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8年,在我國生物學家和化學工程學家的聯合建議與支持下,國家計委批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本簡介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涉及規模化製備生物產品過程的理論和套用基礎,是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的交叉學科。
1988年,在我國生物學家和化學工程學家的聯合建議與支持下,國家計委批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995年實驗室建成並通過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2001年通過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評估。實驗室主任為蘇志國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楊勝利院士。
實驗室的定位是套用基礎研究,面向國際競爭,發展學科前沿,承擔國家生物技術工程和科學研究計畫,與其它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產業合作,突破生物新產品從實驗室小試、中試到產業化的技術瓶頸,提升現有生物產品的生產水平和競爭力,解決傳統產業生物技術改造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實驗室是生物技術上游實驗室和產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生物產業化先進技術平台的設計和建設者。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化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和集成最佳化,包括從原料、生物催化劑到生物產品的過程理論和科學問題,發展和創立新型高效的生物化學產品的製造過程。
生物化學過程(Biochemical process)包括以生物為催化劑的反應過程和以生物為原料的加工過程。從該過程複雜的物理現象、化學現象和生物現象中探索基本規律,研究制約過程速度、質量和成本的關鍵因素,進行過程的集成最佳化,清潔、高效、經濟地將原料轉化為生物藥物、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學品等產品。主要研究內容有:
以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建立生物質各組份系統化利用技術平台,綜合運用生物反應、生物分離和化學反應、化學分離的理論,指導具體過程的設計,進行節能、節水、生物質全利用系統的過程集成和最佳化。


科研機構

學術委員會

姓名

學委會任職

職稱

工作單位

楊勝利

主任

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歐陽平凱

副主任

院士

南京工業大學

沈倍奮

委員

院士

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趙國屏

委員

院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陳志南

委員

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

曹竹安

委員

教授

清華大學

劉會洲

副主任

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白堅石

委員

研究員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

甘忠

委員

教授級高工

北京甘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金 奇

委員

研究員

預防醫科院病毒研究所

李佐虎

委員

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劉 錚

委員

教授

清華大學

馬大龍

委員

教授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

馬光輝

委員

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梅興國

委員

研究員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

歐陽藩

委員

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錢小紅

委員

研究員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

蘇志國

委員

研究員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譚天偉

委員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學

閻錫蘊

委員

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劉雙江

委員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杜冠華

委員

研究員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

徐明波

委員

教授級高工

北京雙鷺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學術帶頭人

蘇志國研究員蘇志國研究員

蘇志國研究員,博士學位,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研究方向為蛋白質和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分離純化和修飾,提高產物純度、收率、安全有效性和降低成本。目標產物涉及血液代用品、基因工程疫苗、細胞因子和中藥天然產物中的活性物質。

劉會洲研究員,博士學位,室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生化分離及天然產物分離,探索膠團形成機理、解聚機理以及萃取分離生物活性物質的套用,發展具有重要套用背景的新分離方法;通過反應強化分離及外場強化分離過程的研究和套用,提高生物分離過程的效率。

馬光輝 研究員,博士學位,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研究方向為尺寸均一、結構可控的生物分離微球和藥物劑型。探索新型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凝膠微球和微囊的製備及套用技術,開發長效生物活性藥物的給藥劑型,達到保持藥物活性、精確控制藥物釋放和靶向性的目的。

陳洪章研究員,博士學位,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秸稈生物質轉化973項目首席研究員。研究方向以纖維素資源為對象,重點探索新型固態發酵和原料組分分離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術,促進生態生物化學工程新學科的發展,建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和生物質化工等新型的產業化孵化器

叢威 研究員,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低品位資源生物轉化,構建生物加工過程平台技術和清潔新工藝、新流程: 礦物的生物加工技術,研究高效浸礦反應器和耦合浸出技術。傳統發酵工業的清潔化改造,解決發酵過程大量排污的問題。二氧化碳的生物固定和微藻生物能源的生產技術。

劉春朝 研究員,博士學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主要從事生物化工、植物細胞工程和環境生物技術的套用基礎研究,以植物組織培養、新型生物反應器和代謝工程為核心、開展藥用植物細胞工程的學科基礎和關鍵技術平台研究,探索大規模生物反應過程的最佳化策略和技術,開發新型高效的生物轉化過程。

