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俗稱疤痕疙瘩,是皮膚傷口癒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膚損傷癒合後所形成的過度生長的異常瘢痕組織,目前學術界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瘢痕如具有以下特點,可診斷為瘢痕疙瘩:①病變超過原始皮膚損傷範圍;②呈持續性生長;③高起皮膚表面、質硬韌、顏色發紅的結節狀、條索狀或片狀腫塊。

基本信息

概述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大體可分為原髮型和繼髮型兩大類。原髮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後,初起小紅點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繼髮型疤(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疤痕疙瘩,又分為:痤瘡性疤痕疙瘩和疤痕癌。多因燒燙傷、創傷、痤瘡、感染化膿或因採用手術、雷射、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後都會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凸出皮膚 ,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部分有明顯向外延伸的毛細血管,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症狀有加重傾向。
系統而詳細的全身體格檢查,應特別注意有無皮膚黏膜病損(尤其外陰部),有無淋巴結腫大,角膜有無損害,瞳孔是否正常,鼻中隔及上齶有否穿孔,牙齒有無畸形,鎖骨及脛骨骨膜有無增厚。心臟及主動脈有無損害,脈壓有無異常。肝脾是否腫大,神經系統及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有無不潔性交史、嫖娼史、配偶感染史或醫源性污染,有無初瘡(硬下疳),有無二期症狀如皮疹骨骼或黏膜症狀,以及病情發展如何,既往檢查、治療經過,用藥名稱、數量,治療是否規則,有無不良反應,家屬有無受染。詢問生母及配偶的妊娠、生產史。注意患者有無其他性病史,有無可能引起血清反應生物性假陽性的情況(例如瘧疾、黑熱病、斑疹傷寒、回歸熱或其他熱性病及紅斑狼瘡等)。

症狀體徵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肥大性瘢痕要在皮膚受到創傷後3~4周內發生。此時瘢痕隆起增厚,形成一境界清楚的斑塊,淡紅或紅色,有細小毛細血管擴張。以後可持續或間斷生長數月至數年,形成不規則外觀,有時如蟹足狀。更常見的是生長數月後即停止發展,潮紅消退。而瘢痕疙瘩常無此種病史,通常發生於上胸或胸骨前區。
在早期,肥大性瘢痕與瘢痕疙瘩無法區別。2~3月後皮損的進一步表現即可說明其今後的病程。瘢痕疙瘩容易受激惹而且過度敏感,甚至衣服壓迫即可造成疼痛。其表面變得光亮而圓。其損害範圍超過原來創傷的區域。如果這些表現進一步發展,診斷即可確定。如果沒有這些表現,則仍有自然退變的可能,此時寧可診斷為肥大性瘢痕。有些病例的診斷,則仍需以後的病程觀察,才能確定。有創傷及其它炎症病史時對診斷有利而且簡單。而瘢痕疙瘩則無此病史,而且有其好發部位。有時肥大性瘢痕要與瘢痕性結節病區別,此時則需活檢,結節病可見上皮樣細胞聚集而成的結節。

病理生理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病變主要在真皮,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肥大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在組織學上僅是程度不同。在早期不能區別,常在血管周圍有細小的膠原纖維增生形成結節狀,成纖維細胞較多,膠原纖維錯綜排列,大都未成熟。以後這些纖維增多而且透明樣變,而血管即漸減少。

病變處缺少彈性纖維。瘢痕疙瘩病變中,尤其在損害繼續長大時,可見幼稚成纖維細胞增生,同時腫脹的透明變性的纖維很明顯而且有豐富的粘液基質。而肥大性瘢痕在退變期,其纖維束融合皺縮,而且出現彈性纖維。避免手術切除。必須手術治療者,則手術後合併放射治療或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製劑。音頻電療,可部分或完全消除癢、痛,瘢痕不同程度變平、縮小等,功能障礙也可有不同程度恢復,此病治療不當常復發,部分可發生鱗癌
早期在毛囊周圍組織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但也含有淋巴樣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進一步發展為毛囊周圍膿腫。較陳舊性損害顯示慢性肉芽組織,除了淋巴樣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外,並含有多數漿細胞。在毛囊殘餘處周圍往往還有很多異物巨細胞,在巨細胞附有角蛋白顆粒。癒合時,可出現許多粗大的硬化性膠原束。在頸後發緣處或頭後部出現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丘疹和膿皰,互相融合,漸形成不規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些地方有小的凹陷,可見有束狀頭髮穿出,膿液很少。自覺有輕度癢感。一般無全身症狀,病程極為緩慢,常可遷延數年或十年之久。

