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軍閥

直系軍閥

直系軍閥是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系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等。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其首領之位。主要人物有李純、王占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勛、孫傳芳等。主要割據在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馮國璋原是袁世凱的親信將領。

基本信息

簡介

直系軍閥,是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起為其首領。主要人物有李純、王占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勛、孫傳芳等。主要地盤有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馮國璋原是袁世凱的親信將領,1912年9月任直隸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鎮壓國民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攻占南京,其部屬駐守長江下游一帶。1917年7月張勛復辟失敗後,馮國璋到北京繼任總統,其部下曹錕、李純、陳光遠、王占元分別任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督軍,構成了直系的基本勢力。

主要人物

直系軍閥教頭直系軍閥教頭
馮國璋,字華甫,直隸河間人。1859年生於一個農家。1884年到天津大沽口投淮軍當兵。1885年考入天津北洋武備學堂。1890年畢業後,留學堂充任教官。不久投聶士成幕,很受聶士成青睞,後被推薦給中國駐日本公使裕庚做軍事隨員。在日本期間,馮國璋結識了一批日本軍界人士,並留心考察近代軍制和日本軍事,編成兵書數冊。

1896年,馮國璋回國後,將他所編的兵書呈送聶士成,聶士成轉交給了正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袁世凱當時正在尋訪軍事人材,見到這幾冊兵書,如獲至寶,大加讚賞說:“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很快將其羅致門下。馮國璋到小站後,充分發揮他的軍事才幹,幫助袁世凱編定新軍兵法操典,很快成為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後來亦稱“王龍”、“段虎”、“馮狗”。皆因王士珍在政治舞台上時隱時現,似龍見首不見尾;段祺瑞暴躁如虎;馮國璋狗頭狗腦,聰明善變。自投袁世凱後,馮國璋歷任新建陸軍督練營務處總辦、軍政司教練處總辦、中央練兵處軍學司司長、北洋陸軍速成學堂督辦、軍咨使等。馮國璋也不忘袁世凱的提攜之恩,當袁世凱在1908年被放逐回籍後,馮國璋不時前往探望,並常與他保持聯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為撲滅起義,清廷派蔭昌統率北洋兩軍南下鎮壓,其中蔭昌親率第一軍,第二軍則由馮國璋督率。馮國璋在受命的當天,便秘密跑到彰德拜見袁世凱,請示機宜,袁世凱授以“慢慢走,等著瞧”的秘訣。北洋軍早已養成了“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再加上馮國璋從中作梗,部隊走走停停,令朝廷驚慌失措,不得已下令召回蔭昌,派袁世凱為欽差大臣,以馮國璋為第一軍軍統,擔任前方作戰任務,段祺瑞為第二軍軍統,為後方接應。

袁世凱出山後,馮國璋便率軍猛攻漢口,用重炮轟擊人煙稠密的市區,革命軍被迫退出漢口。占領漢口後,馮國璋擊退了黃興所組織的反攻,不久又攻克了漢陽。馮國璋因軍功被朝廷授予二等男爵。袁世凱在軍事上占上風之後,便命令停止進攻,開始私下與革命軍進行談判,在清政府與革命軍之間謀取私利。此外,為了更有效地控制清政府,袁世凱這時即調馮國璋回京,接替載濤任禁衛軍統領。在辛亥革命中,馮國璋為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當上臨時大總統立下了汗馬功勞。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謀刺宋教仁,解散國會。孫中山發起二次革命,在江西、安徽、南京、上海等地首先起事。馮國璋再次被袁世凱委以重任,出任江淮宣撫使兼第二軍軍長,督率第四、第五兩師各一部及雷震春、倪嗣沖部,會同辮帥張勛沿津浦路南下,很快攻占徐州、蚌埠,再合攻南京。攻下南京後,北洋軍進行了殘酷的洗劫。馮國璋鎮壓二次革命立了大功,晉升陸軍上將,出任直隸總督,江蘇都督由張勛出任。由於張勛不屬袁世凱親信,袁世凱不放心他占據江蘇這塊東南重地,於是,以張勛在南京縱兵燒殺搶掠引起外交壓力為由,改張勛為長江巡閱使,馮國璋為江蘇都督,這使得馮國璋不僅有了實力,也有了塊富庶之區作為自己的地盤。

