連片種植面積達500餘畝;七甲村瓜果種植面積達800畝;養殖業以老表妹生態家禽養殖基地為龍頭,由散、小農戶養殖向集約化、立體化養殖轉變。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被譽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蘭子村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已完成了休閒廣場和村內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三場二區一中心”的規劃格局,為村民營造了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姚家鄉經濟發展思路:著力推進“112345”工程建設,即做強做大一個以蘭豐實業集團公司(下設四個分公司)為龍頭的工業企業產業群、2006年實現100%村村通油路;構建兩個社會義新農村示範村;著力打造三個系列品牌(姚家青石系列品牌、舒佰家俱系列品牌、“老表妹”系列品牌);全力培育四個基地(生態家禽養殖基地、品牌家俱加工基地、特色水面立體養殖基地、無公害經濟作物種植基地);3年內實現財政收入突破500萬元的目標。2006年姚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工農業總產值 7400萬元,淨增10%;財政總收入436萬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0元,增長11%;招商引資4300萬元,新增2個1000萬元以上企業落戶縣工業園;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姚家鄉 姚家鄉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縣委、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構建發展平台,做大經濟總量,在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上下功夫,推動全民創業,逐步把姚家鄉廣大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協調、文明進步、和諧平安的現代化新農村。以此形成了姚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格局——東菜、南果、西礦、北牧。按照社會經濟發展思路,姚家鄉乾群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千方百計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經濟建設取得較好成績。2007年1—11月份,姚家鄉共完成財稅收入980萬元,較去年增長145%;引進入園企業3家,引資6000餘萬元,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增長15%;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600萬元,增長10%。2007年,姚家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緊緊圍繞“二十字”方針,大力實施“六改四普及”。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姚家鄉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並總結出了“黨委、政府決策理性化,依據自然環境規劃人性化,尊重民意建設方案民主化,改舊建新各項設施人文化,藉助和諧民風建設過程親情化,啟發先富者感恩回報自動化。”的六化理念。至11月底,姚家鄉共投入資金270萬元對9個新農村建設點進行了綠化、亮化、硬化工程,改水、改路、改廁率達到100%,為村民營造了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

四川省

姚家鄉 劍閣縣姚家鄉

姚家鄉地處四川省劍閣縣西北部邊緣,是一個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為主的山區鄉。東部漢陽鎮城北鎮,西靠城北鎮鹽店鎮,南連北廟鄉,北接青川縣金子山 鄉。轄給村1個居委會,38個村民小組,2076戶、7880人。

姚家鄉過去屬北廟鄉,一九六二年建志,一九八四年鄉所在地(母家平)初具規模,是全縣首批示範小集鎮建設鄉所地。

自然資源:姚家鄉是一個山區鄉。境內山地特點顯著,以依山河谷地貌為主,河溝較狹窄,地形較複雜,東北東南以山林為主,西北西南屬陽坡平緩地勢。境內森林用地面積大,是劍閣主要用材林,經濟林木基地之一。鄉境內水資源主要來 向林氣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氣候條件有 利於農業生產,平均氣溫14℃,年平均日照1360小時。鄉境為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植物以亞熱帶闊葉林區和常綠葉林區構,結構品種多樣,以松柏灌木主為。動物主要有獸類、禽類爬行類兔類蟲類五大類,以禽兔為主。境內森林植被好,給野生動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也是劍閣木耳、木炭的主要產地之一。

姚家鄉 馬耳山

姚家鄉黨委、政府一般人很早就提出“科技強鄉,旅遊興鄉”的工作戰略。這正是得益於姚家鄉具有很多旅遊資源。馬耳山矗立在劍閣縣姚家鄉北部,海拔1208米,面積20多平方公里,是劍門七十二峰中的重要山峰之一。距姚家場鎮約3公里,距綿廣高速公路約7公里,距寶成鐵路竹園壩火車站僅12公里。馬耳山由與十里長峽玉皇峽相隔而又相連的八座奇峰組成。錯落有致,高低相仿的四座小山峰,像四條馬腿;聳起的高峰酷似一對馬耳;一座山峰酷似馬頭昂首太空,整體像一匹脫韁的駿馬,騰飛藍天。馬耳山由此得名。馬耳山風光集奇、秀、險、幽於一體。北面千仞峭壁拔地而起,綿亘如城,可謂“奇峰百仞懸,清眺出嵐煙”;馬耳山頂峰層巒聳翠,溝 深幽,人跡罕至,可謂“崖峻溪 深,林密徑路窄”;在蒼松翠柏、楠木青風,箭竹灌木林中,有深溝淺灘,涓涓流水,有幽谷溶洞,嶙峋怪石,有翠竹黃花,鳴蟬舞蝶,可謂別有洞天,世外仙境;石筍溝仙人洞楠木溝,綠色綴道,芳草萋萋,香氣四溢,路徑漫衍,縱橫交錯,且峰下峽谷,幽深莫測,可謂莫道少妙趣,秀幽勝劍門。馬耳山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奇松、怪石、異花、幽泉、深澗、溶洞,為馬耳山增添了特殊的神韻。

社會經濟條件:2002年底,姚家鄉總人口7880人,其中農業人口7715人,集鎮居住人口585人。姚家經濟以農業經濟為 主,年農村社會總產值為1841.7萬元。農業人均收入329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875.4萬元,林業產值64.8萬元,牧生產值863.5萬元,其它業產值38萬元。姚家鄉公辦、民辦企業基礎較薄弱,2002年底企業總產值為32萬元。姚家鄉糧食總產值4800噸,人均中有糧食609公斤,每人均總收入3291元,人場可支 配收入1505元,以糧食和牧業、林業收入為主。由於劍金高等高速公路的開通 ,為姚家發展帶來乾載難逢的機遇。姚家必將為新,老縣城的中轉站,也將會成為劍閣土地上的一片開發、投資的熱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