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

申國

周宣王時黃帝的後代被封於謝,並且建立了申國。公元前668年,申國被楚文王所滅。

簡介

春秋時所用武器春秋時所用武器

申國是周代的一個諸侯國姜姓國,封爵為伯爵。申國始封於周初,春秋初期為楚文王吞併,其地被楚國設定為縣。
周宣王時,為了加強對"南土"局勢的控制,改封王舅申伯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在原謝國的土地上建邑立國。此申國遂稱"南申",西土之申國可稱西申。周平王東遷以後,南申是東周王室的南大門,為了防備荊楚侵犯,周在此駐紮了軍隊。申國也加強了與中原內地諸侯的聯繫,曾將申女嫁於鄭武公。春秋早期,楚國北上,地處要衝的申國成了攻擊目標之一。

魯莊公六年(前688年)楚師假道於鄧伐申。大概在楚文王時,申國被滅,設為縣。

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周墓中,曾出土南申國青銅器

1975年清理的一座春秋中期墓,出土了楚國申縣縣公的青銅器。楚滅申後,曾將申國的部分貴族平民遷往東面的信陽一帶安置,成為楚之附庸。這就是春秋時期信陽之申的由來。信陽之申稱東申。《左傳·昭公十三年》載:"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荊焉"。東申被遷往楚地,楚平王時申又在信陽恢復。南申亡國約在戰國中早期。

國家疆域

申國在陳(今河南淮陽)、鄭(今河南新鄭)的南方[2]。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申國的都城在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市),在冥厄(冥厄關,今湖北廣水市和河南信陽縣交界處)之北,淮水(淮河)之南。

歷史

《左傳·隱公元年》曰:"鄭武公娶於申,曰武羌。"《國語·周語中》:"齊、許、申、呂由大姜。"韋昭:"四國皆姜姓。"申人源於姜戎,早年居於今陝西米脂縣及以北地區,是較早與華夏融合的西戎。先周時期姬姓周人便與申人世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稱"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國仍不斷與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職,如周厲王大臣"申季",周厲王、周幽王皆娶申女為後。

申國的肇始是周王朝封申伯。申伯是周王室的母系親家。周宣王時,申伯以王舅身分改封於謝國故地,記載於《詩經·大雅·嵩高》中。申國的封地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門戶重鎮。宣王還派召伯虎去為申伯經營,徹取村社土地的一部分作為公田,還派遣近臣傅御把申伯的私人(申伯原有的臣民)遷去,以便他迅速建立統治地位。
周幽王時,皇后是申國申侯的女兒。幽王因褒姒的緣故廢了皇后以及太子宜臼而改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使得申後的父親申侯震怒。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一起進攻幽王。幽王用烽火召集諸侯,而無人回響,最後幽王被殺於驪山下。申侯、魯侯和許文公在申國另立了周平王,也就是幽王的太子宜臼。
《左傳·隱公元年》記載,鄭武公夫人娶自申國,稱為“武姜”。

滅亡

楚國於春秋初年開始擴張,楚文王於公元前688年(魯莊公六年)討伐申國,據《左傳》記載,討伐途中經過鄧國,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於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楚文王這次討伐申國後陷入與鄧國巴國的戰爭,但這次伐申的結果不明。
《左傳·哀公十七年》追溯了楚文王“實縣申息”的功業。息國的滅亡至晚在公元前680年 。因此,申國的滅亡在楚文王伐申之後,約在息國滅亡時間左右,大致在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680年。
申國被併入楚國後,成為楚國北方重要的縣。城濮之戰中,楚國令尹子玉並未帥楚國全部主力出征,而是以申息兩縣的兵力為主。因此子玉戰敗,楚成王有言:“你若回國,申息兩縣的父老怎么辦?”
公元前594年,楚莊王同意以申和呂兩地部分土地作為子重的賞田。而當時楚國申縣的長官巫臣勸諫,說申和呂是楚國北方邊境重要的軍事重地和兵源地,如果以申呂為賞田而不是楚王直轄,那么就喪失了這兩地的軍事功能,晉國和鄭國就必然突破邊境而攻擊到楚國的腹地漢江流域。
公元前585年(魯成公六年),晉國討伐蔡國,楚國以申息的兵力救蔡。晉國將領認為,此戰勝利則僅僅是擊敗楚國的兩縣而已,失敗更為恥辱,因此主動撤退。顧頡剛指出,以申息兩縣的兵力即足以和霸主之國晉國的軍隊周鏇,可見申息兩縣的富庶。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死,楚平王立。當年楚靈王蔡國後,靈王將許國胡國沈國道國房國和申國遷徙至楚國境內,楚平王即位後使陳國和蔡國復國,而這些被遷徙的小國,也都復國。申國正在復國之列。

歷代國君

姜佐,封於申。妣景仆氏,子汲。
姜汲,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姜陵高,妣姬氏,子嵩。
姜嵩,妣溫氏,子謀。
姜謀,一作某公。妣顧氏,子成。
姜成,妣馬氏,子胡。
姜胡,妣溫氏,子獻。
姜獻,妣有施氏,子寧。
姜寧,妣顧氏,子恩。
姜恩,字宏道,妣孟氏女適周厲王。子誠、申甫。
姜誠,號申伯。輔宣王中興,宣王賜封於謝,子孫因以為氏,遂為謝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張氏,子弘、猛。
姜弘,又名姜宏,子廣。
姜廣,子烈。
姜烈,子騭。
姜騭,子預。
姜預,楚文王伐申,附庸於楚,子昌後。
姜昌後,前668年楚成王伐申,國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