不久,袁世凱為抑制北洋將領私人勢力的擴大,加強中央集權和個人對全國局面的控制,陸續拋出廢省改道、裁撤都督、設立將軍府等方案。馮國璋作為地方實力派,正想擴展自己的地盤,當然聯絡其他北洋將領暗地抵制和反對,從而與袁世凱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不過,袁世凱對馮國璋還是盡力籠絡,當馮國璋原配夫人新故,袁世凱便撮合婚姻,把自己的家庭女教師周道如介紹給他做夫人,並派自己的第三妾金氏送親到南京與馮國璋完婚。

其後,袁世凱積極推行帝制,但又不便自己出面,對馮國璋這樣的手下大將也不說真話,使馮國璋極為惱怒,因此,拒絕參加“擁戴”活動。但這樣一來,袁、馮之間的裂痕更加擴大。袁世凱稱帝後,即下令調馮國璋入京做參謀總長。馮國璋知道這是袁世凱的調虎離山計,裝病而不拒不赴任。1915年底,護國軍興,雲南、廣西等省宣布獨立,馮國璋知道袁世凱氣數將盡,暗中與各省北洋軍人頻繁聯繫,造成在袁世凱與護國軍之外的第三種勢力,將來準備出來收拾殘局。馮國璋暗中支持四川將軍陳宦獨立。接著,馮國璋聯絡江西將軍李純、浙江將軍朱瑞,山東將軍靳雲鵬,湖南將軍湯薌銘,聯名密電各省將軍,共同壓迫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這就是“五將軍密電”。直隸將軍朱家寶得此密電,急忙告知袁世凱。袁世凱驚得如五雷轟頂,幾乎暈倒,絕望地說:“完了,一切都完了。”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但仍當大總統。馮國璋知道袁世凱遲早要倒台,宜採取窮追猛打的策略,4月16日通電勸袁世凱退位,震動了北洋集團,不少軍閥紛紛效仿。6月6日,袁世凱終於在四面聲討之中死去。後人作了副對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陳樹藩、陳宦及湯薌銘的反叛固然令老袁氣憤,其實馮國璋更是他主要的送命人。袁世凱死後,國務總理段祺瑞取代了袁世凱北洋集團首腦的地位。為了緩和南方護國軍的態度及堵住馮國璋等北洋將領的進路,便“擁戴”副總統黎元洪為總統,以責任內閣制的名義造成其國務總理的獨裁地位。

為了對抗段祺瑞的專制,國會中反段的議員孫洪伊等人便提出“以馮制段”的策略,推舉馮國璋為副總統以牽制段祺瑞。馮國璋想到能當副總統,也是一件美事。於是,在1916年10月30日就任此職。不過,馮國璋也深知段祺瑞的打算,想讓他入京當個沒有兵權的副總統,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地盤。因此,他頂著副總統的頭銜,卻依然留在南京。 其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愈演愈烈,馮國璋靜觀局勢,似乎持中立態度。府院之爭,最後導致張勛入京,黎元洪倒台,段祺瑞以討伐張勛復闢為名,“再造共和”,重登國務總理的地位,馮國璋也被推上大總統的寶座。馮國璋深知段祺瑞的粗暴奸詐,對是否就任總統猶豫不決。他的手下也意見分歧。女婿陳之驥等持反對態度,認為馮國璋不能離開自己的軍隊和經營多年的長江地盤,到北京做空頭大總統。參謀長景雲等則認為,當下中央無主,元首虛懸,正是馮國璋執掌中樞,擴大權勢的大好時機。曹錕、李純等直系將領也紛紛通電擁護。於是,馮國璋以李純接任江蘇督軍,陳光遠為江西督軍,安排好一切以後,離開南京。1917年8月4日,馮國璋正式代理大總統,成為中華民國第四位總統。馮國璋就任總統以後,以直系首領的身份與國務總理、皖系首領段祺瑞進行了一番激烈的爭鬥,終於在1918年10月被皖系軍閥操縱的安福國會逼迫下台。有關這一段歷史,在上一章第三節中已經談過,這裡就無須贅述。

