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植物]

石楠[植物]
石楠[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楠(學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別名:紅樹葉、石岩樹葉、水紅樹、山官木、細齒石楠、鑿木、豬林子、千年紅、扇骨木,薔薇目、薔薇科、石楠屬木本植物,常綠喬木類,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抗寒力不強,喜光也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萌芽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主產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華北地區有少量栽培。富有觀賞價值,亦可作藥用。花期5-7月,果期10月。植物木材質地堅硬、紋理密緻,可用來製作家具和其他木器,同時也是很受歡迎的園林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石楠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4-6m,有時可達12m。小枝褐灰色,無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2-4cm,老時無毛;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9-22cm,寬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疏生具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幼時中脈有絨毛,成熟後兩面皆無毛。

本種葉片形變異較大,幼苗期鋸齒有針刺。花兩性;復傘房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無毛;花便長3-5mm;花密生,直徑6-8mm;萼筒杯狀,長約1mm;萼片5,闊三角形,長約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圓形,直徑3-4mm;雄蕊20,外輪較花瓣長,內輪較花瓣短,花葯帶紫色;花柱2,有時為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徑5-6mm,紅色,鮮艷著目,後成褐紫色。種子1顆,卵形,長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能耐短期的-15℃低溫。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能在石縫中生長。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沙質壤土。生長較慢,萌芽力強,耐修剪。

產地分布

主產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華北地區有少量栽培;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有分布。

朝鮮北、中部的高山地帶生長,在冰雪地也能開花。

植物用途

木材緻密,制車輪及工具柄;種子油制肥皂;根含鞣質,提制栲膠;葉含烏蘇酸、皂苷、揮髮油,有小毒,入藥有利尿、補腎、解毒、鎮痛作用;又可作土農藥,治棉蚜蟲,並對馬鈴薯病菌泡子的發芽行抑制作用;為常見綠化觀賞樹種,是一種抗有毒氣體能力較強樹種,可在大氣污染較嚴重地區栽植;在蘇州光福一帶多用作批把的砧木,當地民眾認為用它做砧木可以增強樹勢,延長樹齡,並能耐旱、耐瘠,但果味稍淡。

各家論述

1.《綱目》:石楠,古方為治風痹腎弱要藥,今人絕不知用,識者亦少,蓋由甄氏《藥性論》有令陰痿之說也。殊不知服此藥者,能令強,嗜欲之人,藉此放恣,以致痿弱,歸咎於藥,良可慨也。

2.《本草從新》:石楠葉祛風通利,是其所長,補腎之說,未可信也。

3.《本經》:破積聚,逐風痹。

歷史考證

 紅葉石楠 紅葉石楠
1.《別錄》:石楠,生華陰山谷。二月、四月采葉,八月采實,陰乾。

2.《唐本草》:石楠葉似菵草,凌冬不雕,以葉細者為良,關中者好,為療風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長大如枇杷葉,無氣味,殊不任用。今醫家不復用實。

3.《蜀本草》:《圖經》雲,石楠,終南斜谷近石處甚饒。今布人多以瓦韋為石韋,以石韋為石楠。不可不審之。

4.《本草圖經》:石楠,株極有高大者,江湖間出,葉如枇杷葉,有小刺,凌冬不雕,春生白花,成簇,秋結細紅實。關隴間出者,葉似莽草,青黃色,背有紫點,雨多則並生,長及二三寸,根橫細紫色,無花實,葉至茂密,南北人多移以植庭宇間,陰翳可愛,不透日氣。入藥以關中葉細者良。

5.《本草衍義》:石楠,葉狀如枇杷葉之小者,但背無毛,光而不皺。正、二月間開花,冬有二葉,為花苞。苞既開,中有十五餘花,大小如椿,花甚細碎,每一苞約彈許大,成一球。一花六葉,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綠色,葉末微淡赤色,花既開,蕊滿花,但見蕊不見花。花才罷,去年綠葉盡脫落,漸生新葉。但京、洛、河北、河東、山東頗少,人以此故少用。湖南、北,江東、西,二浙甚多,故多用。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莖呈圓柱形,直徑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縱皺紋,皮孔呈細點狀;質堅脆,易折斷,斷麵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黃白色,裂片狀。葉互生,具柄,長1-4cm,上面有一縱槽;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cm,寬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具細密的鋸齒,齒端棕色,但在幼時及萌牙枝上的葉緣具芒狀鋸齒;上面棕色或棕綠色,無毛,羽狀脈,中脈凹入。下面中脈明顯突出。葉片革質而脆。氣微,莖微苦,葉微澀。以枝嫩、條勻、葉完整無碎者為佳。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均為1列近方形細胞,外側被角質層。葉肉組織柵狀細胞3-4列,不通過主脈,海綿組織疏鬆,中脈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內側各有3-4列厚角細胞,壁角質化;維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纖維與含黃色物質的薄壁細胞相間排列成繼續的半球形。中脈部的厚角細胞、薄壁細胞、韌皮部和葉肉組織細胞中含草酸鈣棱晶和簇晶。含黃色物質的細脈散在於海綿組織及中脈的薄壁組織中尤其是中脈維管束的周圍為多。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質化,無氣孔。下表皮細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氣孔稠密,不定式,副衛細胞4-8個。

