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園

瞻園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南四大名園之一,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瞻園也是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並稱為“江南四大名園”。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迴廊,奇峰疊嶂,小橋流水,四季花香的美麗畫卷。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中白府的取景地便是瞻園。

基本信息

簡介

瞻園瞻園

瞻園,又稱金陵第一園、大明王府、乾隆行宮。瞻園是南京唯一保存最完好,也是唯一開放的明代王府,具有600多年的歷史,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賜予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的王府。清乾隆皇帝南巡時的行宮,“瞻園”二字就是乾隆親筆御題的。太平天國時期為東王楊秀清和幼西王蕭有和的王府。瞻園屬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瞻園位於南京市瞻園路208 號,從夫子廟向西步行7、8分鐘即到。

特色

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布局典雅精緻,有宏偉壯觀的明清古建築群,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樓榭亭台,勾勒出一幅深院迴廊,奇峰疊嶂,小橋流水,四季花香的美麗畫卷,猶如南京繁鬧都市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劉敦楨所著《中國園林》巨幅集錦畫冊中,將瞻園作為古金陵園林唯一的代表作,載入中國園林史冊。“園以石勝”,成為瞻園的主要特色,園中北假山即為明代遺物。

瞻園素以假山著稱,迴廊也頗具特色,串連南北,蜿蜒曲折。進園門後,透過漏窗便隱約可見一座奇秀的石峰“仙人峰”,傳說是宋徽宗時“花石綱”的遺物。

歷史

瞻園瞻園湖水景色

瞻園始建於明朝初年,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曆年間已初具規模。清順治二年(1645年)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並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後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友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歷經侵削,範圍日狹,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曾幾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彭沖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歷時6年,用太湖石1800噸,使瞻園面貌一新。

1985年二期工程開始,1987年竣工。共增園林面積近4000平方米,修建樓台亭閣13間,建築面積2882平方米。擴建後的瞻園,東西二園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園林風格,又汲取現代南北方造園藝術精華,形成兼容並蓄之特色。園內有喬灌木810株,竹類面積400平方米。東瞻園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水院、草坪區、古建區,西瞻園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靜妙堂等景點。瞻園已成為南京夫子廟風景區一刻耀眼奪目的閃亮明珠。

結構布局

瞻園瞻園亭台樓榭
瞻園分東西兩個部分,大門在東半部,大門對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塊太平天國 起義浮雕。大門上懸一大匾書“金陵第一園”,字系趙朴初所題。進門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銅像,院中兩邊排列著當年太平天國用過的大炮20門。二進大廳上有郭沫若 題寫的“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匾額,主要陳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壟 、天王皇袍 、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300 多件,總陳列面積約1200平方米。該館現已收集到太平天國文物1600餘件,其中有42件一級文物。這是東半部。

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園內古建築有一覽閣、花籃廳、致爽軒、迎翠軒及曲折環繞的迴廊,這些建築和迴廊把整個瞻園分成5 個小庭院和一個主園。靜妙堂位於主園中部,三面環水,一面依陸,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邊假山上還有歲寒亭一座。園不大,頗具特色,是江南名園之一。

景觀名勝

假山

瞻園以山為主、以水為輔。主景與骨幹由三座各具風姿的假山組成,北假山陡峭雄峙,西假山蜿蜒如龍,南假山巍峨雄渾。
瞻園瞻園假山

北假山以體態多變的太湖石堆成,尚保留有若干明代“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疊山技法,臨水有石壁,下有石徑,臨石壁有貼近水面的雙曲橋。山腹中有盤石、伏虎、三猿諸洞。石壁下有兩層較大的石磯,有高有低,有凸有凹,中有懸洞,形態自然。

西假山以土為主體,用太湖石駁岸,石頭猶從土中長出,充滿自然野趣,山側留一洞口,供遊人涉足探幽。西山上有為賞景而設的兩座亭子。“歲寒亭”因周圍栽有松、竹、梅,又被稱作“三友亭”;形同摺扇而得名的“扇面亭”,四周種有常青喬木。

南假山,一千多噸太湖石經篩選後,按紋理走向拼成斜列狀;石縫成豎向相疊以水泥沙漿膠合置於山後;為承受碩大無比的山體重壓,底部打下梅花樁,樁中縫隙用石塊擠緊,使之既經得起遊人的攀登,又經得起暴風驟雨的沖刷;山有兩重層次,分別以石包土,土包石的方法相互交替使用;輪廓上採取矮山伴高山錯落有致的方式。疊成絕壁、主峰、危崖、洞龕、鐘乳石、山谷、配峰、次峰、步石、石徑,使南假山呈現嶙峋多姿、群峰跌宕、層次分明、自然幽深的壯麗景觀,加上人工瀑布與水洞,遍植的藤蘿、紅楓與鋪地黑松,將南假山裝扮得生機盎然,鬱鬱蔥蔥,展現出一幅青松伴崖石的美妙畫卷,成為建國後中國壘山造園藝術中獨具特色的經典範例。

靜妙堂

瞻園靜妙堂門匾

園內的主題建築,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該堂把全園分成兩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連,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園又以石取勝,造景效果與實用功能巧妙結合,“妙境靜觀殊有味,良游重繼又何年”。

虎字碑

瞻園虎字碑瞻園虎字碑

在瞻園的觀魚亭入口處右邊牆壁上有一巨大虎字碑,碑上的虎字乃一筆揮就,字是虎,形也似虎,被譽為瞻園的鎮園之寶。

關於瞻園之虎,傳說為了讓“未有寧居”的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居有定所永世安康,朱元璋在贈送瞻園的同時還送了一件鎮宅之寶,那就是明朝德高道人一筆揮就的“虎”字畫,此“虎”字威嚴、霸氣、吉祥,還蘊含有“富甲天下” 四個字,當年為乾隆所看中,他想帶走,可惜它鑲嵌在牆中,如硬拿走就會破壞這裡的風水,於是他讓人拓下“虎”字,張掛在宮中。老百姓是無緣一睹“虎”字風采,退而紛紛做虎頭帽虎頭靴為孩子納福,是為傳世之風。

此前有媒體稱這個虎字乃是汪偽時期的大漢奸、南京考試院院長江亢虎所寫,引發遊客質疑為何保護。2012年3月,設在瞻園內的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主任張鐵寶表示,雖然虎字碑的作者目前還有待考定,但史料顯示,絕對不會是江亢虎所寫。

太平天國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文博單位。先後徵集到太平天國高級將領的官服“團龍馬褂”、太平天國印製的《欽定士階條例》、《欽定軍次實錄》、《欽定英傑歸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收藏有太平天國文物2800餘件;各類文物及遺址、遺蹟照片10000餘張;清方原始檔案、函札資料2000餘卷宗;有關太平天國史圖書6000餘冊;並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國資料書籍30多部700餘萬字。

江南四大名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