王平 研究員,博士學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研究方向以酶催化技術和聚合物為核心,進行藥物合成、綠色再生資源利用、功能材料製備及環境保護 開發高效的多酶催化體系(人工細胞),取代化學催化過程,結合酶催化技術和納米纖維的製備技術,製備獨特的生化功能材料,套用於催化劑、過濾媒體、生化感測器以及人體防護材料等。 萬印華研究員,博士學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研究方向為膜技術(液膜,微濾,超濾,納濾)在生物分離(細胞分離,蛋白質分離,基因工程藥物,天然活性物質的分離等)中的理論及套用研究,探索膜生物反應器(MBR)的設計、最佳化及套用進行系統研究,為利用MBR高密度細胞或組織培養提供理論基礎和設計依據。

李佐虎研究員,碩士學位。長期從事化學反應器放大理論與界面物理化學過程研究。獲國家兩部委"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研製出新型大規模壓力脈動固態發酵反應器、無氣泡雙升式動植物細胞培養反應器,內自吸壓力脈動生物反應器等。完成鉻鹽清潔生產新工藝及其產業化等多項研究課題,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

歐陽藩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生化工程及海洋生化工程。一直從事流態化、化學反應工程和生化工程的研究與開發,包括新型生物反應器、動植物大規模培養、固定化細胞培養與反應器、生化過程系統工程及海洋生化工程。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及美國宇航局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

王玉春研究員,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微生物發酵和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生產高價值次級代謝產物。研究人工種苗快繁技術和設備,開展大規模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和天然產物的製備,探索生物反應過程的最佳化原理和相關技術,提高生物反應過程的效率。開展植物天然產物的分離提取研究。

宋寶珍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曾獲中國科學院巾幗建功標兵稱號。研究方向為天然產物提取、分離、功能化研究。目標產物有優質殼聚糖、寡糖、健康產品和藥物控釋、緩釋製劑。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5項獎勵、發明專利6項, 論文100餘篇。

邢建民研究員(創新項目組長),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石油微生物脫硫、脫氮、脫重金屬的套用基礎和工程化研究,探索相關微生物的代謝工程和過程最佳化,研究在有機相中微生物和生物酶催化反應過程的調控機制及代謝產物的分離,提高過程的轉化效率,進行納豆激酶的發酵和分離等。

趙兵研究員(創新項目組長),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雪蓮紫草藏紅花、肉蓯蓉、馬卡等珍稀瀕危植物細胞、器官等在新型生物反應器中大規模培養、快繁及人工種植,探索生長代謝調控、關鍵酶催化、新型高效的反應器系統、優質種質資源保存以及循環超聲、電場絮凝、溶劑在漿萃取等新技術和設備在大規模生產中的套用。

李浩然副研究員(創新項目組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極端微生物過程工程及非傳統資源利用,探索生物礦物加工技術, 極端微生物的篩選,研究其在生物礦物及生物催化規律,分離極端酶,設計極端條件反應器,模擬自然界生物礦物的形成及生物浸出過程,建立海洋及陸地非傳統資源利用的新方法。

組織管理

蘇志國研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的日常管理由組織管理、科研管理、人員管理、設備管理、經費管理和資料編輯等組成,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章制度。日常管理由實驗室辦公室執行,室辦公室人員精煉,主要負責實驗室的一切行政事務,包括與研究所的行政、科研開發、後勤基建、器材等部門的聯繫。業務秘書又是學術委員會的學術秘書,主要協助主任做好學術與研究工作的管理。

