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額山鷓鴣

白額山鷓鴣

分布於中國的浙江西南部泰順、文成,福建西北部,廣東北部乳源、樂昌、仁化、南雄、始興以及廣西東部和中部賀縣、大瑤山,為留鳥。中國特有物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形似鷓鴣,全長約30cm。雄鳥上體橄欖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有黑點斑;額及前頭部白色,頭頂後部棕色,有白眉紋;翼羽暗褐色,尾羽與背同色;頦、喉銹紅,下喉有黑橫帶間以白、栗色;胸以下近灰。嘴黑、腳紅。雌鳥羽色似雄但頭頂、頸、喉的羽色均較暗淡。

生長環境

棲息于海拔500~1700m的山地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及竹林內,尤以溪邊潮濕陰鬱的叢林內較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食,兼食昆蟲和小動物;秋、冬季節所食野生植物種子和果實(例如紅烤 Caslanopsis hystrix,野漆 Poxicodendom syvestra;烏藥 Lindera stryni等)占97.37%。繁殖期2~6月,在地面草叢中以乾草編成皿狀巢,滿窩卵5枚。
本種的巢、卵被齧齒動物等天敵盜食的比例很高。此外主要是濫獵。由於它是南方各省傳統的野味,在交通方便的低山區被獵殺數量可觀,已成為稀有種。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九龍山發現瀕危鳥類白額山鷓鴣

白額山鷓鴣白額山鷓鴣
遂昌縣九龍山保護區人員在岩坪保護點附近巡山時,在山路邊發現一隻行動遲緩的不知名雉鳥,保護區工作人員馬上將其送到保護點進行救護。經仔細檢查,未發現有受傷或其他病症,估計該鳥的狀況是因凍災嚴重覓食困難所致。經過保護區人員的精心護理,目前已康復並送回大自然。
經專家鑑定,此鳥名白額山鷓鴣,為中國特有物種。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將其列為稀有種。白額山鷓鴣體形似鷓鴣,全長約30cm。以額及前頭部白色而得名。分布於中國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廣東北部以及廣西東部和中部一帶,為留鳥。
經查證,白額山鷓鴣在九龍山保護區尚屬首次發現。這次發現對研究九龍山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雉科·鶉族鳥類

鶉族(Perdicini),雞形目、雉科的一個族,體型較小,分布廣泛,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包括雪雞、石雞鷓鴣、山鶉、鵪鶉、山鷓鴣、竹雞等,共20屬96種,占雉科總數的60%。中國有8屬27種,其中7種為特有種。常見如石雞鵪鶉灰胸竹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