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旅遊

甘南州旅遊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 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 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它的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閣”。

甘南旅遊資源簡介
甘南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帶,是絲綢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藏文化的結合部,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資源的縮影,旅遊資源類型全、品位高、功能齊、特色濃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稱於世。地域遼闊,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絢麗多彩,藏族文化古樸神秘,民俗風情濃郁獨特,歷史遺蹟底蘊豐厚。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峽谷群,亞洲最大的天然草原,中國最美的濕地;擁有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生態大觀園的冶力關、五彩卓尼大峪溝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臘子口、洮州古城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及米拉日巴佛閣、當周草原桑科草原天下黃河第一彎、則岔石林、郎木寺、翠峰山等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其中:冶力關、郎木寺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郎木寺又是中國魅力名鎮、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臘子口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擁有六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五個省級森林公園;擁有拉卜楞寺、俄界會址、八角古城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阿夏省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擁有大峪溝、扎尕那、赤壁幽谷等三個省級地質公園;擁有電影《天下無賊》的拍攝地。
甘南州旅遊成就
甘南,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評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遊景區”,被美國最具權威的旅遊雜誌《視野》、《探險》評為“‘讓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個戶外天堂”之一,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遊》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被聯合國人居環境發展促進會、世界華人聯合會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遊目的地”,並被評為“中國最美旅遊勝地”。
近年來,甘南州旅遊業發展態勢迅猛,在很多人心中,是了解藏文化的視窗,是與藏族人民互動的絕佳平台,如今的甘南,無論是遼闊草原的深處、還是梵天淨土的佛御,到處都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遊客,可以說,甘南已經成為旅遊者心中的天堂。
行政區劃
甘南州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總面積的10%;東西長423公里,南北寬270公里。自治州成立於1953年,現轄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卓尼、迭部、舟曲8縣(市),11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合作是甘南州州府所在地。
甘南現有總人口68萬人,其中藏族人口34.46萬人,占總人口的50.76%。甘南以藏族為主,有漢、回、土、蒙、滿等24個民族。甘南人口在地域布局上呈"東密西疏、農密牧疏、鎮密鄉疏、谷密山疏"的特點,夏河、碌曲、瑪曲三縣人口相對稀少。全州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人,平均密度僅為全國的1/8和全省的1/3,人口密度最低的瑪曲縣每平方公里只有3人。各鄉鎮人口密度懸殊,最高的臨潭縣城關鎮每平方公里535人,而最低的瑪曲縣木西合鄉每平公里只有0.01人。
地形地貌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貌圖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貌圖
甘南幅員遼闊,屬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多屬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丘陵草原和高山峻岭,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地貌錯綜複雜。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傾斜狀。西南部的積石山系,西北部的西傾山系與南部的岷山一迭山山系,形成州境內地貌的主體構架。這些由西向東逶迤蜿蜒的高峻山峰與其間的高原闊地,構成了州境內西、北、南面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主要地貌區域。位於迭部桑巴鄉與卓尼木耳鄉之間的迭山主峰扎伊克,海拔4920米,為州內最高峰;舟曲縣瓜子溝口海拔1172米,為州內最低點,處於整個傾斜地勢的東部箕口。
甘南十大王牌旅遊景點
一:夏河拉卜楞寺
全寺共有六大經堂,最大的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之中樞。一世嘉木樣初建時,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經堂成為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10餘畝的全寺最宏偉的建築。前殿樓為大屋頂式建築,頂脊有寶瓶、法輪等飾物,樓上供吐蕾贊普松贊乾布之像,樓上前廊設有嘉木樣大師、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活佛們每年正月和七月法會觀會時的坐席,樓下前廊為本院僧官逢法會時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學僧辯經及法會辯經考取學位的場所,有廊房32間。大經堂正殿東西14間,南北11間。正殿內懸乾隆皇帝御賜“慧覺寺”匾額,內設嘉木樣和總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誦經坐墊,供有釋迦牟尼、宗喀巴二勝六莊嚴、歷世嘉木樣塑像,懸掛著精美的刺繡佛像及幢幡寶蓋等,顯得十分華麗,且藏有《甘珠爾》等經典。後殿正中,供奉著餾金彌勒大銅像,後殿左側供奉著歷 正月十三·拉卜楞寺·曬佛節(2)
世嘉木樣大師的舍利靈塔,及蒙古河南親王夫婦和其他活佛的舍利靈塔,共14座,右側為本寺護法神殿。正殿之西為大廚房,內有大銅鍋4口,大鐵鍋1口。大經堂不幸於1985年4月7日被火燒毀,在政府的關懷下,1985 年7月設計,1986年6月破土動工,1987年完成了主體工程。新建大經堂不但保持了原來的式樣和風格,還採用了先進技術和材料。
二:碌曲縣郎木寺
 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下轄的一個小鎮。一條小溪從鎮中流過,小溪雖然寬不足2米,卻有一個很氣派的名字“白龍江”,如按藏文意譯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 郎木寺圖片
岸屬於四川若爾蓋縣,屬於甘肅的“安多達倉郎木寺”和屬於四川的“格爾底寺”就在這裡隔“江”相望。一條小溪分界又聯結了兩個省份,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據一方地存在著;曬大佛,做禮拜,小溪兩邊的人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傳說中的西王母,是中華民族的總先妣。造人的女媧、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都以母虎為圖騰,又稱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語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 如今郎木寺(虎女寺)所處的四川、甘肅交界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川、甘、青各族民眾朝拜黑虎女神的聖地。藏傳佛教興起後,在那裡建寺已歷千年,但仍被命名為“虎穴仙女寺”——郎木寺。而且,這地跨兩省的大寺內,最受民眾尊崇的不是諸天眾佛,而是傳說中的老祖母郎(藏語虎)木(藏語女性),其原來居住的洞穴,那是聖地中的聖地。洞外地下湧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龍江的源頭。
三:合作市米拉日巴佛閣

