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

畜牧獸醫

畜牧獸醫,簡稱牧醫,是畜牧專業(工作)和獸醫專業(工作)的合稱,或是一個綜合了畜牧和獸醫專業(工作)的專業(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畜牧,多指畜牧業,是指對有經濟價值的獸類和禽類等動物進行馴化和培育,利用其生長繁殖等功能,取得畜禽產品或畜(禽)役。包括等家畜家禽飼養業,也包括鹿、狐、水獺等經濟動物的馴養業。人類通過畜牧或畜牧業,取得肉、乳、蛋、脂肪等食品,和皮、毛、羽、骨等輕工業原料,並以畜役和廄肥等支持種植業。

獸醫,既指防治動物疾病的行業,也指從事防治動物疾病的人。主要任務是研究和實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診療、防治、檢疫及畜產品衛生檢驗等。

由於畜牧和獸醫的相關性很大,特別在教學、生產和科研中密不可分,故畜牧獸醫成為一個與畜牧、獸醫並行的專業或工作,它們側重各有不同。在大學、專科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中,這三個專業或單設或同時設定。

中國,高等畜牧獸醫人才,主要由各農業高等院校來培養,各農業高等院校均開設有這三個專業,如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等;高等畜牧獸醫技術套用人才,主要由各牧業(農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或專科學校培養,如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黑龍江省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青海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鄭州牧業高等專科學校等;中等畜牧獸醫實用人才,主要由各畜牧業(農業)的中等職業專業學校來培養,如吉林省畜牧業學校等。

專業名稱

畜牧獸醫

畜牧獸醫畜牧獸醫

 

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動物飼料配製、繁殖技術、飼養管理、疫病診斷與控制相關理論與技術,能夠從事養殖場生產技術與管理、動物門診、飼料及獸藥行銷的高級技能型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

畜禽的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治。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

動物解剖生理、動物營養、飼料配製與質量分析、獸醫基礎、動物遺傳繁育、動物臨床診療、畜牧場環境控制、動物疾病防治、特種動物養殖、畜牧場經營管理、畜禽飼養管理等課程;專項技能綜合訓練、專業實踐、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

可設定的專業方向

養禽與禽病防治養豬與豬病防治、草食動物飼養及疫病防治。

就業面向

從事畜禽養殖、疫病防治、飼料生產與銷售、獸藥生產與銷售企業及管理部門,或在畜牧獸醫行業自主創業。

農業部2009年獸醫工作要點

根據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畜牧獸醫專業會議精神,今年農業部獸醫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9]1號)的總體部署,按照《農業部關於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意見》(農發[2009]1號)的工作要求,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高能力、服務三農”,強化獸醫工作體系,提升獸醫工作能力,加強獸醫行政執法,推進獸醫科技進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保護養殖業健康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為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貢獻。

一、紮實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
(一)切實抓好免疫工作。圍繞確保“重大動物疫情穩定、力爭有所下降”的防控目標,切實落實好免疫與撲殺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有機結合,紮實做好基礎免疫,切實抓好散養戶的免疫工作,加強免疫效果監測,提高免疫密度,保證免疫質量。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等四種強制免疫疫病群體免疫密度常年維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要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加強人畜共患病防控。狂犬病力爭做到全面免疫,炭疽、豬乙型腦炎等疫病切實做好重點地區免疫。科學開展布氏桿菌病免疫。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發疫情。

(二)強化疫情監測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繼續加強疫情監測和報告工作,在全面開展疫情監測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大中城市活禽市場監測,把活禽市場抗體水平檢測作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標,開展定時定點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充分發揮動物疫情測報站作用。完善動物疫情報告制度,提高疫情報告時效,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處置”。加強舉報疫情核查,及時排查疫情隱患,查找防控工作漏洞,制定應對措施。加強動物流行病學工作體系建設,做好重大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爭取防控工作主動。