馮國璋下野後,回到河間隱居,經營他的家業,所謂家業,主要是他在野時專設的由他直接控制的第十五、十六兩師糧餉局,是他的斂財機關。此外,他還投資開灤煤礦、中華匯業銀行等。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因肺病死於北京帽兒胡同寓所,享年60歲。馮國璋死後,段祺瑞親往弔喪,放聲大哭,哀傷不已,馮國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馮國璋死後,曹錕吳佩孚成為直系的代表人物。這裡先說曹錕其人。

歷史記載

直系在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係為爭奪中央政府的權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18年8月,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徐世昌為總統,取代了馮國璋的職權。次年12月馮病死,曹錕、吳佩孚成為直系首領。他們一面迎合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反對皖系軍閥武力統一的內戰政策;一面利用人民的愛國熱情,揭露皖系的媚日賣國行動,贏得了輿論的支持。1920年7月同奉系首領聯合發動了直皖戰爭,在京漢線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等地打敗了皖系軍隊,與奉系一起控制北京政府。

直皖戰爭後,直奉之間在地盤和權力的分配上,矛盾日益尖銳,導致1922年4月爆發首次直奉戰爭。雙方在北京附近開戰,結果奉軍戰敗,退出關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權後,仍採用消滅異己勢力,推行武力統一的政策。先打起“恢復法統”的旗號,驅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復任總統。繼而策動廣東的陳炯明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出廣東。同時向外地伸張勢力,派楊森督川、孫傳芳督閩,沈鴻英督粵。1923年吳佩孚製造了屠殺京漢工人的“二七”慘案。6月曹錕在京驅逐黎元洪,10月經賄選竊踞總統職位。直系由此而聲名狼藉,財政經濟狀況也日趨惡化。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興起,孫中山同奉系和皖系勢力的反直系“三角同盟”發揮一定的作用。直系內部四分五裂,直系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醞釀推倒曹錕統治,並同奉軍秘密聯結。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雙方在山海關、熱河激戰。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腹背受敵,主力被殲滅,率殘部倉皇南逃。11月3日,戰爭結束。馮玉祥將所部改稱國民軍,並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但奉系扶持段祺瑞出台主政。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北京政權實際上被奉系首領張作霖控制。

原屬直系的浙江督軍孫傳芳,為抵制奉系控制長江下游,1925年10月和省長夏超、閩督周蔭人發出反奉通電,並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派兵進攻上海,沿滬寧路擊潰奉軍,占領南京、徐州,從此以東南五省首領自居。吳佩孚乘孫傳芳反奉機會,到漢口自稱蘇、浙、鄂、贛、川等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委任蕭耀南為鄂軍總司令,重新糾集直系勢力。至1926年6月北伐戰爭前夕,吳佩孚擁有兵力約二十萬人,占據湖南、湖北、河南和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控制著京漢鐵路。孫傳芳擁有兵力約二十萬人,占據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在工農革命運動支援下,先在湖南、湖北消滅吳佩孚的主力,接著在江西、福建擊潰孫傳芳軍隊。不久,直系軍隊的殘部也分別被消滅。

三大軍閥

軍閥割據時期的三大軍閥是指:張作霖的奉系軍閥、段祺瑞的皖系軍閥、吳佩孚的直系軍閥。
奉系軍閥張作霖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張作霖系奉天(今遼寧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吳俊升張作相孫烈臣張景惠湯玉麟楊宇霆張宗昌韓麟春姜登選等。
皖系軍閥段祺瑞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直系軍閥吳佩孚北洋軍閥派系之一,曾長期控制北京政權代表人物為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人。1917年7月張勛復辟失敗後,馮國璋到北京繼任總統,其部下曹錕、李純、陳光遠、王占元分別任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督軍,構成了直系的基本勢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