病因

造成這種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疤痕體質及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這種體質多屬家族遺傳,多數是交叉遺傳,但不傳染;外因主要是各類原因引起的皮膚損傷,哪怕是輕微外傷,如蚊蟲叮咬,預防接種,打耳孔,紋眉,針刺傷等。
注意有無搔抓,注射,預防接種,痤瘡,皮膚感染,手術,外傷,燒傷或燙傷史,是否為瘢痕素質,詢問起病時間,治療經過,有無自覺症狀及功能障礙。
(一)發病原因
瘢痕組織的異常生長與眾多因素有密切關係,瘢痕是人體自衛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它既是創傷的癒合過程,也是癒合的必然結果,癒合歷經3個階段。
1.滲出階段創口部血漿,淋巴液,白細胞,吞噬細胞等滲出,通過吞噬,移除,吸收等作用和輔助受損細胞釋放的酶所引起的自溶過程,清除壞死組織和沾染的細菌,異物等,並由纖維素形成的網狀結構將創口的表層和深層初步黏合在一起,臨床見創口局部微顯紅腫。
2.膠原階段隨炎性滲出之後,逐漸出現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成纖維細胞在甘氨酸,羥脯氨酸,羥賴氨酸等物質的參與下逐級聚合形成膠原纖維,膠原纖維有高度的韌性,使創口的抗張力強度增加,此時皮膚瘢痕色淡紅,稍隆起,硬韌,有癢痛等感覺。
3.成熟階段膠原纖維不斷合成,同時又在膠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約經1個月後,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漸趨平衡,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纖維細胞,膠原纖維逐漸成為排列整齊有序的束狀,毛細血管閉塞,數量減少,皮膚瘢痕開始發生退行性變化,臨床可見瘢痕充血消退,顏色較正常膚色稍深,或呈略淺的粉白色,瘢痕較前平坦,質地漸趨柔韌,基質日益鬆動。
綜上所述,瘢痕疙瘩的發生與“特殊體質”有關,故臨床上有“瘢痕體質”之說,在病因學上,創傷,感染或炎症,皮膚張力增加,局部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家庭遺傳傾向等可能與瘢痕疙瘩的形成有一定關係,但臨床上相當一部分病人瘢痕疙瘩發生於正常皮膚上而無明確外傷史。
(二)發病機制
迄今為止,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發現,瘢痕疙瘩中某些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B表達增加,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如膠原,纖連蛋白的合成增加(圖1),目前推測,在某些細胞因子或其他一些介質的作用下,真皮纖維細胞合成細胞外基質的功能被激活而降解功能卻降低,由此導致以膠原為主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在真皮內過度積聚而發病。

診斷檢查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1.胸部X線檢查,必要時作骨骼攝片。
2.血、尿常規檢查。
3.早期梅毒有皮膚黏膜損害者,可作梅毒螺鏇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
4.應作梅毒血清試驗。初篩試驗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或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USR)。證實試驗包括螢光螺鏇體抗體血清吸附試驗(FTA—ABS)、梅毒螺鏇體血凝試驗(TPHA)。
5.晚期梅毒應作腦脊液檢查,包括細胞計數、總蛋白量測定、性病研究實驗室玻片試驗(VDRL試驗)。
6.必要時作皮膚活體組織檢查。
(1)在早期,肥大性瘢痕與瘢痕疙瘩是無法區別的。2~3月後皮損的進一步表現,才能說明其今後的病程。
(2)瘢痕疙瘩容易受激惹,而且過度敏感,甚至衣服壓迫也能造成疼痛。其表面光亮而圓,其損害範圍超過原來創傷的區域。
(3)肥大性瘢痕的損害範圍不會超過原來創傷的區域,多在生長數月後停止發展,潮紅消退,呈自然退變狀態。肥大性瘢痕可在皮膚受到創傷後3~4周內發生,瘢痕隆起增厚,形成境界清楚的斑塊,因有細小毛細血管的擴張,故呈淡紅或紅色。對於瘢疤體質的人,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術,對於瘢疤疙瘩也不要隨意手術切除,以免手術後癒合瘢痕更大。

