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extrin 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向內上方轉動。 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轉向外上方。

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 眼球周圍有七塊隨意肌,均屬骨骼肌。其中有提上瞼的提上瞼肌和運動眼球的四塊直肌、兩塊斜肌,各直肌共同起自視神經管周圍的總腱環,向前行分別止於眼球赤道前方鞏膜的上、下、內側和外側。

眼球外肌(extrinsiceyeballmuscles)是支配眼球活動的中軸肌,是眼球鞏膜上附著的六條肌肉,能使眼球隨意轉動。
胚胎時期內耳前有3對肌節,叫做耳前肌節,依次為Ⅰ、Ⅱ、Ⅲ對肌節,它們在脊椎動物中都變成動眼肌肉,分別由3對腦神經所支配。第Ⅰ對肌節在每側各形成4條眼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另分出上提瞼肌,受第Ⅲ腦神經(動眼神經)的支配;第Ⅱ對肌節每側各形成上斜肌,受第Ⅳ腦神經(滑車神經)的支配;第Ⅲ對肌節各形成外直肌和眼球縮肌,受第Ⅵ腦神經(外展神經)的支配。眼球回縮肌最先出現在兩棲動物,有協助吞咽食物的作用,這是由於眼球回縮肌的收縮,可使眼球稍向口腔縮入,藉此壓擠口腔內食物進入食管。羊膜動物在眼瞼和瞬膜上也有肌肉(例如,爬行綱和鳥綱動物的錐肌、鳥的方肌、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上提瞼肌),這些肌肉也是由前3對肌節分出。
頭上的體節肌(發生上來自中胚層的體節)只有上述的3對,它們形成的6條動眼肌在脊椎動物各綱動物中也很一致。頭部的其他肌肉並不是體節肌,而是鰓節肌和皮膚肌。
1、提上瞼肌(1evator palpebrae supefioris) 起自視神經管周圍的總腱環,於上直肌上方向前移行為腱膜,止於上瞼的皮膚、上瞼板。收縮時,上提上瞼,開大眼裂。由動眼神經支配。
2、上直肌(rectu。superior) 位於提上瞼肌的下方,眼球的上方,向前止於眼球赤道前方鞏膜的上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向內上方轉動。由動眼神經支配。
3、下直肌(rectus inferior) 位於眼球下方,向前止於眼球赤道前方鞏膜的下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向內下方轉動。由動眼神經支配。
4、內直肌(rectus medialis) 位於眼球內側,向前止於眼球赤道前方鞏膜的內側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向內側轉動。兩側內直肌同時收縮,產生對眼動作。由動眼神經支配。
5、外直肌(rectus lateralis) 位於眼球外側,向前止於眼球赤道前方鞏膜的外側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向外側轉動。與對側內直肌同時收縮,產生左顧右盼動作。由展神經支配。
6、上斜肌(obliquus superior) 起自於視神經管周圍的總腱環,經上直肌與內直肌之間,沿眼眶上壁內側緣前行至其前端的滑車,再轉向後外,止於眼球赤道後方鞏膜的上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轉向外下方。上斜肌與上直肌作用相對應,二者同時收縮,使瞳孔對向前方。由滑車神經支配。
7、下斜肌(obliquus inferior) 起自眼眶下壁的前內側,經下直肌下方,行向後外,止於眼球赤道後方鞏膜的下面。收縮時,牽拉眼球,使瞳孔轉向外上方。其作用與下直肌相對應,二者同時收縮,使瞳孔對向前方。由動眼神經支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