粉末特徵:棕色。纖維眾多,無色或淡黃色,多成束,破碎,直徑約13μm,周圍薄壁細胞內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草酸鈣方晶易察見,直徑7-33μm。草酸鈣簇晶,多存於葉肉薄壁細胞內,直徑16-33μm。

繁殖栽培

石楠石楠
繁殖以播種為主,亦可用扦插、壓條繁殖。播種於11月採種,將果實堆放搗爛漂洗,取籽晾乾,層積沙藏,至翌春播種,注意澆水、遮蔭管理,出苗率高。扦插於梅雨季節剪取當年健壯半熟嫩枝為插穗,長10—12厘米,基部帶踵,上部留2—3葉片,每葉剪去2/3,插後及時遮蔭,勤澆水,保持床土濕潤,極易生根。南方以石楠為綠籬,常直接插條營成 。

繁殖方法

實生播種
1、種子的採集
在果實成熟期採種,將果實搗爛漂洗取籽晾乾,採用層積沙藏至翌年春播。種子與沙的比例為1:3。
2、選地與播種
選擇土壤肥沃、深厚、鬆軟(混入1/3河沙)的地塊作為苗床進行露地播種。2月上旬採用開溝條播,行距20厘米,覆土2~3厘米厚,略微鎮壓一下,澆透水後覆草以保持土壤濕潤,有利於種子出土。播種量為15~18千克/畝。
扦插繁殖
1、扦插前的準備
選擇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交通方便和水源充足的地塊做苗圃地。插床寬100厘米、長20~30米,插床四周裝擋板,擋板高度為12厘米。床面用高錳酸鉀200倍液噴灑消毒,然後鋪設基質,基質中黃心土占70%~80%、細沙占20%~30%,厚10厘米左右,將床面整平,24小時後可進行扦插。
2、扦插
扦插可在雨季進行,選當年半木質化的嫩枝剪成10~12厘米長的段,帶1葉1芽,剪去1/3葉片。插條採用平切口,切口要平滑,以防止其表皮和木質部撕裂而形成新的創口。取金寶貝生根劑6克,加酒精30毫升溶化,再加入50%溫水60毫升、清水1.4千克、黃心土5千克等攪成漿糊狀,將插條捆成小捆蘸生根劑泥漿。扦插株行距為4厘米×6厘米,深度為插條的2/3。應隨剪隨進行藥劑處理隨扦插,扦插完畢後立即澆透水,對葉面噴灑1000倍的多菌靈和福·福鋅混合液,立即搭好小拱棚,用塑膠薄膜覆蓋,四周密封,緊貼薄膜再覆蓋透光率50%的遮陰網。
也可在早春,采一年生成熟枝條扦插。

管理養護

苗期管理
待樹苗基本出齊時(約經過30天),應小心揭去覆草,防止將樹苗拔出。樹苗密度過大的應及時間苗,時間在5月份,密度過小的應及時移栽或補種。將間下的苗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隨栽隨澆水,以保證較高的成活率。每半個月施1次尿素或三元複合肥,每畝用量約為4千克。天旱時及時灌溉,澇時及時排水。苗床期常見的病蟲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蠐螬、地老虎等,應及時防治。還要防止鳥獸為害樹苗。
插後管理
扦插後1周,將基質含水量控制在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95%為宜。扦插15天以後,多數插條開始生根,應將基質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逐步揭膜通風,有50%以上插條萌發出新葉時可除去薄膜。每隔20天噴1次福·福鋅和多菌靈800倍液防治炭疽病和根腐病,及時拔除病株並燒毀。在插條全部生根展葉後,噴施水溶性化肥(0.2%尿素)促進生長。
水肥管理
栽前施足基肥,栽後及時澆水。生長期注意澆水,特別是6-8月高溫季節,宜半月澆1次水。春夏季節可追施一定量的複合肥和有機肥。
防寒
新移植的石楠一定要注意防寒2-3年,入冬後,搭建牢固的防風屏障,在南面向陽處留一開口,接受陽光照射。另外,在地面上覆蓋一層稻草或其他覆蓋物,以防根部受凍。
修剪
石楠修剪時,對枝條多而細的植株應強剪,疏除部分枝條;對枝少而粗的植株輕剪,促進多萌發花枝。樹冠較小者,短截一年生枝,擴大樹冠;樹冠較大者,回縮主枝,以側代主,緩和樹勢。如石楠生長旺盛,開完花後將長枝剪去,促使葉芽生長。冬季以整形為目的,疏除部分密生枝以及無用枝,保持生長空間,促進新枝發育。對於用作造型的樹種一年要修剪1-2次,如用作綠籬,更應該經常修剪,以保持良好形態。