治療方案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1、診斷明確後,應立即正規、足量治療.
2、治療藥物首選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改用四環素或紅黴素,孕婦和8歲以下患兒不用四環素。注意避免藥物治療的吉—赫反應。
(1)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及早期潛伏性梅毒):

①苄星青黴素肌注,240萬U/周,2—3周;

②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80萬U/d,10~15d;

③青黴素過敏者:四環素紅黴素口服0.5g,4/d,共15d。

(2)晚期梅毒(二期復發、三期及晚期潛伏梅毒):

①苄星青黴素肌注,240萬U/周,3周;

②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80萬U/d,共20d;

③青黴素過敏者:四環素或紅黴素口服0.5g,4/d,共30d。
(3)心血管梅毒時,如有心衰首先治療心衰,待心功能代償後,再開始治療(最好住院治療;治療前3d應口服強的松10mg,2/d,連續3d)。

①水劑青黴素G肌注,首日10萬U,1/d;次日10萬U,2/d;第3d20萬U,2/d;自第4天起以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80萬U/d,15d為一療程。兩療程間休息2周;

②青黴素過敏者:四環素口服0.5g,4/d,共30d。
(4)神經梅毒可用

①水劑青黴素G靜滴,1200萬U/d(每4h 200萬U),共14d;

②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120萬U/d,並服丙磺舒0.5/次,4/d,10~14d。必要時再肌注苄星青黴素240萬U/周,3周;

③青黴素過敏者:四環素口服0.5g,4/d,30d。
(5)早期先天梅毒,腦脊液異常者,用水劑青黴素G或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每天5萬U/kg,共10d。腦脊液正常者,用苄星青黴素5萬U/kg,一次肌注。晚期先天梅毒:普魯卡因青黴素肌注,每日5萬U/kg,共10d。(不超過成人總量)。青黴素過敏者可紅黴素口服,每日7.5~12.5mg/kg,分4次服,共30d。
3.對密切接觸者及家屬進行檢查治療。

日常護理

瘢痕疙瘩瘢痕疙瘩
1、按皮膚科一般護理常規。
2、初期及二期患者應予接觸隔離。
3、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孕婦或小兒患者應參照各專科護理。
4、平時儘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
5、內衣最好穿純棉製品;
6、儘量避免反覆牽拉、磨擦、潰破、感染的發生。
治癒標準及隨訪
梅毒患者經正規治療後,複查血清學試驗並進行隨訪。一般每半年複查1次,2年後可每年複查1次,共隨訪5年。經隨訪觀察,症狀完全消失,非特異性血清反應轉為陰性,腦脊液檢查正常,認為治癒;症狀消失無復發,非特異性血清反應固定或滴度下降,腦脊液檢查正常,認為臨床治癒。