組織管理
為了使研究工作高效、有序、安全地進行,實驗室採用了主任監督下的制度管理體系。
我們先後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章程》、《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職工守則》、《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契約及科技成果轉讓管理條例》、《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購置與管理條例》、《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外聘客座研究人員管理辦法》、《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和辦公用房管理辦法》、《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公用儀器設備使用細則》等,詳見附屬檔案。
由於嚴格執行了上述規章制度,實驗室的工作一直在有序地進行,未發生任何事故。
科研管理與人員管理
實驗室主任管理組長,組長管理組內人員。對於學術帶頭人、高級研究人員(正、副研究員的課題組組長),在由學術委員會確定研究方向後,他們在負責範圍內有充分的自主權,室主任組織協調,和按計畫檢查。
實驗室提倡務實精神和科學精神:少爭論非學術問題,多乾實事,看準了的方向和機遇,就雷厲風行地去乾,邊乾邊學,在行動中加強管理,是動態管理而不是靜態管理。這是適應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有效管理方法,也是本實驗室作為一個全新學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得以迅速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課題組長每年參加所統一考評。過程工程所設有統一的專家委員會,對全所各組長的工作進行年度考核,考核以書面材料和學術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核標準既注重成果又注重其發展態勢,考核結果分A、B、C三個等級。組員考評由課題組長和室務委員會負責: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設備管理
實驗室將有關設備分為課題組專用設備與實驗室公用設備兩個層次,採取了鼓勵公用設備建設的原則。課題組的設備由組內人員管理並負責維護,對全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公用設備由專人負責運行、維護,為實驗室服務並對外開放。
經費管理
實驗室的經費管理採取室主任負責,學委會評議,室獨立核算,並由所財務代管的原則。經費的支出分為為分期下撥和室內統一支付調控兩種方式,並逐步加強後一種方式的操作,以便於實驗室整體平台和課題合作的需要,避免經費過度分散導致的經費利用效益下降等問題。課題組自主申請的經費由課題組長負責,實驗室不提取管理費用。
年報編輯
每年出版一本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報,選擇代表性的論文,對總結一年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加強學術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本項工作由實驗室行政秘書和業務秘書共同負責。
規章制度
為了加強實驗室的管理與高效運行,實驗室先後就課題申請、成果管理、人員聘任、設備購置與運行等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並監督執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具體的規章制度有:
1.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章程
2.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職工守則
3.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契約及科技成果轉讓管理條例
4.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與智慧財產權管理條例
5.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安全與勞動保護條例
6.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活動管理辦法
7.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交流工作管理辦法
8.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購置與管理條例
9.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網路信息管理條例
10.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量管理條例
11.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外聘客座研究人員管理辦法
12.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和辦公用房管理辦法
13.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職工繼續教育管理辦法
14.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公有儀器設備使用細則
15.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管理辦法

