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坨

碗坨

碗坨,是一種山西漢族傳統麵食,在山西方言裡又叫做"碗禿"。碗禿是用蕎麥麵同豬血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食用時,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在油鍋中煎透,盛入碗內,澆上芝麻醬、蒜汁、陳醋、鹽、味素等作料,用竹籤扎著吃。這與北京的灌腸極為相似,只是原料不同。 天津薊縣也有碗坨,但做法與山西所做又有不同,將蕎麥麵蒸製,放在特定的小碗中,用芝麻醬作料,醋,蒜汁,辣油調製,是薊縣當地的一種特色小吃。

基本信息

介紹

碗團一般置於闊口淺底碗裡,做好的碗團是一層銀圓薄厚略發烏色的面結晶,吃時用鋼鋸條磨成的小

碗坨碗坨

刀,把碗裡那淺淺的一層麵食割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拌以辣椒油、陳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韌、滑膩、筋道、香辣,霎時間酸甜鹹辣味溢滿口腔。細品,似乎還有點點苦味

承德碗托

碗坨是用蕎麥麵同豬血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食用時,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在油鍋中煎透,盛入碗內,澆上芝麻醬、蒜汁、陳醋、鹽、味素等作料,用竹籤扎著吃。這與北京的灌腸極為相似,只是原料不同。據說清廷在避暑山莊時曾專門打發人到街上買回來嘗這口鮮呢!

平遙碗托

碗坨碗坨

平遙的碗托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經平遙時,品嘗這種食品後,讚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於是,碗託名聲大振,成為一種地方名吃。

平遙碗托的製作方法是將白面用溫水調成糊狀,再加以一定比例的鹽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調稀後盛入五寸小碟內上籠蒸15分鐘左右,蒸熟涼切後即成。

平遙的碗托有冷調、熱炒兩種食用方法。冷調是切成麵條狀放入人後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時有一種涼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熱炒是將炒瓢內入入熟豬油,加入蔥蒜後,將切成條狀的碗倒入,加山藥蛋絲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醬油、醋等調味品。炒熟後香味四溢,誘人饞涎欲滴

相關記載

碗坨碗坨

承德盛產蕎麥,《承德府志》載:“蕎麥于山田尤宜。《廣群芳譜》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時,農人以為御冬之具’”。這足見當時北方及承德一帶農人是以蕎麥做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宋代詩人陸游還曾有“蕎麥漫漫連山路,豆莢離離映版扉”詩句,極言蕎麥之盛。

二仙居一帶,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數人稱“碗坨王”的王老三。他從清末起就以制碗坨為業,他製做的碗坨選料精,工藝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國年間,他曾被熱河督統湯玉麟召到督統府專門傳授制碗坨技藝。他去世後,這門手藝由他的後人傳了下來。直到現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承德府志》有這樣的記載:“蕎麥于山田尤宜”。承德地處塞外,多山地丘陵,加之氣候較寒,無霜期短,適合產量低、成熟期短的蕎麥生長。

簡要介紹

在陝北是很普遍的一種民間食品。差不多每個縣的市鎮上,都有飯店或小吃攤點叫賣。老百姓更是家家戶戶自己做了吃。這原因,大約首先是陝北普遍生產蕎麥,陝北老百姓在幾千百年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摸索著粗糧細作的方法,蕎面碗坨在諸多的蕎麵食品中,有著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

製作方法

《陝西烹飪大典》有專門條目介紹這種食品,不過那名稱是“陝北蕎面碗團”。該條目說“製法有兩種:蕎麥麵製法。將蕎面用溫水和成麵團,放入盆內,然後用手蘸水反覆揉搓,揉勻後再蘸水揉搓,直到拽起能吊成線時,舀入碗中,上籠蒸熟,取出後在涼水中冰涼。蕎麥糝子製法。將蕎麥糝子放入盆內,灑涼水少許,浸滲約十分鐘,倒在案上擀成茸,再放入盆內,逐漸加入涼水,用拳頭搋成糊狀,用細籮過濾(麵糊稀稠以能掛在勺子上為度),倒入碗內,入籠旺火蒸十分鐘,用筷子攪動幾下,再蒸十分鐘左右即熟,出籠晾涼。食用時用刀將碗團切成長薄片,盛入碗內,調入用麻籽油炒過的蔥花及芝麻醬、生薑米、精鹽、醬油、食醋、芥末、蒜泥、油潑辣子。如加點麻辣羊肝味道更佳。”