防治併發症

激素藥物注射治療瘢痕疙瘩常發生以下併發症,並加以防治:
(1)局部組織萎縮:注射時應嚴格掌握層次,只能將藥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實體中,當將藥液注入到瘢痕實體中時,瘢痕會明顯膨隆呈蒼白色,表面呈橘皮樣外觀。當藥液開始向周圍組織浸潤時應及時停止加壓,拔出針頭。拔針時應先將注射器減壓,否則易使藥液噴於體外。
(2)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脫失:避免藥物浸潤到正常組織中,對瘢痕部位的色素異常可手術切除。
(3)病灶周圍毛細血管擴張:預防方法是注射時準確掌握藥物的浸潤範圍,勿侵犯正常皮膚,此外,注射藥物後配合矽膠膜外貼密封瘢痕及周圍組織可防止毛細血管增生,並能使已擴張的血管逐漸閉合。
(4)生理機能失調:此時應及時停藥。激素類藥物的這類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藥後1-2個月內月經會完全恢復正常,個別患者需到婦科對症處理。在停藥期間應改用非激素類藥物繼續注射。國內劉文閣曾經報導採用抗組胺藥苯海拉明為主藥代替曲安縮松治療瘢痕疙瘩療效顯著,且副作用甚小。對於不適於注射激素類藥物的6歲以下兒童和月經紊亂或正處於哺乳、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尤為適用。
(5)局部組織壞死:單次注射劑量不應超過80噸,而且濃度也不宜過大,曲安萘德與2%利多卡因之比以1:1-3為宜。
(6)皮損擴大: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方法。
(7)皮下藥物顆粒沉積鈣化灶形成:若注射的層次過淺,隨著瘢痕的萎縮變薄會逐漸暴露出來而形成條索狀或點狀的白色鈣化灶,影響局部美觀,此鈣化灶會通過身體的排異反應逐漸清除,也可通過手術方式剔除。
(8)過敏反應:普魯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並根據過敏程度口服或靜脈套用抗過敏藥。

飲食保健

瘢痕疙瘩食療 
1.玻璃核桃仁主治:鬚髮早白易脫落,容顏易老。配方:核桃仁250克。白糖生油。用法:炒鍋放生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核桃仁炸至漂起時撈出。鍋內留少量底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白糖攪炒,待糖溶化起小泡時倒入核桃仁,顛翻拌勻,使糖勻布核桃仁上即成而食之。
2.木耳芝麻飲主治:鬚髮早白。配方:黑木耳5克,黑芝麻10克,白糖30克。用法:將黑木耳用溫水泡發2小時,去蒂,撕瓣。黑芝麻炒香。再將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置中火煎熬1小時,潷出汁液;再加水煎熬,將兩次煎液合併,放入白糖拌勻即成。
3.琥珀蓮子主治:早衰發白,體力不支。配方:蓮子300克,桂圓肉100克。冰糖、糖桂花。用法:放清水先將蓮子燒沸,改為小火燉約30分鐘撈出待用。用一顆桂圓肉包一粒蓮子仁,放入砂鍋內加冰糖燒沸,改小火燉至熟爛,倒入糖桂花即成。
4.芝麻糊主治:病後體弱,鬚髮早白。配方:淮山?15克,黑芝麻、冰糖各120克,玫瑰糖6克,鮮牛奶200克,粳米60克。用法:將粳米洗淨,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瀝乾,淮山切成小顆粒,黑芝麻炒香,將以上三物放入盆中,加水和鮮牛奶拌勻,磨碎後濾出細茸待用,鍋中加入清水、冰糖,溶化過濾,燒開後將粳米、山?、芝麻3味的漿汁慢慢倒入鍋內,加入玫瑰糖,不斷攪拌成糊,熟後起鍋即成,可供早晚餐食。
5.烏髮潤腸芝麻粥主治:鬚髮早白,腸燥便秘等症。配方:黑芝麻黑豆各10各,黑米100克。用法:煮成粥。按註:一方用黑芝麻煮粥食之。
6.羊骨肉粥主治:白髮。配方:羊骨、羊肉適量,黑芝麻,核桃仁、黑豆各5克,粳米100克。用法:先將黑芝麻、核桃仁、黑豆研成細末,羊骨、肉加水煮粥,取粥1/3煮粥,兌入末,粥將熟時,可調入調料服食。常年服用,必有益處。
7.桑椹膏主治:頭髮早白。配方:桑椹20克。用法:桑椹加水煎服,或熬膏用。按註:一方加枸杞子更效。
8.蓮百燉豬肉主治:人身易老,鬚髮早白。配方:蓮子30克,百合30克,瘦豬肉250克。料酒、精鹽、味素、蔥段、薑片、豬油適量。用法:豬肉洗淨,焯去血水,切塊。燒熱鍋加入豬油,煸香蔥姜,加入肉塊煸炒,烹入料酒,煸炒至水乾。加入清水、精鹽、味素、蓮子、百合燒沸,撇去浮沫,改為小火燉燒至肉熟爛,揀去蔥姜即可出鍋。作菜餚食用。
9.補益海參主治:腎虛衰老、發白、陽萎、滑精。配方:海參15克,小茴香6克,薑汁適量。用法:海參在溫水中泡漲發軟後撈出,用開水氽一下,放入鍋內,加清水,放茴香,用文火煨燉至爛熟,加薑汁拌和,分次服食。
10.麻仁耐老方主治:鬚髮早白,未老先衰。配方:麻子仁500克,牡羊脂150克,蜜蠟200克,白蜜100克。用法:將4味原料放入瓦缽或瓷盆中杵爛,調勻,上籠蒸熟即成,可多次分食。  
11.烏龍牛肉粥主治:發白體弱。配方:牛肉250克,烏豆150克,龍眼肉30克,紅棗10粒,熟竹筍50克,精鹽、味素各適量。用法:作家常烹調成菜餚食用。按註:一方加何首烏。
12.黑芝麻粥主治:白髮。配方:黑芝麻150克,山?20克,玫瑰糖10克,鮮牛奶250克,冰糖50克,粳米50~100克。用法:山?切碎,黑芝麻炒焦,粳米浸泡2小時,撈出瀝水。3種原料均放入盆中。然後放奶,加水攪勻,磨碎,濾出細茸待用。冰糖入鍋,加水燒開時慢慢倒入芝麻水,加進玫瑰糖,攪拌成糊,加熱煮熟成粥,每日服2次。
瘢痕疙瘩飲食禁忌 
儘量少吃油膩食物和甜食,降低油脂分泌,可以減少毛孔阻塞幾率,防止皮膚感染。柑橘類食物要完全禁食,因此類食物可以明顯刺激瘢痕產生瘙癢。屬於中醫的發物,也要忌口。如鮮筍類、牛羊肉,鯉魚,蟹類等等。其它辛辣食品,酒類也是屬於忌口範圍。還有一些不同的食忌,譬如南瓜、海鮮、大蒜、葡萄、雞肉等等也是屬於忌口的,但是本人以為只要你食用某些食品後,身上的瘢痕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應該就不屬於忌口的範圍。當然由於個人體質的不同,可能出現的反應也會不同,如果你食用某些食物之後,瘢痕反應很強烈的話,即便是海帶,也是要忌口的。