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它的全稱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樓閣已毀於“文革”。現存建築重建於1988年5月,歷時四年落成。米拉日巴佛閣是為紀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閣。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在安多藏區最主要的填充院,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區僅有的一座九層碉樓式佛閣(另一座原在山南以被毀,僅存殘址)。
四:臨潭縣冶力關風景區
冶力關風景區在臨潭縣境內,以臨潭縣冶力關為中心,分為蓮花山西峽、東峽和冶海湖四個景區。主要景觀有蓮花、冶木峽、冶海湖、赤壁幽谷、巨型臥佛等景觀。蓮花山位於冶力關東15公里處,主峰海拔3578米,集險、奇、幽、秀於一體,因遠眺望去,形似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又稱“西崆峒”,是甘南、臨夏兩地佛道兩教的聖地。
五:瑪曲縣首曲大草原
黃河流經瑪曲大草原時,突然一個回灣,形成了秀美絕倫的“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曲景觀。黃河在瑪曲草原上流勢平緩,支流眾多。沿黃河兩岸草地平坦,孕育了卓格尼瑪灘、喬科灘、扎西灘以及被譽為花和鳥的“海洋”的西梅朵合灘等甘南有名的優質灘地草原。在黃河首區還散布著景色秀美的峽谷、森林、草原、湖泊、溶洞、溫泉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大草原瑪曲被測定為“超潔淨無污染地區”,黃河首曲所在地瑪曲縣還是整個黃河流域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城(註:瑪曲,藏語即黃河)。鍾靈毓秀的瑪曲草原孕育了藏族牧民淳樸、開朗、熱情的民風,至今仍然保留了古老的遊牧部落的某些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風情。在歲月的長河中,瑪曲藏族牧民的熱情好客之心絲毫未減,潔白的哈達、飄香的奶茶、手抓羊肉、聞之欲醉的青稞美酒、優美奔放的藏族歌舞都表達了草原人民對遠方來客的一片深情。瑪曲草原成為一處空氣清新,回歸大自然的理想避暑勝地。
六:卓尼大峪溝風景區
 大峪溝生態旅遊景區青山滴翠,流水成韻。碧波蕩漾的洮河,蒼翠茂密的林帶,將卓尼環繞、簇擁在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佳境中。卓尼因此而聞名避邇,大峪溝風光也因此而展現出瑰麗奇特的誘人風貌。
大峪溝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甘南木耳鄉大峪溝,距縣城30公里,總面積105214.6公頃。大峪溝泉流縱橫,匯集成四季豐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長81公里,流域處處可見魚翔淺底,麝鹿啜飲,真是妙趣橫生,自然天成。
甘南其他推薦景點列表
合作當周草原 夏河桑科草原 甘加八角城 臨潭赤壁幽谷
黃捻子森林公園 卓尼康多峽 禪定寺 卡車溝
舟曲翠峰山 拉尕山 迭部茨曰那毛澤東故居 俄界會議遺址
扎尕那石林 多兒白固薩迦寺 碌曲尕海湖 瑪曲希梅朵合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