歷史故事

碗坨碗坨

建國前夕,由於交通不便,承德人很少能吃上一頓白面。做小生意的買賣人,就在當地的特產——蕎面上打起了主意,這些人以駱駝為交通工具,從周邊各縣馱回蕎麥,加工成碗坨。

當時,承德的鬧市區二仙居一帶,開起了多家以蕎面為主食的飯店。周圍還有十餘家打地攤的小販也售賣碗坨。因其地點在二仙居,所以老承德人都習慣於叫“二仙居碗坨”。

清代,康熙、乾隆等七帝,每年都要來承德巡幸狩獵,並在避暑山莊駐蹕,時間多至半年。那些王公大臣、后妃宮女們也隨行前來。起初,住在山莊內的妃嬪宮女門,得知二仙居碗坨好吃的訊息後,就托太監出去購買,後來,又叫賣碗坨的小夥計往宮裡給送。一來二去,二仙居碗坨身價隨之大增,成了很有名氣的一種小吃。

至今,承德市還流傳著“二仙居碗坨——煎(尖)透了”的雙關俏皮話。其意不僅說煎透了的碗坨好吃,還說賣碗坨的人會做生意。

營養價值

蕎麥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蘆丁類強化血管物質;礦物營養素;豐富的植物纖維素等。

功效:1.經常食用蕎麥不易引起肥胖症,因為蕎麥含有營養價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體內不易轉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導致肥胖。

碗坨碗坨

2.蕎麥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效果,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進胰島分泌,降低血糖。

藥用保健價值利用蕎麥含有很高的藥用成分-生物類黃酮,莖、葉中的含量比種子中多,苦蕎含量比甜蕎多。槲皮酮及其苷類是類黃酮化合物,具有抗炎、止咳和祛痰作用,苦蕎中含量約1.6%左右,已製成槲皮素藥品。蕎麥的蘆丁和其他多酚含量豐富,蘆丁是槲皮酮-3-0-芸香糖苷,可以防治毛細血管脆弱性引起的各種出血病,並用作高血壓的輔助治療劑。蕎麥中含有大量的銅,為小麥、大米的2~4倍,銅能促進鐵的作用,有益於防治貧血病。蕎麥含有其他糧食稀缺的硒,有利於防癌。蕎麥還含有較多的胱氨酸和半胱氨酸,有較高的放射性保護特性。蕎麥種子中含有8種蛋白酶阻化劑,這是蛋白分解酶的一種阻礙物質,能夠阻礙白血病細胞增殖。尤其是食用苦蕎及其製品可顯著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血脂和血糖,對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療效作用,對糖尿病及併發症有良好的治療和緩解作用,對腸胃疾病及口腔潰瘍等也有較好的療效。蕎麥藥用、保健、功能性產品主要有:生物類黃酮(1號)膠襄、生物類黃酮(2號)膠襄、生物類黃酮散、生物類黃酮軟膏、生物類黃酮牙膏、生物類黃酮口香糖、苦蕎膠襄、黃帝膳(中日合作)、蕎麥抗癌藥品、苦蕎沖劑、苦蕎速效粉、苦蕎顆粒粉、苦蕎營養保健糊、各類苦蕎化妝品,如苦蕎護髮素、苦蕎浴液、苦蕎護膚霜、苦蕎防輻射面膏及蕎麥系列飲料,如苦蕎清肺潤喉飲料、苦蕎祛暑飲料、苦蕎滋補飲料等。

醫學價值1999年10月第二屆日本代替醫療學會發表文章認為:蕎麥中含有豐富的PMP(蘆丁類強化血管物質),它能抑制血液中脂質上升,改善脂質代謝,從而起到預防高血脂症、脂肪肝的作用。臨床實驗人們服用PMP一月後,血膽固醇和中性脂肪酸有明顯下降。另在大白鼠動物實驗中,服用PMP二周后,其腦內神經傳遞物質有顯著增加,據此推測其對預防老年性痴呆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大白鼠實驗發現,只有蕎麥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效果,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進胰島分泌,降低血糖。

由於PMP能強化毛細血管的彈性,對動脈硬化,改善高血壓症,預防腦血管意外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看來蕎麥確是一種十分優良的主食品,尤其適合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經常食用。

一般建議每三天吃一次蕎麥或蕎麥麵條(相當於麵條100克),即有一定保健效果。目前在日韓等國,蕎麥麵條及蕎麥食品頗受人們喜愛。

小貼士1.蕎麥麵可換成其它品種的麵條。

2.蝦皮少許即可,不可過量。

3.還可添加魚丸等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