(三)完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機制。進一步健全應急體系和機制,完善應急處置程式和應急儲備制度。制定“兩會”和重大節日期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預備隊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調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定點聯繫工作組,完善定點聯繫工作組制度,組織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監督檢查和指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

(四)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區域化管理。組織開展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專家隊伍和能力建設。指導開展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評估,適時申請國際認證。指導開展廣州、南京馬屬動物無疫區建設工作,制定馬屬動物無疫區標準。探索建立生物安全隔離區,選擇在防疫條件好、養殖加工水平高的畜禽規模企業啟動無疫生物安全試點工作。

(五)構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啟動中長期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戰略規劃研究,按照目標可行、分區分段、科學合理的原則,提出今後一段時期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策略、防控計畫和規劃。組織制定布氏桿菌病、結核病、血吸蟲病防治規劃。繼續組織實施全國血吸蟲病農業綜合治理重點項目建設規劃,完成項目驗收工作。研究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有關補貼政策和標準。

二、切實加強獸醫行政執法
(六)紮實做好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加快動物衛生監督相關規章、制度、規程制(修)定進程。進一步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動物檢疫制度,嚴格檢疫把關,2009年產地檢疫率力爭提高5個百分點,定點屠宰場生豬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嚴格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發證和監管。加快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信息化建設,繼續完善各級動物衛生監督網站建設,構建全國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協作平台。加強區域執法協作,規範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監督執法。嚴格活禽交易市場監管。嚴厲查處收購、加工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違法行為,依法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加強與糾風、工商、質檢、商務等部門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研究進一步推進畜牧獸醫綜合執法。

(七)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總結完善北京、上海、四川、重慶等四省(市)試點工作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完善中央資料庫建設。組織制(修)訂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加大牲畜耳標和移動智慧型識讀器抽檢和監督檢查力度。探索通過科學有效途徑,強化管理措施,保證養殖、監管等基礎信息全面、真實、有效、及時傳入中央資料庫,實現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管理目標。

(八)創新獸醫實驗室監督管理機制。組織開展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有關教學科研單位獸醫實驗室摸底調研,分析各單位獸醫實驗室優勢,提出獸醫實驗室布局規劃,引導各級各類獸醫實驗室資源整合,提升實驗室技術支撐能力。規範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審查和實驗活動審批,嚴格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管理,強化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組織開展對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狀況抽查,加強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出台實施獸醫實驗室考核管理辦法,明確獸醫系統實驗室建設標準和工作要求,組織有關單位開展分級考核,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和檢測診斷能力。

三、強化獸藥質量監管和獸藥殘留監控

(九)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質量監管。突出抓好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監管,對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管理。進一步加大日常監督和飛行檢查力度,繼續實施駐廠監督制度,嚴格執行批簽發管理,確保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質量和及時有效供應。加強疫苗生產原輔料管理,防止使用不符合標準的原材料製造疫苗。依法查處、堅決打擊非法制售假劣疫苗,以及非法自制疫苗行為。實行重大動物疫病疫苗中標情況上報制度,重點監控企業疫苗中標價格嚴重超出正常範圍的產品質量。進一步完善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等生物製品的儲存、運輸和分發制度,強化各環節的監督管理。

(十)深入開展獸藥市場治理整頓。在總結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出台《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規範獸藥經營秩序。加大獸藥市場整治和重大案件查處、曝光力度,進一步淨化獸藥市場。建立健全獸藥重大案件查辦、報告、督辦及案件處理信息反饋制度,規範執法行為。完善獸藥監督抽檢制度,規範獸藥抽檢程式,建立獸藥產品抽檢與執法聯動機制。繼續組織實施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完善殘留超標追溯制度,降低殘留超標率。落實獸用鹽酸麻黃鹼監督管理措施,嚴禁流入非法渠道。建立完善獸藥使用制度,重點抓好奶牛用藥監管工作,保證用藥安全。