科研項目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973"計畫
大規模細胞群體效應
非常規冶金過程模擬,多尺度量化放大與工業生態技術最佳化集成方法及設計
工業生物過程單元耦合與集成
工業生物過程的工程科學問題
秸稈組分分離機制及其新方法的研究
硫化礦生物預氧化體系複雜界面作用
木質素、半纖維素高值化的基礎研究
生物催化及生物轉化的關鍵基礎科學問題
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
生物轉化過程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清潔工藝(生物轉化清潔工藝與水循環利用)
水華藍藻生消的生物學機制
微生物脫硫與吸附脫硫耦合
細胞群體效應對多產物聯產的影響
細胞群體效應過程調控與規模放大
新型固態發酵耦合過程傳遞規律和代謝調控
"863"計畫
多酶體系分子生物機器由甘油生產二元醇
多肽藥物的修飾及劑型化
非揮發性介質提取青蒿素新技術
高附加值殼聚糖微球的開發及套用
高強度和高密度發酵生產L-乳酸關鍵技術
工業發酵超濾-納濾集成技術研究
谷氨酸清潔生產新工藝研究
核酸和多肽藥物修飾及劑型化技術研究
乳酸的生物煉製技術
設施農業土壤障礙的微生物調控關鍵技術研究
生物脫硫磁性固定化技術研究及套用
飼料用抗菌肽的分子改良與產品研製
微生物冶金反應器研製
新型納米纖維酶膜反應器的構建和界面酶催化轉糖苷化反應
新型燃料電池技術/微生物燃料電池及廢水發電關鍵技術
新型轉鼓式微生物浸礦反應器研製
用於獸藥殘留檢測的均一分子印跡微球製備及套用
重組蛋白純化工藝、安全和功能評價規範
紫杉醇規模化細胞生產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防病毒疫苗的高效黏膜給藥載體的製備及套用研究
蛋白質的微生物發酵與分離純化技術
科技支撐 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生產工藝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尺寸均一、可控的自發螢光殼聚糖納微球製備和套用
蛋白質聚集體的新型電場流分級技術研究
堆式原位生物反應器的鐵循環的生化過程
過程工程複雜系統的多尺度研究
化工過程中的時空多尺度結構及其效應——多尺度方法及其套用
化學工程中複雜系統的結構
化學工程中複雜系統的結構
基於溶質液晶水凝膠模擬生物礦化中大分子的時空效應
均一可控的微球及其製備過程的基礎研究
利用濃差極化高效濃縮生物大分子的新型膜過程
流動式微量熱法研究蛋白質在層析柱上的變構機理
納米尺度多酶催化工程的研究
納米多酶微型反應器的構建與研究
雙功能溫敏微球的製備及在蛋白質組學中的套用研究
天然生物活性物質分離新方法和基礎研究
外力場作用下三相複雜體系天然有效成分的分離與調控機制
微流控晶片分子印跡整體柱層析技術的研究
微藻脂肪酸合成途徑的代謝調控和定向改造
新疆雪蓮規模化組培快繁植株的質量監控及指紋圖譜研究
亞基疫苗顆粒在液-固相界面的解聚和多尺度分布研究
省部級項目
尺寸均一的納米球快速製備裝置
低品位複雜錳礦資源生物堆浸綜合利用
多柱組合層析高通量蛋白質分離設備
發酵產品提取中的酸鹼再生技術
反應與分離耦合的新型高效生物發酵過程
高效生物膜分離技術平台與套用
基於現代理論和技術的複方中藥系統研究(高速逆流色譜法製備中藥標準組分)
秸稈生物量全利用高值化集成技術
快速膜乳化器(中國科學院儀器研製項目)
酶—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降解有機污染物
棉花根系調節劑和鹽鹼土改良劑研發
木質纖維原料發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關鍵技術
納微結構多酶催化由天然油脂製造化學品和材料
天然油脂多維生物催化製造化學品和材料
天山雪蓮人工引種馴化研究
西藏紅景天種質資源評價和規模化繁育
纖維素固相酶解發酵分離耦合改造和放大技術
纖維素乙醇的技術經濟分析與技術評價
新疆滴灌棉田微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新疆滴灌棉田微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與套用
新疆棉桿資源清潔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新疆雪蓮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
新型膜濃縮裝置的研製
新型纖維素酶複合製劑製備技術
新型藥物可控緩釋材料
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
邢建民
乙醇發酵分離耦合系統
乙醇高溫發酵系統的模型化和系統最佳化
治療PKU的基因工程乳酸菌活菌腸溶微囊及微球的研製
周期變壓生物反應器的研製
橫向項目
1萬噸/年酒精酵母裂解增鮮劑設計與建設
BT等農業相關產品開發
PLA/PLGA疫苗佐劑和含該佐劑的重組漢遜酵母治療、預防性B肝疫苗技術開發
催化劑磁分離
丹參水溶性提取物聚醯胺法製備工藝研究
分離純化聯合實驗室
海洋微藻高效培養工程化技術集成示範
核抗原Sm的分離純化
秸稈發酵丁醇聯產生物燃油高效綜合利用
生物質發酵燃料乙醇聯產發電高效綜合利用
羰基鎳線上檢測研究
轉基因克隆羊奶中抗凝血酶III的純化工藝研究
中型膜乳化器
硫酸鎂熱解制氧化鎂工藝研究
小粒徑聚(二乙稀苯)微球的製備技術
紫杉醇的規模化細胞規模化
酵母裂解增鮮劑的高密度發酵生產工藝開發與中試
環氧琥珀酸水解酶產生菌的高密度發酵工藝開發
一種尺寸均一的瓊酯糖凝膠微球及其製備方法
超音波石油原油破乳中試研究
連續離子交換和色譜技術及其裝備的套用平台開發
離子液體萃取分離青黴素的方法
青黴素新菌種定向發酵-分離-反應耦合關鍵技術研究
國際合作
尺寸均一的瓊脂糖凝膠微球製備(瑞典)
蛋白質/DNA包埋、PEG化合作協定(美國)
蛋白質和多肽的可控PEG化技術平台(美國)
複合微球/微囊(英國)
矽油乳液製備(英國)
藥用植物(美國)
中科院創新團隊海外合作夥伴計畫——過程工程複雜系統的多尺度研究(英\法\美等國)

科研成果

序號獲獎年度

獲獎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本單位負責人

單位排序

1 2002

中國化學會-巴斯夫2001-2002年度

青年知識創新獎

 

任天瑞

1

2

2003

微乳相萃取分離新技術的套用基礎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二等

劉會洲

1

3

2003

抗逆性新材料(RAD)潤禾寶的開發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任天瑞(排名第一)