預防

造成瘢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燒燙傷、外傷、創傷、痤瘡(青春痘)、打耳孔、打預防針,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它的預防措施主要在於瘢痕形成前、形成間尚未成熟階段,主要目的是儘量去除各種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減少瘢痕的生長,預防瘢痕對機體造成的各種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時注意儘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避免反覆牽拉、摩擦潰破,感染的發生。平時注意防止創傷、燒燙傷、打耳孔、紋眉線等以免損傷真皮,特別是免役功能差的部位,如胸前,肩背等處。平時常吃含鹼類食物如海帶等。因為這些食物長期食用有改善其瘢痕體質的功能。治療瘢痕疙瘩手術切除後極易復發,而且較原有瘢痕範圍更加增大。
治療期間要配合,瘢痕疙瘩患者的注意事項是犯物發物要記清,莫吃雞魚牛羊肉,辣椒大蒜和酒精,豬肉可以隨便吃,母豬頭蹄不能用,南瓜橘子和葡萄,吃了痛癢會更重,雷射手術不要做,禁忌封閉和冷凍,常吃海帶有好處,以上所述要記清,開始搽藥次數少,適應以後慢慢增,色黃結痂屬正常,切莫燥急用手動,要讓結痂自然落,疙瘩平復去頑症,只要堅持配合好,保你一生樂無窮,凡是疤痕疙瘩患者不論正在治療還是未治療均應注意飲食宜忌,因為某些食物能刺激疤痕疙瘩增生得更快,而某些食物(如海帶,海澡)可使之趨於穩定狀態。
1、平時儘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
2、內衣最好穿純棉製品;
3、儘量避免反覆牽拉,磨擦,潰破,感染的發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