四、加快獸醫法律體系建設
(十一)健全完善獸醫法律制度。深入貫徹實施《動物防疫法》,出台實施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動物疫情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儘快制定出台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規範。加強獸醫器械管理,積極推進獸醫器械管理條例出台。加強獸藥和獸用生物製品管理,制定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和獸用生物製品批簽發管理辦法。研究獸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名錄,制定分類管理原則和辦法。啟動鄉村獸醫用藥指南制定工作。

五、繼續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
(十二)進一步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制定進一步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革的意見,深化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革。督促指導地方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力爭2009年底市縣級獸醫工作機構改革完成率達到90%以上。加強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考核,建立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登記信息系統。制定獸醫行政管理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鄉鎮畜牧獸醫站等獸醫工作機構規範化建設管理意見,明確各級各類獸醫機構職責和建設標準,建立獸醫工作機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推動獸醫工作機構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獸醫工作能力。

(十三)深入推進新型獸醫制度建設。組織做好河南、廣西、重慶、寧夏、吉林等五省(區、市)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試點,為2010年在全國開展執業獸醫考試積累經驗。推進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官方獸醫隊伍建設,制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官方獸醫隊伍建設意見,明確動物衛生監督官方獸醫任職條件、選任程式和工作要求,力爭在2009年底前完成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官方獸醫資格確認工作。指導地方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推進“參公”管理,為實施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官方獸醫職位分類管理奠定基礎。籌建中國獸醫協會,強化獸醫從業人員行業自律。制定動物診療操作規範,加強動物診療機構管理。組織研究中獸醫管理問題,推進中獸醫事業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十四)強化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實施好2008年新增動物防疫體系投資項目,在規定時限內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組織做好2009年度動物防疫體系項目申報、審批和實施工作。總結《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2004-2008年)》建設經驗,宣傳建設成效。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出台《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2009-2013年)》。

七、推進獸醫科技進步
(十五)著力提升獸醫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獸醫科技基礎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國獸醫科技領域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進展。完善獸醫科研框架。加強獸醫科研資源整合,推動合理布局。申報和組織實施好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948計畫、農業公益性行業科技項目等科研項目。組織開展聯合攻關,不斷強化技術研發和儲備。加強變異口蹄疫病毒和牛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科研工作。強化外來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及應急技術儲備。開發實用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加強豬、牛、羊主要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八、全面擴大獸醫對外交流合作
(十六)加強參與國際獸醫事務能力建設。深入研究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有關工作規則和標準。加強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獸醫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獸醫工作發展歷程、典型案例的研究。研究參與國際獸醫事務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畫。加強中央和省級管理技術人員外事能力培訓,加快獸醫外事專業人才培養。增強我國參與國際獸醫事務能力。

(十七)繼續擴大與有關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承辦好2009年OIE亞太區委員會第26屆會議。推進向OIE申請我國無牛肺疫認證和廣州亞運會無馬屬動物疫病區認證。組織有關單位申請OIE參考實驗室、協作中心。密切跟蹤OIE標準修訂進展,及時提出修改意見。積極協調OIE支持我國無疫區建設、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可追溯體系建設等工作。繼續組織實施好FAO、世界銀行(WB)有關禽流感援助項目。繼續推進雙邊、多邊獸醫交流合作。加強與港、澳、台有關方面的合作交流。

九、加強獸醫系統自身建設
(十八)加強重大問題調研。組織研究謀劃關係獸醫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進一步總結、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防控、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管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獸醫事務協調交流合作等工作。重點開展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需求和狀況、獸醫科技發展情況、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戰略、養殖環節病死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補貼制度、全國獸藥監管體系與模式等重大問題的調研。集中力量組織研究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規劃、工作目標、進度步驟及保障機制等重大問題。

(十九)加強獸醫隊伍培訓。制定官方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規劃。組織開展官方獸醫培訓。繼續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加大獸醫行業職業技能鑑定力度,加強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技能培訓。做好獸醫專業現代遠程教育,提高獸醫人員學歷層次。加強各級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技術培訓,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執法人員培訓,提高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和水平。