病蟲防治

病害
主要有葉斑病和灰霉病。
葉斑病主要發生在石楠葉片上,初期病斑褐色,擴展後病斑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灰白色稍顯輪紋狀;後期病斑乾枯,著生黑色顆粒,嚴重時可引起落葉。病菌一般從傷口和皮孔侵染,病葉可作為病源引起再侵染。該病常年發生,梅雨季節發病較重。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清理病葉;二是發病初期噴施波爾多液100~150倍液、60%~75%代森鋅500~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
灰霉病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預防,發病期可用1%波爾多液每半個月噴1次,或用50%代森鋅800倍液噴霧防治。
蟲害
主要有介殼蟲、石楠盤粉虱、白粉虱和蛀乾害蟲。防治介殼蟲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灑處理。
石楠盤粉虱的防治:人工摘除有蟲葉片,杜絕其大量繁殖和蔓延;利用其成蟲對黃色有強烈趨性的特點,在羽化前兩天,於植株旁布置黃板進行誘殺,殺滅效果很好;利用其主要天敵如細蜂、瓢蟲、草蛉、捕食蟎等進行生物防治。防治白粉虱,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對樹冠噴霧,能迅速殺滅白粉虱群體;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毫升/株根施,不僅能保護天敵,而且防效很好。防治蛀乾害蟲如天牛幼蟲、吉丁蟲等,可用40%樂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噴灑,以噴至樹幹流液為止;成蟲出現時,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霧;9月下旬在樹幹基部噴灑80%敵敵畏或辛硫磷200倍液毒殺成蟲。

屬常見種

 石楠 石楠
1.光葉石楠 P.glabra(Thunb.)Maxim. 又名欏木。常綠小喬木,枝黑灰色具散生皮孔,葉革質,兩面光滑無毛,螺鏇狀著生,葉片小,長可達5-9厘米,側脈10-18對,緣具疏生淺鈍鋸齒,葉柄短,長僅0.5-2.0厘米,花瓣基部具爪,果紅色光亮。

2.毛葉石楠 P.villosa(Thunb.)DC. 又名雞丁子,落葉小灌木,枝灰褐色,幼枝被白色長柔毛。葉片薄紙質,小型,長3-8厘米,側脈5-7對,葉兩面多少有毛,葉緣上半部具尖細鋸齒,葉柄短,具毛,花序梗及果梗上常有疣點,小果紅色經冬不落,山東山地有野生。

3.紅葉石楠(photinia × fraseri)是薔薇科石楠屬雜交種的統稱,為常綠小喬木或多枝叢生灌木,單葉輪生,葉披針形到長披針形,新梢及嫩葉鮮紅色,老葉革質,葉表深綠具光澤,葉背綠色,光滑無毛。頂生傘房圓錐花序,小花白色,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紅色梨果,夏末成熟,可持續掛果到翌年春。 園林中常用的有紅羅賓'RED Robin'和紅唇'RED Tip'兩個品種,其中紅羅賓的葉色更加持久鮮艷,觀賞性更強。紅葉石楠主要產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另外還有火艷`Camelvy'、魯賓斯'Rubens'、 強健'Rubusta'等品種。

中國石楠屬植物

石楠屬,薔薇科,60種以上,分布東亞、東南亞和北美,我國約40種,產西南部至中部,材質堅硬,紋理密緻,可為傘柄、秤桿、算珠子等用,或栽培供觀賞。

藥用植物(一)

中藥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相當的陌生了,中藥是我國先人經歷了千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的。我們絕不能讓他沒落。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藥用植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