2

4

2003

FTIR和FT-Raman光譜研究PEO-PPO-PEO嵌段共聚物的聚集行為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

劉會洲

1

5

2004

微波流態化技術生產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

宋寶珍

1

6

2005

鉻鹽清潔工藝與集成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

二等

李佐虎

1

7

2005

乳鏈菌肽(NisinZ)的研究與開發

國家科技進步

二等

叢威(排名第五)

3

8

2005

尺寸均一、可控的微球和微囊的製備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一等

馬光輝

1

9

2005

氧化錳礦微生物還原浸出及綜合利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

李浩然

1

10

2005

利用高速逆流色譜技術監控天然藥物質量的新方法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

顧銘

1

11

2007

氣相雙動態固態純種發酵技術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

陳洪章

1

12

2007

秸稈廢棄物組分全利用新技術及其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二等

陳洪章

1

13

2007

微波輔助提取結合高效液相色譜-蒸發光散射快速分析測試的方法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三等

劉春朝

1

14

2008

生物質原料及其生物轉化過程中組分快速檢測技術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

三等

陳洪章

1

論文專著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EI收錄
1. 陽承利,邢建民,劉俊果,劉先橋,劉會洲, 納豆激酶分離純化技術的研究進展,現代化工, (2)、24 、23-25
2. 李明,Jan-ChristerJanson 蘇志國,蛋白質在層析過程的失活與復性, 化工學報, 7、55、1033-1040
3. 孫娟閉靜秀,周衛斌,蘇志國,國產離子交換層析介質用於重組B肝表面抗原純化的比較, 離子交換與吸附, 接受
4. 單國彬,張冠東,劉會洲等, 磁性活性炭的製備和表征, 過程工程學報, 4 、(2)、141-145
5. 李浩然, 馮雅麗, 歐陽藩, 盧壽慈, 微生物浸出金川露天剝離低品位鎳礦,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6、6、585-587
6. 汪晶,康瑞娟,譚天偉,蔡昭鈴,叢威,轉hTNF-α基因聚球藻培養條件的初步研究, 過程工程學報, 4、2、136-140
7. 呂文華,叢 威,蔡昭鈴, 蔗糖、乳酸及K2HPO4對乳鏈菌肽合成的影響, 過程工程學報, 4、1、28-31
8. 祁麗,顧銘,叢威,重組腺病毒生產技術研究進展, 過程工程學報, 4、5、475-480
9. 徐芳,胡晗華,叢威,蔡昭鈴,歐陽藩,通氣量和CO2對Nannochloropsis sp.在光生物反應器中的生長和EPA合成的影響, 過程工程學報, 4、5、457-461
10. 石岩俊,胡晗華,馬潤宇,叢威,蔡昭鈴,不同氮磷水平下微小原甲藻對營養鹽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過程工程學報, 4、6、554-560
11. 朱瑋,趙兵,王曉東,王玉春, 生物農藥蘇雲金芽孢桿菌的研究進展, 過程工程學報, 3、4、282-288
12. 袁曉凡,王謙,趙兵,王玉春, 稀土元素鈰對水母雪蓮細胞生長及黃酮合成的影響研究, 過程工程學報, 4、4、325-329
13. 王愷、馬光輝, 白蛋白納米微球藥物載體的製備及表征, 過程工程學報, 2、4、155-159
14. 孟慶強、喬昕、馬光輝、鄭春陽、蘇志國, 疏水層析蛋白質動力學與平衡過程的考察, 離子交換與吸附, 5、20、391-399
核心期刊
1. 康瑞娟,施定基,叢威,馬為民,蔡昭鈴,歐陽藩,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和丙糖磷酸異構酶共表達對藍藻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 生物工程學報, 20、6、851-855
2. 王連艷、馬光輝, 疫苗控釋微球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製品分冊, 2、27、78-83
3. 袁曉凡,趙兵,王玉春, 雪蓮的研究進展, 中草藥, 12、35、1424-1426
4. 葛鋒、王曉東、王玉春, 新疆紫草愈傷組織高效誘導及快速繁殖研究, 中國藥學雜誌, 10、39、735-739
5. 顧銘,歐陽藩, 過程工程與中藥現代化, 中草藥雜誌, 35、8、841-844
6. 郅文波,顧銘, 宋江楠,歐陽藩, PEG-檸檬酸鹽雙水相體系純化a-澱粉酶及模型構建, 生物加工過程學報, 2、1、47-52
7. 邵輝 馬光輝 蘇志國, 微孔膜乳化法製備絲裂黴素碘油復乳的研究, 中國藥學雜誌, 7、39、521-524
8. 廖小雪,蘇志國, 吸附層析分離麻黃生物鹼的過程最佳化,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4、16、281-285
9. 金曉霞,羅堅,蘇志國, 血漿蛋白分離純化的進展,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7、24、74-81
10. 楊海榮,羅堅,董愛華,蘇志國, 血漿蛋白分離純化的進展-親和層析的主要貢獻,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11. 杜竹瑋、李浩然, 利用自組裝膜在模擬體液中誘導結晶的研究, 科學技術與工程, 11、4、913-916
12. 李浩然 杜竹瑋 伍軍, 紅曲色素提取的工藝條件及穩定性研究, 北京農學院學報, 19、1、68-70
13. 郭晨、劉春朝、葉和春李國風, 溫度對青蒿毛狀根生長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響, 西北植物學報, 24、10、1828-1831
14. 申淑鋒,常志東,孫興華,胡欣,劉會洲,苯氧甲基青黴素分離技術及套用研究進展,化工進展, 23、(10)、1081-1085
15. 車今智、付德賢、歐陽藩,芙蓉菊寡糖的分離純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天然產研究物與開發, 16.5.458-460
16. 車今智、付德賢、歐陽藩, 植物藥治療糖尿病的研究概況, 中草藥, 35.1.112-113
17. 陳婷, 貟強, 閉靜秀, 馬光輝, 蘇志國, 兩步連續離子交換色譜分離純化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方法, 生物工程學報, 接受
18. 邱偉, 馬光輝, 孟凡濤,蘇志國, 膜材與製備過程對血紅蛋白微膠囊粒徑和包埋率的影響, 生物工程學報, 2、20、245-251
19. 劉先橋,官月平,邢建民,馬志亞,劉會洲, 磁性微球的製備及在細胞分離中的套用, 化學通報, 67、(10)、723-728
20. 查聖華,李秀男,孫海虹,陳婷,林海,蘇志國, 從千層塔中微波協助提取石杉鹼甲和石杉鹼乙,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11、24、87-89
21. Du Z W, Hao J L, Li H R,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CaCO3 crystals on PDAC/PSS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s, Chemical Journal on Internet, 6、9、59