(二十)加強獸醫行業宣傳。根據2009年農業新聞宣傳工作總體要求,研究制定加強獸醫行業宣傳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開通中國獸醫政務網,搭建獸醫行業宣傳平台。深化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重點宣傳獸醫法律法規、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官方獸醫制度和執業獸醫制度建設、獸藥質量抽檢、獸藥殘留監控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進展及成效。及時宣傳與OIE、FAO等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地區開展交流合作情況及成效。編制中國動物衛生狀況白皮書。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圍繞全年獸醫工作大局和目標任務,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密切配合,落實責任,確保如期完成。獸醫局要加強組織協調,各有關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對重點工作要做到精心部署,定期交流,加強督導,統一考核,確保取得實效。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及北京、哈爾濱、上海、蘭州分中心要根據本工作要點抓緊制定本單位2009年工作要點,報農業部獸醫局備案。

圖書信息

《畜牧獸醫基礎》

內容簡介

畜牧獸醫基礎畜牧獸醫基礎

本書共分11個單元,26課。主要介紹的是畜牧養殖及獸醫疾病防治的基礎知識,即“總論”。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具體的養殖技術及疾病防治,即“各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因人需求進行選課。本書在寫作上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適合國中農業專業學生閱讀使用。

目錄
第1單元 畜禽解剖生理特點
第1課 循環系統
第2課 消化系統
第3課 呼吸系統
第4課 泌尿生殖系統
第2單元 畜禽遺傳與繁殖
第5課 遺傳的基本規律
第6課 畜禽的繁殖生理及繁殖技術
第3單元 畜禽的生物學特徵及主要品種
第7課 畜禽的生物學特徵
第8課 常見畜禽品種
第4單元 畜禽營養
第9課 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第10課 營養物質在畜禽體內的作用
第5單元 畜禽飼料
第11課 常用飼料的營養特點
第12課 飼料的加工與調製
第13課 飼糧配合與飼餵技術
第6單元 畜禽環境
第14課 畜禽環境
第15課 畜禽舍類型與設備
第7單元 疾病的概念及病因
第16課 疾病的概念及其分類
第17課 疾病的發生原因
第8單元 疾病診斷技術
第18課 患病動物的症狀及病理變化
第19課 疾病診斷技術
第9單元 畜禽疾病綜合防治技術
第20課 免疫及預防接種
第21課 消毒
第22課 藥物預防
第10單元 獸醫常用治療技術
第23課 藥物及其分類
第24課 給藥方法
第11單元 畜禽常見疾病的診斷及防治
第25課 人獸互傳病
第26課 畜禽重要傳染病

書摘插圖
第1單元 畜禽解剖生理特點
第1課 循環系統

你見過給動物打針治病嗎?比如豬口腔扁桃體發炎時,獸醫給病豬的臀部打針治療。這些藥物是怎樣到達炎症部位的呢?這是靠循環系統的運輸機能實現的。

循環系統是畜禽體內封閉的管道系統。由於管道內所含體液不同,可分為心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2部分。
心血管系統由心臟、血管和流動於其中的血液組成(圖1—1),其主要機能是運輸、保護機體和調節體溫等。

心臟位於胸腔內左、右肺之間,略偏左側,與第3。至6肋間隙相對,呈倒圓錐形(圖1—2),上部大,稱心基,與大血管相連;下部小,稱心尖。心表面有—冠狀溝,將心臟分為背側的心房和腹側的心室。心臟內腔由房中隔和室中隔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經各自房室口相通。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左、右心房分別接肺靜脈和前、後腔靜脈,左、右心室分別接主動脈和肺動脈。在心腔內的各個通口上都有心瓣膜,以保證血液按靜脈—心房—心室—動脈的方向流動。

心臟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有節律性地收縮和舒張。正常動物安靜時每分鐘的心跳次數稱為心率。
……

盤點高職高專熱門專業

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業藍皮書《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高職高專就業率最高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89.5%),最低的是法律大類(73.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