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恩迪耶

瑪麗·恩迪耶

瑪麗·恩迪亞耶,法國塞內加爾裔女作家。憑藉小說《三個女強人》獲得2009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不僅是10年來首位獲獎的女作家,成為100多年來獲得此獎項的首位黑人女性。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瑪麗·恩迪亞耶在法國出生長大,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塞內加爾人。她17歲發表第一部小說,此後從事小說和劇本創作。恩迪亞耶的小說《三個女強人》受到法國主流媒體一致好評,小說由3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講述了3名黑人女性在家庭、愛情和移民方面的不幸遭遇。

龔古爾文學獎設立於1903年,每年面向當年在法國出版的法語小說評選,是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大獎。恩迪亞耶在8名入圍作家中呼聲很高,她不僅是10年來首位獲獎的女作家,也成為歷史上首位獲獎的黑人女性。

瑪麗·恩迪亞耶 瑪麗·恩迪亞耶

2001年,她的第7部小說《羅西·卡爾普》獲費米娜獎。瑪麗·恩迪亞耶還和法國女導演克萊爾·丹尼斯共同創作了電影《白色物質》的劇本,該片由曾兩奪威尼斯影后的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2009年9月份亮相威尼斯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 。

作品風格

瑪麗·恩迪亞耶是來自非洲的混血兒,因為尋找父親的經歷以及自己特殊身份在法國的種種遭遇,她的小說從一開始就有著尋求身份認同的主人公,使她在現實主義的敘述中創造出一個迷人的獨特世界。

外界評價

法國新小說代表人物羅伯-格里耶曾評價說,“她使我感覺到一種真正的文學展現……這不是我的世界,但這確實是個特別稠密、具體可觸、很有說服力的、處在絕望中的世界。”

相關獎項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1903年在法國設立的。早在1874年,法國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為了紀念他早逝的弟弟于勒·德·龔古爾(1830—1870),在遺囑中規定用他們的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由10位著名作家擔任院士,每年評選出一本當年出版的最佳小說,頒發龔古爾文學獎。別看該獎金只有區區50法郎,但在法國文學界的影響卻非同小可。例如杜拉斯的《情人》(1984)本來售出25萬冊,獲獎後銷量就上升到100萬冊。

外國女作家

丁玲、冰心、畢淑敏、蕭紅、林海音、林徽因,林白,鐵凝、張抗抗,裘山山……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女作家如數家珍,那么外國的知名女作家又有哪些呢?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近她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