1. S. S. Ozturk and W.-S. Hu (Zeng A.-P., and Bi J-X.,)Cell Culture Technology for Pharmaceutical and Cellular Therapies,Chapter 9: Cell culture kinetics and modeling,Marcel Dekker, New York
2. 陳洪章編著,生物過程工程與設備,化學工業出版社
3. 陳洪章和徐建編著,現代固態發酵原理及套用,化學工業出版社
4. 馮雅麗,李浩然,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出版社
5. 周家駒、謝桂榮、嚴新建,中藥原植物化學成分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6. 馬光輝,展望21世紀的化學工程,化學工業出版社
7. 閉靜秀、蘇志國,生物系統複雜性與過程工程,《化工學科發展戰略》,化工出版社

可轉讓成果

麻黃鹼細胞大規模培養生產麻黃鹼
色層分離提取丹參酮的生產工藝
色層分離提取生產麻黃鹼
色層分離提取細胞培養物中的高山紅景天
色層分離提取紫杉醇
新型天然產物超聲高效提取裝置
石杉鹼甲、乙的分離純化新工藝
淫羊藿甙的分離純化新工藝
胰激肽釋放酶生產新工藝
PEG化的複合干擾素
PEG化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發酵生產維生素B12含量的快速測定新方法
光解法直接生產羥基鈷胺素

儀器設備

現有儀器
生化工程重點實驗室擁有各類進口大型分析測試儀器和實驗設備二十餘台,總價值180多萬美元。 實驗室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各類儀器均已安裝、調試,正常投入使用,並提供對外服務。
連續膜過濾系統
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系統
高效液相色譜系統
高效毛細管電泳儀
傅立葉變換近紅
動物細胞培養罐
多角度雷射散射系統
蛋白質層析工作站
SPG膜乳化裝置
JASCO J-810圓二色光譜儀
100L全自動機械攪拌發酵罐

服務指南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型分析儀器是本實驗室科學研究的重要技術支撐;同時它面向社會開放,積極為地方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支撐環境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堅持為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提供優質服務,積極促進大型精密儀器的資源共享和跨學科的交叉研究。
為用戶提供公正、科學、可靠、準確的檢測結果
需要使用的課題組或單位使用前需要填寫申請表,詳細列出測定樣品的測定條件、樣品信息、處理方法、報告形式,經過儀器負責人和開放實驗室主任認可後方可使用。

交流合作

來賓姓名

國家或地區

來訪人單位

職稱/ 職務

日期

主接待人

呂建仁 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 教授 1.23 馬光輝
Matthias Franzreb 德國 Karlsruhe 研究中心 教授 1.29 劉會州邢建民
Sonja Berensmeier 德國 Karlsruhe 研究中心 教授 1.29 蘇志國
長谷川 日本 名古屋大學 教授 3.5 劉會州
崔占峰 呂建仁 英國 牛津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教授 3.15 萬印華
田立寧 加拿大 加拿大南方作物保護與食品研究中心 教授 6.24 劉春朝
Luhui Ping 法國 貢比涅理工大學 教授 7.1 萬印華
王偉民 加拿大 塞通公司 副教授 9.29 劉春朝
Lee 美國 輝瑞公司 教授 10.25 蘇志國
Jan Christer Janson 瑞典 烏普薩拉大學 教授 10.25 蘇志國 顧銘
Huimin Zhao 美國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 博士 10.20 劉春朝
Fabricio Medina-Bolivar   Arkansas Biosciences Institute at Ar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博士 10.22 劉春朝
Roger Kornberg 美國 美國史丹福大學 教授 11.13 張鎖江 蘇志國

開放基金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為生化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科研場所及課題經費。鼓勵新思想、新方法及交叉學科的發展,提倡創新、求實、開放、交流的學術風氣。
一、開放對象
國內外具有助研、講師、工程師以上職稱或具有同等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員,或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申請者同時參加的研究課題不能超過2項;其合作者的工作時間必須有可靠的保證。
二、研究方向
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生化工程學科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國際發展趨勢,結合實驗室的具體情況,並根據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對科技目標凝練的要求,確定實驗室開放基金支持的研究方向如下:
生物培養過程的多尺度和代謝調控;
秸稈資源生態高值化關鍵過程的基礎研究;
生物活性物質在分離過程中的穩定性研究;
蛋白質化學修飾與血液代用品;
膜技術在生物分離中的理論及套用研究;
生物材料製備中的微球、微囊和微乳形成機理;
納米生物催化;
生物分離過程中的傳遞與界面現象。

三、基金申請程式
(1) 申請基金課題須填寫“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書”。
(2) 基金申請書一式三份報送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3) 申請課題由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評審擇優錄取;在相同條件下,優秀青年科學工作者優先。批准後的申請課題列為實驗室研究課題,下達研究經費
(4) 為了鼓勵開放流動、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工作者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在相同條件下,優先考慮同國內外開展合作的研究項目。
四、基金的使用與管理
1.課題完成期限一般以1-2年為期。資助金額一次核定,分階段撥給。
2.本研究基金由實驗室統一管理。根據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財務管理規定,建立經費使用本,專款專用,由申請人掌握使用,經費使用不得違反財務制度。
3.基金的使用範圍:
(1)實驗材料、零星小器材及儀器租用等課題業務費。
(2)分析測試費。
(3)學術活動資料費。
(4)課題參加人調研差旅費(不含國際旅費)。
(5)郵電、辦公用品費。
(6)勞務費。
4.課題完成後,結餘經費全部歸入本實驗室。
五、課題及成果管理
1.資助課題結束後,必須向實驗室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學術論文或報告,課題工作中的原始資料,檔案及目錄。
2.實驗室主任須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執行情況,發現未完成計畫或原方案有問題時,實驗室主任有權暫時終止或取消基金資助。
3.根據國家教委“開放實驗管理辦法”的規定,資助課題所取得的成果,屬於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者所在單位共有。研究成果如需組織鑑定或評審時,由本實驗室負責組織辦理,並由雙方聯合申報成果或申請獎勵。成果轉讓的獲利,由雙方共享,比例另行協商。申請專利發明時,按專利法及有關規定辦理。

註: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書和開放基金課題驗收報告,請使用本網頁的相關連結進行瀏覽, 或使用選單“另外儲存為”進行下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